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个体化股骨假体旋转对线的测量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膝骨性关节炎患者36例,按双盲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患者的股骨假体旋转角度在术前由影像学手段确定,而对照组患者的旋转标志物为后髁轴,旋转角度为3°,方向为外旋。两组患者均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观察术中行髌骨置换、外侧支持带松解的比例,及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KSS评分结果。结果两组术前的KSS评分及术中外侧支持带松解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髌骨置换率低于对照组,术后2周、3个月时K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体化股骨假体旋转对线的测量用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单髁置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单髁置换治疗,治疗后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应用膝关节功能评分表(KSS)和麦克马斯特评分表(WOMAC)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手术前两组KSS和WOMAC评分,膝关节的最大屈曲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后1、3、6个月,观察组的KSS和WOMAC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膝关节的最大屈曲角度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用时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单髁置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以使膝关节的功能较快恢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科学》2016,(20):11-15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方法指导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手术精确性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探讨数字化设计及3D打印技术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优越性。方法 80例(90膝)行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被随机分为数字化组(数字化设计及3D打印组)和传统组。数字化组40例(46膝),应用数字化设计及3D打印技术指导手术;传统组40例(44膝),按传统经验进行手术。分别记录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术中假体与术前设计的匹配度,评价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活动情况,复查影像学比较术后下肢力线变化。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随访对比观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定标准评分(KSS)和髌股关节Feller评分。结果数字化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较传统组有优势,假体匹配度、关节活动度、下肢力线纠正和VAS、KSS、Feller评分方面与传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设计及3D打印技术能良好指导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有助于提高手术精确性及短期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作用.方法 将52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给予膝关节置换手术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首次下地时间、膝关节屈曲角度≥90°时间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第1d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d两组VAS评分降低幅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膝关节屈曲≥90.、首次下地时间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关节HSS评分优良率为80.8%,对照组为65.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李忠江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590-591
目的对比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成形术和髌骨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26例(39膝),按髌骨的处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髌骨成形组10例(18膝),髌骨置换组16例(21膝),术后随访15~64个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髌骨功能评分、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膝评分及功能评分改善值均无明显差异,髌骨成形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髌骨置换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3%,两组对比物显著性差异。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中才有髌骨成形术尽可能地保留髌骨骨量,从近期临床疗效分析,并发症较低,疗效可靠,与髌骨置换术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持续被动运动锻炼对膝关节损伤关节手术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11月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关节手术治疗的膝关节损伤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持续被动运动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膝关节手术患者评分表(KSS)、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及术后康复优良率。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膝关节手术患者评分表(KSS)、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两组膝关节手术患者评分表(KSS)、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高于本组护理前,且观察组膝关节手术患者评分表(KSS)、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相比对照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观察组康复优良率相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膝关节损伤关节手术患者行持续被动运动锻炼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有利于其康复,可将其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2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4例。试验组采用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美国膝关节协会(KSS)临床评分和功能评分,术后3个月随访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 <0. 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 28%,低于对照组的50. 00%(P <0. 05);治疗后,2组KSS临床评分和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 <0. 05);术后3个月随访,2组膝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2组均无恶化或者死亡病例。结论 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效果较好,更具个性化,更精准,且创伤也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更加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高屈曲型膝关节假体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及其髌骨轨迹不良发生情况。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屈曲组89例(126膝)和对照组67例(95膝)。对照组采用普通非高屈曲型假体进行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高屈曲型假体进行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于手术前后对比2组患者的美国膝关节协会制定的评分标准(KSS)评分及最大屈曲角度,并于术后12个月对2组患者进行X线复查,测量膝关节活动范围,观察比较其髌骨、下肢力线以及假体情况。结果术后3、6、12个月,高屈曲组的KSS评分和最大屈曲角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12个月,高屈曲组的膝关节活动范围明显高于对照组,在髌骨轨迹不良、下肢力线较差以及假体不稳定等事件的发生上,高屈曲组患者则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高屈曲型膝关节假体,其术后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范围均优于普通非高屈曲型假体,能够获得最大屈曲角度,同时其髌骨轨迹不良等事件的发生率也低于普通非高屈曲型假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地佐辛用于骨科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骨科膝关节置换患者100例,双盲随机数字抽样法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患者术后应用地佐辛静脉镇痛,对照组患者术后应用芬太尼静脉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评分标准,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在VAS评分和Ramsay评分方面比较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科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地佐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值得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镇痛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和单踝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8月西电集团医院诊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0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单踝置换术,观察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肢体功能.