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医药科学》2016,(9):151-154
目的探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颈动脉CTA的可行性,比较权重50%ASIR重建算法相对于常规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4例受检者在能谱CT上行颈动脉CTA检查。采用管电压120k Vp,管电流480m A,320mg I/m L碘佛醇5m L/s团注。将所得原始数据传输至GE AW4.5工作站,行影像重建分析。每组原始数据运用两类重建方法重建,分别获得对应两组数据,A组采用常规FBP重建算法对原始数据重建分析;B组运用权重50%ASIR重建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影像重建分析。分别记录两组影像颈部血管各分支CT值,噪声值及背景CT值,计算和比较图像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血管噪声值(11.5±2.38)低于A组(16.70±2.98)(P<0.01);B组CNR(61.14±22.38)高于A组(38.19±11.57)(P<0.01);B组SNR(48.16±18.26)也高于A组(30.03±9.49)(P<0.01)。两组血管CT值和背景CT值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CTA结合权重50%ASIR重建算法不仅可以很好保证影像质量,还能有效降低影像噪声,提高影像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宝石能谱CT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在不同噪声组别中的降噪效果。方法采用宝石能谱CT,在不同噪声指数(NI)(5、10、15、20、25、30、35、40)下对Catphan 600体模进行扫描,ASIR权重分别设置为0%~100%,间隔10%进行重建,测量感兴趣区的CT值。在不同NI下对降噪百分比与ASIR权重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采用双因数方差分析检验不同NI及ASIR权重对CT值测量的影响。结果随着ASIR权重的增加,噪声值逐渐下降;降噪百分比与ASIR权重之间呈直线相关;而双因数方差分析显示,不同ASIR权重的图像CT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IR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图像噪声而不影响CT值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源CT常规上腹部增强扫描与双能量(DE)增强扫描对胰腺血管显示、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比较。方法将40例行上腹平扫+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采用常规上腹部增强扫描方案,B组采用双能量增强扫描方案,A组球管管电压为120k V,B组球管1和2的管电压分别为Sn140k Vp/80k Vp,两组均采用迭代重建技术,其余扫描参数保持一致.根据原始图像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图像对两组血管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测量血管CT值、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结果 (1)两组图像血管CT值A组低,B组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CNR、SN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辐射剂量A组高,B组低.与A组相比,B组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均比A组低。结论双能CT能谱纯化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对胰腺血管成像可满足临床诊断需求,且可大大提高胰腺血管成像的显示,同时能降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低剂量自适应迭代重建技术在颅面部联合外伤CT检查中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0例颅面部联合外伤病人,均行常规剂量CT扫描[常规组,最佳噪声指数(noise index,NI)结合30%自适应迭代重建],在复查CT(与初次扫描间隔<24 h)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按照1∶1∶1均分为A组(n=60,NI25结合40%自适应迭代重建)、B组(n=60,NI30结合50%自适应迭代重建)、C组(n=60,NI35结合60%自适应迭代重建),均使用同一设备进行扫描。比较各组扫描时间、受检者剂量容积指数(CT dose index of volume,CTDIvol)、扫描长度(length,L)、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对比信噪比(compare signal-to-noise ratio,CNR)、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效果。结果 扫描时间:C组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半辐射剂量ASIR%=50%条件下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ASIR)对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利用Discovery CT750 HD机型内的质控(Quality Control,QC)扫描协议分别在常规剂量和半剂量下对模体Catphan 500进行扫描,然后分别用ASIR%=50%和ASIR%=0%条件下进行重建。把得到的影像分为三组,分别为组A:常规剂量FBP重建条件下得到的影像,组B:半剂量ASIR%=0%重建条件下得到的影像,组C:半剂量ASIR%=50%重建条件下得到的影像,比较三组影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组A的空间分辨力略高于组B、组C,组B、组C空间分辨力差别不大;组A的密度分辨力与组C差别不大,但均高于组B;三组靶面的CT值在2个HU以内,与靶面的电子密度的相关性均为0.998;对影像的一致性进行测量,其CT值的差异均在允许的范围内,组A、组C噪声水平分别为0.427%、0.417%,在允许的噪声水平之内,组B的噪声水平为0.616%,超出了允许的噪声水平。结论 ASIR算法可以在辐射剂量降低一半的情况下保持图像的质量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6.
