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茂君 《甘肃医药》2012,(11):869-870
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的献血制度从此走上了法制化管理轨道。为了能使农村无偿献血工作进入健康的发展、良性循环的轨道。在农村集镇开展了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无偿献血宣传工作,在农村集镇设立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点方便献血者献血,更好地为献血者提供优质服务,确保农村集镇无偿献血的安全、质量和数量,同时通过无偿献血知识宣传,使得广大农村集镇居民掌握健康教育的知识和献血有益的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2.
1 招募目的 招募足够的低危固定无偿献血者,保证安全和充足的血液供应. 2 招募范围 适用于自愿无偿的低危人群的献血宣传、献血者招募、献血服务工作. 3 招募理念 负责无偿献血理念宣传、献血知识普及、献血者动员、招募和组织工作以及应急献血队伍的建立,确保献血者教育、动员和招募工作的实效性,招募和保留最安全的献血者,鼓励自愿定期无偿献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识情况,探索适应的宣传模式,促进无偿献血工作可持续健康发展.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对1600名大学生进行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和行为的调查.结果 总体上看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的认知程度高于非献血者,除了"献血者年龄为18~55岁"、"献血后休息2小时"和"无偿献血是自愿行为"三项在献血者和非献血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获取无偿献血知识的主要途径为广播电视、流动采血车和报纸;42.0%的大学生曾无偿献血,男生献血率高于女生(P<0.05);未献血者未献血的主要原因是害怕献血会传播疾病、担心影响自己身体健康、认为自己身体不好、家人反对献血以及不知道在哪里献血等.结论 应继续加大无偿献血宣传教育力度,壮大大学生无偿献血队伍,促进无偿献血工作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牛艳芳  令狐雪芳  南浩流 《实用医技》2007,14(35):4857-4857
自1998年《献血法》实施以来,我国有偿献血已被无偿献血取代。由政府指令组织的无偿献血逐渐向自发的无偿献血方向发展。由于街头献血车、献血屋特有的宣传方式,使献血者的献爱心行动能方便及时得到实现,故街头献血成为了最重要的献血途径。血色素检测是常规献血前对献血者血液进行筛选的第一项检测,可反映献血者是否存在相关贫血(缺铁性和非缺铁性)的重要指标。献血前检测血色素及快速金标法HBsHg的测定等,其重要性主要有两个:保证血液质量和保护献血者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5.
随着无偿献血的宣传和发展,无偿献血工作的深入,献血者在献血期间或献血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为了更好地开展无偿献血工作,保障每位献血者的健康和安全,对560名无偿献血者进行了问卷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采血车上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心理护理在无偿献血过程中的重要性. 方法 将无偿献血者分为常规献血组和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组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有心理护理的一组无偿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献血组,两组数据比较,有意义.结论 心理护理在无偿献血中有显著的重要性,尤其是输血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依靠广大医护人员的知识、语言、行为,对献血者进行宣传、解释、鼓励、安慰等心理护理方法,应用心理学只是给予献血者特定的心理护理,使献血者以最佳状态献血,以保证整个献血过程安全、愉快、轻松,有助于促进保证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解大学生的献血行为,及影响其献血行为的主要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方法.方法 使用自制问卷,随机抽取莆田学院720名学生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大学生献血者与未献血者对于无偿献血知识的了解程度和男女生献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者对献血知识的了解程度高于非献血者.②大学生了解无偿献血知识的主要渠道是"由他人得知".③献血者中绝大多数人认为献血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而未献血者认为自己未献血的主要原因是身体条件不符合献血标准.结论 性别、文化程度、身体条件、宣传方式等因素均对大学生无偿献血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应采取相应针对措施,促进大学生无偿献血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刘学东  代全胜  张英 《医学综述》2013,19(14):2669-2671
目的分析计划无偿献血者与自愿无偿献血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对无偿献血事业的认识途径和献血动机,献血环境对献血者的影响,探索自愿无偿献血招募模式形成的因素。方法选择2000~2005年共计7000份计划无偿献血者资料、2005~2010年8000份自愿无偿献血者资料,采用统计软件分析献血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随机抽取500名计划无偿献血者和500名自愿无偿献血者,对其献血历程进行调查。结果计划无偿献血者与自愿无偿献血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明显不同;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的初步认识来源于血站和媒体的无偿献血宣传,通过献血者之间的献血信息沟通交流,认识成熟,最终加入献血者队伍,计划无偿献血者和自愿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动机有明显的区别;献血环境对献血者的献血行为有重要意义。结论有目的、有策略地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对巩固现有无偿献血者,发展新的无偿献血者,建立一支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态度及行为,探索无偿献血知识宣传的模式及健康教育方法,为高校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教育和血站招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分层抽取右江民族医学院护理学专业大一、大二和大三及以上的本科学生共420名。结果调查显示大三及以上献血率比大一、大二高,献血者与非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相关知识了解程度有差异性,获取无偿献血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网络和报刊杂志,献血者参加无偿献血的主要动机是无私奉献,回报社会,非献血者未参加献血主要原因是害怕传染疾病和担心身体健康受到影响;家人对无偿献血的支持态度极大地影响大学生参与献血的行为,对无偿献血的建议主要为加强宣传力度及血液用途公开化。结论大学生对献血认知水平较高,但仍缺乏深层次的认识;深化无偿献血的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方法,可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  相似文献   

