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喘证是临床上多种疾病表现的一个证候,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动则更甚为特征。由于本地气候干寒,故发病多在寒冷季节,其病因有外感、内伤两个方面,而以邪实正虚夹杂为多见,实喘由肺气塞阻,祛邪利气则愈;而虚喘一般表现为气衰不足以息,久喘及肾,或劳欲伤精,肾之真元虚损,根本不固,不能纳气,逆气上壅为喘,或外邪反复袭肺,肺气上逆为喘。亦遵循“血生于脾,统于心,藏于肝,宣布于肺,根于肾”,既肺肾两脏主血也可病血的观点;例如喘久血虚肺失所养,血液难以盈敷濡肺,则致宣肃失调而血虚喘证。喘证日久不愈,…  相似文献   

2.
赵淑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3,(25):3356-3357
肾不纳气是指肾气虚而不能摄纳肺气的病证,属于中医的一个证候,可见于多种疾病,如喘证、哮证、痰饮、肺胀等病,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呼多吸少、动则喘甚等呼吸功能的异常。1肾不纳气的由来中医认为,人体的呼吸功能是由肺所主,称为肺主呼吸之气。通过肺的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功能。其中呼气主要依赖肺气的宣发作  相似文献   

3.
穴位贴敷咳喘散治疗慢性气管炎34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高,病程迁延,危害大,主要以咳、痰、喘为主,其病机主要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脾为生痰之源,同司气之出纳。实证病在肺,为外邪痰浊壅肺,肺失清肃。虚证病在肾,为肾不纳气之证。慢性气管炎分为寒痰型、痰热型、实喘型,虚喘型、咳嗽、咯痰为各型的共同症状,气喘主要见于实喘型,实喘型以哮鸣音为绝大多数,舌质或黄或白,舌质红与舌质淡胖及正常的比例几乎相等。虚喘型以舌质淡胖、色紫、白苔较多,虚喘型绝大部分肺部呼吸音低,实喘、虚喘二型均可兼寒痰或热痰。临床资料1 资料本…  相似文献   

4.
[目的]学习张锡纯治肺的方法和理念,为现代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从病因病机、处方用药特点等方面对《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关肺痈、肺痨、喘证等章节及医案进行研读分析,归纳总结张氏治疗肺系疾病的基本治法和方药,分析张氏治病的基本理念及其对后世的指导意义。[结果]张氏认为肺痈、肺痨同有肺体损伤、血败肉腐之病机,疾病初期善用生石膏、金银花等清热解毒,中期善用生山药、白术等培土生金,后期善用熟地黄、麦冬等滋阴润肺,三棱、莪术等活血化瘀,常用资生汤、参麦汤、清金解毒汤等方,并主张用徐服法缓解生石膏寒凉之性引起的副作用。喘证病因在于外邪侵袭、痰湿内生、大气下陷、肾不纳气、元气欲脱,张氏以宣肺利水法、理气化痰法、益气升提法、补肾纳气法、敛气固脱法治疗喘证,善用赭石、半夏、陈皮降胃气,芡实敛肾气,龙骨、牡蛎、山萸肉敛元气,生黄芪、升麻、柴胡升提大气,常用薯蓣纳气汤、参赭镇气汤、理痰汤、升陷汤等方。张氏主张整体观念和异病同治的辨证思维,在肺系危重症的治疗上颇有建树,提出了“兼以解毒”的瘟疫治疗理念,可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提供经验借鉴。[结论]张氏重视肺痨、肺痈、喘证的病机演变过程,运用脏腑五行生克、气机升降理论立法用药,注重异病同治,擅长运用清热解毒法、敛气固脱法等治疗肺系危重症,这些方法在当今肺系相关疾病治疗中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散敛升降法治疗喘证李朝平中医系刘新附属医院关键词喘证,哮喘,散敛升降法,治法喘证,常为某些急慢性疾病的重要症状之一,以呼吸急促、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为其特征。笔者认为在治疗喘证中,应始终抓住“气”这个纲,求于肺脾肾三脏,以散敛升降法调其气机,方能...  相似文献   

6.
补肾法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肺肾均有抗御外部,同主津液运行和同主呼吸的机理,提出小儿支气管哮喘以禀肾虚为内因,外邪侵袭为在,而痰是外邪袭肺和肾虚不能化气的病理产物;痰声作哮是现象,气之升降不利实质,哮喘病的本虚是肾虚。由于肾气虚,不能卫外御邪;肾虚水泛,湿聚为痰;肾虚不能纳气而致呼吸困难。肾虚决定了小儿哮喘的反复发作。故治疗哮病,当予补肾法,本病为上实下虚,本虚标实之证,故在发作时也宜标本同治,攻补兼施,调气着手,宣降纳  相似文献   

