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食管反流病夜间酸突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邯郸市第一医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胃食管法流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奥美拉唑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枸橼酸铋钾口服液,口服阿莫西林和甲硝唑,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10天。检查患者22点~次日凌晨8点期间夜间酸突破情况,并对患者进行RDQ评分。结果 对照组患者夜间酸突破的发生率为22.0%,显著低于实验组的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经治疗ROD评分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食管反流病症状的发生不依赖夜间酸突破,幽门螺杆菌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保护因素,清除幽门螺杆菌会加重夜间酸突破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6,(15):204-207
目的观察研究咽异感症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60例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上清片治疗,观察组接受雷贝拉唑+莫沙必利+上清片治疗。应用Synectics Digitrapper便携式p H监测仪和Syn-ectics Bilitec 2000胆汁监测仪进行食管内24h动态p H和胆汁监测,并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反流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胃食管反流病、咽异感症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7%、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理性胃食管反流患者可伴有咽异感症,两者具有相关性,给予抑酸治疗后疗效满意,说明胃食管反流病可能是咽异感症的重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采用铝碳酸镁咀嚼片联合雷尼替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赤峰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患者11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治疗组(56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雷尼替丁胶囊,1粒/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嚼服铝碳酸镁咀嚼片,2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经过4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和食管p H值。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1.82%,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6.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明显降低,QOL评分明显升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和QO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食管第一、二通道p H4所占全部时间的百分比均显著下降,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铝碳酸镁联合雷尼替丁治疗胃食管反流临床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关系.方法 选择本院 2010年 4月~2012年 4月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共 15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给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同时给予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评定后的总有效率为 90.7%,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评定后的总有效率为 6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导致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一个重要因素,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有助于提高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在两种老年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80例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为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观察组为糜烂性食管炎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兰索拉唑治疗,治疗后进行食管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的食管症状评分和对照组治疗前的食管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4、8周后的食管症状评分分别和本组治疗前的食管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8周后的食管症状评分分别和对照组治疗4、8周后的食管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索拉唑在老年糜烂性食管炎和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均获得较好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RED)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方法确诊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及浅表糜烂性胃炎患者63例(对照组),均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再将60例GERD患者分为2组,25例常规三联抗HP治疗,为HP根除组,另外35例作为Hp持续感染组。随访1年。结果 60例GERD患者Hp感染率为58.3%,对照组Hp感染率82.5%,GERD患者Hp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组GERD复发率高于Hp持续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p根除后GERD的发病率为25.5%。结论 Hp感染可能在GERD的发病过程中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0年10月收冶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现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患者均常规服用奥美拉唑肠溶片,同时对照组加用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组加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现察组总有效率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8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9%、9.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满意,且安全性高,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杨卓 《中国实用医药》2012,7(30):138-139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胃食管反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治疗,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经过治疗后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1.13%,观察组临床有效率达到96.77%,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与曲美布汀联合应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为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122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与曲美布汀联合应用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与多潘立酮联合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GerdQ评分为(11.1±2.8)分,与对照组的(11.7±2.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erdQ评分(4.5±1.1)分低于对照组的(8.4±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1%,高于对照组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贝拉唑与曲美布汀联合应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优于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是临床上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达立通颗粒联合法莫替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洪湖市中医医院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2例,根据用药差别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口服法莫替丁片,2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达立通颗粒,6 g/次,3次/d。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GerdQ评分、SF-36评分、食管测压和24 h食管pH监测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0.49%,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7.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GerdQ评分显著降低(P0.05),SF-36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GerdQ和SF-36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上食管括约肌(UES)静息压、下食管括约肌(LES)静息压、蠕动波传导速度、湿咽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上述食管测压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24 h食管酸反流总次数、酸反流大于5 min次数、总计pH4百分比、最长反流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达立通颗粒联合法莫替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利于食管动力改善,降低酸反流,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后对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52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26)和对照组(n=26)。观察组采用管状胃吻合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进行治疗。术后两周进行24h食管腔pH监测,用DeMeester对术后1个月、3个月反流发生率以及RDQ进行评分并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24 h酸反流次数、pH值<4的总时间、最长酸反流持续时间、>5 min酸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以及RD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管状胃能减轻食管癌患者手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降低反流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四逆散加味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肝胃气滞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广东省阳江市中医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肝胃气滞型)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四逆散加味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RDQ评分中烧心、胸骨后痛、反酸、反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烧心、胸骨后痛、反酸、反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四逆散加味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肝胃气滞型)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烧心、胸骨后痛、反酸、反食等症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并分析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和整理近年来某院诊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抽取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收治的9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分析食管炎性反应程度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通过分析发现,研究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4.4%,对照组感染率为6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中重度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比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高,但是二者所存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比较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炎性反应程度也比较低,经分析推测幽门螺杆菌对于反流性食管炎发病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量表与食管阻抗-pH监测在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将60例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将60例健康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依次给予胃食管反流病量表与食管阻抗-pH监测,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 两组食管阻抗-pH监测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胃食管反流病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亚型胃食管反流病的胃食管反流病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食管反流病量表与食管阻抗-pH监测均可用于胃食管反流病诊断,联合应用可进一步确诊患者的疾病,可及时辅助临床有效治疗患者疾病,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石生宝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0):61+64-61,64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基于幽门螺杆菌的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泮托拉唑结合莫沙比利治疗,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结合奥美拉唑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8%和90.6%,两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幽门螺杆菌清除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都比较好,并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关于采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老年胃食管反流病进行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分析。方法本文对照组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34例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选择采用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为同期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另外34例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之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基础治疗,比较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24%vs. 67.6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3.33%vs. 3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无差异(11.76%vs. 8.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QOL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所取得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雷贝拉唑治疗效果,联合治疗能够更好地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曹莹钰  严红  罗其泰 《江西医药》2007,42(8):714-715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方法 将消化性溃疡病人幽门螺杆菌根除后分成2组:HP根除成功组79例,HP根除失败组37例,对治疗前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 HP根除成功组GRED发病率为11.39%(9/79),HP根除失败组为13.63%(5/37),Hp根除治疗前后GRED发病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U患者根除HP和GRED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质子泵抑制药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68例NER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法莫替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埃索美拉唑,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胃食管p H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p H中位数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采取质子泵抑制药,能够获得显著的疗效,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舒肝益胃颗粒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舒肝益胃颗粒,对照组服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80.0%,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胃镜下炎症积分比较,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停药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舒肝益胃颗粒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完全根除幽门螺杆菌,对照组转阴率7.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好转率89.4%,明显优于对照组5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病人应同时根除幽门螺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