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总结了Y型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病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采用Y型密闭式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也减少了护士反复穿刺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认为Y型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在不同年龄段患儿中均能较好的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使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Y型针抽血在临床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临床中,BD针(密闭式静脉留置针Y型)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2004年以来,在急救中心对危重患者的抢救中,更是使用频繁。常规BD针的尾端有2个接口,一端是肝素帽,便于输液过程中直接加药,另一端有一螺旋帽,拧开后接输液器的接头,将BD针排好空气后进行注射,也可不取螺旋帽,直接将输液器的针头插入肝素帽排气后进行注射。但遇紧急抽血时,需要重新寻找血管进行抽取,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临床护理实践,对留置针穿刺治疗的操作技术、要点和相关护理事项等着重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4.
Y型静脉留置针在妊高症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Y型静脉留置针在妊高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Y型静脉留置针为妊高症患者进行输液治疗与抢救。结果留置时间为5~7d,无1例发生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结论Y型静脉留置针输液能合理保护静脉,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有利于顺利完成妊高症患者治疗及抢救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Y型BD静脉留置针在分娩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Y型BD静脉留置针为分娩期的孕妇进行输液治疗。结果:整个输液过程2~12小时无一例发生静脉阻塞或肿胀。结论:Y型BD静脉留置针能合理保护静脉,减少孕妇反复穿刺的痛苦,有利于顺利完成孕妇在分娩期的输液工作及产后出血的抢救。  相似文献   

6.
任家秀 《家庭护士》2007,5(9):34-34
肿瘤病人,尤其是中晚期的肿瘤病人,静脉状况差,穿刺困难。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因其操作简单,在静脉留置时间长,而不易穿破血管,既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现将我科100例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情况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在神经梅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对82例神经梅毒患者进行输液治疗,观察应用效果。结果: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又避免了护士针刺伤的发生,防止了血液污染,缓解了护士的心理压力。结论: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在神经梅毒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胡珉芳 《当代护士》2018,(6):137-138
介绍一种改良单人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穿刺法。改良法主要是改变持针点与左右手的配合手法,高效完成单人穿刺留置针。改良后的手法优于传统单人穿刺法,易于掌握。认为改良法可提高留置静脉留置针的成功率,增加护理人员操作信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型号留置针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并进行分析评价,从而为小儿临床静脉输液留置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2011年10月-2012年5月,选择我院儿内科160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将其随机分为直型静脉留置套管针组与Y型静脉留置套管针组,每组各80例,由同一名经验丰富、穿刺技术好的护士进行穿刺。观察两组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穿刺成功率、静脉炎、阻塞、液体外渗等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留置针留置时间、穿刺成功率、脱出、阻塞、外渗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Y型静脉留置针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方法对180例创伤急救患者采用Y型静脉留置针输液观察。结果 Y型静脉留置针输液方法易于固定,不外渗,确保输液安全;操作简单,争取抢救时间;确保输液、输血速度,达到及时、合理、安全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方便术中用药,确保手术安全;方便临床采血;减轻了护士的压力与负担,提高了护士抢救技术与水平。结论 Y型静脉留置针为创伤急救患者开辟了静脉"绿色通道",成为急诊急救首选输液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因其本身生理特点,对外界充满好奇,但其对生活缺乏经验,对危险缺乏认识。故此期小儿意外事故,如溺水、误服药物、车祸等多发。在对此类危重患儿的急救中,急诊护士最怕的是不能快速有效的打开静脉通路。