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殷婷  周秋敏  殷炜 《护理学杂志》2002,17(9):663-664
2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 ,我院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解除 11例脑瘫患儿的肢体痉挛 ,效果较好 ,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11例中 ,男 8例、女 3例 ,年龄 6~ 14岁。致病原因为早产 6例 ,出生时窒息 3例 ,新生儿黄疸 1例 ,病因不明 1例。全瘫 3例 ,双下肢瘫 8例 ;单手扶物行走剪刀步态 5例 ,双手扶物站立 3例 ,能坐不能立 2例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1例。肌张力按Ashworth标准评定 ,Ⅲ级 8例 ,Ⅳ级 3例 ,智力均正常或接近正常。手术方法 :行气管内插管麻醉 ,取头低俯卧位。手术全程不用中、长效肌松剂 ,…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后患儿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荣 《护理学杂志》2002,17(2):149-150
我院 1 993年 7月至 2 0 0 0年 6月共收治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 3 8例 ,手术治疗后加强康复锻炼 ,效果满意。现将康复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3 8例中 ,男 1 1例、女 2 7例 ,年龄 2 .5~ 1 1岁 ,平均 5 .5岁。左侧脱位 1 6例 ,右侧 1 0例 ,双侧 1 2例。术前均因下肢不等长 ,行走呈跛行步态 ,经临床确诊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入院。本组患儿入院后先予患肢骨骼牵引 3周后行改良沙氏手术治疗复位 ,术后早期行髋关节功能锻炼。2 方法2 .1 手术方法本组患儿在全麻下行内收肌松解、切开复位 +改良的 Salter骨盆截骨术 ,术后髋人字石膏外固定3~ 6…  相似文献   

3.
影响痉挛性脑瘫SPR术后行走能力的因素及其意义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影响SPR术后行走功能的预后因素,为痉挛性脑瘫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128例无独立行走能力的痉挛性脑瘫患儿术前及术后进行肌张力检查、步态评分、判定爬行能力、蹲位起立能力、双踝背伸能力及脑瘫分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爬行能力、起立能力、脑瘫类型和踝背伸能力与术后行走能力呈显著正相关,而术前肌张力水平与术后行走能力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爬行能力、起立能力和脑瘫类型是SPR术后行走能力强有力的预后因素。功能训练对术后功能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改良手术治疗脑瘫痉挛性双侧下肢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2004年以来对重症脑瘫痉挛性双侧瘫治疗方法进行改进,探索提高其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23例重症脑瘫痉挛性双侧瘫.男14例,女9例;年龄3~12岁,平均5.7岁;主要症状不能独自站立和行走,双下肢肌紧张,家长扶持站立,双下肢呈剪刀步态,双髋、膝关节屈曲,踝关节跖屈,双足马蹄内翻畸形,足尖着地行走.体格检查双髂腰肌、内收肌、腘绳肌、小腿三头肌、胫前肌、胫后肌、(足母)长屈肌、趾长屈肌部分或多数不同程度肌张力增高.依Ashworth分级,为3~4级.治疗方法对动态性肌痉挛,采用肌内肌腱切断或肌筋膜切断;对静态性肌痉挛行肌腱滑动延长,胫前肌腱劈开外侧1/2移位.然后用自制外固定器矫形固定,保持膝关节伸直,双踝、足中立位,双下肢外展30°,6周后去除外固定康复训练.[结果]本组病例随访1~3年,平均2.2年.优良21例,有效2例.[结论]严重脑瘫痉挛性双侧瘫,一期多关节软组织松解,肌力平衡,外固定矫形,术后配合家庭长期康复训练,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报道SPR术治疗儿童痉挛性脑瘫下肢痉挛的临床经验。方法:1997年6月-1998年4月共收治脑瘫患儿11例,运用SPR手术治疗,术后追踪随访。结果:术后经过2-2.5年随访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痉挛缓解或消失。并发症:肌张力低下,足内翻转为足外翻。结论:SPR手术治疗痉挛性脑瘫可以缓解下肢肌痉挛,改善下肢步态,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与Ⅱ期矫形手术结合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SPR治疗脊髓损伤后下肢痉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脊髓损伤后下肢痉挛的效果。方法:16例患者术前3d进行步态分析,术中对支配痉挛下肢的L2~S1的脊神经后根进行分束,电刺激仪测阈值,将阈值较低神经束切断。神经根切断比例结合肌张力、肌力、体重及肌群功能进行量化,均小于30%。结果:术后步态有明显改善(P<0.01)。16例平均随访3年,痉挛解除率90%,功能改善率80%。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能较有效地治疗脊髓损伤后下肢痉挛。  相似文献   

7.
