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3):99-101
目的旨在比较分析CT与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接受CT、MRI检查。结果 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CT检查显示:髓核出现钙化斑点24例,硬膜囊受压16例,出现积气29例,神经根受压13例,其中单侧受压8例,双侧受压5例。而MRI检查显示:38例出现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26例,神经根受压18例,其中单侧受压12例,双侧受压6例;脊髓变性12例。CT与MRI检查在椎间盘变性、钙化、硬膜囊受压、积气及神经根受压、脊髓变性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MRI均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其中,CT能够直观地反映患者椎间盘突出及脊髓、硬膜囊压迫情况,但无法观察椎间隙其他结构。MRI在软组织的探查中辨识度较高,能够清晰有效地显示髓核及神经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检查及MRI检查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5例经病理学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均予以CT检查及MRI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两种检查方法诊断阳性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钙化、积气检出率明显高于MRI检查,MRI检查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脊髓变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检查及MRI检查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价值均较显著,临床实践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以提高诊断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颈椎间盘突出症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分析二者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比较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和MRI特征,分析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结果8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检出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51例,侧方型20例,膨出型12例;MRI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总检出率、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P<0.05),二者对侧方型和膨出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MRI对硬膜囊受压、神经根受压受压的检出率高于CT(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脊髓变形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和MRI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方面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CT检查相比,MRI对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硬膜囊受压和神经根受压的诊断准确率更高,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将二者结合,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给予MRI与CT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60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MRI与CT诊断,分析两组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采用MRI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采用CT诊断的准确率,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在钙化和椎间盘积气两种突出征象的检出率明显优于MRI,而脊髓变形、硬膜囊受压等征象的检查中MRI则优于CT,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给予MRI和CT诊断,其中MRI的诊断准确率更好,但是它们各有其独立的优势,应合理使用,对于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可以进行互补,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腰椎退行性变患者的CT 与MRI 检查结果的比较,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72 例腰椎退行性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进行CT 与MRI 检查,并对两种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椎间盘狭窄和轻度椎间盘突出时硬膜囊分界清晰度方面,CT 与MRI 检查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椎间盘积气和纤维环和髓核钙化数方面,CT 检查优于MRI 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度和重度椎间盘突出时硬膜囊分界清晰度方面,MRI 检查优于CT 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 和MRI 在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临床诊断中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与MRI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先进行CT检查,后进行MRI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效果。结果 MRI检查检出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与MRI检查神经根受压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钙化、椎间盘积气方面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I检查,但MRI检查椎间盘变形、硬膜囊受压、脊髓变形等方面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中,CT与MRI检查均具有各自突出优势,可视患者实际临床情况选择诊断方法,临床应积极进行联合诊断,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漏诊、误诊率。  相似文献   

7.
葛欣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14):112-114
