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在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休克患者共20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多巴胺组(DA组)(n=65),去甲肾上腺素组(NE组)(n=65),多巴胺联合去甲肾上腺素组( DA+NE组)( n=70),比较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比较各组28d的死亡率。结果:治疗后血肌酐水平在三组中有显著差异,DA组血肌酐水平显著高于NE组和DA+NE组,其他各项无统计学差异。 DA组治疗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30.76%,显著高于NE组的13.85%(χ2=5.370,P=0.021),DA+NE组为20.0%。 DA组28d死亡率为24.62%,NE组死亡率为21.54%,DA+NE组为18.57%,三者无统计学差异(χ2=0.725,P=0.394)。结论:去甲肾上腺素在休克的治疗中,在稳定心率以及降低对肾功能损伤等方面较多巴胺具有更明显的优势,是目前治疗休克最佳药物。  相似文献   

2.
3.
长效亚硝酸盐制剂,目前主要有硝酸戊四醇酯、二硝基异山梨醇(消心痛)、四硝基赤藓醇酯和脉心导敏(Molsidomine;motazomine;Morial)等。其有效时间一般为4~6小时,脉心导敏长达6~7小时。但它对心绞痛的治疗价值仍有争论。因其有效率并不太高,例如国内有人用国产脉心导敏治疗28例冠心病心绞痛,显效率仅17.8%,总有效率为71.4%。治疗无效的原因可能由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在儿童休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6例休克患儿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分别测定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观察其对患儿血液循环及尿量的影响。结果:治疗后代酸、剩余碱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休克治疗中联合使用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多巴胺(Dopamine;DA)和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收集整理在临床工作中3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编号随机抽签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组有15例,对照组采用DA治疗,试验组采用NE进行治疗,观察用药前后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变化程度,把收集的相关指标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试验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有效循环血量、组织灌注、组织细胞缺氧纠正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A和NE均能有效治疗感染性休克,纠正组织细胞缺氧,而NE纠正组织缺氧和改善微循环灌注更优于DA,并且心律失常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小儿感染性休克病情复杂,在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和控制感染的同时,选用多巴胺可解除微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同时还具有利尿、强心作用,表明多巴胺是治疗感染性休克较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感染性休克是一种复杂、高病死率的临床综合征,是重症监护病房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对肾脏及其他内脏均产生重要的影响,可作为一线升压药物,但多巴胺较去甲肾上腺素加快心率的作用更明显。在治疗感染性休克过程中,应早期诊断及识别一些死亡危险因素,也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以期及时给予有力的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感染性休克的救治成功率,这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死亡,意味着与世间的一切永别。当一个人得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时,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对于将要到来的死亡,有些人会有一种惧怕感,但并非每个人都有明显的恐惧感。有些人表现为明显的焦躁为安,有的人则表现为抑郁。有人发现,这些表现随着年龄、社会阶层、精神状态等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0-2006年本科共抢救围术期休克患者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12~68岁,平均年龄31岁.  相似文献   

11.
休克是一种医学急症,以血压过低和组织灌注减少为主要特征.如不尽快治疗会引起不可逆转的细胞损害和死亡.休克伴随的血压过低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心肌功能衰竭、血容量过低以及炎症反应引起的血管效应.治疗主要使用血管加压素以及针对心室扩大及多器官功能衰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输液管理优化在多巴胺抗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索规范化多巴胺输液管理。方法对63例应用多巴胺抗心源性休克的患者采用优化后的输液管理措施,即静脉通路建立标准优化、管道固定方式优化、药液更换方法优化、稳定血压措施优化;并与采用常规输液管理的55例应用多巴胺抗心源性休克的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次数、脱管发生次数、血压大幅波动发生次数以及维持用药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输液管理优化能有效降低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多巴胺抗休克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  相似文献   

13.
何松彬  辛凯  邓莺  彭军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0):1678+1680
目的:探讨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VI)在脓毒症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1例脓毒症休克的病人在感染性休克确认后立即留置动脉轮廓法(PICCO)导管,进行PICCO监测,每6个小时通过注冰盐水测全心舒张未容积(GEDV)及GEDVI,每博量(SV)及指数(SI),并同时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进行了中心静脉压(CVP)的监测,记录每次监测的数据。结果:经过线性回归分析,GEDVI的值与SI的值有较好的相关性,r=0.735,CVP与SI的相关性较差,r=0.546;△GEDVI与△SI的相关性为r=0.779;△CVP与△SI的相关性为r=0.258。结论:GEDVI更能反映病人的前负荷,容量的指标比压力的指标更能反映病人的前负荷,以GEDVI指导早期液体复苏治疗(EGDT)的更有效。  相似文献   

14.
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原因主要是由乙脑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炎症,造成弥漫性脑水肿,形成脑疝;另外脑干、延髓受损以及低血钠性脑病等都可引起中枢性呼吸衰竭。主要临床表现:呼吸表浅、节律不齐、双吸气、叹息样呼吸、呼吸暂停、潮式呼吸等。此外尚有其他表现:如瞳孔变化、血压上升、肌张力增加、抽搐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 ,以及心脑手术和器官移植手术的广泛开展 ,使深部真菌的发病率日益增多、危害甚大。但迄今有效而又安全的药物仍然较少 ,因此了解治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的作用特点及进展很有必要。( 1 )两性霉素B :是治疗深部真菌感染应用时间较长的药物。主要用于白色念珠菌、隐球菌、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芽生菌、孢子丝菌等引起的内脏及全身感染。本品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疗效确切 ,但对真菌性脑膜炎效差 (脑脊液浓度比血药浓度低 3 0~ 50倍 ) ,且毒性大 ,可有发热、寒战、头痛、恶…  相似文献   

16.
病例男性,65岁,退休工人。因左侧腹痛5天,腹胀、呕吐、无便无屁无尿4天多,于1985年4月7日抬入院。病者既往有左侧腹股沟斜疝。查体:T35℃以下,P 摸不到,R22次/分,BPOkPa。重病容,神志模糊,呼吸深大,四肢冰凉,肢端发绀。呕吐  相似文献   

17.
王光磊  郭秀红 《医学综述》2014,20(19):3499-3500
感染性休克是感染所致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早期血流动力学表现为高排低阻,从而导致外周组织灌注不足及缺氧,如果不能及时逆转,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病死率极高,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均为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一线药物。最新研究证实,多巴胺较去甲肾上腺素不良反应更明显,而传统观点认为具有肾脏毒性的去甲肾上腺素不仅具有更好的有效率,而且其对于肾脏、胃肠道、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不良影响并不比多巴胺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2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多巴胺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去甲肾上腺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采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整体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去甲肾上腺素进行治疗可以显著的提高治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周建勇 《当代医学》2016,(16):31-32
目的:分析PICCO监护仪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8例感染性休克行呼吸机支持和液体复苏达到6h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EGDT)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分别采取常规心电监护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下继续复苏治疗。比较2组EGDT目标参数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复苏72 h,研究组CVP低于对照组,ScvO2水平、尿量和MAP均高于对照组(P<0.05);ITBI、EVLWI低于对照组,CO、GEF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CO监测能敏感地反映心脏负荷和心肌收缩功能,为评估病情、制定治疗策略提供准确的参考,有利于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