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心内科老年患者实施临床治疗过程中,导致出现心源性猝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40例心内科老年心源性猝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导致出现心源性猝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加以分析,以研究具体的方法加以干预,降低心源性猝死疾病发生率。结果对造成心内科老年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的疾病原因加以分析,主要因为患有冠心病疾病以及患有高血压疾病。对导致老年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加以分析发现,主要集中于进行相关剧烈活动以及患者的情绪过激等。在患者住院2周与3周之间,表现出猝死的患者90例(64.29%);在猝死率方面,夜间发生率同白天比较,表现出较为显著的升高(P<0.05)。结论导致心内科老年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疾病的原因较多,疾病原因主要因为患者患有冠心病,疾病危险因素主要表现为进行相关剧烈活动以及患者的情绪过激等。  相似文献   

2.
心源性猝死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心源性猝死的病因、诱发因素、发生规律、心电图显示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择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遇到的死亡患者中符合心源性猝死标准的39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冠心病30例,占76.9%;心肌病5例,占12.8%;心律失常4例,占10.3%。结论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即刻现场有效的心肺脑复苏抢救是生命复苏成功的关键,探讨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措施是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的诱发因素及预防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9年8月间在韶关市新丰县人民医院内科发生心源性猝死的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源性猝死的诱发因素主要有低钾血症、负面情绪刺激、不合理的活动、用力排便、暴饮暴食、饮酒等。结论针对诱发因素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并进行积极救治是心源性猝死防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的病因、诱发因素、发生规律、心电图显示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遇到的符合心源性猝死标准的42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冠心病34例,占79.1%;心肌病4例,占9.3%;心律失常5例,占11.6%。结论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即刻现场有效的心肺脑复苏抢救是生命复苏成功的关键,探讨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措施是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的病因、诱发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发生心源性猝死的6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的最常见病因,6~12时及18~24时是猝死的易发时间,3~6月及11~12月是猝死的易发季节。猝死常见的直接原因是室性心律失常。结论控制多种危险因素,有效控制室性心律失常将可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以供参考。方法将本院心内科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15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分析引起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并探讨临床危险因素。结果引起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肥厚性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等,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最常见,吸烟、饮酒、用力排便、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是导致心源性猝死常见的临床危险因素。结论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应密切关注病情进展,做好风险预后评估,规避危险因素,减少心源性猝死等严重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心源性猝死(SCD)发病特点,降低病死率,为避免医疗纠纷提供参考。方法对73例涉及医疗纠纷的SCD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6岁;冠心病占74.0%;有明显诱发因素占78.1%,其中感染为主要诱因;有先兆症状占91.8%,猝死前有胸闷、胸痛、气急、晕厥等症状;初诊误诊占31.5%,以误诊为胃炎居多。猝死地点在医院病房占68.5%。结论防治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识别和防治危险人群,关注高危患者,规范诊疗,加强沟通,可以减少SCD的发生,或避免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并分析肥厚性心肌病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方法40例肥厚性心肌病心源性猝死患者,对其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实验室等检查,然后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患者发生肥厚性心肌病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包括心脏骤停、自发性持续性室速、猝死家族史、晕厥、负荷或运动后收缩压反应异常、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及左室流出道梗阻等。结论通过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等一系列检查和分析发现,引起肥厚性心肌病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有很多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发生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原因,便于指导临床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8月~2013年9月心内科住院老年患者48例,分析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及时间过程。结果 48例心内科老年患者出现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主要有冠心病17例(35.42%)、扩张型心肌病7例(14.58%)、高血压性心脏病6例(12.50%)及风湿性心脏病5例(10.42%)。患者心源性猝死主要发生于病情恶化6h以内,约45例(93.75%)。结论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以及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容易出现院内心源性猝死,患者往往在病情恶化后6h内死亡,需要密切关注该类住院患者的病情进展,并进行有效监护和及时抢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的常见诱因,病理学特征及有效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心源性猝死病例的尸检资料。结果冠心病40例(占64%),心肌梗死14例(占23%),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5例(占8%),剧烈活动后死亡的3例(占4%)。结论缺血性心脏病是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尽早防治冠心病、高血压,改善心肌供血是预防心源性猝死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心内科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7月入住我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60例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导致猝死发生的临床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在导致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所有临床病因中,有40%的患者为冠心病导致心源性猝死,13.33%的患者是由于高血压心脏病导致发生的心源性猝死,6.67%的患者是由于风湿性心脏病导致发生的心源性猝死。有60%的患者发现合并患有心力衰竭。结论导致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有心脏病、心力衰竭以及高血压等,必须对心内科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发病因素予以重视,对病因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制定出相对应的预防措施,从而更有效的减少心内科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激因素对老年心源性猝死的影响及护理措施。方法:作者对1990 ~1997 年所见19 例老年心源性猝死的基础疾病,应激因素等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应激因素中情绪和饱餐后诱发恶性心律失常所致猝死者居多。结论:加强对老年心源性猝死的防范意识,对心源性猝死高危人群及时对策甚为重要。在诸多应激因素中心理应激尤为突出,故特别强调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各种影响因素,加强对该病的预防。方法对我院2008年1至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病多发于50~60岁,男性多于女性,冠心病是其主要病因,情绪不稳是其主要诱发因素,患者多死亡于院外。结论加强对心源性猝死致病疾病的预防、检查和治疗,减少诱发因素,多进行复苏知识和技能的指导,是降低该病发生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4.
