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追踪方法学是2004年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CAHO)全新设计的现场调查方法之一,2006年开始,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美国JCI医院评审过程中。2011年9月我国卫生部发布了《医院评审暂行办法》,陆续出台了《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并在评审工作中尝试引入追踪方法学(TM)作为评价方法之一。至此,我国新一轮医院评审工作已经展开。追踪方法学是利用真实患者就诊过程分析评价医疗服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以下简称《2012版细则》出台后,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已经全面展开,《2012版细则》各项条款的设置,遵循PDCA循环原理,分成C、B、A三个层次来体现,通过质量管理计划的制订、组织实现、自我评价并不断改进的过程,实现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持续改进,促使医院可持续发展。PDCA循环作为质量管理工具被应用,能推进医院实现全面质量管理,实现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持续改进。深刻领会PDCA循环中计划、执行、监督、行动四个环节的内容与内涵,会在等级医院评审中起到明显作用,还会给医院质量管理带来实质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分析追踪方法学在临床护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年5月~2012年2月引入追踪方法学前外科病区收治的150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将2012年3~12月引入追踪方法学后收治的1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本院外科病区临床整体护理质量进行管理与评价。结果观察组各管理型评价指标的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执行型评价指标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追踪方法学在护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对规范执业行为,强化护理质控意识,强调细节管理及提升护理质量等方面均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我院药剂科在军队医院等级评审中的经验,为同行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介绍我院药剂科在人员分工、制度完善、难点攻克、培训宣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方法,结合病区药柜管理的持续改进实例,总结其在军队医院等级评审中的部分经验。结果:我院药剂科在评审期间成立的专职迎评办公室有效统领了全科的迎评工作;修订完善规章制度681项,通过3个层级的管理有效促进了制度落实;采取7大措施显著提升了全院合理用药水平,药学核心指标全面达标;采用PDCA循环的方法有效促进了病区药柜管理的持续改进,使病区药柜管理存在问题的平均数量由改进前的6.4个降到了0.7个,受到评审专家高度评价。结论:我院药剂科在军队医院等级评审中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切实可行,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侯英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368-369
医院统计信息档案是指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提升医院管理内涵,提供以临床实践、科研、教学等各项工作综合统计信息档案,涵盖医疗工作原始记录和登记、各种统计报表、专题调查等档案资料。医院统计信息档案是医院档案的重要分支,特别是从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的角度讲,统计信息档案发挥了其主体作用,是开展医院等级评审的重要依据,同时在开发和编研档案工作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追踪方法学联合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在医院感染防控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手卫生管理追踪检查小组,运用资料查阅、现场访谈、实地查看等追踪方法,对手卫生管理流程进行追踪检查。本研究为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9月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直接参与患者诊疗操作的医生、护士作为对照组,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直接参与患者诊疗操作的医生、护士作为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31.88±4.56)岁,工作年限(4.72±1.73)年;观察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30.24±6.08)岁,工作年限(4.84±1.63)年。应用FMEA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整改方案并实施,成立手卫生追踪检查小组,确定追踪检查流程,检查小组成员根据流程对手卫生情况进行考核检查,记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对照组采取检查前不干预、不培训、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观察组采取先集中现场手卫生知识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包括手卫生设施要求、手卫生原则、洗手5个时机、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相关知识、观看七步洗手法操作视频等,培训后集中对观察组成员实行考核。比较两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手卫生正确率、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手卫生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的差异。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手卫生评估、手卫生操作、手卫生培训均是手卫生管理重要的失效模式风险因素。对照组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接触体液/血液后、接触周围环境后、无菌操作前的手卫生依从性分别为64.0%(32/50)、72.0%(36/50)、84.0%(42/50)、58.0%(29/50)、80.0%(40/50),观察组分别为72.0%(36/50)、82.0%(41/50)、100.0%(50/50)、90.0%(45/50)、100.0%(50/50),两组接触体液/血液后、接触周围环境后、无菌操作前的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696、P=0.003,χ2=13.306、P=0.001,χ2=11.111、P=0.001)。对照组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正确率、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手卫生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分别为74.0%(37/50)、80.0%(40/50)、82.0%(41/50),观察组分别为98.0%(49/50)、100.0%(50/50)、98.0%(49/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960、P=0.001,χ2=11.111、P=0.001,χ2=7.111、P=0.008)。结论 运用追踪方法学联合FMEA可有效改善手卫生管理效能,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三甲医院等级评审标准的药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及其效果。方法 将三甲医院等级评审标准视为研究对象,以医院的工作实际为出发点,根据时间轴制定详实的质量管理改进计划,从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节、检测六方面将药事管理工作落地执行,分析对比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前后医院药事质量管理水平。结果 通过药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使科室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顺利通过医院等级评审。基于等级评审标准的药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后,医院药事质量管理评分总分为(55.36±3.53)分,明显高于建立前的(34.51±2.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医院等级评审对于质量管理改进具有推动作用,通过药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可以提高医院药事质量管理水平,有助于持续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正>手术室病理标本是外科疾病诊断的金标准[1]。准确及时地做好手术标本交接是保证手术标本及时送检、避免差错发生、尽快明确患者疾病诊断的重要前提条件。可以有效地防止标本丢失、信息错误、标本混淆,为病理诊断提供材料,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若标本交接不当则会给临床诊断及患者带来严重损失。追踪方法学是近年来国际医院评价中出现的一种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评价方法[2]。它是指在医疗机构评审中,评估者通过选定某特定患者或事件,用该患者的病历  相似文献   

