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英抗肿瘤活性部位筛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白英乙醇提取物及其不同溶剂萃取部分对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筛选白英抗肿瘤活性部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结果白英乙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对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乙酸乙酯部位对A375细胞和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强,IC50 值分别为9 6 9mg·L-1和2 0 90mg·L-1;正丁醇部位对A375细胞和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次之,IC50 值分别为31 72mg·L-1和6 4 4 2mg·L-1;水溶性部位对A375细胞和Hela细胞无抑制作用。结论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初步确定为白英抗肿瘤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滇黄芩茎叶乙醇提取物及其不同溶剂萃取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和降脂活性。方法:取滇黄芩茎叶用95%乙醇回流提取,得乙醇提取物;取上述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回收溶剂得到不同溶剂萃取部位。以维生素C(Vc)为阳性对照,采用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检测滇黄芩茎叶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脂肪乳建立脂肪变性L02肝细胞模型,以非诺贝特(20μg/m L)为阳性对照,考察高、低质量浓度(100、50μg/mL)滇黄芩茎叶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对细胞中TC、TG含量的影响。结果: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弱排序为滇黄芩茎叶正丁醇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Vc>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物,IC50分别为0.15、0.17、0.35、0.75、1.17 mg/mL;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弱排序为Vc>正丁醇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物,IC50分别为0.034、0.55、0.75、3.32、3.73 mg/mL;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弱排序为Vc>正丁醇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物,IC50分别为0.003 2、0.028、0.033、0.048、0.057 mg/mL。滇黄芩茎叶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对脂肪变性L02肝细胞中TC、TG含量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P<0.01),其降脂能力强弱排序为正丁醇萃取物(低浓度)≈非诺贝特>乙酸乙酯萃取物(高浓度)>乙醇提取物(高浓度)>正丁醇萃取物(高浓度)>乙酸乙酯萃取物(低浓度)>乙醇提取物(低浓度)。结论:滇黄芩茎叶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和降脂活性(除石油醚萃取物外),其中正丁醇和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降脂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利用抗菌模型和肿瘤细胞毒模型,对浙江舟山群岛12种海洋动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进行了筛选。 结果表明,7种动物的乙醇提取物有明显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其中,泥螺乙醇提取物的活性最强;大竹 蛏和泥螺的乙醇提取物以及纵条肌海葵的水提物对SMMU-7721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IC50分别为89, 71,63.2μg·mL-1。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蜈蚣干品和鲜品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并评价其体内抗肿瘤活性。方法:蜈蚣干品和鲜品的水、30%、50%、70%及95%乙醇提取物分别处理MGC803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观察蜈蚣提取物对H22腹水瘤小鼠的生存期和实体瘤小鼠的抑瘤率的影响。结果:蜈蚣干品和鲜品不同提取物对肿瘤细胞的IC50值相近,而蜈蚣水提取物的IC50值相对最小。蜈蚣水提取物能延长腹水瘤小鼠的生存期;对实体瘤小鼠瘤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中剂量和高剂量组有部分动物加速死亡。结论:多种提取方法得到的蜈蚣提取物均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蜈蚣水提取物有一定的体内抗肿瘤活性,但超剂量使用有一定的毒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罗汉果药材的不同部位提取物清除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作用。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将罗汉果药材的乙醇萃取物分成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及水四个部位提取物,采用DPPH自由基体系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并和没食子酸、抗坏血酸进行比较。结果:罗汉果药材的乙酸乙酯、正丁醇及水三个部位提取物对DPPH的半清除率,即IC50值分别为4.506,2.683,0.499mg生药/ml。结论:罗汉果药材的乙酸乙酯、正丁醇及水三个部位提取物均有抗氧化活性。其中水部位的抗氧化能力最强,而石油醚部位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6.
