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7,(A0)
目的研究与分析自拟退热方直肠滴入对于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接收的小儿外感发热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布洛芬混悬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本院自拟退热方直肠滴入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平均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基本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平均退热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退热方直肠滴入对于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效果较为显著,明显改善了患者发热等症状,缩短了患者的平均发热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在医学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自拟退热解肌汤治疗外感发热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爱武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7(1):20-22
近年来,笔在门诊坐诊,根据患的临床表现及我们南方的气候特点,将陶节庵的柴葛解肌汤化裁,自拟了退热解肌汤治疗外感发热100例,疗效较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自拟退热煎治疗小儿发热附院中医科(046000)李三保附院神经外科李旭光小儿发热为儿科中常见症状之一,关于发热一症,在中医儿科中不外内伤与外感两大类。故无论外感风寒或内伤饮食,都会引起发热、甚者还会出现抽搐(即急惊风之象)或厥脱(慢惊风之象)。笔者在... 相似文献
5.
6.
赫烜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1992,(4)
在1989年3月至1991年9月期间,自拟清透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50例,收到一定疗效。现将临床观察情况及其退热机理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门诊病儿22例,住院病儿28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分布<1岁7例,1~3岁12例,3~8岁18例,<7岁13例,病程1天~3天32例,3天 相似文献
7.
8.
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疾病.由外感时邪所致.临床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为主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二季气候寒凉多变时发病率最高。笔者自1994年至1998年3月问以囱拟解肌退热方治疗小儿感冒发热11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门诊病人80例.住院者38例;男性68例,女性50例;年龄1.5~13岁;病程3~10d;体温38.5℃~39℃者71例.39℃以上者47例。2治疗方法2.1基本方药:银花10g.连翘12g.柴胡9g.荆芥10g,葛根9g,板蓝根20g、丹皮6g、竹叶6g。此用量一般适用于7~12岁患儿.3~7岁患儿约用2/3量,3岁… 相似文献
9.
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出现病理性体温升高,伴有恶寒、面赤、烦躁、脉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外感病证,又名"发热""寒热""壮热"等.临床常见如流行性感冒,波及范围广,高热难以控制,轻者给病人带来痛苦,影响工作学习,重者并发其他疾病,甚至危及生命[1-2].笔者采用退热散治疗外感发热患者10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潘星北系国家级著名老中医之一,治疗疑难杂病有着丰富的经验。本文收集的13例系跟潘星北学习期间所治疗的患者,经服用自拟退热方后疗效较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退热滴肠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7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退热滴肠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72例,设穿琥宁注射液对照组30例,并进行了实验研究。资料表明,药后两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药后两组总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该药具有抑菌、清热、抗病毒、抗炎作用。认为退热滴肠液降温平和,症因同治,临床效果显著。其给药途径适宜小儿,有药物和物理降温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刘荣东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4(5):323-324
中医内科学中的外感发热病证常以上焦发病为主,且表现为突然高热.予多种抗生素或利巴韦林针治疗仍不能退热,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06例,获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小儿退热Ⅰ号滴肠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5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采用解表、清热、解毒的法则,制成小儿退热1号水溶液,并针对小儿服药难的状况,采取直肠滴入法,应用于小儿外感发热急诊.现将小儿退热Ⅰ号滴肠液临床观察54例总结如 相似文献
15.
我们于2005年1月 ̄6月应用小儿退热口服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8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小儿外感发热共80例。其中男36例,女44例,<1岁28例,1 ̄3岁36例,>3岁16例。病程均<3d,并根据体格检查及血常规等,排除化脓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同时不伴有重度营养不良及心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全身疾病。1.2诊断标准与分型:本病根据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主症容易作出诊断,并按其病情轻重分为3型。轻型:发热37 ̄38°C,伴流涕、喷嚏、头痛、轻度咳嗽、声嘶、咽痛、充血、扁桃体轻度肿大、充血。中型:发热3…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2):126-128+132
目的探讨退热洗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外感风寒证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外感发热患儿11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予常规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退热洗剂治疗,1剂/d,2次/d。两组患儿连续观察3 d。比较两组退热起效时间、解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及两组外感风寒证症状评分。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儿疗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的退热起效时间、解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显著缩短(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儿外感风寒证症状(发热、流涕、鼻塞、咳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6.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康复基础上,退热洗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外感风寒证疗效明显,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6,(16)
目的 观察自拟退热II号外敷应用于小儿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发热患儿为研究对象,选择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患儿12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试验组、对照组各60例,并确保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体温等方面基本接近。(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自拟退热II号外敷双侧内关穴和神阙穴,贴敷4h,必要时1日1-2次。对照组:布洛芬混悬液(美林),按药品说明书口服。两组病例中血常规炎性指标高者给予抗生素治疗,并根据病情可予静脉补液等对症治疗。观察比较2组用药48 h后体温恢复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比较,单次退热起效时间与完全退热起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单次退热起效时间慢于对照组,而完全退热起效时间快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83.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自拟退热II号外敷应用于小儿发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幼儿外感高热包括的西医病种较广,经西医诊断为"上感"、支气管肺炎、幼儿急疹、腮腺炎等疾病.病程在3d左右以内的观察对象,按全国高热南方协作组标准分型、分级.全部病例均为体温在39~41℃之间的外感高热者. 相似文献
19.
小儿退热膏外敷治疗外感发热128例疗效观察(321000)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徐生花施长春笔者于1990年10月~1994年12月间以栀子、桃仁等中药制成小儿退热膏用于外敷治疗小儿外感发热128例,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治疗组128... 相似文献
20.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7,(16)
目的探究外感发热患儿采用中药直肠滴入治疗的护理观察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于2014年11月至2016年7月于我院就医的外感发热患儿(100例),通过随机颜色球抽取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2组患儿均采用中药直肠滴入治疗,之后分别给予普通护理、个性化护理干预,探究2组患儿平均退热时间、平均病程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性。结果在平均退热时间、平均病程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中,2组患儿的结果相比较,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外感发热患儿采用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应用价值较为显著,且通过个性化护理干预后,可有效提高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