目的: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诊断中CT和MRI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均接受CT、MRI及手术病理检查,统计分析与手术病理检查对比MRI检查和CT检查的突出部位符合情况、突出类型符合情况、相关征象检出情况,并统计分析MRI检查和CT检查的椎间盘神经根改变检出情况、诊断效能。结果:MRI检查和CT检查诊断单节段突出、多节段突出的符合率100.00%(50/50)、98.00%(49/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诊断突出类型的检出率为94.00%(47/50),高于CT检查的80.00%(40/50)(P<0.05)。MRI检查诊断钙化、椎间盘积气的检出率均低于CT检查(P<0.05),诊断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脊髓变性的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P<0.05)。MRI检查诊断椎间盘神经根改变检出率为96.00%(48/50),高于CT检查的66.00%(33/50)(P<0.05)。CT检查的敏感度为66.00%(33/50),特异度为30.00%(3/10),准确度为60.00%(36/60),阳性预测值为82.50%(33/40),阴性预测值为15.00%(3/20);MRI检查的敏感度为82.00%(41/50),特异度为30.00%(3/10),准确度为73.33%(44/60),阳性预测值为85.42%(41/48),阴性预测值为25.00%(3/12)。MRI检查的敏感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检查(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诊断中MRI应用价值较CT高。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CT与MRI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影像学表现,比较CT与MRI对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0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同时进行CT与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并应用配对X^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70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的CT和MRI表现存有不同差异。对椎间盘早期退变、中度及重度突出的椎间盘与硬膜囊分界的清晰度MRI优于CT;对椎间盘膨出和/或突出、椎间隙狭窄的诊断价值和轻度突出的椎间盘与硬膜囊分界的清晰度MRI同CT差异不大;对椎间盘积气、髓核钙化、椎间盘突出分型的诊断价值CT优于MRI。结论CT与MRI2种检查方法对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诊断有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CT与MRI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68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病人CT及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情况进行比较。结果:68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病人的CT及MRI检查显示,中度及重度椎间盘突出时硬膜囊分界清晰度MRI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积气、髓核钙化的检出率CT优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临床诊断中,CT及MRI各有优势,相辅相成,临床应用时应当依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MRI和CT分别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价值及效果。方法:以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依照检查诊断方法的不同设置对照实验,所有患者均分别给予CT与MRI检查和诊断,然后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并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结果与价值。结果:MRI诊断的准确性为98.0%,比CT诊断的84.0%明显偏高,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MRI检查在脊髓变形、椎间盘变形以及硬膜囊受压等征象的检出效果比CT更为明显,而CT检查在钙化及椎间盘积气等征象的检出效果比MR丨更为明显,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及CT均属于临床比较常用的检查和诊断方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各有各的优势,临床上应当根据患者病情实际,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以减少误诊、漏诊,提升诊断的准确性,从而给予患者及时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分析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的价值.方法:抽取该院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此次实验的对象,所有的患者均实施CT与MRI检查,之后通过手术进行验证.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MRI检查在椎间盘变形、脊髓变形等征象方面的检出率明显的优于CT组,但是CT检查在钙化与椎间盘积气方面的检出率优于MRI组(均P<0.05).结论:采用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能够提供有利的诊断依据,诊断的准确率比CT高出许多,但同时存在价格高和扫描时间长的缺点,则需要在实际诊断中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CT和MRI在腰椎间盘突出及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及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收集来我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5例,手术前进行CT和MRI检查,证实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者28例,证实腰椎间盘突出症者37例,对照手术结果,对比两种方法检出准确率,比较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征象诊断阳性诊断,分析两者对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鉴别价值。结果在椎间盘膨出、脱出、影出、游离及结节上,MRI和CT检出率无差异(P0.05),在椎间盘突出及合计上,MRI检测结果显著高于CT(P0.05);CT在钙化、积气的诊断上显著优于MRI(P0.01),MRI在椎间盘变性、硬脊膜受压、脊髓变性的阳性率优于CT(P0.05),两者在神经根受压的诊断上无差异(P0.05);在髓核异位、巨大突出、后缘锐角、边界模糊上,CT在RLDH的阳性率分别为78%、82%、42%、75%,在LDH的阳性率分别为8%、13%、10%、32%,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髓核异位、低信号带、后缘不规则、椎间盘变性上,MRI在RLDH的阳性率分别为89%、21%、85%、82%,在LDH的阳性率分别为5%、0%、21%、56%,存在差异(P0.05)。