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套叠是一段肠管的一部分及其系膜套入其远端或近端的肠腔内,使该段肠壁重叠并拥塞于肠腔,绝大多数原发性肠套叠发生在婴幼儿,继发性肠套叠多见于成人患者,急性成人肠套叠是少见的急腹症类型,多继发于肠道肿瘤、Meckel's憩室、肠道息肉及肠道感染等.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故易漏、误诊.有临床症状者大多需手术治疗.及时、准确诊断急性成人肠套叠对其治疗、预后均有很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肠套叠在临床表现、病理、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特点。【方法】总结25例小儿慢性肠套叠病例,从临床表现、病理、诊断、治疗与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结果】小儿慢性肠套叠常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而误诊或漏诊,发病年龄较大,多在3岁以后。肠套叠四大征并不典型,而纳差与消瘦发生率高。多为继发性肠套叠,如:回盲部淋巴瘤,小肠憩室或小肠多发息肉等。原发性者发病年龄较小。【结论】小儿慢性肠套叠发生率低,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病年龄较大,多为继发性,根据其临床表现、X线检查可获诊断,治疗方法以外科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成人肠套叠的CT的征象。方法:对14例急性成人肠套叠进行全腹部CT平扫,部分病例加增强扫描,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14例急性成人肠套叠CT直接征象分别为:靶征8例、彗尾征或肾形征4例、漩涡征或肿块样改变2例。间接征象分别为:肠壁增厚7例、近段肠腔扩张9例、肠梗阻3例、邻近肠系膜或筋膜浸润3例。结论:CT扫描能提高急性成人肠套叠的CT早期诊断并有利于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多排螺旋CT在成人肠套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经手术证实的肠套叠患者19例,8例行平扫加增强检查,11例行平扫检查,分析肠套叠类型、套叠原因及套叠表现。结果:19例中共24处肠套叠,其中,1例4处肠套叠,2例2处肠套叠。小肠-小肠套叠10处,回-结型套叠8处,结-结型套叠6处;19例均为继发性肠套叠,淋巴瘤1例,错构瘤2例,多发息肉3例,单发息肉1例,腺癌6例,间质瘤2例,腺瘤2例,纤维瘤2例;CT表现为靶征20处,彗星尾征12处,“8”字形征9处,继发性肠梗阻4例。结论:多排螺旋CT能很好地显示肠套叠,是成人肠套叠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多排螺旋CT诊断成人肠套叠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3例成人肠套叠的多排螺旋CT表现。主要重建方法为多平面重建法(MPR)。结果主要征象有“靶征”10例,典型“剑鞘征”8例。继发明显肠梗阻6例,肠穿孔2例。合并肠道原发性病变11例。结论成人肠套叠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多排螺旋CT扫描及重建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超和CT检查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1998~2004年收治的15例成人肠套叠患者进行术前B超和CT检查,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B超提示12例呈“套筒征,”2例为软组织肿块影,1例因肠管内容物干扰影像不清。CT检查均提示肠腔内偏心性软组织肿块影,10例呈“靶形征,”5例呈“彗星尾征”或“肾形征”。结论B超和CT检查对成人肠套叠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小儿继发性肠套叠诊治经验.方法 对54例继发性肠套叠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发病特点,诊断难点,病理类型等,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小儿继发性肠套叠临床症状不典型,术前诊断较困难.结论 小儿继发性肠套叠需提高早期诊断治疗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像学在小儿肠套叠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1096例肠套叠患儿B超、数字化X线机、CT及电子结肠镜影像学特点、诊断价值和治疗的效果。结果:肠套叠B超以"同心圆征"及"套筒征"为典型特征,诊断准确率99.5%。数字化X线机以"半球征"或"宫颈征"为典型特征,诊断准确率100%。二者准确率无显著性差异。CT诊断肠套叠可靠,尤其是小肠套叠更佳,电子结肠镜可以直观套叠头部。以空气为整复介质,整复率93.2%;空气灌肠失败74例均手术治愈。结论:利用B超、数字化X线机诊治肠套叠辅以手术,是儿童诊治肠套叠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婴幼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8例经临床证实的婴幼儿肠套叠病例,并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婴幼儿肠套叠在套叠部位均见分层状肿块影.特征表现为靶环形肿块(靶环征)和香蕉形肿块(彗星尾征).结论:婴幼儿肠套叠有特征性的CT征象,CT检查对大部分婴幼儿肠套叠可作出正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雪玲 《中外医疗》2012,31(30):168-169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临床特点及螺旋CT在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2012年诊断成年人肠套叠病例15例。结果经过临床手术证实及跟踪随访,因为脑梗塞病人长期卧床,胃肠功能紊乱,继发肠套叠5例,因肠道占位性病变继发肠套叠7例(1例淋巴瘤、2例平滑肌瘤,1例结肠癌、1例脂肪瘤,因呕吐,腹泻致肠套叠2例,因慢性阑尾炎致肠套叠1例)其临床特点都表现为急性梗阻或慢性梗阻症状,螺旋CT影像特点都比较典型,有同心圆征4例,有靶征6例,有明显套鞘征10例,且同一个病人有3个典型征象同时存在。结论肠套叠在螺旋CT影像特点非常典型,诊断肠套叠的准确率很高,因螺旋CT扫描层薄,连续性强,腹部肠管结构显示清晰,对肠套叠的检出率非常高,手术证实诊断价值很高,可靠程度达93%。最早诊断肠套叠的是钡剂灌肠,而螺旋CT问世以后,完全可以代替老式钡灌肠检查手段,螺旋CT诊断肠套叠,优势很明显,无创伤,诊断准确率高,为临床提供非常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人慢性肠套叠的CT表现及其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搜集2 8例成人慢性肠套叠的病人,全部均为继发性,2 7例良性病变,其中息肉15例,平滑肌瘤6例,腺瘤2例,4例脂肪瘤;1例为腺癌。