10.
<正>军队等级医院评审工作是在2012年全面展开的[1]。笔者所在医院作为首批团级医院评审对象,在2013年11月接受了总后等级医院评审工作组对医院的检查。回顾整个备检过程,深感等级医院评审工作对笔者所在医院药学部门的建设水平有很大的提升,同时也是医院近些年药学工作很好的展示,更是规范医院药事管理内涵质量建设的良好机遇。1规范了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工作内容及流程1.1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医院药学部药品(服务)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提高医院药事管理水平。方法:在药学部管理中引入质量改进的方法,按照质量改进的七个步骤,应用于药学部门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结果和讨论:质量改进不同于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可以全面提升医院药事管理的品质(药品和服务质量),并增加医院药学部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的医院评审工作已经正式启动.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梳理了我国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的实施情况,分析第1周期实施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探讨第2周期医院评审标准中药事管理方面规定的一些核心内容,总结出等级医院评审中公益性、社会评价、追踪检查等8个方面内容对医院药学服务的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推广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药学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结合药学部管理工作实际,介绍持续质量改进的原理与运用。结果: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能够提高药学部的质量管理水平。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药学部的质量管理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所谓量化方法,实际上是医院工作质量标准评分制。我院自1983年以来采用量化方法管理,提高了医院整体质量建设,收到较好效果。 1 措施 1000分为标准分,评出一、二、三等质量管理奖。一等奖900~950分,二等奖900~949分,三等奖899分以下。在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情况下,采取院对科,科对个人的量化管理。  相似文献   

15.
<正>医疗质量是医院赖以生存的根本,是评价医院整体水平最重要的标准[1]。传统的医疗质量是指一个具体病例的医疗质量,而广义的医疗质量包括工作效率、医疗费用合理性、社会对医院整体服务功能评价的满意程度,它不仅涵盖诊疗质量的内容,还强调医院服务质量[2]。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持续质量改进是医院质量管理的一个永恒目标。针对目前医疗质量监控不全面、不连续、不严格、不规范,医疗质量改进效果不明显等  相似文献   

16.
吴锦梅 《江西医药》2006,41(9):694-696
医院感染是全球性有关医院人群健康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应用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的体系,重视全员培训,加强医院感染监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找出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的重点内容.制定干预措施,使医院感染控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药房》2015,(25):3525-3527
目的:减少静脉药物集中调配差错,提高输液配制质量,保证临床输液安全性与合理性。方法:首先运用个案追踪法逐一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的各工作环节,找出可能造成调配差错的原因,进行风险控制;而后运用系统追踪法,剖析系统或流程内部潜藏的安全风险与质量裂痕,制订对策,持续改进并评价前后6个月的管理效果。结果:通过追踪方法学找出造成调配差错的关键环节及流程中存在的缺陷并改进相关工作模式、改善工作环境、制订并完善相关制度。通过系列措施的实施,调配差错由81袋减少到38袋,差错率由0.035%降低到0.011%(P<0.01)。结论:运用追踪方法学寻找调配差错原因及环节,针对性制订相关措施并严格执行,可减少静脉药物调配差错,促进医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药科学》2016,(19):112-115
目的探讨个案追踪方法学在内科住院患者临床护理服务全过程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内科系统2014年7~12月,1200例患者(实施个案追踪护理前)作为对照组,2015年上半年将个案追踪方法学具体运用到患者住院全过程,并将(1~6月)的患者(实施个案追踪护理后)1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指标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研究,评估及完善各护理方案的制定及落实。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个案追踪方法学应用于住院患者临床护理服务全过程中,使患者得到了更为完善的护理照顾,疑难问题得到了专业指导;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及对医院的忠诚度;提升了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今日药学》2012,(11):670
即将过去的一年,是我国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政府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基本药物目录及其阳光招标采购,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规范,医院等级重新评审等等,这一系列制度、规范的具体实施,将大大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更好地服务我省精神卫生领域药学专家,推动精神药学事业发展,11月9,广东省药学会在广州举办了《今日药学》论坛――药剂科在医院等级评审中的作用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使用常规感染管理)与观察组(50例,在常规感染管理基础上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对两组患者感染率与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控制感染、明显降低感染率、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医疗服务、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