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应美国Medtronic公司邀请,91年3月1—4日我参加在旧金山召开的美国第29届体外循环学会会议。与会者约300余人。除美国的灌注师外,还有来自世界各国的灌注师。中国参加此会的有5人,北京阜外医院3人,上海新华医院1人,北京安贞医院1人。从会议中了解到当今世界体外循环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 对我国体外循环技术的发展有很大意义。美国不少医院在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血栓弹性图(TEG),提供临床凝血因子功能的参数,对减少手术出血有意义。此项技术国内尚未开展。肝素涂覆的体外循环管路、动脉过滤器与膜肺等的应用,已在美国逐步开展,可以少用或不用肝素,对ECMO(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抢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儿童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 回顾我院自1989年到2001年共74例儿童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情况,包括血液稀释、灌注方式、心肌保护并进行分析。结果体外循环时间51-166min,平均8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2-124min,平均67min;心脏自动复跳69例,占93%,电击复跳5例,占7%;全组死亡8例,死亡率10.8%,主要死因为低心排综合征、多器官衰竭、大出血和呼吸衰竭。结论 在儿童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中,认真作好术前准备,根据患儿的体重、病种选好相应的设备、血液稀释和灌注方法,在体外循环中保证充沛的组织灌注,注重心肺等器官的保护,心脏复跳后掌握好辅助循环的要求等综合措施,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曹彬  蔡柏蔷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12):945-948
2005年2月美国胸科协会(ATS)和美国感染病协会(IDSA)共同颁布了医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新指南,新指南是由ATS和IDSA联合委员会所制定,委员会成员是由呼吸内科、监护医学和感染病学专家所组成,更新了1996年ATS发表的HAP指南,新指南重点阐述了HAP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原学、抗生素治疗及治疗后评价等,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体外循环冷血灌注技术在脑膜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一例人民解放军第514医院*赵国静于妍姝马力魏荣贵在国外应用体外循环冷血灌注切除脑膜肿瘤已有报道。我院对1例再次脑膜肿瘤手术的患者,实施体外循环颅脑局部冷血灌注下脑膜肿瘤切除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  相似文献   

5.
体外循环中脑部并发症5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6037例体外循环中发生脑部并发症56例,其中脑缺氧35例,脑气栓10例,脑血栓7例,脑出血2例,脑水肿2例。本文详细论述脑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并认为体外循环中提高灌注流量和灌注压是降低脑缺氧的重要方法。此外,还强调术中应用多种微栓过滤器是提高体外循环质量、降低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缺点,影响术后心功能的恢复。尽管体外循环的设备和灌注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体外循环仍然是一种非生理性灌注:血液有形成分的损伤破碎,血浆蛋白质的变性,补体和白细胞的激活以及氧自由基参与的炎症反应,血细胞的沉积和微血栓的形成,都可以造成微循环的灌注不良,导致组织的缺血、缺氧损伤;  相似文献   

7.
大多心脏外科手术都需要体外循环。体外循环对脑、肾、肺及肝脏等重要脏器的损伤不可避免。体外循环期间,心脏历经低温缺血,外周组织器官低灌注,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引发系统性炎症反应,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大量释放,激活不同的生化途径,最终导致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消耗以及出血倾向。本文将介绍体外循环后组织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可能的药理学保护作用靶点,为新药研发与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们于1991年3月1日~3月4日,在美国旧金山参加全美第29届灌注学术会议。会议代表500余人,同时有体外循环用具展览会共千余人。会议分大会交流、展板与专题讲座。每篇论文报告后都有讨论、提问和辩论,学术空气十分活跃。关于体外循环中监测凝血方法,J.B.Riley等报  相似文献   

