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根据2012年颁发的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对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质量控制项目和要求,分析亚甲蓝光化学疗法血浆病毒灭活技术在血浆灭活过程中对血液成分和功能的影响,探讨亚甲蓝光化学疗法血浆病毒灭活技术的疗效及安全性,为进一步广泛推广应用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称重法、双缩脲法、磁珠法、比色法、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亚甲蓝光化学疗法病毒灭活前后的血浆量、血浆蛋白含量、凝血因子Ⅷ含量、亚甲蓝残留量、病毒灭活效果的变化。结果新鲜血浆病毒灭活前后血浆容量分别为(235±15.51)g、(230±14.17)g;Ⅷ因子含量为(1.084±0.045)IU/ml、(0.826±0.029)IU/mk血浆蛋白含量为(83.71±3.24)g/L、(79.09±3.21)g/L;凝血因子Ⅷ含量灭活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容量和血浆蛋白在灭活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甲蓝的残留率为(0.0638±0.013)μmol/L;标本病毒灭活后血浆HBV—DNA及HCV—RNA载量均为〈1000copies/ml。结论利用亚甲蓝光化学疗法血浆病毒灭活技术对血浆成分有一定的影响,但均达到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对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的质量要求。亚甲蓝光化学疗法简便、无毒、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新鲜冰冻血浆病毒等显著特点,可有效消除临床输血带来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2.
血液制品具有传播病毒感染的危险性。本文介绍了溶剂/去污剂法(SD法)和亚甲蓝法(MB法)用于新鲜冰冻血浆(FFP)病毒灭活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血液制品具有传播病毒感染的危险性,本文介绍了溶剂/去污剂法(SD法)和亚甲蓝法(MB法)用于新鲜冰冻血浆(FFP)病毒灭活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对于血浆质量的影响。方法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随机抽取新鲜血浆,进行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并检测其在灭活前后质量的变化,包括凝血因子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结果在进行亚甲蓝光化学法血浆灭活后,将其各项质量指标的数据与灭活之前相比较,并使用统计学处理,P>0.05,实施两组数据没有显著差异。结论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对血浆质量几乎没有影响,与新鲜血浆的临床效果无异,该灭活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亚甲蓝光化学法血浆病毒灭活对凝血因子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景霞  刘鑫  孙绍秋  李玉梅  房辉 《河北医药》2010,32(15):2108-2109
输注病毒灭活血浆成为目前国内外预防输注血浆制品传播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病毒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该法灭活血浆中病毒的效果已被证实,我国部分地区血站已广泛推广应用。亚甲蓝是一种染料,属于吩噻嗪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解毒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中应用病毒灭活血浆与新鲜冰冻血浆的效果差异。方法2012年1-6月洛阳市26例进行血浆置换患者分别采用新鲜冰冻血浆及病毒灭活血浆治疗,并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凝、蛋白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应用病毒灭活血浆组治疗后患者PT、APT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清蛋白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应用血浆制品时,病毒灭活血浆安全性仍较高,但若患者有出血倾向则易选用新鲜冰冻血浆(FFP)做置换液,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张艳华  李广庆  杨丹  李红丽 《河北医药》2012,34(7):1079-1080
对全血及其成分血进行病毒灭活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临床上新鲜冰冻血浆得到广泛应用,但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还未得到广泛推广,我站自2010年2月以来临床用血浆全部病毒灭活,采用亚甲蓝光化学法制备病毒灭活新鲜病毒血浆,而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病毒灭活后总蛋白含量、白细胞残留量、凝血因子(FⅧ:C)含量是病毒灭活血浆的关键指标,本文对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中总蛋白回收率、白细胞残留量、FⅧ:C回收率采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且和去白细胞新鲜冰冻血浆的总蛋白含量、白细胞残留量、和FⅧ:C含量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分析亚甲蓝灭活后血浆制备冷沉淀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对同源血浆亚甲蓝病毒灭活前后制备冷沉淀FⅧ和Fbg含量的比较得出结论.结果 用亚甲蓝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FⅧ和Fbg的含量均有明显降低.结论 用于制备冷沉淀的新鲜血浆不易进行亚甲蓝病毒灭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过病毒灭活的新鲜冰冻血浆中部分有效成分的质量变化.方法 采集50袋新鲜血浆,分成A、B两组,分别对其进行检测,内容包括PT,TT,APTT,Fg,TP、ALB及凝血因子FⅧ、FⅤ.