牛蒡醇提取物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力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271-272
目的观察牛蒡提取物抗肿瘤活性。方法以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株作为模型,用Resazurin法检测生长抑制率,对牛蒡提取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发现,牛蒡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对CHO细胞株的IC50为12.11mg/mL。结果与结论牛蒡提取物有明显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薯蓣皂苷元衍生物在体外的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MTT法对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人肺腺癌细胞A549、人肝癌细胞HepG-2及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株K562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结果薯蓣皂苷元衍生物对4个肿瘤细胞株A375、A549、K562、HepG-2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肿瘤活性。结论绝大部分薯蓣皂苷元衍生物对4个肿瘤细胞株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IC50值都低于30μmol.L-1。化合物22对细胞株A375的IC50=4.48μmol.L-1,化合物9、10对细胞株K562的IC50分别为2.51、2.38μmol.L-1;显示其抗肿瘤活性与对照化合物1-(3β-薯蓣皂苷元)-3-苄基咪唑溴盐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木立芦荟不同极性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筛选木立芦荟抗氧化活性的有效部位。方法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和水5种有机溶剂依次对木立芦荟进行提取,然后采用DPPH法对不同极性部位样品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结果表明5种溶剂提取得到的木立芦荟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IC50(水饱和正丁醇)为0.0998,IC50(乙酸乙酯)为0.1157,IC50(氯仿)为0.1598,水饱和正丁醇提取物的IC50值最小,其抗氧化作用最佳,水提取物的抗氧化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香樟叶不同溶剂提取物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作用,筛选出香樟叶清除自由基活性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将香樟叶的乙醇提取物分成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5种溶剂提取物,采用DPPH自由基体系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香樟叶的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溶剂提取物对DPPH的IC50分别为6.003 8、1.329 8、0.398 7、0.346 7、5.087 0mg·mL-1。结论香樟叶不同溶剂提取物均有抗氧化活性,其正丁醇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0.
野生和栽培金铁锁抗氧化活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野生和栽培金铁锁抗氧化活性比较。方法以Vc和BHA为参照,采用DPPH方法对野生和栽培金铁锁根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进行测试。结果野生和栽培金铁锁根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IC50值分别为443μg/mL、1265μg/mL和378μg/mL、1877μg/mL。结论①野生和栽培金铁锁各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基本一致;②无论野生还是栽培金铁锁抗氧化作用都比较弱;③无论栽培还是野生金铁锁,抗氧化活性物质基本都集中在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之中,均以乙酸乙酯提取物最强;④虽然栽培金铁锁乙酸乙酯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要强于野生金铁锁、野生金铁锁正丁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要强于栽培金铁锁,但相对于阳性对照Vc和BHA来说均很小,差异并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马甲子叶提取物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系统溶剂萃取法萃取马甲子叶醇提物,采用MTT法分别检测马甲子叶水提物、醇提物、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人肝癌HepG-2、人胃癌MGC-803、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考察马甲子叶乙酸乙酯部位对S180荷瘤小鼠的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 马甲子乙酸乙酯部位对3种肿瘤细胞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呈一定量效关系,IC50分别为23.68、24.91、75.32 μg·mL-;乙醇提取物和石油醚部位对3种肿瘤细胞均有一定抑制作用;正丁醇部位和水提物的抑制作用不明显.乙酸乙酯部位对S180荷瘤小鼠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明显,中剂量的抑瘤效果与环磷酰胺的相当,抑瘤率达49.38%.结论 马甲子叶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肿瘤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2.
三叶青抗肿瘤活性部位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丽  纪其雄 《海峡药学》2011,23(12):46-48
目的研究三叶青乙醇提取物及其不同溶剂萃取部分对不同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筛选三叶青抗肿瘤活性部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结果三叶青乙醇提取物和其4个提取部位对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三氯甲烷部位和石油醚部位在一定浓度下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活性,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均较弱。结论三叶青中抗肿瘤的活性部位是三氯甲烷部位和石油醚部位,而且其对不同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呈一定的浓度依赖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山芝麻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 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等色谱方法,对山芝麻乙醇提取物分离纯化,用波谱和薄层方法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鉴定出的化合物,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化合物对人结肠癌细胞(HT-29)和卵巢癌细胞(OVCA429)的抑制增殖作用。结果 分离出的9种化合物分别是葫芦素B(cucurbitacin B)(Ⅰ),葫芦素E(cucurbitacin E)(Ⅱ),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Ⅲ),十二硫醇(Dodecanethiol)(Ⅳ),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Ⅴ),乌苏酸(Ursolic acid)(Ⅵ),细辛脂素(Asarinin)(Ⅶ),麦角甾醇(Ergosterol)(Ⅷ),2,6-二甲氧基对醌(2,6-dimethoxy-p-quinone)(Ⅸ)。以荷瘤小鼠 S180 为模型,观察其体内抗肿瘤作用。山芝麻的乙醇提取物在高剂量组抑瘤率为54.73%,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经过MTT分析,化合物Ⅶ的IC50值显示对HT-29细胞显著抗增殖作用,对OVCA429细胞表现出微弱的抑制活性。化合物Ⅴ对HT-29细胞和OVCA429细胞都只有轻中度抑制作用。此外,化合Ⅲ和Ⅳ只对OVCA429细胞表现为轻度抑制活性,其它化合物没有显示针对这两种人癌细胞系的抗增殖作用(IC 50>100 μmol·L-1)。结论 山芝麻具有多种化学成分,部分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值得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不同极性溶媒瑞香狼毒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极性溶媒瑞香狼毒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确定瑞香狼毒抗肿瘤活性成分所在的极性区间。方法:采用索氏回流提取法,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和乙醇对狼毒进行回流提取,并用不同浓度的各溶剂提取物分别处理Eca109、K562、HepG_2细胞株,通过MTT检测法,比较各溶媒提取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石油醚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在测定浓度范围内呈现出良好剂量依赖性,石油醚提取物最大抑制率分别为78%(Eca-109)、93%(K562)、95%(HepG_2),乙酸乙酯提取物最大抑制率分别为53%(Eca-109)、91%(K562)、87%(HepG_2);而丙酮和乙醇提取部位在测定浓度范围内则显示出很弱的抑制作用;在各提取物中石油醚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最强。结论:石油醚提取成分是瑞香狼毒中体外抗肿瘤活性最强的部位。  相似文献   

15.
