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鼻科学     
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远期临床疗效目的:评估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91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被分为3组,分别进行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A组,71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作为一种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避免了切除翼管神经主干,保留了支配泪腺分泌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及支配上腭部黏膜感觉的腭大神经,在取得良好疗效的同时,可减少眼干、上腭麻木等并发症发生。目前有学者主张鼻内镜下切断鼻后神经取代翼管神经主干来治疗难治性变应性鼻炎(AR)和顽固性血管运动性鼻炎(VMR)。现就近年来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的相关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及80年代初期翼管神经切断术被国内外广泛用于治疗顽固性血管运动性鼻炎以及难治性变应性鼻炎,但是因为其严重的并发症而逐渐被弃用,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初鼻用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疗法的兴起,使得内科治疗成为主流,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以及内科治疗逐渐显示出局限性,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因其优越性被越来越多实践于临床,并发展出诸多不同术式,现就近年来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的相关进展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伴有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的伴有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患者132例。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采取常规手术方法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变应性鼻炎选择保守治疗。观察组70例患者在常规手术基础上行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包括鼻后神经切断术和翼管神经咽支的切断。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Lund-Kennedy内镜黏膜形态评分、Lund-Mackay鼻窦CT扫描病变范围评分来对术后随访资料收集分析评估,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随访情况做自身对比,记录治疗前,手术后6个月、1年、2年的数据。 结果 随访2年,对研究终止时随访成功且临床资料完整的106例病例进行分析,观察组56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病例治疗前VAS评分为(7.6±2.2)分,治疗后6个月VAS评分为(2.3±1.2)分,治疗后1年VAS评分为(2.6±1.7)分,治疗后2年VAS评分为(2.8±1.8)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用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伴有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慢性鼻窦炎总的有效率94.6%(53/5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对并发症的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未发生泪液分泌障碍、萎缩性鼻炎等并发症。其并发症的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术后2年观察组的疗效评估结果与手术前过敏原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手术疗效与过敏的严重程度并无明确相关性(P>0.05)。 结论 鼻内镜下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是治疗伴有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慢性鼻窦炎的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鼻内镜下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对中重度持续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就诊的伴中重度持续性AR的鼻中隔偏曲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26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治疗组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提高治疗变应性鼻炎有效方法。方法:对145例变应性鼻炎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对治疗组85例采用在鼻内镜下Nd:YAG激光翼管神经凝固术治疗;对照组6O例采用微波治疗。结果: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治疗组有效率98.0%,与对照组(66.7%)比较P<0.01。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治疗组有效率94.3%,与对照组(70.0%)比较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5%(82/85)。结论:鼻内镜下Nd:YAG激光翼管神经凝固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治疗部位基本准确,创伤小,安全等优点,无鼻出血、眼干、上腭麻木、鼻孔撕裂及牙疼头疼等并发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使用meta分析评价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与其他方法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维普、万方、CNKI相关文献。检索年限从建库至2019-04-01。同时手动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人独立进行文献的筛选,数据提取及文献的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个研究,84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问卷及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药物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比较,翼管神经切断术能显著提高有效率[RR=2.51,95%CI(1.24,5.20),P =0.01],而与下鼻甲手术治疗中重度AR对比,翼管神经切断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R=0.26,95%CI(0.09,0.76),P =0.01]。结论 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是一种疗效、安全性较理想的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血管运动型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血管运动型鼻炎患者实施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应用鼻结膜炎生存质量表(RQLQ)评价术前及术后2年的生活质量。结果按症状积分评价疗效,术后2年的显效37例(82.2%),有效4例(8.9%),无效4例(8.9%)。生活质量表评价显示,术后鼻眼和非鼻眼症状、日常生活及睡眠质量、情感状态都显著改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也显著增强。鼻眼症状中改善最显著的是喷嚏和清涕。术后量表总评分下降超过50%的39例(86.7%),总评分下降未超过20%的3例(6.7%)。