结果 病毒灭活冰冻血浆中的TP、凝血因子FⅧ、FⅤ和Fg等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大都在30%以内,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结论 采用MB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不影响临床应用,其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病毒灭活血浆与普通冰冻血浆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对比研究与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进行病毒灭活血浆输注的7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输注普通冰冻血浆的7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浆蛋白质检测结果、部分凝血因子含量、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总蛋白、纤维蛋白原及白蛋白含量分别为(48.21±6.62)、(0.89±0.16)、(29.78±6.91)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9.71±4.52)、(2.41±0.27)、(34.82±7.17)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凝血因子Ⅴ为(6.22±1.31)、Ⅷ为(5.85±1.54)、Ⅹ为(38.44±3.42),对照组患者凝血因子Ⅴ为(8.19±1.52)、Ⅷ为(8.11±2.05)、Ⅹ为(56.81±6.24);观察组患者凝血因子Ⅴ、Ⅷ、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病毒灭活血浆的血浆蛋白与部分凝血因子低于普通冰冻血浆,但输血治疗时,其风险很低;而普通冰冻血浆能够补充全部的稳定凝血因子,因此二者应该合理选择,充分有效的利用血液资源,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坏血酸对亚甲蓝光化学法处理血浆时指示病毒灭活的效果,以及对部分凝血因子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PE法评价病毒的灭活效果,用Clauss法测定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和一期法判定FⅧC的凝血活性.结果在单采人血浆中加入1 μmol·L-1亚甲蓝和240 μmol·L-1抗坏血酸,再给以40000 lx荧光强度照射60 min,VSV滴度下降>8lgTCID50·ml-1,并且纤维蛋白原和FⅧC的回收率分别为83.55%和81.67%,比常规亚甲蓝/荧光光化学法显著提高(P<0.01),而且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值在正常允许值范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延长值也接近正常允许值范围.加入抗坏血酸和色氨酸可灭活病毒,而甘露醇不能.结论在亚甲蓝光化学法中,抗坏血酸不影响病毒的灭活,而且对部分凝血因子有保护作用.因此,抗坏血酸可以有效提高单份冷冻新鲜人血浆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血浆输注的风险分析,提出对血浆病毒灭活的临床意义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新鲜冰冻血浆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献血法的实施,无偿献血已是血源的根本来源。让有限的血源充分利用,而且发挥它的最大作用,最好的办法是成份输血,而血浆是成份血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鲜冰冻血浆则在临床上越来越发挥它不可替代的作用。新鲜冰冻血浆保存了多种蛋白质抗体。既使大量输入本品,也不会导致凝血因子的稀释,因此对出血患者尤为有效。笔者谨就新鲜冰冻血浆的临床应用作一分析,以期更新观念,使新鲜冰冻血浆在临床上得以正确应用。  相似文献   

14.
探讨病毒灭活血浆在青岛地区的使用状况,明确病毒灭活血浆的临床应用效果,就血浆病毒灭活对安全输血的意义进行阐述,进一步说明合理使用病毒灭活血浆可以降低因输血而传染疾病的风险,达到指导临床安全用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血浆病毒灭活的临床应用与安全输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春黎  宋静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3):165-165
目的:推广亚甲蓝光化学灭活血浆病毒的方法,减少经血液传播感染疾病的发生。方法:用亚甲蓝一次性血浆病毒灭活过滤器和医用病毒灭活箱灭活血浆中病毒。结果:用亚甲蓝光化学法可以灭活血浆中大多脂质包膜病毒,杀灭效果理想。病毒灭活前后血浆球蛋白、清蛋白、血浆Ⅷ因子、纤维蛋白原平均水平对比符合≥50g/L的国家标准;HBV-DNA阳性血浆在经病毒灭活后血浆HBV-DNA转为阴性。结论:亚甲蓝/光化学病毒灭活技术可将血浆中病毒灭活,大大提高了临床输注血浆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分析新鲜冰冻血浆( FFP)在新生儿输血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为指导新生儿合理用血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10月31日在本院新生儿科输血治疗的277例新生儿患者病历资料,用Excel 2003录入数据,用SPSS17.0软件作统计分析.结果 在277例输血新生儿中,新鲜冰冻血浆输注207例,占74.73%.FFP输注患儿常见疾病排序:早产儿36.71%、新生儿败血症22.22%、消化道出血4.35%、新生儿肺炎3.86%、新生儿贫血2.42%、新生儿溶血病1.93%.FFP输注的目的主要为:补充凝血因子52.66%、免疫支持10.14%、防治DIC 9.18%、血浆置换2.90%.FFP输注前后比较,APTT差异有显著性(P<0.05),PT、FIB、TT未见显著影响(P>0.05).结论 我院新生儿FFP不合理输注仍占一定比例,需要临床医生的进一步重视.新生儿FFP输注应结合患儿临床表现与凝血功能检测等实验室指标综合决定,避免盲目输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24h内凝血因子的变化,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SYSMEX CA-1500型自动血凝分析仪,对20份血浆样品分别于融化后0、6、12、24h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因子Ⅶ、Ⅷ、Ⅸ(FⅦ、FⅧ、FⅨ)活性水平。结果新鲜血浆融化后24h之内无明显改变的有PT、FIB、TT(P>0·5);其他指标在不同时间段各有明显的改变,同时显示FⅧ半衰期为12~24h。结论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放置会有凝血因子活性衰减,为保证输血质量,应尽可能融化后立即输注。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