8株海洋真菌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双生物活性筛选模型评估来源于东海海洋的8株海洋真菌提取物的生物活性。方法对8株海洋真菌菌体甲醇提取物和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DPPH法)和抗肿瘤(MTT法)双生物活性模型筛选研究。结果菌株251#,28#,111#的发酵液提取物在剂量为2mg.mL-1时,对DPPH的清除率大于90%;当剂量为50μg.mL-1时,菌株28#,111#,21#发酵液提取物对HeLa和H460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均大于50%。结论菌株28#,111#发酵液提取物在体外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对HeLa和H460肿瘤细胞具有较高的细胞毒性。提示菌株28#,111#的活性代谢产物可能来源于菌株生长过程中产生的胞外物。同时,表明海洋真菌是潜在的活性代谢产物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蜂胶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媒萃取法和硅胶柱层析法从蜂胶中获得了两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组分PPLCC和PPLSE,体外抗肿瘤细胞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口腔癌细胞(KB)试验表明,浓度为50μg/ml的PPLCC和PPLSE对HepG2细胞的抑制率分别达87.4%和35.1%,IC50分别为17.5μg/ml和1151.2μg/ml;对KB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84.9%和59.8%,IC50分别为21.0μg/ml和33.6μg/ml。结果表明,蜂胶可作为抗肿瘤活性物质的天然来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设计合成某些雌酮芳杂环腙类化合物,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方法以雌酮为原料,通过雌酮与水合肼反应,生成雌酮-17-肼,然后该化合物与不同的芳香醛反应,得到雌酮芳杂环腙类化合物,并采用MTT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实验。结果与结论设计合成了5个雌酮芳杂环腙类化合物,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7对宫颈癌细胞He La选择性地表现出较好的抑制增殖活性,IC50值为12.1μmol·L-1(顺铂的IC50值为10.1μmol·L-1)。  相似文献   

18.
雪松松针提取物抑菌活性及抑菌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雪松松针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和抑菌稳定性。方法分别用水、95%乙醇、乙酸乙酯、石油醚对雪松松针进行提取,采用滤纸片法比较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采用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提取,确定提取雪松松针抑菌成分的最适溶剂。探讨热处理、介质pH和糖含量对松针提取物抑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松针50%乙醇的提取物抑菌活性最佳,热处理对抑菌活性无明显影响,介质pH和糖含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抑菌活性。结论雪松松针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可作为一种天然防腐剂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乙醇浸提法对陈皮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提取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进一步通过铁还原能力实验和羟自由基消除率实验测定陈皮中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陈皮中黄酮化合物的含量达到24.43%,铁还原能力试验表明,陈皮提取物的IC50值为1.354 mg/ml,羟自由基清除率实验表明,当陈皮黄酮提取物的浓度为4 mg/ml时,清除率达到82.56%,其IC50值为1.340mg/ml。并且黄酮类化合物的浓度的增加,其抗氧化活性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瓠子乙醚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 以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瓠子果肉和瓤乙醚提取物培养的肿瘤细胞OD值,分析其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结肠癌HCT116细胞、白血病CCRF-CEM细胞和肺腺癌A549细胞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瓠子果肉和瓤乙醚提取物对MDA-MB-231和HCT116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对CCRF-CEM和A549细胞增殖有一定抑制效果.瓠子瓤乙醚提取物对CCRF-CEM细胞的IC50值为12.23 μg/mL,对应丙酮提取物的IC50值为29.05 μg/mL;瓠子瓤乙醚提取物对A549细胞的IC50值为83.56 μg/mL,对应丙酮提取物的IC50值为75.22 μg/mL.结论 瓠子乙醚提取物对肿瘤细胞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