半椎板显露选择性脊神经后根机械灭活治疗痉挛性脑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减少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瘫的创伤及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12例痉挛性脑瘫患儿,其中痉挛型7例,僵直型3例,混合性2例,痉挛程度Ashworth5级法:Ⅲ级6例,Ⅳ级5例,V级l例。单肢瘫2例.截瘫6例,四肢瘫2例,三肢瘫2例。智力情况基本正常。采用马尾圆锥区半椎板(7例)和保留椎板(5例)的小开窗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非切断性机械灭活阻断治疗痉挛性脑瘫。术后配合采用针对性功能训练的方法,部分肢体严重畸形患儿(4例)行2期肢体矫形术改善和恢复患儿的下肢功能。术后随访15~28个月。结果 术后肌张力情况:1级9例,2级2例,4级1例。肌张力降低率100%。功能明显改善11例(92%)。术后不借助支具恢复独立行走9例,借助支具独立行走2例,行走率为91.7%。其中有9例患儿术后流涎、斜视、语言障碍较术前明显好转。结论 半椎板显露,选择性脊神经机械灭活术也能改善痉挛性脑瘫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其创伤小特点,能够减少SPR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自 1997~ 2 0 0 1年 12月 ,共收治 11例臀肌挛缩症患儿 ,采用臀肌下移 +纤维瘢痕切除术 ,术后早期功能练习、局部理疗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男 8例 ,女 3例。年龄最大 15岁 ,最小 7岁 ;双髋 3例 ,单髋 8例 ;重症 2例 ,轻症 9例 ;症状轻重程度不等 ,患儿行走时呈外“八”字步 ,跑步下肢不灵活 ,呈跳跃步态。坐立时 ,两下肢不能并拢 ,特别女性患儿大小便下蹲时除下肢不能并拢外 ,足跟不能着地更为明显 ,仰卧休息双膝屈曲时臀部不贴靠床铺 ,双下肢伸直位呈蛙形状。2 手术步骤术前常规用药 ,麻醉成功后 ,俯卧手术台 ,臀部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选择性腰骶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联合选择性脊神经前根切断术(selective anterior rhizotomy,SAR)治疗混合型脑瘫的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10年1月,选择48例混合型脑瘫患者,其中男36例,女12例,年龄3~22岁,平均8.8岁,均以痉挛型为主,伴有下肢徐动,术前下肢肌张力均为3级(根据Ashworth 5级法),术前下肢功能情况:独立行走36例,简单介助行走8例,介助站立并有行走动作4例。采用SPR+SAR联合治疗,术中根据肢体痉挛程度切断部分脊神经后根,其中L5、S1后根38例,L4、L5、S1后根10例,后根切断比例为30%~50%;按徐动程度切断部分脊神经前根,其中L5前根28例,S1前根20例,切断比例为30%;术中尽可能保留椎板,以维持脊柱稳定性。结果:术后出现小腿或足底麻木感2例,下肢肌力下降3例,腰痛2例,腰部无力5例,小便控制差1例,经营养神经、康复锻炼、神经肌肉兴奋仪刺激等处理,6个月内症状基本消失。随访18个月。48例患者肌张力术后1周、6个月、18个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痉挛缓解率100%。下肢徐动症状:术后1周时,1例症状加重,经联合应用镇静药物及巴氯芬3个月后恢复至术前,4例无变化,43例改善;术后6个月时,5例较术前无变化,43例改善,无加重病例;术后18个月时,44例明显改善,4例无明显变化,无加重病例。术后18个月随访时,术前介助行走的8例患者中,5例可独立行走,3例无变化;术前介助站立的4例患者中,1例可独立行走,2例可独自站立,1例无变化。结论:腰骶SPR+SAR治疗以痉挛型为主伴有下肢徐动的混合型脑瘫,能有效解除肢体痉挛,降低肌张力,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下肢徐动症状,是治疗此种混合型脑瘫比较合理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注射A型肉毒毒素结合跟腱延长对痉挛型脑瘫马蹄足畸形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15例痉挛型脑瘫马蹄足畸形患儿采用电刺激引导[局部肌肉注射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9-14d行跟腱延长术,术后石膏固定6周,拆除石膏后康复训练.观察治疗前、治疗后7d及6个月病变下肢肌张力、痉挛状态及踝关节的功能改变.[结果]单纯肉毒素治疗后,跟腱挛缩有所改善,但仍遗留部分马蹄畸形,跟腱延长术后6个月马蹄畸形仍持续改善,踝关节被动活动仍维持在背屈5°-12°(平均7.6°±2.5°),行走步态较前明显改善,未出现屈肌张力不够的步态不稳.[结论]对于部分年龄较大、挛缩程度较重存在固定性挛缩的痉挛型脑瘫马蹄畸形的患儿,在注射A型肉毒毒素的同时结合跟腱延长术,斤效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11.
