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腹膜透析患者导管出口处的护理与腹膜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腹膜透析是将腹膜作为透析膜,向腹腔内注入透析液,利用膜两侧的溶质浓度梯度和渗透梯度,通过弥散对流和超滤清除机体内潴留的代谢物和过多的水分,同时通过透析液补充所需的物质.腹膜炎是腹透的主要并发症,也是影响腹透发展的主要障碍.引起腹膜炎的原因有多种,腹透导管出口处感染和隧道炎是其中之一,其发生率高,约1.1次/(患者·年),它们的存在使腹膜炎发生的危险性增高2倍,也是腹膜炎迁延不愈和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1],亦是拔除导管的常见原因[2].护士通过加强导管出口处护理可预防出口处感染及隧道炎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感染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将30例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观察组导管出口处用3%过氧化氢擦洗后用生理盐水擦洗,再用百多邦软膏涂擦;对照组用0.5%碘伏消毒换药.结果:观察组13例5d内控制感染,对照组7例5d内控制感染,且继发腹膜炎1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过氧化氢和百多邦软膏护理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感染效果优于碘伏换药法.  相似文献   

3.
16例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居家持续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原因,并针对不同的原因,完善护理操作规程,以预防和减少腹膜炎的发生,提高腹膜透析质量。方法:通过收集59例居家腹膜透析患者日常护理资料,详细检查患者的操作,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及家境等情况,分析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原因。结果:16例患者发生腹膜炎,其中8例操作不规范引起腹膜炎,占50%,出口处感染2例,占12.5%,换人操作未经系统培训2例,占12.5%,重复使用碘伏帽1例,占5.3%,使用混浊、污染腹膜透析液2例,占12.5%,短管脱落处理不当1例,占5.3%。结论:外源性感染是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原因,针对原因进行预防可减少腹膜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传统护理腰带进行改良设计,解决长期腹膜透析患者透析管路的护理问题。方法本着方便、安全、可靠的原则,对传统的腹膜透析腰带进行改进。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西安某院肾病内科长期行腹膜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中2013年5月-2014年4月接受治疗的4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腰带进行护理;将2014年5月-2015年5月接受治疗的4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改良的腹膜透析护理腰带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腹膜透析期间的透析管出口处感染、导管脱落及隧道炎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改良的腹膜透析护理腰带设计合理,能妥善固定腹膜透析管路,安全方便。观察组患者的出口处感染和导管脱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隧道炎发生,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改良的腹膜透析管路护理腰带使长期腹膜透析患者的护理更方便、安全、有效,它能减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病人长期生存的一种有效肾脏替代疗法,具有治疗价廉、操作简便、可居家自行透析等特点,适合几乎所有的ERSD病人[1]。在全球范围内至少10万名ESRD病人应用PD,占透析人数的10%~15%[2]。导管出口处感染可导致难治性腹膜炎及导管拔除,因此合适的出口处护理是腹膜透析病人管理的目标之一,护士通过加强导管出口处护理可预防出口处感染的发生,保证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爱康肤银敷料治疗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感染的疗效。方法将80例在本院长期随访的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导管出口处感染应用爱康肤银敷料换药,对照组患者导管出口感染处应用碘伏、庆大霉素换药。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出口处感染治愈率、治愈时间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导管出口处感染治疗效果及治愈时间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导管出口处感染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爱康肤银敷料能有效控制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感染,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换药次数,是导管出口处感染治疗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腹膜透析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燕娴 《护理学报》2004,11(1):33-34
总结了对15名糖尿病肾病病人进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的护理体会,强调了预防并及时处理透析相关性腹膜炎、隧道炎及腹透导管出口处感染,严密监测及控制血糖,重视家庭腹膜透析患者的指导,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治疗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感染的有效办法.方法将20例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人,对照组10人.观察组导管出口用3%过氧化氢擦洗后,用0.9%盐水擦洗,最后用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U加生理盐水4 ml局部湿敷,对照组仅行5%碘伏消毒换药.结果观察组9例7天内控制感染,仅1例用了2周时间,对照组只有3例在7天内控制感染,6例在2周以上感染才得到控制,有1例继发腹膜炎.结论使用过氧化氢和庆大霉素稀释液处理感染的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效果优于传统的碘伏换药法.  相似文献   

9.
郭奕仙  李凤玲 《全科护理》2011,(36):3311-3312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原因,为预防、治疗和护理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分析62例行腹膜透析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病人中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11例次,其中7例次治愈,2例次行肾移植,2例改为血液透析,1例死亡。[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与病人的操作不当、隧道口和隧道感染、肠道和血源性感染有关;原发疾病为糖尿病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风险增高;加强培训及长期严格有效的随访,加强导管隧道口护理、饮食护理有助于预防和减少腹膜炎的发生,提高腹膜透析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家庭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病人首次发生腹膜炎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分析193例家庭腹膜透析病人首次发生腹膜炎的情况,通过与病人及家属或腹膜透析操作者交流,观看操作者操作流程,记录并分析腹膜炎发生的原因;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是否并发腹膜炎病人性别、年龄、原发病、营养状况、透析时间、血肌酐水平、随访情况、医疗付费方式、病人和操作者的文化程度有无差异,对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93例病人中首次发生腹膜炎者44例;腹膜炎发生原因中,主要是因操作不规范而致,占68%;多因素分析显示:不规律随诊、无独立透析间病人腹膜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定期来院随诊、有独立透析间者(P〈0.05)。结论腹膜炎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操作不规范,其次是便秘、腹泻、导管出口处感染;对腹膜透析病人要加强追踪管理,尤其是操作不规范、不定期来院随访、无独立透析间的家庭腹膜透析病人,应定期评估他们的透析情况并再培训,协助改善透析环境,减少腹膜炎发生率,降低病人退出率。  相似文献   

