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房颤动(AF)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房性心律失常,AF的发病率和年龄呈正相关.AF患者好发缺血性脑卒中,极易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口服抗凝药物能够很好的预防脑栓塞和系统性栓塞,其中华法林最为经典.由于华法林的治疗范围太过狭窄;需要规律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易受食品药品影响等原因,使抗凝治疗在我国一直受限.新型口服抗凝...  相似文献   

2.
与普通人群相比,患有心房颤动(AF)与慢性肾脏疾病(CKD)的患者有较高的脑卒中发病率。在过去二十年里,AF合并CKD患者发病率明显增加。虽然长期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降低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但在AF合并严重的CKD患者,华法林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未被证实。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分析了AF合并CKD患者长期抗凝的获益和风险,并探讨了在这个特殊病人群体中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的作用。长期严格监测华法林的抗凝治疗是CKD患者预防脑卒中的基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索NOACs对于这些高风险的患者减少脑卒中发病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导致的血栓脱落是造成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尽管已经有证据表明长期口服华法林治疗可以降低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风险,但是,由于华法林在使用中存在诸多不便,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由于超过90%的心源性血栓来自左心耳,因此,左心耳封堵有可能降低高危患者卒中的风险。目前可以通过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进行左心耳闭塞手术,介入方法创伤小、成功率高,为存在抗凝禁忌证或者不愿接受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4.
关于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 (房颤 )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 ,房颤对患者的最主要危害是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其发生率是非房颤患者的 5倍。国外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显示 ,华法林抗凝治疗使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下降 68% ,总死亡率下降33%。因此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重要性已逐渐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现就抗凝治疗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如下 :1 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预防缺血性脑卒中 ?华法林抗凝治疗能有效预防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 ,阿司匹林也有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但效果不如华法林。阿司匹林抗凝作用主要针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AF患者的卒中转归较差,致死率和致残率也较高.对于卒中风险较高的AF患者,需要应用抗凝药.阿哌沙班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口服直接Xa因子抑制药.与华法林等传统抗凝药相比,阿哌沙班在预防AF患者卒中和全身性栓塞方面展现出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治疗的效果与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和高龄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华法林可以显著降低房颤病人卒中风险,预防血栓形成,但同时亦会增加出血风险。在对房颤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进行抗凝治疗前,应对其卒中及出血风险进行慎重、严格的评估,并且在华法林抗凝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值,及时调整剂量。在经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群体中,亦应对卒中高危患者进行术后长期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导致卒中,且心房颤动相关卒中的危害严重。口服华法林是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卒中的有效措施,但华法林治疗窗窄,且易与多种食物、药物发生相互作用。新型口服抗凝药(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贝曲西班)克服了华法林的一些缺点,且能更好地降低心房颤动患者卒中及出血风险,有望成为临床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卒中事件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AF)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主要可能致命的危险就是血栓形成。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显著减少2/3卒中风险,对瓣膜病和非瓣膜病AF均有效,但存在监测较麻烦、治疗窗窄、有潜在出血危险等不利之处。本文比较了华法林临床应用与其他口服凝血酶抑制剂和Xa因子拮抗剂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新型口服抗凝药正逐渐作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的一线抗凝治疗选择。然而新型口服抗凝药价格昂贵,不适用于孕妇、儿童、瓣膜病及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大多数患者仍需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被推荐用于系统性血栓、卒中、静脉血栓栓塞的防治。新型口服抗凝药时代如何优化华法林抗凝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左心耳闭塞术--从外科手术到内科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房颤动 (房颤 )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1] ,人群中总发病率约为 0 89%。国内外研究显示 ,16 0 %~2 1 5 %的脑卒中由房颤导致的血栓脱落引起 ,非瓣膜病房颤所并发的脑卒中比例占心源性脑卒中的 5 0 0 %~ 6 7 1%。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年发病率 >4 % [2 ] ,而脑卒中引起致死率及致残率高达 5 0 %左右。因此如何预防房颤脑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局限性利用华法林抗凝进行药物干预是目前公认的可有效预防房颤脑卒中发生的治疗手段。几项大规模临床试验已证实华法林抗凝治疗可将房颤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 2 /3,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根据CHADS2评分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探讨口服阿司匹林抗凝治疗与口服华法林抗栓治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2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根据CHADS2评分进行分组,抗凝周期均大于6个月,其中40例评分〈2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1组),评分≥2的患者中25例口服阿司匹林(2组)抗凝,17例口服华法林抗栓,分别随访是否有缺血性脑卒中、死亡及主要出血事件的发生。