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间歇式充气加压预防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2O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以及医院加压弹力袜进行辅助护理,研究组患者术后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给患者的下肢进行间歇式充气加压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DVT的发生率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肠癌手术后采用间歇式充气加压的方法来预防患者的下肢DVT效果显著,发病率降低,并且提高了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评价下肢间歇充气加压(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预防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 选96例限期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48)和试验组(n=48),实验组术中持续IPC,促进血液回流,术后持续IPC至患者下肢活动.2组术后第3、7、15天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血管血流情况.结果 对照组与试验组术后第3、7、15天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血管血流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IPC能有效预防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7,(62)
目的文章将选择我院近期收治的150例预防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方法将其随机的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患者,给予对照组的患者传统的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的患者在传统的处理的基础上增添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仪预防,观察患者一周后有没有出现DVT特征性临床症状,以此观察分析判断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仪预防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结果显示4天后对照组中的患者身体出现DVT特征性临床症状的有4例,观察组中没有,在一周后出现DVT特征性临床症状的患者共有17例,其中对照组中有13例患者,观察组中有4例患者,观察组要远小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的患者的股静脉平均流速和峰值流速要远大于对照中的患者。结论可以说,间歇式压力治疗仪能有效的预防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和护理的质量,改善治疗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并比较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对肺癌根治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浙江省台州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肺癌根治术后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采用肺癌根治术后常规康复方法的对照组患者40例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进行治疗的干预组患者45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及肺癌治疗状态评价量表(FACT-L)评分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7,P=0.016)。干预前后,干预组D-二聚体、APTT、PT及FIB均有所改善,组内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前,两组患者D-二聚体、APTT、PT及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D-二聚体,FIB均低于对照组,而APTT,P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件的关注状况评分及总分比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间歇式充气压力装置对宫颈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10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0名为常规治疗组,50名为治疗组即间歇式充气加压组。比较两组凝血功能及术后下肢DVT的发生情况。结果 (1)术后3天治疗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2)对照组8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2.0%(6/50),治疗组有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0%(2/50)(χ~2=5.98,P=0.014)。结论间歇式充气加压装置能够有效延长宫颈癌术后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从而有效预防下肢DVT。 相似文献
7.
《血栓与止血学》2019,(6)
目的观察间歇充气加压对于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入治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50例,观察组进行间歇充气加压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流峰平均速度,可见观察组患者静脉血流峰平均速度为(31.07±6.55)cm/s,远大于对照组静脉血流峰平均速度(24.14±6.32)(P0.05)。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较对照组低(4%vs 20%)(P0.05),观察组重症患者满意度为96%高于对照组重症患者满意度70%(P0.05)。结论对内科的重症患者在间隙充气加压治疗护理,可以使静脉血液流动回流增速,减低血栓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间歇充气加压预防直肠癌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了间歇充气加压预防下肢DVT,并观察其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明显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率为21.67%(P0.05)。而且凝血四项指标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趋向低凝(aPTT、PT、TT上调,Fbg下调)。结论应用间歇充气加压可显著地改善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预后,减少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在预防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的12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间歇充气加压预防DVT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血栓标志物、血小板、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试验组DVT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6.67%21.67%)(P0.05)。与对照比较,试验组D-D、v WF、PT、a PTT、TT、PLT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比较,试验组Fbg、PDW、MPV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间歇充气加压预防脑梗死患者DVT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同时还可改善患者血清血栓标志物水平。 相似文献
10.
间歇充气加压治疗对G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治疗(IPC)对综合重症监护室(G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2009年1月~2010年1月入GICU时未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随机分配到IPC组和对照组。IPC组从患者入ICU当日直到离开ICU予IPC预防下肢DVT;对照组不予任何措施预防DVT。以28d为观察期,比较观察期内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带机时间、ICU住院日、ICU死亡率。结果在观察期内,与对照组相比,IPC可以显著降低下肢DVT发生率,IPC组带机时间及ICU住院日、ICU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GICU中IPC是预防DVT发生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在本研究尚未发现IPC能显著降低GICU患者带机时间、ICU住院日、ICU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下肢间歇加压充气装置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144例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采用下肢间歇加压充气装置进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149例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常规处理(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下肢间歇加压充气装置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3.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7,(42)
目的探讨间歇性充气加压治疗(ICP)预防急性脑梗塞患者(非溶栓,肌力3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12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间歇性充气加压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7、14、30天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结果实验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平均血流流速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未发生皮肤破溃、坏死等不良事件。结论间歇性充气加压治疗能安全、有效地预防急性脑梗塞瘫痪肢体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在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ICU室2012年1月~〈2015年1月的10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间歇充气加压预防DVT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ICU死亡率和血栓标志物水平的变化。结果试验组DVT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8.00%vs26.00%),(P0.05);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ICU死亡率比对照组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比较,试验组D-D水平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充气加压预防COPD患者DVT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患者术后应用间歇性冲气加压泵(IPC)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剖宫产患者1183例,实验组583例患者术后行双下肢IPC治疗,对照组600例未使用IPC治疗,观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实验组2例患者经B超诊断发生下肢DVT,对照组9例患者发生下肢DVT。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PC在预防剖宫产术后DVT中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凹卧位联合间歇充气加压泵预防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效果及影响。方法:行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和中凹卧位联合间歇加压充气泵组(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行腹部手术操作时采取常规体位,整体头高足低20°。观察组行腹部手术操作时采用中凹卧位(头胸部抬高20°,下肢抬高30°)联合间歇充气加压泵,术后连续3 d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泵。术后1周比较两组患者的DVT形成情况。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及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DVT发生的风险。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DVT发生率为1.9%,显著低于对照组(13.5%)(P=0.027)。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第1、3天的D-二聚体水平及Caprini血栓风险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凹卧位联合间歇充气加压泵可有效预防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DVT的发生,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泵预防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40例神经外科肿瘤手术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230例,术后第1天即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泵,直至患者可以下地行走。对照组110例,未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泵。两组患者于术前及术后每隔3d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中9例(3.9%)患者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显示深静脉血栓发生;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28例(25.5%)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中有2例肺栓塞发生。结论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泵可以降低神经系统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1 735例妇科手术病人于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上、下午各1次,每次30 min,共3 d;如存在高危因素,使用时间为术后第1天持续到术后第10天。结果 1 735例妇科手术病人无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下肢间歇加压充气装置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