10.
付军  林柱洲  庄立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1):63-63,67
目的 通过调查宁波地区公民的无偿献血知识的知晓情况,探索促进无偿献血宣传的适宜办法.方法 分析1367人无偿献血知识知晓情况,内容涉及无偿献血的政策法规、献血知识、血液生理以及免费用血等.结果 多数市民知道献血制度并参加献血,对目前的献血制度、献血知识及免费用血的情况都较好,尤其是参加过献血的人明显好于未献血者;无偿献血知识的知晓率以农民和高校学生最低;79.9%的人认为适量献血无损健康.结论 加大无偿献血宣传是提高和扩大公民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的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自愿参加无偿献血的公民已越来越多.特别是随着无偿献血新理念“科学献血有益健康”的广泛宣传,普洱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工作取得可喜进步.然而,在献血过程中绝大多数献血者没有任何献血反应.但因个体差异,有少数献血者会出现头晕、目眩、恶心、呕吐、皮肤湿冷、心悸、胸闷等.还有极少数个别献血者献血前(还没献血)就出现晕血反应.这与献血者的生理、心理、采血环境及采血护士的工作态度和操作技术等多种因素有关.医学上称此为以血溶量突然降低及植物神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06-2011年东莞市无偿献血人群的构成特点,为今后东莞市无偿献血宣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东莞市2006-2011年无偿献血人群一般情况及献血情况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1年无偿献血共396984人次,献血人群男、女性别比为2.28:1;献血者文化程度多为初、高中,分别占总人数36.52%及27.01%;献血者职业以"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者最多,占22%。2007-2011年每年2月献血人次为当年最低。固定献血者具有男性献血者多、捐献血小板者多、单次献血量较大、检验合格率高的人群特征。结论东莞市无偿献血的重点人群是工人,应加强对非工人人群(如在校学生、企事业单位职工等)的无偿献血宣传,鼓励更多的献血者成为固定献血者。  相似文献   

13.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提供舒适安全的献血环境、严格执行体检标准、提高静脉采血技术等,都能有效防止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当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时,采取积极有效处理措施,使献血者尽快恢复正常,保护献血者健康与安全,从而保证无偿献血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董继业  郑俊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9):2071-2071
自1998年10月1日<献血法>实施以来,运城市通过组织多种形式宣传、普及献血常识,"科学献血无损健康,救死扶伤献爱心"已成广大公民共识.在山西省各地市中,运城市率先实现了临床用血全部来自自愿无偿献血.<献血法>明文规定:"国家提倡18周岁至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无偿献血".为了解广大适龄献血公民中,各年龄段献血情况,笔者对2000年至2003年运城市无偿献血者年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见表1.  相似文献   

15.
提高广大献血者对无偿献血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对确保临床用血安全非常重要.为进一步推进无偿献血工作开展,本次选择张掖市4类无偿献血目标人群开展献血人群对无偿献血服务工作满意度调查.  相似文献   

16.
史唯唯  李永花  王颖 《北京医学》2010,32(8):690-690
无偿献血,宣传先行,献血宣传是搞好无偿献血工作的关键和先决条件。为了解献血宣传途径对自愿无偿献血者行为的影响,本文对北京市民进行了相关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服务需求未满足状况及无偿献血促动因素,探索有效促进无偿献血招募思路.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献血者和非献血者服务需求未满足情况及献血促动因素进行调查.结果:献血者献血服务需求较高;献血者主要需求是获得足够的尊重,而非献血者的主要需求是献血途径和献血知识的认知;献血者献血服务需求未满足情况主要有:没有受到足够的尊重或对血站印象不好、自己献血对血站意义不大、找不到可以带领自己去献血的人、献血程序繁琐等,献血的主要原因是奉献爱心;而非献血者献血服务需求未满足情况主要有不清楚怎么献血、对血站系统不熟悉、没人要求自己献血,不献血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社会压力.结论:加强血站的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加大献血知识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献血重要性的认识、利用社会压力,鼓动人们广泛参与献血是当前强化献血招募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无偿献血中献血量与献血反应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献血知识的大力宣传,作为省会的石家庄市市民对无偿献血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献血模式也很快由计划献血转变为自愿无偿献血.省血液中心在文化广场和火车站分别建立了两个采血屋,本着对临床患者输血安全和保证献血者身体健康的原则,我们提倡初次献血者或再次献血者一次献400 mL血.近年来志愿献血者多次献血和一次选择献400 mL血的人数正逐年递增,本文对2002年10月~2004年12月期间两个采血屋志愿献血者的献血量和出现献血反应情况进行了统计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无偿献血的广泛宣传,越来越多的健康适龄公民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献血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无偿献血的持续发展,而心理护理是献血服务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利用心理护理知识,为每一位献血者提供优良的献血服务,对减少献血不良反应,拓展稳定无偿献血队伍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无偿献血工作如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我们怎样进一步提高无偿献血水平,稳定无偿献血者队伍,消除无偿献血者到期不再献血的危机,是我们必须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一、被动献血400毫升存在的危机 在实际工作中,采血人员如果在动员和宣传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再三奉劝献血者献血400毫升,容易招致献血者的反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