分析其CT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①成人慢性肠套叠临床表现不典型:病史长,可自行复位,肠壁血运障碍发生率较少;②成人慢性肠套叠CT表现为靶形肿块,肾形肿块或慧星尾征,CT发现原发病变7例。结论:成人慢性肠套叠临床表现不典型,易漏诊,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可以明确诊断,但对原发病变的发现及定性有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病理基础及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后病理证实的65例成人肠套叠CT表现。结果:65例成人肠套叠的病因分别为:结肠癌38例,淋巴瘤7例,平滑肌瘤6例,脂肪瘤5例,结肠息肉4例,转移瘤3例,术后粘连2例。CT直接征象:靶征49例,肾形征11例,彗星尾征5例。CT间接征象:肠管壁增厚49例,肠梗阻46例。结论:肠套叠CT表现比较典型,其原发病变CT检出率高,部分病变可做定性诊断。因此,CT检查对成人肠套叠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64排螺旋CT诊断成人肠套叠的征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针对成人肠套叠的64排螺旋CT征象进行分析,从而评价64排螺旋CT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19例经手术证实为成人肠套叠的患者的64排螺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2例,女7例,年龄25~60岁(平均42.5岁).结果 主要直接征象有:①同心圆征或彗星尾征,17例;②血管卷入征,10例;③脂肪征,14例.主要间接征象有:①靶环征,3例;②肠梗阻,16例;③其他征象如邻近肠系膜或筋膜浸润,4例.结论 64排螺旋CT对诊断成人肠套叠具有重要价值,诊断成人肠套叠的特异性征象是同心圆征、血管卷入征和脂肪征.  相似文献   

14.
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邻近的肠系膜进入邻近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是婴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 。肠套叠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肠套叠主要发生在婴幼儿,约占95%,继发性肠套叠多数发生在较大的儿童,约占5%。我院于2004年1月至2005年7月应用高频与低频超声探头诊断小儿肠套叠15例,本文就高频与低频超声探头诊断小儿肠套叠的超声影像进行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符俊娟 《海南医学》2007,18(6):148-148
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邻近的肠系膜进入邻近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是婴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1].肠套叠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肠套叠主要发生在婴幼儿,约占95%,继发性肠套叠多数发生在较大的儿童,约占5%.  相似文献   

16.
成人肠套叠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成人肠套叠的病理基础与CT表现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15例成人继发性肠套叠的CT表现及其病理改变。结果 15例成人继发性肠套叠的病因分别为:结肠癌9例,淋巴瘤1例,转移瘤1例,小肠息肉2例,慢性阑尾炎2例,15例肠套叠病人的GT表现为:靶征,彗星尾征及肾形肿块。结论 CT能很好地显示肠套叠的套人部,因此可为手术者制定详尽的手术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孔鹏  胡伟 《中国医学创新》2008,5(30):122-122
笔者报告了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成人肠套叠的CT表现,分析了肠套叠的特征性的CT征象--靶征.讨论了其CT影像基础、CT表现,认为对临床可疑成人肠套叠的病人CT是首选的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病理基础及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手术后病理证实的52例成人肠套叠的CT表现。结果 52例成人肠套叠的病因分别为:结肠癌33(63.5%)例,淋巴瘤4(7.7%)例,转移瘤1(1.9%)例,平滑肌瘤5(9.6%)例,脂肪瘤4(7.7%)例,结肠息肉3(5.8%)例,术后粘连2(3.8%)例。CT直接征象:靶征44例、肾形征7例、彗星尾征4例。CT间接征象:肠管壁增厚46例,肠梗阻43例。结论肠套叠的CT表现比较典型,其原发病变CT检出率高,部分病变可做定性诊断。因此,CT检查对成人肠套叠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红 《中国医刊》2002,37(6):14-15
肠套叠是肠管的一部分连同相应的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肠梗阻 ,多见于婴幼儿 ,成人少见。它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是小儿特有的疾病。发病年龄 1岁以下占半数以上 ,2岁以下占 80 % ,4~ 10个月为发病高峰。男孩发病占明显优势。健康肥胖儿多见。发病季节与胃肠道病毒感染流行相一致 ,以春末夏初最为集中。根据病因不同 ,分为原发性肠套叠与继发性肠套叠两种。前者多见于儿童 ,后者多见于成人。根据年龄的不同 ,分为儿童型肠套叠与成人型肠套叠两类。1 诊断1 1 临床表现1 1 1 儿童肠套叠  ①腹痛 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在小儿继发性肠套叠中的临床表达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继发性肠套叠患儿33例,经手术病理确诊,均行超声诊断,分析其诊断准确率,观察其超声影像学特点。结果:33例继发性肠套叠患儿,经手术病理确诊,超声检出继发性肠套叠患儿33例。病灶位于腹部右侧30例,位于左侧3例;显示套筒征15例,显示同心圆征18例;肠管壁血流信号增多18例,血流信号无明显变化者10例,另有5例未出现血流信号,未检出频谱。结论:小儿继发性肠套叠诊断中,超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明确原发性病灶,为临床诊治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