结果1组1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2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5例,口服华法林治疗组无缺血性脑卒中发生,1例胃出血。结论根据CHADS2评分进行危险分层后,1组抗凝治疗安全有效,而2组抗凝治疗较口服华法林抗栓治疗不能有效地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华法林在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心房颤动(AF)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主要可能致命的危险就是血栓形成.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显著减少2/3卒中风险,对瓣膜病和非瓣膜病AF均有效,但存在监测较麻烦、治疗窗窄、有潜在出血危险等不利之处.本文比较了华法林临床应用与其他口服凝血酶抑制剂和Xa因子拮抗剂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一直以来华法林都是心房颤动患者预防脑卒中和系统性血栓的一线抗凝药,但由于其治疗窗窄、药物及食物之间相互作用,需频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等不足,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目前均已上市,且广泛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预防脑卒中和系统性血栓的治疗中。依度沙班是最新的用于抗凝治疗的Xa因子抑制剂,实验结果显示,依度沙班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预防脑卒中及系统性血栓事件上效果不亚于华法林,总的出血事件及心血管死亡事件发生率更低。现对依度沙班的临床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口服抗凝药是预防心房颤动卒中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华法林作为近年来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基石一直未被完全取代,却因其治疗上存在的众多限制导致其应用率低或使用不达标等,为解决华法林的这一不足,新型口服抗凝药应运而生,并以其剂量固定、无需常规监测凝血、药物食物相互作用少、出血风险小等优点逐渐受到临床青睐,然而其不足也不容忽视,尚需更多确切的临床实验研究来明确其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现拟通过新型口服抗凝药的抗凝机制、药理学特点及最新试验研究做一简单介绍及比较,并对临床合理选用抗凝药做一简要总结及展望,望能为临床医生针对心房颤动患者合理选用新型口服抗凝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脑卒中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多项研究显示,非瓣膜性AF病人脑卒中的发生率是正常对照组的5倍。因此,对于房颤病人卒中风险评估系统(CHADS2)评分≥2分的高栓塞风险的AF病人应给予抗凝治疗~([1-2])。多年来,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作为最常用的抗凝药物被广泛应用于AF的抗凝治疗,但其易受食物、药物和疾病等影响,且需密切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而大大影响了治疗依从性~([3])。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为抗凝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本研究选取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非瓣膜性房颤的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  相似文献   

16.
 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长期抗凝治疗一直是临床中的重要问题。尽管新型抗凝药物研发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并已经或即将上市,但是华法林作为最古老的口服抗凝药物仍然是需要长期抗凝治疗患者的最常用药物,包括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心房颤动(房颤)血栓栓塞的预防、瓣膜病、人工瓣膜置换术和心腔内血栓形成等[1]。华法林在上述领域积累了大量的临床证据,目前全球有数百万患者在使用华法林。非瓣膜病房颤研究荟萃分析显示[2],华法林可使卒中的相对危险度降低64%,全因死亡率显著降低26%。但是,华法林在中国的使用率非常低,在房颤患者中不超过10%[3]。导致华法林在临床中治疗率较低的原因包括:治疗窗窄、剂量变异性大、与其他药物及食物相互作用、需要实验室监测等。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临床医生往往高估了华法林的出血危险,而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特殊的药理特性使得华法林的使用具有很多特殊性。国内临床医生对于如何应用华法林存在很多顾虑和误区,例如,如何选择适应证、平衡获益和风险、剂量的选择与调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异常升高的处理、如何处理与抗血小板药联合使用以及围手术期的处理等实际问题。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与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制订了本共识,以推广和规范华法林的使用,降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是导致卒中、心力衰竭、猝死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心房颤动患者中,卒中导致的死亡可以通过抗凝显著减少。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的使用,受限于狭窄的治疗窗、需要频繁监测凝血指标国际标准化比值及调整药物剂量,以及出血事件,包括严重出血及无关紧要的出血、预先评估的抗凝"高出血风险",均是临床中不用或停用口服抗凝药的常见原因。非维生素K拮抗口服抗凝药在卒中预防方面显示出不劣于甚至优于华法林的效果,且显著降低出血风险。尽管如此,临床仍需重视心房颤动抗凝出血风险评估,重视识别可纠正的出血风险因子。现就心房颤动抗凝出血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低强度抗凝合用洛伐他汀预防房颤患者脑卒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前瞻性研究低强度华法林抗凝合用洛伐他汀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预防作用。方法将自愿接受脑卒中预防的628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4例。对照组维持目标抗凝强度凝血活酶臣际标准化比率(INR)2.0~3.0;实验组维持目标抗凝强度INR1.5~1.9.并加用洛伐他汀20mg/d,随访7~56个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出血事件和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降低.5a生存率明显提高。结论低强度华法林抗凝合用洛伐他汀能有效降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发生率,降低华法林抗凝引起出血的危险性,提高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引发血栓栓塞,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国外多个研究结果表明,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比正常窦性心律者增高5~6倍。因此如何预防栓塞是治疗心房颤动的重要目标。华法林能使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风险显著减少约2/3。本文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中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是缺血性卒中的高危人群,临床上主要采用抗凝治疗预防其卒中的发生.然而,常规口服抗凝药华法林因某些限制存在一定的困难.一些新型口服抗凝药,如直接凝血酶抑制药、凝血因子Xa抑制药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卒中预防中显示了其前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