王利  邱晓晖  吴志军  邱明涛 《安徽医药》2020,24(10):2038-2041
目的探讨能谱 CT平扫单能量成像不同能量值对肝脏图像质量的影响,以选择最佳能量值来提高图像质量。方法收集亳州市人民医院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5月期间发现有肝脏病变患者 36例,行腹部 CT平扫和三期增强检查,平扫采用 GSI能谱扫描,分别测量 CT平扫不同 KeV值下病灶与正常肝脏的 CT值、 SD值(分别用 CT病、SD病、CT肝、SD肝表示)计算出 SNR病、 CNR病、SNR肝,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能量值逐渐升高, CT病、SD病、CT肝、SD肝逐渐降低, SNR病、CNR病,、SNR肝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 40 KeV时 CT病、SD病、CT肝、SD肝值[分别为(39.56±26.27)HU、(43.69±12.15)、(78.50±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源CT低管电压和低浓度造影剂冠脉成像在正常体质量患者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 连续选择60例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心率<80次/分的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使用370 mgI·mL-1造影剂和100 Kv管电压回顾性冠脉扫描,B组使用320 mgI·mL-1造影剂和80 Kv管电压前瞻性冠脉扫描.分别测量两组图像主动脉根部CT值、图像噪声、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使用双盲法对冠脉图像质量以4分法进行评分,对两组图像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A组主动脉根部CT值、噪声低于B组,SNR和CNR高于B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主观评价两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有效辐射剂量(1.60±0.41)mSev明显低于A组(4.15±0.52)mSe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碘摄入量B组明显低于A组.结论 对于BMI<24 kg·m-2、心率<80次/分的患者,采取"双低"扫描方案,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患者接受有效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IRIS迭代重建技术与CARE dose 4D自动毫安控制相结合在肝脏平扫中对提高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1)尸体标本研究:采用130 kV,mAs为250~30(每次递减20)的扫描参数对尸体标本上腹部进行扫描,对扫描后的原始数据分别进行IRIS与FBP重建,经测量分析后选择低剂量扫描IRIS重建后图像的噪声与常规剂量扫描FBP重建噪声相等的扫描条件进行临床研究。(2)临床研究:120例进行肝脏CT平扫的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60例。 A组采用130 kV、图像质量控制参考毫安秒150 mAs自动毫安控制进行扫描,分别进行IRIS与FBP重建;B组采用130 kV、250 mAs进行扫描,分别进行IRIS与FBP重建。记录2组患者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由3名医师采用盲法对4组图像进行噪声测量、对比噪声计算等客观评价及主观图像质量评价。结果尸体标本研究得到规律:低剂量扫描IRIS重建后图像的噪声与常规剂量扫描FBP重建噪声相等时mAs可降低至150 mAs。将其应用到临床,临床研究扫描剂量为:A 组CTDIvol 为2?.35~16.3 mGy;DLP为63.4~287.5 mGycm。 B组CTDIvol为25.7 mGy;DLP为523.8~586.6 mGycm。 A组较B组降低了50%~70%。 A1、B1、B23组图像质量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B1图像质量高于B2图像质量,A1图像质量与B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2图像质量最差,不能满足诊断需要。结论迭代技术与自动毫安控制相结合相同剂量条件下可以提高图像质量,在保证图像质量条件下可以降低肝脏平扫的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CT能谱扫描技术选择在腹部扫描中的最佳扫描参数、单能量图像、ASi R迭代算法。方法 对82例患者进行腹部螺旋平扫,能谱平扫,能谱增强,重建单能图像,重建10%~80%ASi R,分别测量肝脏、脾脏、肾脏、膀胱平均CT值、SD值、剂量CTDIvol和DLP,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70 ke V单能量图像与120 k Vp 30%ASi R的图像质量相比,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表明二者图像质量相当,同时说明70 ke V单能量图像要优于120 k Vp的FBP图像质量(P<0.05),能谱成像的扫描剂量与常规120 k Vp螺旋扫描的剂量相当(P>0.05)。结论 能谱成像选择最佳参数,可以降低剂量,提高图像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而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适应性统计迭代算法(ASIR)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降低泌尿系CT扫描剂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5例拟行泌尿系CT平扫患者,设定管电压120 kV,使用自动毫安调制技术,管电流范围10~400 mA,螺距1.375∶1,球管转速0.5 r/s,先后行常规组及低剂量组扫描,预设常规组噪声指数(NI)为13,低剂量组NI为25。