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动过速RR间期交替的发生机制及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QRS心动过速伴RR间期长短交替的发生机制及导管射频消融情况。方法 对 6例心动过速伴RR间期长短交替患者 ,常规行动态心电图及食管电生理检查。心内电生理检查提示存在房室旁路或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结双径路 ,先进行旁路或房性心动过速的消融 ,消融成功后再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 (包括应用异丙肾上腺素进行心动过速诱发 ) ,如不能诱发心动过速则终止手术。若提示存在房室结多径路 ,则进行慢路径改良术。结果 食管电生理检查提示 :4例患者存在房室旁路伴房室结双径路 ;2例患者存在房室结三径路。心内电生理检查及消融结果显示 :3例患者为房室旁路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成功消融后不能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1例患者同时存在房室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成功消融房室旁路后再改良慢路径 ;2例患者为房室结三径路 ,经慢径路改良后房室结传导曲线连续 ,未诱发心动过速。 6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 ,随访期间无心动过速发作。结论 室上性心动过速伴RR间期交替发生率较低 ,且均与房室结传导不连续有关。心动过速伴RR间期交替发生机制较为复杂 ,除了与房室结纵向传导的不连续有关外 ,还与其不应期密切相关。食管电生理检查与心内电生理检查相比对揭示RR间期交替的发生机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快速心房起搏最短1∶1房室传导时最大PR间期(PRmax)与RR间期比值(PRmax/RR)在鉴别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意义,分析比较了2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有房室结前传跳跃现象者12例、无跳跃现象者8例)和20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消融前、后快速心房起搏时最短1∶1房室传导的PRmax/RR。AVNRT组消融前、后心房快速起搏时最短1∶1房室传导的PRmax/RR为1.12±0.12和0.42±0.07,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AVRT组为0.52±0.16和0.51±0.18,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消融前,AVNRT组PRmax/RR与AVRT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1.12±0.12vs0.52±0.16,P<0.01)。PRmax/RR>1诊断AVNRT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91%。提示PRmax/RR>1在消融前可用来鉴别AVNRT与AVRT;对无房室结前传跳跃的AVNRT,消融后PRmax/RR<1可作为慢径消融成功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4.
1999~ 2 0 0 0年 ,我们收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儿 2 5例 ,其中 11例初诊时误诊 ,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男 8例 ,女 3例 ;年龄 3月~ 5岁 ;病程 15分钟至 36小时。合并上感 6例 ,肺炎 2例 ,心肌炎 3例 ,维生素 D缺乏性佝偻病 1例 ,先心病 2例 ,预激综合征 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 5例 ;面色苍白、口周发绀各 4例 ;一过性意识丧失、多汗、拒食及胸闷各 1例。合并发热 3例 ,咳喘 2例 ,枕突、周身紫绀伴杵状指趾各 1例 ,咽充血 8例 ,肺部干湿罗音 2例。 11例心率均明显增快 ,180~ 2 0 0次 / min3例 ,2 0 0~ …  相似文献   

5.