其原因之一是小儿本身的生理特点,头皮及四肢浅表静脉较为细小,且患儿不能配合;其二是疾病原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D密闭式静脉留置针替代导入鞘在晚期肿瘤患者PICC置入中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及安全性。方法:我科自2012年4~12月对23例晚期肿瘤患者实施BD密闭式静脉留置针替代导入鞘穿刺后导入PICC的技术,并进行了置管维护。结果:BD密闭式静脉留置针替代导入鞘为23例晚期肿瘤患者穿刺置入PICC管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成功率100%,X线拍片定位导管末端达上腔静脉内,无异位。输液通畅。结论:密闭式静脉留置针替代导入鞘穿刺置管后导入PICC操作简便,穿刺成功率高,真正为晚期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方便的输液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静脉留置针和头皮针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情况.方法:80例0~4岁需输液7 d以上的小儿随机分为静脉留置针组(A组)和头皮针组(B组),研究连续输液7 d患儿的情况.A组患儿在第1 d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后静脉留置针予以保留供以后6 d使用.B组患儿在第1 d静脉输液后拔掉静脉头皮针,以后每天输液时都重新穿刺.记录两组患儿第1 d静脉穿刺的次数、每天输液后两组患儿的针眼数量和穿刺部位肿胀情况、输液时哭闹情况,7 d后对两组患儿的家长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两组患儿第1 d静脉穿刺的次数、针眼数量、穿刺局部无差异,随着输液天数的增加A组患儿的针眼数量,穿刺局部肿胀基本不变,除第1 d穿刺哭闹外,以后很少哭闹,患儿家长都满意或基本满意这种输液方法,都表示以后愿意接受该方法.而随着输液天数的增加B组患儿的针眼数量、局部肿胀在不断增加,与A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需要多天静脉输液的小儿静脉留置针较头皮针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提高输液效率,减少护士工作量,提高新生儿抢救成功率。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67例新生儿采用静脉留置针行头皮静脉输液。结果一次成功率91.76%,成功率与血管的选择、穿刺的手法有很大关系。结论静脉留置针应用于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较好地解决了补液用药问题,避免了反复穿刺对新生儿头皮的损伤,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保证了治疗抢救的顺利进行,有良好的社会效率和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套管针和钢制头皮针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在院前急救转运途中使用静脉留置针和钢制头皮针的患者各110例进行观察、对比、分析。结果:浅静脉留置针具有穿刺成功率高,易固定,穿刺时间短,穿刺成功率高,单位时间内输注量快的特点。结论:浅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中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渗漏率低,可减轻患者痛苦。便于院前急救转运,为危重患者的抢救赢得宝贵时间,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院前急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导管柔软、管径粗、不易滑脱且不易损伤血管的优点.我们将小儿静脉留置针应用于脐静脉,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Y型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17例住院患者采用Y型静脉留置针进行浅静脉输液,观察浅静脉留置时间、细菌学监测、静脉炎发生率、不同封管方法对于堵管发生率的影响等指标.结果:本组进行浅静脉穿刺117次,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3~11 d,平均7 d;对留置时间超过5 d 静脉留置针拔除,以无菌剪刀剪下后放入无菌培养管,进行细菌培养72 h均无细菌生长;静脉炎发生率为14.5%;分别应用生理盐水和肝素封管160次,其堵管发生率为8.1%、6.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Y型静脉留置针可安全地应用于临床,有利于减少静脉穿刺次数,有计划的使用静脉,减少局部渗液和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5·12”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我院野战医疗队在第一时间赶赴地震重灾区青川县。短短半个月时间共前接、治疗、后送患者200余例,在前接、后送和抢救危重患者时,绝大多数患者输液使用Y型静脉留置针,其操作简便,且可以多组无配伍禁忌药物同时输入,渗漏液现象少,有效地保证了液路通畅和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输液在院前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急诊科抢救输液的300例病人随机分为静脉留置针组150例和头皮针组150例,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和液体外渗发生率.[结果]静脉留置针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头皮针组,液体外渗发生率低于头皮针组.[结论]静脉留置针输液可提高穿刺成功率高,降低渗漏率,减轻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20.
静脉留置针输液是常用的护理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治疗期间的穿刺次数,减少患者痛苦,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下,静脉留置针在血管内一般可以保留3—5d,最长可保留1周,然而,因静脉留置针延长管上的小夹子有一个小缺口,在使用若干天后,常会造成小夹子的丢失,从而造成留置针封管完毕后,无法夹闭延长管。鉴此,我科使用回形针代替小夹子夹闭延长管,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