心源性猝死是由于心脏原因突然发生而致的意外死亡,是内科急症之一,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死亡原因.先将我们收集到的46例心源性猝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探讨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源性猝死病因并进行分析.方法 2004年6月至2011年7月诊治的61例心源性猝死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因调查、体检、影像学检查、动态心电图以及尸体解剖等,进行发生原因的判断.结果 冠状动脉病变占总例数78.69%,心室肥厚(LVEF减少)占总例数67.21%,急性心力衰竭占总例数57.37%.结论 心源性猝死病因复杂,应详细了解病史资料,密切观察病情,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11例心源性猝死的精神病患者,对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进行归类和分析。结果心源性猝死患者11例,占全部死亡病例的29.7%,是继躯体并发症后的第二大精神病人致死原因。8例猝死发生在白天,3例发生在夜里。所有患者在猝死前均出现异常情绪反应,且10例为控制病情使用了抗精神病药物。9例患者为两种及以上药物联合用药,8例患者为中到大剂量用药。结论精神病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与抗精神病药物使用不当有关,应结合患者年龄、体质、基础健康、饮食情况、既往用药史等情况审慎用药并注意药物用法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从而为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及同期住院的84例无癫痫发作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4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占同期脑卒中住院患者总数(656例)的12.80%。其中缺血性脑卒中28例,占33.33%,出血性脑卒中56例,占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发作类型:迟发型性癫痫76例,占90.48%;早发型癫痫8例,占9.52%。迟发型癫痫主要以全身性大发作为主,早发型癫痫以局灶性发作为主。脑卒中部位:基底节区等部位脑卒中后并发癫痫发作14例,占16.67%,近皮层部位(额顶叶,颞叶)脑卒中后并发癫痫发作70例,占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分析显示,高血压、高血糖及脑卒中的面积、类型、部位、发病时间等均是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结论全身性大发作是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主要表现,而大面积卒中及近皮层部位是脑卒中后并发癫痫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激因素对老年心源性猝死的影响及护理措施。方法:作者对1990 ̄1997年所见19例老年心源性猝死的基础疾病,应激因素等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应激因素中情绪和饱餐后诱发恶性心律失常所致猝死者居多。结论:加强对老年心源性猝死的防范意识,生猝死高危人群及时对策甚为重要。在诸多应激因素中心理应激尤为突出,故特别强调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特点,加强对该病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83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性80例,女性3例,平均发病年龄为(51±13)岁。因高嘌呤饮食诱发及饮酒诱发分别为37例(占46.3%)32例(占40%),以足第一跖趾、跗骨、踝和膝关节炎为首发表现者分别为45例(占56.3%)、12例(占15%)、6例(占7.5%)和5例(占6.3%)。结论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单关节急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的疾病,第一跖趾关节最常受累,高嘌呤饮食及饮酒容易诱发痛风发作。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87例心源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心源性猝死的高危病因和促发因素,为临床进行积极的预防以减少心源性猝死再发生提供参考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