7.
小儿哮喘属于祖国医学咳嗽、哮证、喘证、痰饮等范畴,中医认为除有标实症状外,多有脏腑气血不足的症状.累及脏腑肺、脾、肾,多为阴盛阳虚,痰饮伏肺而引起,以阳虚为本,痰瘀为标。患儿多有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机体虚弱,腠理疏松,卫气不固,不能适应外界气候环境变化,易为外邪侵袭,首先犯肺.若反复发作可波及脾肾,脾虚则运化失调,积液成痰,痰阻气道则呼吸不利;肾为先天之本,主纳气,摄纳失调则气不归根,从而三脏功能失调,因此正虚是本病的主要矛盾。笔者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研究近况作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有气流受限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高忠英教授认为脾胃所化水谷之气为肺气的本源,肾之纳气保证了自然之气的摄入,肺脾肾三脏在病机上密不可分,治疗上当三者呼应,而满足此条件者以补肺汤为最优。临证以补肺汤加减尤重温阳、摄纳元气,从而明显改善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代赭石可用以治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喘证之作,病位在肺,其本在肾,又与风、寒、热、痰诸邪有关。历代医家治疗喘证,多以宣肺、肃肺、化痰、纳气为基本大法,有表证者解表以宣肺定喘,有热者清肺热以定喘,有寒者温肺散寒以定喘,有痰者化痰以定喘,虚喘者纳气以平喘,这是治之常法。然治喘之药,很少有用代猪石者,近代名家张锡纯独辟区径,临床用代蕉石以治喘,并获佳效,接之临床,颇有灵验,兹举病案以验证之。张锡纯于《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喘息方参括镇气汤条下记录:治一妇人,年三十余,劳心之后兼以伤心,忽喘过大作,迫促异常,其翁知医,以补敛元气之药治之,觉胸…  相似文献   

10.
慢性气管炎属于祖国医学的“咳嗽”、“痰饮”、“哮喘”等证范畴,简称为咳、痰、喘,是肺病的三个主证.其发生部位在肺,与其他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素问·咳论篇》说:“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以肺居胸中,为脏腑之华盖,主一身之气而司呼吸,开窍于鼻,为气机升降之通道,它脏有病,很易影响于肺;又肺外合皮毛,性属娇脏,故易感受六淫之邪。肺病则宣降失司,气机不畅,津液不能敷布全身而潴留为痰.痰阻气道,痰随气升,气痰交阻,故产生咳、痰、喘.久咳耗气,必致肺虚.继则伤脾,终则累肾,即有“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则咳而不喘”,“喘多肾虚”之说.肺气虚则卫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医肺肾生理、病理的相互关系以及支气管哮喘(哮病)病因病机特点,介绍徐艳玲教授在临床中从肾论治支气管哮喘方面的经验。在支气管哮喘(哮病)病因病机方面,提出无论在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期,还是在支气管哮喘的缓解期,正气不足,肾气亏虚一直贯穿于疾病的始终;儿童期和中年期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高于青壮年期,支气管哮喘患者之所以出现年龄上的差异,主要责之于肾气不足所致。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方面,基于"肾主纳气""肾乃生气之源"的中医理论,提出"发作期治肺兼顾肾,缓解期治肾兼顾肺"的新观点,肺肾两虚证是支气管哮喘(哮病)的常见证型,其中以肾为重、以气为要,以补肾纳气的七味都气丸为主方,随症加减,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对咳喘辨证施护的体会青海省中医院陈桂芬咳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西宁高寒缺氧,发病率高,病程缠绵,危害大。其病机主要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脾为气之源,同司气之出纳。实证病在肺,为外邪痰浊壅肺,肺失清肃;虚证病在肾,为肾不纳...  相似文献   

13.
陈玉 《中国医药导报》2006,3(15):140-141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呼吸道反射,是呼吸道受到刺激(如炎症、异物)后,发出冲动传入延髓咳嗽中枢引起的一种生理反射。咳嗽是临床常见症状,从祖国医学角度看,外感或内伤等多种因素,导致肺气失于宣发肃降时,均会使肺气上逆而引起咳嗽。所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其中,咳嗽与肺、肾的关系尤为密切:人的呼吸虽由肺所主,但肾能帮助肺吸气,故称“肾主纳气”。肾精充足,吸入之气,经过肺的肃降,才能下纳于肾,所以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之说。肺肾在咳嗽中的这种相互影响主要表现在阴虚上,肺阴与肾阴有着相互资生,相互依存的关系,故肾虚…  相似文献   

