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资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79例均为我院住院肝硬化患者。其中男53例,女26例,年龄为27~74岁,平均年龄为51.9岁。根据Child-Pagh分级标准分为3组:①肝硬化A级,男30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50.86岁;②肝硬化B级,男18例,女2例。平均年龄为46.73岁;③肝硬化C级,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58.14岁。对照组50例为健康者。  相似文献   

2.
一般资料近23年来,我院收治成人高血压病2435例,其中老年组904例(37.13%),(男464,女440,男:女=1.05:1)。≤59岁者为低年组共1531例(62.87%),(男837、女694,男:女=1.21:1)。高血压分期与分型情况:老年组Ⅲ期高血压明显多于低年组(表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硬化病人发热原因。方法:对组织学和临床诊断的肝硬化发热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1例肝硬化病人中,172例伴发热,占40.9%。以各种感染为最多,共75例(43.6%),其他原因主要有结核性腹膜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合并肝癌或其他癌症,消化道出血和未明原因发热(21例、12.2%)。住院期间死亡48例,同期住院不发热的肝硬化249例中死亡41例。结论:肝硬化病人发热原因较多,其中以感染最为常见,伴发热的肝硬化病人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2例均为1997年-2002年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包括AsC 129例,男97例,女32例,年龄3~55岁,平均27岁;慢性乙肝111例(轻度28例、中度54例、重度29例),男90例、女21例,年龄15~27岁,平均33.2岁;肝硬化62例,其中代偿性肝硬化35例,失代偿性肝硬化27例,男52例,女10例,年龄10~81岁,平均47岁。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并突然严重心律失常死亡,文献尚未见明确报道。本文统计了我院1981—1992年10月114例肝硬化患者死亡原因,其中6例是因突然严重心律失常死亡,另两例亦出现类似现象,经积极抢救恢复为正常心律,现报告如下: 本组共8例,均为失代偿期肝硬化。男6例,女2例。年龄42—72岁,平均56.8岁。血色素为46—93g/L,平均57g/L。除1例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及出血与季节变化的关系,本文总结了近5年经急诊胃镜诊断的196例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资料并进行了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全部病例均为1995年1月~199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因上消化道出血而行急诊胃镜检查的肝炎肝硬化患者,共196例,其中男167例,女29例,年龄16~73岁,平均45.6岁。临床表现为以呕血为  相似文献   

7.
B超下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异常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肝炎后肝硬化背景下胆囊壁改变的性质,我们作了以下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史资料 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0例,其中男26例,女4例,年龄38~56岁。慢性乙型肝炎30例,其中男24例,女6例,年龄30~49岁。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全国肝炎会议标准。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8~52岁。  相似文献   

8.
脂肪肝可发展为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硬化.2010年1~l2月,我们对青岛市12 939名铁路职工进行脂肪肝流行病学调查,旨在探讨脂肪肝在铁路职工中的群体分布情况,以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调查对象:2010年全年在青岛市第九人民医院参加腹部B超体检的青岛市铁路职工12 939名,其中男10 464名,女2475名;年龄18 ~60岁,平均42岁;干部760名,职工12 179名.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与胆石症因果关系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胆解剖关系十分密切,胆系病变会造成肝脏损害,肝脏损害又常伴有胆系感染和胆石症的形成。近年来发现肝硬化病人胆石症发生率明显增高。本文对肝硬化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200例的胆石症发生率及有关状况进行了调查对比、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日常门诊及住院的肝硬化患者以及同期的健康体检者,其中肝硬化组200例,男120例,女80例,年龄25~78岁,平均51.5岁。肝硬化组代偿期120例,失代偿期80例。对照组200例,男140例,女60例,年龄25~30岁,平均52.5岁。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76例血浆内皮素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T是迄今为止作用最强、持续最久的缩血管活性多肽[1]。关于ET与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关系近年已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76例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血浆ET水平的变化,以了解ET在其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全部病例均为3年中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并在出血后48h内作胃镜,确诊为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出血组),出血组共76例,其中肝炎后肝硬化41例(男28,女13),年龄32~65岁,血吸虫病肝硬化35例(男19,女16),年龄38~70岁。肝硬化未出血组20例(男12,女8),年龄35~65岁,均有慢性肝病史,且肝功能及B超检查符合肝硬化改变,均…  相似文献   