毛瑞君  关家文  牛其昌 《中国骨伤》2000,13(12):756-756
患儿 ,男 ,11岁。因双下肢行走步态异常 4年余 ,于 1997年 6月收入院。患儿为足月顺产儿 ,出生时无缺氧窒息史。 1周岁时能独立行走 ,幼儿期生长良好。长至 8岁时 ,患儿行走逐渐出现双下肢痉挛步态 ,症状下午较上午为重 ,双足内翻逐渐加重 ,为了矫正畸形入院。查体 :智力发育正常 ,独立行走 ,呈双下肢痉挛步态 ,双下肢肌张力增高 ,双足呈马蹄内翻畸形 ,以跟骨内翻为主 ,双膝反射、跟腱反射亢进 ,双侧的踝阵挛及Babinski征阳性。双上肢肌力正常 ,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腱反射亢进 ,Hoff man’s征阳性。各项常规检查及心电图、…  相似文献   

12.
妇科手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我院1994~2002年共发生妇科手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8例,其可引起肺栓塞导致患者死亡,故做好预防极其重要。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例,年龄44~68岁,平均54.6岁。子宫肌瘤3例、子宫腺肌病1例,行子宫全切术;功血、子宫内膜异位症各1例,行子宫全切及一侧附件切除术;宫颈癌1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子宫Ⅲ度脱垂1例,行阴式子宫全切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1.2临床表现:术后4~10d出现左下肢肿胀疼痛,明显增粗,伴行走困难。部分患者左下肢皮温高于健侧0.3~0.8℃,皮肤出现青紫。6例有不同程…  相似文献   

13.
从1993年至1994年,对7例痉挛性脑瘫患者进行高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断术,通过随访分析,本手术对痉挛性脑瘫的治疗价值。全部病例术后均可解除肌张力增高及踝阵挛、踺反射亢进。矫正足尖着地行走5例,术后可翻身运动6例,行走步态稳定1例,可扶物行走3例,可下蹲站立1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内收短肌、股薄肌移位术治疗脑瘫剪刀步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7月至2004年12月采用内收短肌、股薄肌移位术为基本术式治疗脑瘫剪刀步73例,男47例,女26例;年龄为5~36岁,平均12.06岁.术前肌张力采用Ashworth法评估,1级12例,2级38例,3级18例,4级5例.术中将内收短肌止点切下,与阔筋膜张肌缝合;将股薄肌止点切下,经腘窝后方移位于股骨外髁;同时完成的手术还有髋松解术55例,腓肠肌内外侧头松解术23例,腘绳肌前移术37例,腘绳肌延长术13例,腓肠肌切断术32例,跟腱延长术30例,胫前肌外移术31例,腓骨长肌内移术8例.术后石膏托固定,6周后去除石膏行功能锻炼.手术疗效根据自行拟定的标准进行术后评估.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4年5个月,平均24.4个月.所有患者剪刀步态均完全纠正.术后功能评估,优61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为97.25%.疗效欠佳的2例主要表现为膝部屈曲,服药后有所缓解.各组手术前后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术后D组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收短肌、股薄肌移位术可有效纠正脑瘫患者剪刀步,术后功能满意;对下肢其他畸形应综合设计矫形方案,手术一次完成,以利于术后行步态训练;同时术后功能锻炼应与智商的提高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胫前肌和胫后肌半腱联合转移治疗软线织挛缩顽同型马蹄内翻足的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08年1月,采用胫前肌和胫后肌半腱联合转移手术治疗26例软组织挛缩顽固型马蹄内翻足患儿.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1岁6个月~5岁,平均2.1岁.双足12例,单足14例.其中2例2足为术后复发患儿.结果 术后3例4足足后内侧切口因缝合张力原因愈合不佳,经换药后愈合;余切口Ⅰ期愈合.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平均3年10个月.患足均能达跖行步态,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参照Garceau等疗效评定标准,优16足,良18足,可4足,优良率89.47%.随访期内无复发.结论 胫前肌和胫后肌半腱联合转移是矫治顽固型马蹄内翻足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相康永 《颈腰痛杂志》1997,18(2):107-108