14.
吴承玉  李文 《中医学报》2011,(6):671-672
目的:探究"肾主纳气"理论的历史源流.方法:梳理、归纳、整理春秋战国、秦汉、晋唐、宋元、明清几个时期,有关"肾主纳气"理论的发展轨迹.结果和结论:春秋战国时期属于该理论的萌芽阶段,汉代开创了补肾纳气法治疗喘证之先河,宋代明确提出"肾不纳气",明清时期该理论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5.
"肺肾相关"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曰:"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提出了肺肾之间经脉相连。在生理功能上,肺肾两脏相互联系,如《景岳全书·杂证谟》曰:"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肺肾共同调节呼吸运动。在病理上,肺肾两脏亦相互影响,《素问·水热穴论》在论述水肿时提及"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表明肺肾功能失调时可表现水液代谢方面的障碍。  相似文献   

16.
参蛤贝散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蛤贝散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王彦晖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中医部申秀云甘肃中医学院内经教研室关键词咳嗽,喘证,参蛤贝散慢性支气管炎,中医多属“咳嗽”和“喘证”范畴,其中辨证为肺肾两虚、肾不纳气型甚多。鉴于此病需长期调养治疗,而患者往往无耐心坚持长期服用汤药,...  相似文献   

17.
<正>古近代医家对喘证论述甚多,然而其治疗法则大多依据“在肺为实,在肾为虚”之说,实则治肺,祛邪利气,虚喘治肾,培补摄纳,此谓常法治之,但部分病例用此常法,其症不减,其喘不平。祖国医学认为:“肺朝百脉,主呼吸,调节气机,人之一身皆气血之循环,气非血不和,血非气不运”。各种原因影响肺功能失常,均可使肺气不能推动血液正常循环,而致血液瘀滞,血瘀则肺病益甚,宣肃不能而喘促。唐容川《血证论》:“瘀血乘肺,咳逆喘促鼻起烟煤,口目黑色……若肺实气塞者,不须再补其肺,但去其瘀,使气不阻塞,斯得生矣”。根据这一理论和临床实践,自拟芎麻丹方,以活血化瘀,宣肺平喘治疗喘证25例,取得较好效果,今将临床施治观察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潘梦晨  王东方 《中医学报》2019,34(2):266-269
肾脏与变应性鼻炎关系密切。肾藏精,主水,主纳气,为气之根,五脏阴阳之本,肾气充足、肾阳充盛,则鼻窍通利、嗅觉聪敏、呼吸顺畅。肾失温煦,纳气无权以及水液代谢功能障碍,则鼻失温养、清道壅塞、喷嚏频频、清涕量多,其关键在于肾阳亏虚。此外,足少阴肾经与鼻有着间接的经络联系,肾与变应性鼻炎在现代病理学和免疫学方面均有相关性。变应性鼻炎临床遣方用药当重视"补肾固本,益气通窍"之法。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报》2019,(2):266-269
肾脏与变应性鼻炎关系密切。肾藏精,主水,主纳气,为气之根,五脏阴阳之本,肾气充足、肾阳充盛,则鼻窍通利、嗅觉聪敏、呼吸顺畅。肾失温煦,纳气无权以及水液代谢功能障碍,则鼻失温养、清道壅塞、喷嚏频频、清涕量多,其关键在于肾阳亏虚。此外,足少阴肾经与鼻有着间接的经络联系,肾与变应性鼻炎在现代病理学和免疫学方面均有相关性。变应性鼻炎临床遣方用药当重视"补肾固本,益气通窍"之法。  相似文献   

20.
喘证多见于肺心疾患,治疗方面多固化于降肺平喘、益肾纳气之属。然在临床中却有部分喘病并非肺心疾患所引起,而是由胃食管反流等胃系疾病所导致,仝小林教授将此类喘证纳入"胃喘"范畴。古人对"胃喘"的认识早见于《针经》,指出"胃络不和,喘出于阳明之气逆"。然"胃喘"之名则首见于《证治准绳》,就其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历代医家多有论述发挥,有食积致喘、热郁致喘等学说,但在选方用药方面则无成法可寻。仝小林教授在古人认识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研究及个人临床经验,发现此类喘证多由胃食管反流病所导致,并将半夏厚朴汤作为"靶方"治疗此类患者数例,均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中医文献中亦很少将胃食管反流病与"喘证"相联系论述,故仝小林教授引出"胃喘"一词,并在参考古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胃食管反流病来探讨"胃喘"的病因病机,同时运用"态靶因果"的方略,阐述"胃喘"的治法治则,进而为喘证的治疗开阔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