11.
肠菌群失调常与晚期肝硬化并存,也是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1990年9月~1991年3月发现13例肠菌群失调,现报道如下。 病人、方法与结果 全部为肝硬化失代偿期者,男11例,女2例;年龄27~65岁,平均45岁;13例有上消化道出血,6例有SBP,其中4例发病前均有腹泻,死亡3例。10例正常人对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人们比较关注血浆心钠素(ANP)在肝硬化腹水中所起的作用。本文用放免分析法测定血浆ANP含量,以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ANP水平及其在腹水形成中所起的作用。资料和方法(一) 临床资料:肝硬化组30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男21例,女9例,年龄17~65岁,平均48.9岁。均确诊为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其中3例并发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凝血功能障碍是肝硬化患者主要的病理改变之一 ,血小板功能的异常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CD6 1 、CD6 3、纤维蛋白原受体 (PAC 1 )能够反映血小板的活化状态。我们通过对肝硬化患者CD6 1 、CD6 3、PAC 1的检测 ,探讨其在肝硬化病理生理及临床中的意义。1 .对象 :肝硬化组共 2 0例 ,男 1 5例 ,女 5例 ,年龄 32~ 70岁 ,平均 42岁。所有患者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 ,其中Child分级A级 3例 ,B级 5例 ,C级 1 2例。对照组为正常人1 5例 ,男 1 0例 ,女 5例 ,年龄 2 2~ 50岁 ,平均 38岁。2 .方法 :采静脉血 3ml,…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肝硬化晚期病人的死亡原因,作者就我所1986年1月至1990年3月死于肝硬化的151例住院患者的死因作了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均有肝功能减退及门脉高压表现,符合肝硬化失代偿期诊断。男120例,女31例;年龄19~80岁,平均50.6岁,  相似文献   

15.
超氧化物歧化酶检测在肝炎后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液中检测的报道较少,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1 材料与方法对我院1997年5月~1998年12月住院患者中8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液中SOD进行检测,其中男 59例,女21例;年龄27~69岁,平均36±9岁。并设同期慢性肝炎80例,其中男57例,女23例;年龄23~67岁,平均 36±8岁。正常人16例为  相似文献   

16.
张景山 《山东医药》2002,42(14):75-75
198 5~ 1999年 ,我院共收治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 5 89例 ,其中 14 5例合并多脏器衰竭 (MOF)。现报告如下。资料分析 :本组 14 5例肝硬化合并 MOF患者 ,男 90例 ,女 5 5例 ;年龄 2 3~ 65岁 ,平均 48.5岁 ;病程 2~ 2 5年。其中肝炎后肝硬化 14 2例 ,酒精性肝硬化 2例 ,胆汁性肝  相似文献   

17.
12例肝硬化腹水均经病史及辅助检查确诊,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32~56岁,平均47岁;病程1~10年,平均5年。12例中,10例为肝炎后肝硬化,1例为酒精性肝硬化,1例为隐原性肝硬化。中度及中度以上腹水9例,少量腹水3例。  相似文献   

18.
成人193例不明热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热是内科很多疾病的早期症状之一。虽然大多数发热病倒经检查后可确立诊断。但由于发热原因极为复杂,尚有不少非典型的或疑难的发热病例一时甚至长期查不出原因,以致贻误治疗。为提高对发热病人的早期正确诊断率,现对水院内抖1983年5月~1986年5月以发热待查入院的103例分析如下。临床资科一、一般资料:本文选择体温在38℃以上,发热时间持续2用以上未能确诊者共193例。其中男97例,女96例。年龄最大者84岁,最小者15岁。以40岁以下中青年居多,占78.8%。193例占同期内科住院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食管pH监测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硬化是消化科的常见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了解肝硬化患者胃食管反流发生情况,及其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之间的关系,我们对22例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进行24 h食管pH监测。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观察组: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患者22例,其中11例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者,男19例,女3例,年  相似文献   

20.
我们测定了35例肝炎后肝硬化(HLC)患者的血、尿β_2-MG含量,并与10例正常人对照,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HLC组35例,男28例,女7例,年龄30~55岁,平均47岁。均按肝硬化标准确诊,其中HBsAg阳性者33例,血BUN、Cr均在正常范围。对照组(NT)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26~52岁,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