我院自1994年6月起采用第四骶后孔阻滞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腰腿痛61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61例,其中男36例,女25例,年龄31~74岁,平均50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3年,平均6个月。病种主要包括腰骶部劳损,椎间盘突出,下肢肌筋膜症和坐骨神经痛。1.2临床特点患者主要以单侧腰骶部或下肢疼痛麻木为主要症状,多在活动或行走后疼痛麻木加剧。1.3CT检查本组对30例腰骶部症状较明显行CT检查,其中25例不同程度存在椎间盘脱出或膨出,但没有明显手术适应症。1.4治疗方法对所有病员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小儿脑瘫下肢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月至2008年8月,应用手术治疗小儿脑瘫下肢畸形71例(102足)患儿的临床资料,男47例(70足),女24例(32足)。年龄最大29岁,最小4岁,平均9.5岁。行走时呈尖足行走38例48足,马蹄内翻畸形16例26足,剪式步态17例28足。结果随访6—65个月,平均38个月。畸形纠正,步态正常或明显改善,足跟、第五跖骨头和第一跖骨头能完全触地行走63例90足,占88.2%;畸形复发7例10足,占9.8%;1例2足并发足外翻畸形,占2.0%。结论外科矫形治疗小儿脑瘫下肢畸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能较好的纠正下肢畸形,改善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8.
臀肌挛缩症术后早期功能训练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临床资料本组共 86例 ,男 72例 ,女 14例 ,年龄 6~ 16岁 ,平均11.2岁。单侧 68例 ,双侧 18例 ,臀大肌挛缩 5 8例 ,余为臀中肌、臀小肌挛缩 ,2 6例有不同程度的骨盆倾斜 ,X线片示无骨性改变 ,Ober征阳性。主要临床表现 :跛行步态 ,坐位时双腿不能在膝上交叉 (搁腿 ) ,下蹲时双膝分开呈“蛙腿征”。本组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对挛缩的臀肌进行松解。2 术后第 2d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康复训练2 .1 步态训练术后 48h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进行“一字步”训练。方法 :患者挺胸抬头 ,双上肢平举 ,嘱患者双下肢交叉直线走 ,开始每日 5次 ,每次 3~ 5mi…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18例行走时下肢呈内旋步态。认为畸形形成主要是下肢以内旋的代偿位置来弥补髋、膝关节的不稳,也是肢体生物力学自行调整的结果。分析了形成畸形的几种主要因素并提出针对几种不同情况应相应地采用改、良骶棘肌代臀肌术、股骨髁上后倾角截骨术、股骨粗隆下旋转截骨术或联合手术方法,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脑瘫患者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术后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对随机选择的20例实施SPR手术的痉挛性脑性瘫痪患者执行预先拟订的康复训练方法并分别在术前、术后及康复后进行肌力、肌张力和关节活动度的测定,观察坐、立、跪、走的姿势。结果手术后康复训练与否肌力改变差异显著(P<0.05)。手术前、手术后与康复治疗后三者之间关节活动度改变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差异(P<0.05)。随访资料完整的18例显示坐位、直跪、站立及行走姿势均有明显改善。结论SPR可解除痉挛、降低部分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而术后正确的康复训练是改善运动功能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