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多频率快、节律匀齐,但在部分患者由于折返环路不应期的改变等原因,导致激动在折返环路中传导速度发生改变;心动过速时折返环路在多个异常通道或正常通道间转换;折返环路内、外心律的影响,包括房性、交界性、室性等心律失常;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时,折返环路以下部位传导异常的影响,以及双重机制折返性心动过速,即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交替出现等原因,导致心动过速时RR间期发生改变或明显不齐,给正确诊断带来困难,甚至被误诊为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28岁。反复发作心慌2年,无明显诱因,突发突止,每次发作几分钟至几十分钟,休息后自行终止,故未经任何治疗。2002年12月6日早晨起床时突然心慌,持续4h来院就诊,既往无心脏病史。查体:一般情况可,血压120/70mmHg,心电图示:P波不能辨认,心室率168次/min,QRS波无宽大畸形,无预激波。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7.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现代治疗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复习近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常用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的发生机制 ,有折返激动异位自律性增强和触发性激动等。其中绝大多数是折返激动所致 ,其心室律规则 ,频率在 1 50~ 2 50次 min之间 ,常见于青年及无明显心脏病证据者 ,有些患者可由情绪激动、过度疲劳、轻症感染、过敏或烟酒等诱发。部分病例发生在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上或甲亢、洋地黄用量过大、风湿热等。PSVT起病急骤 ,可致明显的血液动力学改变 ,需紧急处理以转复心律。我科自 1 996年 2月~ 2 0 0 1年 2月药物治疗PSVT患者 52例 ,就其药物及临床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选择病例 5…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 ,2 6岁 ,因车祸致右上肢及左下肢骨折 ,于2 0 0 3年 7月在本院外科住院治疗 ,入院后第 3d早上进食馒头时吞咽过快 ,突然出现胸闷、心悸 ,心脏听诊 :心率明显增快 ,>16 0次 /min ,立即给予床边心电图检查示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室率 180次 /min ,见图 1) ;开始给予刺激迷走神经等对症治疗效果不佳 ,约 2h心内科医生会诊后 ,给予5 %葡萄糖 2 0ml+异搏定 5mg静脉注射 ,静注结束时心律转为窦性心律 ;患者自觉心率变慢。心电图检查 :正常范围心电图。胸片、心脏超声检查均未见异常 ,追问病人在 3年前有过类似发作史 ,但当时未予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及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检出率.方法 应用DCG对399例进行监测,分析结果.结果 检出PSVT 169例,其中16例合并PAf.结论 DCG能明显提高PSVT及PAf的检出率,是最简便、最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ATP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观察了ATP不同剂量、ATP加阿托品治疗PSVT的临床情况以及ATP在宽QRS型PSVT诊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ATP复律疗效高,且有助于明确PSVT的诊断及了解其机制;单用ATP复律以15mg为宜,使用20mg时最好与小剂量阿托品合用;将ATP稀释至5~10ml于5~10秒内静注比稀释至20ml于5秒内静注或不稀释直接静注更恰当;重复给药间期以10分钟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2.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60岁,因胸闷、心悸半小时来诊.半小时前劳累后出现胸闷、心悸,经休息不缓解,急来我院.病程中无心前区疼痛,无呼吸困难,无咳嗽及咳痰,饮食及二便正常.既往史:2年前有过类似症状发作,在当地医院就诊,但未明确诊断.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6.5℃,脉搏130次/min,血压120/80 mmHg.意识清楚,查体合作.皮肤干燥.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5 mm.巩膜无黄染,结膜无苍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伴RR间期交替的窄QRS波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和射频消融策略.方法:10例伴RR间期交替的心动过速患者接受了电生理检查,明确其心动过速类型后,首先消融旁路或诱发的心动过速,如仍能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则消融慢径路,并随访了解心动过速复发情况.结果:10例患者中9例为左侧游离壁旁路合并房室结双径路,消融旁路后3例诱发AVNRT,一并成功消融了慢径路,另6例没有诱发AVNRT者未再消融,1例为房室结三径路,成功消融了慢径路.在6个月~8.4年随访中,无心动过速复发.结论:伴RR间期交替的心动过速具共同特点,即存在房室结双径路.在消融基础心动过速后,如不能诱发AVNRT,可不消融慢径路.  相似文献   

14.
15.
王海昌  张清 《心功能杂志》1995,7(4):228-229
作者采用射频消融法治疗3例预激综合征和1例房室结双径路所引起的儿童顽固性阵发性室上速,全部成功,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果表明射频消融是治疗儿童顽固性阵发性室上速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广义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等;狭义上讲,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指具有突然发作、突然终止特点的快速整齐的窄QRS波群的心动过速,发生机制上特指房室旁路或房室结双径路引起的折返性心动过速。此类疾病的治疗目的主要是针对心动过速的终止,药物终止仍然是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多非预防性用药。由于近年来射频消融技术的成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具有根治性的特点,几乎已成为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8.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射频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经验。方法分析7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的RFCA过程,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45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26例。结果消融成功69例(97.2%),失败2例(2.8%),复发2例(2.8%),并发症2例(2.8%)。结论RFCA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