结果 术后1个月,两组各项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单踝置换术治疗相比,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和比较全髋关节置换与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09.1~2012.1期间诊治的13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对照组67例。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65%,显著低于对照组(37.31%),χ2=4.011,P〈0.05,提示并发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术前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t=3.662,P〉0.05,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t=2.246,P〈0.05,提示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能显著缓解疼痛,术后髋关节功能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通过规范化功能锻炼,观察其对病人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把5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设为实验组,实验组病人术后给予规范化功能锻炼,与上年度5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做比较,比较两组病人术后患侧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 术前膝关节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膝关节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2周有显著改善(P<0.01);术后2周两组膝关节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采取规范化功能锻炼,对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活动衬垫型和固定衬垫型膝关节假体在置换后1年时膝关节活动度和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且患膝既往无手术史的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地均分为A、B组,各为40例。A组采用活动衬垫型膝关节假体,B组采用固定衬垫型膝关节假体。比较两组术后HSS评分结果以及置换术后膝关节相关活动度的角度。结果①A、B两组术后6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HSS评分结果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B两组置换术后患膝屈曲挛缩、最大屈曲度、股骨角、胫骨角、胫骨平台后倾角及置换术后髌骨高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活动衬垫型和固定衬垫型膝关节假体治疗置换后1年时膝关节骨关节炎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因此二者均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髋关节置换术对髋臼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并观察术后并发症.方法 抽选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髋臼骨折患者96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45),全麻下观察组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以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数字等级评估量表(NRS)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患髋疼痛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且术后1年明显高于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髋关节屈曲、外展、内收、外旋、内旋活动度较术前显著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两组组间比较髋关节活动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髋关节疼痛程度较术前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及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患者能获得相当的术后髋关节功能,缓解患髋疼痛,且并发症少,临床可根据患者病情及需要酌情选择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某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33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于某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31例为对照组,对照组予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后第2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膝关节活动范围(ROM)、视觉模拟(VAS)评分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HSS、ROM、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周,观察组HSS和ROM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应用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改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程度,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科学》2016,(16):189-191
目的探讨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标准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THA),观察组患者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MIS-THA),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康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输血量、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以及3个月的Harri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在临床手术治疗过程中值得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王勇  曹平 《河北医药》2013,(20):3092-309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失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76例。观察组104例,对照组7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照组未接受抗凝治疗。结果 2组患者一般情况以及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显性失血量略高于对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失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可增加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隐性失血,临床上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与利伐沙班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减少出血及预防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符合条件的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氨甲环酸+利伐沙班组与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失血量和输血量、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凝血指标、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膝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失血量、隐形出血量、输血量等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输血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在围手术期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术后1d和3d,观察组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5天,2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甲环酸与利伐沙班联合应用于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可有效减少出血量,对预防下肢静脉栓塞具有良好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肿胀发生率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61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31例加以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皮肤肿胀情况、术后屈曲活动时间、肿胀消失时间、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结果研究组皮肤肿胀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术后屈曲活动时间、肿胀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3d时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7、14、30d时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在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可显著缓解患者皮肤肿胀情况,增加关节活动度,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手术治疗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组采用单髁置换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以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HSS评分和KSS评分结果发生了明显升高,前后对应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HSS评分和KSS评分结果和对照组患者的HSS评分和KSS评分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单髁置换手术后,可以明显改善手术相关指标,提升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