常规组及低剂量组同时使用1.25 mm层厚重建(定义常规组1.25 mm层厚为A组,低剂量组1.25 mm层厚为B组)并分别应用5种不同权重ASIR水平(0、20%、40%、60%、80%)进行图像重建,获得A1~A5、B1~B5共计10组图像,分别测量10个组图像在肝右叶、L1椎弓根水平腹主动脉噪声值及同层面肾门区肾实质CT值(HU),并计算信噪比(SNR)。记录两组扫描患者接受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并由2名具有5年以上腹部诊断经验的医师采用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5分制),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及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常规组CTDIvol为(8.44±1.97)mGy,ED为(6.13±1.55)mSv;低剂量组CTDIvol为(2.46±0.70)mGy,ED为(1.79±0.54)mSv,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平均辐射剂量降低约70%。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3分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随着ASIR权重系数的增加,图像噪声值逐渐下降,SNR逐渐提高。结论 使用ASIR算法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进行泌尿系低剂量CT扫描,可以在获得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图像质量同时,大幅度降低患者受检的辐射剂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第3代双源CT扫描结合低浓度碘对比剂在头颈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采用第3代双源CT行头颈CTA检查的160例患者资料,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80例。A组采用碘浓度为350 mgI/mL的对比剂,B组采用碘浓度为300 mgI/mL的对比剂;两组均采用管电压为80/sn150kV的双能量扫描模式。比较两组间客观图像评价指标,对比两组的图像质量和碘总量。结果 A组平均CT值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动脉的图像噪声(SD)、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锁骨下静脉SNR和CNR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350 mgI/mL的碘对比剂组相比,使用300 mgI/mL的碘对比剂可以降低碘总量,获得的头颈部CTA图像质量可以达到临床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00 kV条件下256层螺旋CT直接法静脉成像诊断下肢静脉血栓(DVT)的价值.方法31例患者行直接法低剂量下肢静脉CT造影(CTV)和DSA检查,对原始数据分别行FBP、iDOSE4处理,层厚1 mm,层距0.9 mm,将重建图像传至EBW工作站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图像后处理.将单侧下肢静脉分为髂总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腘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计算直接法下肢CTV检出双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受累数,并与DSA下肢静脉造影对照,测量轴位髌骨前方的空气密度同时得出标准差SD作为图像噪声,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CTV与DSA两种诊断检出DVT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31例双下肢共372支血管受检,CTV检出DVT血管198支.DSA检出DVT血管共204节段;直接法CTV与DSA两种方法检出DVT数一致性较好(Kappa值=0.95,P=0.1.94×10-74),以DSA为金标准,CTV敏感度为96.1%,特异度98.8%;FBP重建图像噪声为(3.49 ± 0.54),主观评分(3.87 ± 0.56),iDOSE4重建图像噪声为(2.61 ± 0.42),主观评分为(4.52 ± 0.63),iDOSE4重建图像噪声低于FBP重建图像噪声(t=7.12,P=2.13×10 -9),iDOSE4重建图像主观评分高于FBP重建图像(t= -4.27, P=7.15×10 -5).低剂量直接法下肢静脉CTV有效剂量(ED)为(7.12 ± 0.81)mSv,DSA有效剂量(ED)为(66.96 ± 11.48)mSv,低剂量直接法下肢静脉CTV辐射剂量明显低于DSA辐射剂量(t= -28.9,P=1.23×10 -23).结论 低剂量256层螺旋CT直接法下肢静脉造影可准确诊断DVT,有可能替代常规下肢静脉造影.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建立冠状动脉增强扫描的体外模型,在保证冠脉CT血管造影( CTA)图像质量能够满足诊断的前提下,探讨低辐射剂量和低浓度对比剂在冠脉CTA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将非离子型对比剂碘克沙醇注射液(270 mgI/ml)采用等渗盐水进行稀释,其浓度为3:.24、4.32、5.40、6.48、7.56、8.64、9.72 mgI/ml,以上液体分别置于7支相同长度的输液管内,按碘溶液浓度由低至高进行编号(①~⑦)。每次将3支输液管固定在鲜猪心上,模仿三支冠脉走行。