11.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简称腹透)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一种终生维持治疗手段,它是用腹膜作为透析膜,依赖弥散和超滤的作用达到清除体内过多水分和毒素的目的。透析管的皮肤出口处感染和隧道炎发生率高,约1.1次/患者年,出口处感染的存在使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度增高2倍,也是永久性终止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之一。我科于2008年10月17日收治1例腹透导管慢性出口处感染的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痊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出口处护理操作者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导管出口处感染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置管的年龄≥60岁的腹膜透析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213例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纳入本研究。28例(13.1%)腹膜透析患者发生30例次出口处感染,出口处感染率为80.9患者月(0.15次/患者年)。出口处护理操作者评估结果显示:平均年龄(52.7±14.6)岁,男性占41.8%;患者自行出口处护理者占27.2%,出口处护理者不固定占15.0%,未经培训者占10.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出口处护理者不固定(HR=2.989,95%CI:1.089~8.206,P=0.034)、出口处护理者未经过培训(HR=3.829,95%CI:1.630~8.994,P=0.002)、患者门诊随访间隔时间≤3个月(HR=0.389,95%CI:0.179~0.845,P=0.017)是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导管出口处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出口处感染发生率为0.15次/患者年。出口处护理者固定、护理者经规范培训、患者门诊随访间隔≤3个月可能会减少出口处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感染局部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治疗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感染的有效办法。方法 将 2 0例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 10人 ,对照组 10人。观察组导管出口用 3%过氧化氢擦洗后 ,用 0 .9%盐水擦洗 ,最后用庆大霉素注射液 8万U加生理盐水 4ml局部湿敷 ,对照组仅行 5 %碘伏消毒换药。结果 观察组 9例 7天内控制感染 ,仅 1例用了 2周时间 ,对照组只有 3例在 7天内控制感染 ,6例在 2周以上感染才得到控制 ,有 1例继发腹膜炎。结论 使用过氧化氢和庆大霉素稀释液处理感染的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 ,效果优于传统的碘伏换药法  相似文献   

14.
腹膜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环节、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10年11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103例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3例腹膜透析患者发生院内感染42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40.78%,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占28.6%、腹透相关(导管出口处、隧道、腹膜炎)感染占49.9%;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预防知识的欠缺、营养不良、置管前后无菌操作意识不强和手卫生不合格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护士的临床操作及患者的遵医行为在预防医院感染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腹膜炎发生的措施。方法:对海军总医院肾内科19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居家行腹膜透析发生腹膜炎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无菌观念淡薄、操作不规范、居室环境污染、导管护理不佳、透析液对腹膜生物性能的影响及患者自身抵抗力差等是造成腹膜炎的主要原因。结论:护理人员对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及家属进行再培训规范操作方法、严格要求透析环境、加强导管护理、合理应用新型透析液,加强饮食指导等,可以降低腹膜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腹膜透析170例导管出口处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导管出口处感染的原因,以预防导管出口处感染,提高其生存率。方法:对170例腹膜透析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导管出口处感染的患者有42例,占25%。结论: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加强对患者的随访使患者取得更好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情况,为有效预防腹膜炎提供参考。方法对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56例次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腹膜透析液标本培养阳性率、腹膜炎致病菌种等情况。结果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人数在不断下降。病原菌培养的阳性率也在不断提高,且致病菌的种类在不断减少。结论规范的腹膜透析操作、反复多次的腹膜透析培训考核、扎实的腹膜透析护理水平以及适时的家访服务等能够有效降低腹膜炎的发生。肾科医生或腹膜透析护士及早介入、改进标本的培养技术、针对性的病原菌治疗等能有效提高腹膜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居家腹膜透析患者首次发生相关性腹膜炎的原因,为腹膜炎护理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我院2009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35例居家腹膜透析首次并发腹膜炎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分析发生腹膜炎相关原因。结果 患者操作技术不规范20例,占57.15%;导管相关性因素8例,占22.85%;内源性感染4例,占11.43%;自身免疫力低下3例,占8.57%。结论 分析相关原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患者再次发生腹膜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原因进行分析,找出预防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应对措施。[方法]对11例15例次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操作不规范为主要原因,另外呼吸道及肠道感染、机体免疫力低下也可并发腹膜炎。[结论]正规操作、加强营养、定期随访是降低腹膜炎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绿色通道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5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按是否使用急诊绿色通道服务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50例).比较两组感染的病原菌、腹膜炎结局、治疗天数、治疗费用、就诊时间及24 h电话咨询比例.结果 两组腹腔感染的各种病原菌比例、腹膜炎结局及治疗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就诊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使用电话咨询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绿色通道的应用缩短了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就诊时间,减少了治疗费用.24 h电话咨询有助于腹膜透析患者使用绿色通道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