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因治疗在骨软骨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治疗在骨软骨修复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如何获得理想的转染效率,诱导充分的骨软骨发生与重建,并使基因治疗逐步从动物实验走向临床应用,是骨软骨修复中亟待解决的课题。新近资料表明,骨软骨修复的基础研究在深度与广度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为该领域基因治疗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就其研究进展、现存问题及发展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3.
4.
唐国民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89,4(3):181-183
骨缺损的治疗研究是颅面外科、整形外科和骨科等近年来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研究重点已逐渐从骨传导(Osteoconductiop)的研究转入骨诱导(Osteoinduction)的研究.骨诱导研究已从脱钙骨基质(Autolyzod Antigen-extractedAllogeneic Bone,AAA)的诱导发展到骨诱导蛋白的研究.其中,BMP(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诱导成骨机理为骨缺损的治疗开拓了一条新路子、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6.
7.
内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修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内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对骨修复的作用。方法:36只家兔,环形切除双侧胫骨中段骨膜后剥脱部分胫侧骨皮质,右侧钻孔达骨髓腔,左侧不钻孔作为对照。术后3d,1、2、4、6、8周分批处死取材,用石蜡切片做BM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BMP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对照染色阴性,始终无骨痂形成。实验侧术后3d多形间充质细胞染色呈阳性,术后1周内源性BMP浓度达高峰,成骨能力增强。术后6周阳性细胞消失,但随着骨重建过程增强,骨基质染色变深。结论:骨损伤后内源性BMP呈阶段性分泌,且对骨损伤的修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干细胞移植和BMP2基因治疗修复骨损伤和坏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根据老年骨缺损和股骨头坏死实验模型的研究结果来评价干细胞移植和BMP2基因治疗的方法是否可用于一些特殊损伤和疾病的治疗.方法:从不同年龄段大鼠、羊骨髓中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利用含BMP-2基因或βal基因的腺病毒载体感染干细胞,通过酶联免疫测定方法检测基因转染细胞培养上清中BMP-2蛋白的含量.利用基因转染细胞和多孔三磷酸钙复合,回植后修复24月龄老年大鼠股骨干6毫米节段性缺损和实验性羊股骨头坏死.通过组织学观察和生物力学测定来评价比较BMP-2治疗组和βgal对照组的新骨形成情况和修复组织的强度.结果:基因转染细胞培养上清中BMP-2蛋白的含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上升,不同年龄大鼠干细胞BMP-2转染后蛋白质的分泌水平没有明显差异.组织学观察表明BMP-2基因转染细胞和多孔三磷酸钙复合物已成功修复24月龄老年大鼠股骨干6毫米节段性缺损和实验性羊股骨头坏死,BMP-2治疗组的新骨形成明显多于βgal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16周,BMP-2治疗组股骨头修复组织的最大压缩强度和弹性模量也明显高于Bgal对照组(P<0.05).结论:BMP-2基因转染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多孔三磷酸钙复合后回植可有效修复老年大鼠骨缺损并重建羊坏死股骨头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复合BMP胶原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以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复合BMP胶原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34只新西兰白兔,于两侧桡骨干制成长1.5 cm骨膜骨缺损,左侧(A组)植入由200mg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10 mg BMP与0.2 ml胶原的复合物;右侧(B组)植入复合0.2 ml胶原的200mg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分别于术后2、4、8、12周进行影像学,组织学检查;术后8、12周行骨密度检测;术后12周行生物力学检查.另取8只仅加入0.2 ml胶原作为空白对照组(即C组).结果放射学以及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A,B两组骨缺损区均得到了比较彻底的修复,但A组在成骨速度、骨再生量、再生髓腔结构等方面均优于B组.8、12周骨密度测试结果显示A组的骨密度值高于B组.12周的生物力学实验结果显示三点弯曲实验结果表明A组极限强度值明显高于B组,而且A组的弯曲刚度也好于B组;轴向压缩实验结果说明A组的抗压刚度优于B组;扭转实验结果指出A组的抗扭转刚度和最大扭矩分别高于B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骨密度测定和生物力学实验结果证实了两组成骨情况的差异,这与新生骨的成熟程度不同有关.复合了BMP的A组因髓腔再通时间早,骨改建塑形更完善,新生板层骨的成熟度亦较高,耐受应力情况也更好.C组则不能产生骨性愈合.结论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成骨作用令人满意,复合BMP后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骨诱导及BMP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骨诱导及BMP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胡蕴玉骨诱导的概念是在本世纪60年代,继Urist对脱钙骨基质(DBM)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开创性工作之后确立的。实际上早在1934年和1938年,Levander就依据Speman胚胎诱导细胞转化机理,首次提出... 相似文献
11.
应用BMP与FGF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联合应用成骨及成血管的生长,探索治疗骨缺损的有效方法。方法 联合应用BMP bFGF及单纯BMP复合去抗原异种松质骨,采用X线摄片及组织学方法检测两种方法修复兔挠骨2cm缺损效果。结果 联合应用BMP bFGF修复兔挠骨2cm缺损在12周时缺损完全骨性连接,骨髓腔完全再通,明显优于单纯BMP组的修复效果(P<0.01)。结论 联合应用BMP bFGF修复兔挠骨2cm缺损在12周时缺损完全骨性连接,骨髓腔完全再通,能成为修复缺损的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细胞因子与骨和软骨的修复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细胞因子与骨和软骨的修复刘晋才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骨和软骨生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日益深入,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并调节骨和软骨生成过程逐渐为人们认知,这对骨与软骨的修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一、参与骨和软骨形成的细胞因子随着细... 相似文献
13.