采用256层螺旋CT将管电压设为80 kV,电流采用105、210、315 mA,再固定电流105 mA时变换不同电压80、100及120 kV,记录输液管中CT值、噪声值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辐射剂量( CTDIvol、DLP、ED)及图像质量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管电压固定80 kV时,改变管电流(105、210、315 mA),CT值、SD、SNR、CNR及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CTDIvol、DLP、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105 mA较210 mA及315 mA ED分别降低了50.62%和67.01%。管电压固定105 mA时,改变管电流(80、100、120 kV),3组不同管电压间图像质量评分及SD、SNR、CNR无明显差异( P >0.05);而其管内CT值、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 kV较100 kV及120 kV ED分别降低了47.80%和65.84%。管电压固定80 kV时,改变管电流(105、210、315 mA),或当管电流固定105 mA时,改变管电压(80、100、120 kV),碘溶液组(①~⑦)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256层螺旋CT对冠脉体模扫描表明,在不影响诊断质量的前提下,低剂量CT扫描参数与低浓度对比剂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冠脉CTA成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人体仿真体模来测量选择不同曝光剂量在胸-腹部联合扫描中实质器官的吸收剂量及辐射剂量评估。方法对京都科学生产的X线/CT全身可动体模PH2B进行低剂量胸-腹部联合扫描,以管电压120kV,固定管电流400mA组为对照组,相同管电压条件下,低剂量组为实验组,管电流分别为240、200、160、120、80、60、40mA,记录每组扫描方案CT扫描自动生成体模X线剂量参数,包括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及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图像噪声值(SD)、对比噪声比(CNR);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以常规剂量与七组低剂量CT扫描的图片质量、辐射剂量进行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ANOVA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主观评分资料为非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多组间主观评分资料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人体仿真体模胸腹部主要脏器与正常人体CT图像相似。肝脏平均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肺、心脏、脊柱及肾脏平均CT值与人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分别较对照组毫安量降低40%、50%、60%、70%、80%、85%、90%,均属于低剂量扫描;随着mA值逐渐降低,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均随之下降。图像噪声(SD)随着mA值减小而增大,肺、心、肝、骨的图像噪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比噪声比(CNR)随着mA值减小而降低,肺、心、肝、骨的图像对比噪声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三名医师分别对不同组别的肺、心脏、肝脏、骨骼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腹部联合"一站式"低剂量扫描技术可确保图像质量同时降低辐射剂量,管电压为120kV时,降低管电流为240、200mA,显示胸腹部脏器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使用小剂量对比剂行头颈部动脉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0的可行性。方法 100例临床怀疑颅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分成A、B两组,使用1.5T磁共振扫描仪行颅颈部动脉3D CE-MRA,A/B组使用剂量分别为0.15mmol/kg和0.30mmol/kg,比较两组患者图像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质量及原始增强图像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信号强度(SI)、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结果由两位医师在不知临床资料和对比剂用量的情况下共同评价MIP图像质量,发现A、B两组的MIP图像质量均符合诊断要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静脉污染比B组略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显示分支血管的级数略低于B组,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颈总动脉的SI、SNR、CNR及颈内动脉的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颈内动脉SNR、CNR及大脑中动脉的SI、SNR、CNR均略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1.5T磁共振仪行头颈部3D CE-MRA,使用0.15mmol/kg的钆对比剂可以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并满足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低管电压扫描冠状动脉造影的图像质量。