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郦晓 《海峡药学》2016,(11):195-196
目的 本文对阿替普酶在急性脑梗死急诊溶栓治疗中的临床护理进行了实验研究.方法 对98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分析,平均分为两组,干预组患者经由阿替普酶联合临床护理的治疗方式,而对照组患者经由常规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情况.结果 实验数据显示,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干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8%,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9.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实验验证后发现,阿替普酶在急性脑梗死急诊溶栓治疗中的临床护理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其不仅疗效显著,而且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就阿替普酶溶栓在急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展开探讨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接收诊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所接受不同护理干预手段划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应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溶栓中推行临床护理路径,就两个组别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护理后SDS评分(17.3±4.1)分、SAS评分(23.1±2.1)分相较于对照组(36.8±7.9)分、(43.2±5.7)分显著更低(P<0.05);研究组护理后NIHSS评分(9.1±3.9)、barthe指数(74.1±18.9)相较于对照组(19.1±6.9)、(53.2±15.9)显著更优(P<0.05)。结论阿替普酶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护理效果满意,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在医学临床中,急性脑梗死多发生于老年群体,其引发机制较多,危害性较大,早期通过溶栓治疗能够进行良好的控制,但想要提高治疗效果,还需加强护理工作的实施。基于此,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析,探析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方法和临床护理的方式,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从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中,选取其中80例作为本次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患者入院顺序的单双数,将患者分到观察组和对照组,每  相似文献   

4.
蔡超 《中国实用医药》2020,(24):109-11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疾病临床治疗工作中开展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影响情况.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奇偶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  相似文献   

5.
胃的评价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nfarction,ACI)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罩2013年5月78例AcI溶栓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未予溶栓治疗的ACI患者80例为对照组,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两组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和近期预后。结果溶栓组治疗后24hNIHSS评分(7.68±4.62),mRS评分(3.28±0.41),治疗后7d的NIHSS评分(5.25±4.43),mRS评分(1.11±0.62),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组患者齿龈出血58例(74%),7d无症状性出血性转化14例(18%),症状性颅内血肿3例(4%),死亡4例(5%)。非溶栓组齿龈出血2例(3%),7d无症状性出血性转化5例(6%),症状性颅内血肿2倒(3%),死亡3例(4%)。结论在ACI治疗时间窗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不增加病死率,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8例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照组给予神经营养药、自由基清除剂及抗血小板药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 h,24 h,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观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少。结论: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邓红星 《江西医药》2022,(12):2103-2105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及对出血性转化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近2年我院收治的ACI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用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再用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持续治疗14 d。通过观察神经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不良反应情况等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减低(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高(P<0.05)、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CI可增加脑部供血量,减轻神经损害,改善预后,且未增加出血性转化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与讨论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1年~2016年我院收治的5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300例患者采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作为研究组;20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神经营养药物、自由基清除剂和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发现,研究组患者发生5例出血,对照组患者3例发生出血,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过敏现象。结论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方法将80例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0例采用系统、完善的精细护理为研究组,另80例仅进行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出血并发症和预后。结果研究组发生牙龈出血为5.0%,消化道出血为2.5%;对照组发生牙龈出血为12.5%,消化道出血为7.5%,皮肤出血为10.0%,颅内出血为2.5%,比较差异显著(P <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为(10.47±1.27)d,出院时的NIHSS评分为(4.63±1.21)分,Barthel指数为(73.16±19.41)分;对照组分别为(12.04±1.55)d、(8.87±1.55)分、(64.50±14.38)分,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患者进行系统、完善的精细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12.
曾路 《江西医药》2021,56(6):856-857
目的 探究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本院接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患者70例,依据门急诊号或住院号就诊的单双号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为35例.常规组采取临床服用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盲选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0.5、1、7、21 d,观察组NIHSS评分分别为(10.36±2.57)、(8.10±1.96)、(4.13±1.05)、(2.47±0.9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32±2.86)、(12.51±2.13)、(10.26±2.06)、(6.01±1.7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效果明显,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质量,具备采纳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药房》2015,(26):3711-3713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出血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ACI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70例。A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0.6 mg/kg行静脉溶栓治疗,B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0.9 mg/kg行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溶栓后的出血情况、出血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和B组患者治疗后皮下瘀癍、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29%和14.29%、2.86%和12.86%、2.86%和11.43%、2.86%和11.43%,出血时间分别为(6.04±0.75)和(7.22±0.56)h、(24.63±10.24)和(35.22±9.87)min、(3.04±0.11)和(4.08±0.25)h、(3.12±0.48)和(4.53±0.66)h,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CI患者通过阿替普酶实施静脉溶栓时需严格监测其出血情况,采用较低剂量的阿替普酶实施溶栓治疗,能降低患者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16.
张海权 《北方药学》2021,(7):168-169
目的:探讨分析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急诊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本院急诊科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展开研究,按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50例患者分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25例)、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试验组,患者25例),并在两组完成治疗后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两组溶栓前的NIHSS评分比较无差异(P>0...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治疗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98例于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图表法均分至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予以巴曲酶静溶栓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方案,进行两组疾病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对比。结果有数据差异存在两组疾病治疗效果的对比上(95.8%VS75.0%)(P <0.05);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一致性明显(P> 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230.7±3.3)分VS(211.6±3.6)分](P <0.05)。结论予以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方案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也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湘潭县中医医院收治的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参比组(n=50)和试验组(n=50)。参比组予以尿激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试验组予以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分、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预后良好率及脑血管再通率。结果 治疗后,2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参比组,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分高于参比组(P<0.01)。治疗后,2组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长于治疗前,纤维蛋白原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短于参比组,纤维蛋白原低于参比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0%,低于参比组的18.00%(χ2=5.005,P=0.025)。试验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20.
牛兆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10):1676-1678
急性脑梗死(ACI)是指由于脑供血的突然中断所导致的脑组织坏死,其发病机制较复杂,病因通常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血栓、粥样硬化或有异物进入动脉等,使得管腔狭窄甚至堵塞,导致血量骤减、局部脑供血不足或中断而发病。该病起病突然,症状包括头痛、眩晕、耳鸣、恶心呕吐等,严重时则会陷入昏迷。ACI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多发于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史及吸烟、肥胖等人群,具有发病急、预后差、致死率高的特点[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