结论使用鼻炎症状积分或鼻结膜炎生存质量表对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显示该手术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鼻腔神经血管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腔神经血管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 crhinitis,AR)的疗效。方法在鼻内镜下,行蝶腭神经及其分支和筛前神经黏膜下切断术以及下鼻甲黏膜下血管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65例,术后随访2年。结果术后6月有效率95.38%,术后1年有效率90.77%,术后2年有效率86.15%。结论鼻内镜下鼻腔神经血管切断术治疗AR,治疗部位准确、疗效显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与鼻中隔成形+双侧下鼻甲成形术的比较,评估导航引导鼻内镜下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AR)的效果.方法 将40例中重度AR伴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A组)行单侧翼管神经主干切断术,对照组(B组)行鼻中隔成形+双侧下鼻甲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鼻内镜下双侧翼管神经切断术对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6例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经鼻内镜下双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手术前后的临床资料,应用鼻结膜炎生存质量(RQLQ)、视觉模拟量表(VAS)以及成人哮喘生存质量量表(AQLQ)来评估手术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通过对16例病例进行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经统计学分析,术前RQLQ的平均得分为2.23±0.48,VAS的平均得分7.33±1.15;术后6个月RQLQ的平均得分为0.79±0.43,VAS的平均得分为2.51±1.60;术后12个月RQLQ的平均得分为(0.95±0.47),VAS的平均得分为2.62±1.72;术后24个月RQLQ的平均得分为1.35±0.50,VAS的平均得分为2.79±1.73,均低于术前平均得分。AQLQ平均得分术后6个月(4.01±0.60)、12个月(3.85±0.68)及24个月(3.66±0.75)均高于术前(2.91±0.8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QLQ、VAS及AQLQ的P值均〈0.01)。结论鼻内镜下双侧翼管神经切断术能有效提高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种治疗变席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标准化变应原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specif ic immunotherapy,SCIT)的长期疗效。方法 将2007年1月~2009年8月收集的236例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2组,其中120例接受了标准化尘螨变应原SCIT,另外116 例接受了鼻喷激素、口服抗组胺等药物保守治疗(对照组)。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i sual analog ues c a l e,VA S)评分和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hinoconjunct ivit is qualit 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变应性鼻炎患儿经历3年的SCIT疗程后,在继续随访3个月、1年、3年和5年的症状VAS平均积分分别为2.3±0.7、2.4±0.6、1.6±0.4、1.9±0.5,显著低于治疗前的积分(P <0.001),而RQLQ积分分别为7.7±1.6、7.4±1.1、4.3±0.7、4.1±0.9,也显著低于治疗前的积分(P <0.001),在随访的各时间点的VAS和RQLQ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01)。比较单一尘螨阳性与含尘螨在内的多变应原阳性的儿童变应性鼻炎患儿经过SCIT疗程后,各随访时间点的VAS及RQLQ积分,发现积分没有显著差异(P >0.05)。所有治疗均没有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标准化变应原SCIT治疗对尘螨阳性的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具有长期疗效,且安全性好。含尘螨的多变应原阳性患儿能获得同样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微波消融术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persistent allergic rhinitis,PAR)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2008年8月以来入选的56例中重度PAR患者随机分为等离子治疗组(A组)和微波治疗组(B组),每组28例.鼻内镜下对双侧鼻丘及下鼻甲进行黏膜下消融治疗.术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总结经蝶窦黏膜下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鼻黏膜高反应性疾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2018年10月~2019年7月间采用经蝶窦黏膜下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鼻黏膜高反应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临床症状、鼻内镜检查、鼻窦CT及变应原检查,明确相关并发疾病及鼻黏膜高反应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30例中-重度AR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鼻内镜下行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并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吸烟与否、有无尘螨及花粉过敏、有无鼻息肉及哮喘、视觉模拟量表评分 (VAS)。评估术后1年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130例AR患者有效率为75.38%(98/130),无效率为24.61%(32/13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鼻息肉是影响术后疗效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AR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好,合并鼻息肉是影响术后疗效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鼻腔冲洗及鼻用激素治疗对变应性鼻炎(AR)患者鼻部症状及气道炎症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鼻腔冲洗在AR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将61例经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诊断为AR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17例(单纯鼻用激素治疗),B组21例(单纯鼻腔冲洗),C组23例(鼻腔冲洗联合鼻用激素)。观察各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鼻部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鼻炎结膜炎生活质量(RQLQ)评分及下气道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值。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VAS、RQLQ评分及FENO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3个月后3组患者VAS、RQLQ评分及FENO值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3个月后3项指标减少差值比较,VAS、RQLQ评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ENO值A、C组与B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鼻腔冲洗能改善AR患者的鼻部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下气道炎症。鼻腔冲洗治疗AR有效,与鼻用激素联合使用能取得更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