结论两者在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中有各自的优点,CT观察突出的腰椎间盘位置、形态、密度有优势,MRI清晰显示出椎管内构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在脊柱结核临床诊断的过程中CT与MR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且经过病理学确诊的脊柱结核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CT检查和MRI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硬膜外或椎间孔侵犯、韧带下扩散、椎体骨膜强化等情况敏感性的比较上,MRI检查显著优于CT检查(P<0.05);CT检查与MRI检查相比,其对死骨钙化诊断敏感性明显较高(P<0.05);在椎体、椎间盘破坏与椎旁肿块、脓肿诊断敏感性的比较上,CT与MRI检查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检查与MRI检查各具优势,CT检查对死骨钙化的敏感性较高,而MRI对硬膜外或椎间孔侵犯、韧带下扩散、椎体骨膜强化的敏感性较高,其具有互补性,两种检查方法相结合的诊断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诊断中CT与MRI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6年4月接诊的确诊为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患者50例进行研究,纳入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均实施CT与MRI诊断,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结果。结果 MRI诊断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狭窄、椎间盘突出时硬膜囊分界清晰率高于CT诊断,其中中度与重度椎间盘突出时硬膜囊分界清晰率显著高于CT诊断(P0.05),而CT诊断在椎间盘积气率、纤维环和髓核钙化率方面显著高于MRI诊断(P0.05)。结论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采取CT诊断与MRI诊断均有较好效果,但二者均有优劣,临床诊断建议结合二者联合诊断,以提高诊断符合率,为诊治提供更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MRI检查在成人颈椎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96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检查对颈椎病的诊断准确率,分析其影像学征象及治疗方法。结果 MRI检查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96例患者中CT与MRI检查诊断出颈椎间盘突出有73例,椎管狭窄11例;CT漏诊的11例患者,MRI检查诊断为椎间盘脱出,其中7例伴有脊髓病变,3例寰枢椎半脱位。MRI可见明显“条形囊状”高信号,脊髓受压水肿、变性。73例被CT与MRI检查诊断出颈椎盘突出的患者,其中有41例采用理疗、推拿按摩方式治疗,其余32例采用保守治疗;MRI检查诊断椎间盘脱出的11例伴有脊髓病变的患者需要进行开放式手术治疗,不伴有脊髓病变的采取臭氧联合胶原酶溶盘治疗。结论 MRI和CT检查均可有效显示颈椎间盘突出与椎管狭窄,但MRI检查诊断准确率更高,且能显示脊髓受压、脊髓病变、纤维椎管狭窄与颈椎间盘脱出,能有效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与制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T、MRI在脊柱结核中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方法 对60例脊柱结核患者CT、MRI影像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影像学表现以及应用价值.结果 本研究中共有脊柱结核患者60例,病灶部位涉及颈椎、胸椎、胸腰椎、腰椎、腰骶椎、骶椎;CT检查死骨阳性率明显高于MRI影像(P<0.05),MRI检查脊髓及硬膜囊受侵阳性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椎间盘破坏 、椎旁软组织肿块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检查、MRI检查方法各有其检查优势,两种方法综合应用可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32例(33个椎间盘)手术证实的腰椎椎间盘脱出的CT图像,诊断正确率90.6%。基本征象是:椎间盘向后突入椎管,其阴影超过椎体缘,伴有硬膜外脂肪、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受压和移位,部份病例突出的椎间盘内有钙化,文中还讨论了不典型表现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技术(MRI)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取笔者医院2017~2019年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群体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随机抽取136例,所有患者均在手术治疗过程中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对所有患者应用MRI、多层螺旋CT手段检查并对相关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后归纳MRI对此类疾病的应用价值。结果对患者病情诊断检出率方面MRI与CT两种手段检查所得数据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征象诊断中MRI检查对于椎间盘变性、脊髓变形以及硬膜囊受压的诊断检出率更具优越性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MRI诊断具备突出优势,能够更加全面地显示椎管内相关结构,为患者后续治疗方案制定以及调整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印群 《求医问药》2014,(16):43-43
目的:探讨CT与MRI在诊断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4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CT进行检查,为观察组患者使用MRI进行检查。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椎间盘病变的检出率。结果:在对照组的34例患者中,共检出发生膨出的椎间盘有67个,其中,合并纤维环钙化的椎间盘有26个,合并积气的椎间盘有16个,合并椎间隙狭窄的椎间盘有12个。在观察组的34例患者中,共检出发生膨出的椎间盘有71个,其中,合并椎间隙狭窄的椎间盘有13个,未检出膨出但其显示信号偏低的椎间盘有14个。观察组患者椎间盘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影像学检查的结果显示,MRI检查对中重度椎间盘膨出患者硬膜囊分界的显示更为清晰。对照组患者影像学检查的结果显示,CT检查对椎间盘髓核钙化及椎间盘积气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I检查。结论:对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使用CT检查或MRI检查进行诊断各有优势,二者能够互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致脊髓受压变性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对1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及脊髓受压变性影像资料分析。结果:颈椎间盘突出症最多见为C5~6、C4~5椎间盘,以后正中型突出最多见,明显突出平面椎管狭窄,脊髓受压变性。结论:MRI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特别是出现脊髓受压变性诊断价值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