9.
无搏动血流体外循环作为一种非生理性灌注,经较长时间转流后势必造成组织器官的损伤,而搏动血流体外循环更加生理化,提高了体外循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综述近年来搏动性灌注的生理作用和临床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体外循环及心肌保护现况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100029)龚庆成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已有42年的历史,九十年代以来,体外循环的设备与灌注技术又有了新进展,极大地减少了体外循环的不良反应,增加了安全性。人工心肺机不断改进与完善,实现电子计算机化...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临床上老年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居高不下。心脏外科手术过程中,为便于操作,需使心脏处于静止状态,阻断冠状动脉血运,这样就造成心肌缺血缺氧状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深入研究,灌注师及心胸外科医师采用多种方法尝试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肌保护,以探讨体外循环时老年心肌损伤的特点和保护方法的实用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我院于2001年9月-2004年3月,共施行体外循环下心内大血管直视手术180例,无直接因体外循环故障而致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现将体外循环灌注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进行肺动脉持续灌注的肺保护作用机制。方法:临床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二尖瓣置换术患者50例,根据随机对照法分组,分为肺灌注组(n=25)、对照组(n=25),肺灌注组在患者体外循环期间予以肺动脉含氧血肺动脉持续灌注,对照组进行二尖瓣常规置换术,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ICU监护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阻断主动脉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比较两组术前、结束CPB时、术后6 h的肺静脉顺应性改变、氧合指数等临床指标。结果:肺灌注组的体外循环时间、住院时间、ICU监护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阻断主动脉时间等临床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肺灌注组结束CPB时、术后6 h的肺静脉顺应性改变、氧合指数等临床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出现肺损伤,进行肺动脉含氧血持续灌注可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14.
欧洲体外循环概况和体外循环用品性能的改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体外循环科龙村1996年5月我科邀请两组外宾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荷兰专家Wim、HSnocks介绍了欧洲体外循环人员培养情况。英国灌注师素质最高,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缺血预处理对体外循环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12只健康杂种犬,体重12~15k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对照组为单纯体外循环组;实验组为缺血预处理组,在主动脉阻断前行左肺门阻断5min,再灌注5min,重复一次,然后同对照组行体外循环,两组体外循环均持续1h。于体外循环前、再灌注120min后采集心肌标本,测定心肌含水量、MDA、SOD活性及病理改变。结果体外循环后心肌含水量和MDA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心肌SOD活性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心肌标本炎症水肿程度明显较对照组轻。结论犬肺缺血预处理对体外循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减轻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6.
探讨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心肌顿抑与心肌一氧化氮产生之间的关系及东莨菪碱对其影响。方法 12只绵羊,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即东莨菪碱治疗组。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对照组主动脉阻断同时灌注冷停搏液;实验组,停搏液中加入东莨菪碱17.5μg/kg。于主动脉阻断前,再灌注5分钟,再灌注30分钟取冠状窦血检测NO,肌酸激酶,环磷酸鸟苷浓度,取心肌测定丙二醛含量,相应时点监测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临床效果、心肌酶代谢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面,比较温血停跳液持续灌注与冷晶体停跳液间断灌注对心肌的保护作用。结果为,常温组术后自动复跳率为92.3%,低温组仅23.1%;常温组心肌酶释放减少,术后心脏功能恢复较快;心肌超微结构观察显示常温组细胞线粒体损伤较轻,心肌破坏较少。表明常温体外循环行温血停跳液持续灌注,对心肌的保护作用较以往的低温体外循环用冷晶体停跳液间断灌注为佳。  相似文献   

18.
体外循环技术的出现使各类心脏直视手术成为可能。然而,由于体外循环过程中血液与人工心肺机的非生理性表面接触、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内毒素的释放等因素,引起炎性因子激活以及剧烈的全身炎症反应,可导致心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升高以及死亡率增加。糖皮质激素具有明确和强大的抗炎作用,近年来已有多项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了其对体外循环术后炎性反应的控制效果和作用机制。该文对近年来糖皮质激素应用于体外循环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32岁。1998年5月在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二尖瓣置换术,麻醉前静注抑肽酶稀释液10000U/ml,观察无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后,即在体外循环预充液内加入抑肽酶400万U。术中给予中等流量灌注,鼻咽温降至28°C,中度血液稀释。患者术中平均动...  相似文献   

20.
2003年5月公布了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7)。同年6月,欧洲高血压协会-欧洲心脏协会公布其高血压治疗指南(EHG)。这两个指南根据近年来循证医学的丰富资料并经专家委员会认真讨论,认为是目前较为完善的文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