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扫描,观察组采用64层螺旋CT低管电压扫描冠状动脉造影检测,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CTDlvol和ED指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远段冠状动脉CT值、SNR、CNR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多方位重建图像清晰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低管电压扫描冠状动脉造影能保证冠心病患者诊断所需的图像质量,且辐射剂量明显减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通过降低kV降低超重和肥胖人群冠状动脉CTA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连续收集超重患者60例、肥胖患者72例,每组均分成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分别记作A1和A2、B1和B2组, A1组采用100 kV、A2和B1组120 kV、B2组采用140 kV,对比剂选用碘海醇(350 mg/ml)进行增扫描。对冠状动脉9个主要节段图像进行主观评分,对右冠状动脉近段(RCA-p)、左主干LM(LMA)、左前降支近段(LAD-p)、左回旋支近段(LCX-p)4个主要节段管腔增强后CT值及SD和同水平前胸壁肌肉组织的CT值及SD进行记录。对A1和A2、B1和B2以上增强水平、图像评分、图像噪声、信噪比( SNR)、噪声比( CNR)、有效辐射剂量( ED)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所有纳入病例均完成冠脉检查,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9个冠脉节段图像评分、4个冠脉节段增强水平、图像噪声、SNR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CNR、E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A1组和A2组ED 分别为(8ó.47±0.76) mSv和(12.22±2.41)mSv,B1和B2组ED分别为(13.69±1.142)mSv和(20.31±1.36) mSv。结论对于超重和肥胖人群进行冠脉检查,可通过降低kV减少检查个体的有效辐射剂量,降低冠脉图像CNR。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ASiR-V算法结合双低技术在冠状动脉CTA中对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长江大学附属潜江市中心医院放射影像科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疑似冠心病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扫描方案,观察组采用ASiR-V算法结合双低扫描方案。比较两组辐射剂量、碘摄入量、图像质量评价结果。结果 观察组放射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碘摄入量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平均CT值、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高于对照组,SD值低于对照组(P <0.05);而两组图像噪声、图像失真度、图像整体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SiR-V算法结合双低技术可降低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可获得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智能最佳管电压(CARE kV)技术在胸部CT平扫中降低辐射剂量和减少图像伪影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10例胸部CT平扫患者按扫描时间分为A、B、C组,每组70例。所有患者均开启智能毫安技术(CARE Dose 4D)模式,A组采用120 kV、B组采用100 kV、C组采用CARE kV技术。使用PACS工作站进行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测量胸廓入口层面脊柱旁肌肉、肺动脉干层面及右下肺静脉层面的降主动脉CT值、噪声等,记录扫描参数等。对组间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组扫描时自动选择管电压及管电流,其中包括13例100 kV、47例120 kV、10例140 kV。B组与A组比较,有效毫安秒(the effective mAs)、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吸收剂量(ED)分别降低10.35%、46.69%、46.26%;C组与A组比较,分别降低35.08%、35.34%、33.48%,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胸廓入口层面组间两两比较,C组和A组间的噪声(SD)、信噪比(SNR)、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和B组比较,C组的SD显著低于B组,而SNR和图像质量评分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组的条状伪影及伪影严重程度明显少于(轻于)A组和B组,图像质量显著优于低剂量B组。中下肺层面图像质量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CARE kV技术能够根据患者体型和解剖部位自动地选择管电压和调整管电流,提高工作效率,在显著降低胸部CT平扫辐射剂量的同时,可以有效地降低胸廓入口层面的噪声,减少图像伪影,改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一次检查成功率、图像优良率、护理满意度及图像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一次检查成功率、图像优良率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00%、87.50%、92.50%,均高于对照组的82.50%、72.50%、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为(3.12±0.38)分,高于对照组的(1.79±0.57)分,客观评价指标左冠脉主干和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脉主干中段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患者的一次检查成功率和图像质量,且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