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治疗与缓释载体修复骨缺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比较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治疗与生长因子缓释方法修复节段性骨缺损效果。[方法]于兔双侧桡骨中段造成1.5cm骨缺损,采用4种方法修复:A组植入转基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与PLA/PCL(聚乳酸/聚己内酯)支架的复合物;B组植入单纯MSCs与含重组BMP-2的PLA/PCL缓释载体的复合物;C组植入单纯MSCs与PLA/PCL复合物;D组植入单纯PLA/PCL。术后4、8、12周行X线、组织学、生物力学和骨密度等检测,[结果]A组体内植入4周后,成骨细胞和间质细胞呈BMP-2强阳性表达;其成骨速度及成骨质量均明显优于B组,12周时骨缺损完全修复、C组成骨能力较弱,而D组则无新骨形成,残留骨缺损。[结论]BMP-2基因治疗是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介绍腺病毒介导的基因治疗的特点及其在骨创伤和骨病中的应用。方法 广泛查阅有关重组腺病毒载体的制备原理、特点及应用研究进展等方面的文献,并总结腺病毒介导的基因治疗在促进骨愈合、治疗骨质疏松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骨病研究中的应用情况。结果 腺病毒载体具有高转染率、目的基因的高表达率及在宿主细胞内的表达有一定的时限等特点,能有效转染软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关节滑膜细胞、椎间盘髓核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等,适用于骨折愈合、脊柱融合、骨质疏松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骨病的基因治疗。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基因治疗可望为骨创伤、骨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及其骨折严重影响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的生活质量.除了传统治疗方法,基因治疗正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有大量文献报道了基因治疗骨质疏松的动物试验结果,如利用病毒载体局部或全身转导相关的骨诱导蛋白,以改善试验动物的骨质量,并取得了理想的结果.但其临床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笔者将对基因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基因治疗的定义是:将正常有功能的基因置换或增补肿瘤细胞缺陷的基因,或是将治疗基因导入肿瘤细胞或免疫细胞,从而达到使肿瘤缩小或消除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1)诱导恶性细胞直接死亡;(2)调节机体针对肿瘤的免疫反应;(3)通过修正异常基因来逆转恶性过程。基因治疗也有可能提高肿瘤对放疗、化疗等传统治疗方法的反应,而且可以通过向正常组织导入能抵抗放化疗所产生的毒性反应的基因,从而保护这些组织。主要的基因治疗方法有基因置换、反义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和细胞因子基因治疗。一、基因治疗载体载体… 相似文献
17.
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纤维蛋白载体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目的:探讨以纤维蛋白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载本修复节段性骨缺损。材料和方法:于36只新西兰白兔两侧桡骨干处造成1.5cm缺损,采用四种方法进行处理:A组,植入25mg BMP与人纤维蛋白制成的复合物;B组,植入单纯25mgBMP:C组,植入单纯纤维蛋白;D组,留作空白对照,术后不同时间进行放射学,组织学和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结果:A组骨缺损区在成骨活跃程度,骨再生量和再生髓腔结构等方面均显著优于B组 相似文献
18.
聚乳酸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聚乳酸(polyldac acid,PLA)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on 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载体的可行性及观察其诱导成骨能力。方法 手术造成日本大耳白兔左尺骨中上段12mm骨缺损实验模型。随机分为实验。对照及空白组,实验组植入以PLA为载体的BMP10mg、对照组植入以牛松质骨基质为载体的BMP10mg、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术后摄X线片观察各组不同时相骨缺损修复情况,并于术后第4、8、12周观察各组缺损内组织学变化。图像分析骨小梁的生成量。结果 实验修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无论是骨连接发生时间还是骨成熟时间,实验组均较对照组提前2周左右,同期骨生成量也明显多于对照组,而空白组缺损内主要形成纤维组织。结论 PLA可以作为BMP的载体修复骨缺损,它比异种松质骨基质载体的成骨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内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BMP)、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来源,分泌规律以及对骨修复的作用。方法 家兔36只,每只动物左侧胫骨为对照侧,环形切戏骨中段骨膜长3cm,并于内侧行部分骨皮质剥脱术,长2.6cm,厚1mm,不暴露骨髓腔。右侧为实验侧,以同法处理后,辅以钻孔达骨髓腔。术后3天及1、2、3、6、8周分别随机处死6只动物,取双侧胫有,制作5μm厚的组织切片,进行BMP、TGF-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复合BMP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情况.方法:新西兰种兔,阶段性完全性骨缺损,将人工骨植入骨缺损处,分别进行(1)大体标本;(2)组织学;(3)X线片;(4)生物力学.结果:BMP 生物活性玻璃组已完全修复,颗粒已基本吸收,对照组修复效果较差.生物力学显示实验组扭转强度明显高于其他三组.结论:该人工骨具有高效的诱导成骨能力和良好的生物降解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