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中医证素特点及规律。方法:选取74例UC患者采用证素辨证及积分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①病性证素以湿为主,其次为气滞;病位以大肠为主,其次为脾;②诱发或加重因素以饮食最常见,其中以寒凉食物为主;③青年者病位主要在大肠、脾,病性以湿、气滞、热为主,中年者病位主要在脾、大肠,病性以湿、气虚、气滞为主,老年者病位主要在脾、肾,病性以湿、气虚、血瘀为主。④0~5年病程段病位主要在大肠、脾,病性以湿、气滞、热为主,5~10年病程段病位主要在脾、大肠,病性以湿、气虚、气滞为主,≥10年病程段病位主要在脾、肾,病性以湿、气虚、阳虚为主。⑤轻度者病位主要在大肠、脾,病性以湿、气滞、热为主,中度者病位主要在脾、大肠,病性以湿、气滞、气虚为主,重度者病位主要在脾、肾,病性以气虚、湿、血瘀为主。⑥病变在直肠者病位主要在大肠,病性以湿、气滞为主,直、乙结肠者病位主要在大肠、脾,病性以湿、气滞、热为主,左半结肠者病位主要在脾、大肠,病性以湿、气滞、气虚为主,全结肠者病位主要在脾、肾,病性以气虚、湿、血瘀为主,区域结肠者病位主要在脾、大肠,病性以湿为主。结论:UC病位证素以大肠、脾为主,病性证素以湿、气滞、热最常见;病机多为虚实夹杂。病情初期,证素以大肠、湿、气滞、热多见,随着年龄增长、病程延长、病情加重及病变范围扩大,证素以脾、肾、湿、气虚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开展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现代文献研究,探讨中医证候及证素的分布规律及特点.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VIP)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四大数据库在线检索UC相关文献,筛选具有辨证信息的临床研究类文献,提取证候及证素信息建立数据库,分析UC证候及证素分布...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文献报道探讨流行性感冒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检索CBM、CNKI和TCM,制订《流行性感冒中医证候文献整理规范》,建立流行性感冒证候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30个证素中,频率依次为热(火)(51.35%)、风(27.93%)、时邪疫毒(25.23%)、寒(15.32%)、湿(浊)(14.41%)、温(10.81%)、气虚(6.31%)、阴虚(津伤)(6.31%)、暑(6.31%)等;证候靶点依次为肺(28.83%)、表(22.52%)、卫分(20.72%)、里(7.21%)、少阳(7.21%)、阳明(6.31%)、气分(5.41%)、脾(胃)(5.41%)等。单一证素构成的证候主要为气虚证、阳虚证、阴虚证和肾虚证等,累积频率为8.69%;两证素构成的证候主要为疫毒犯肺证、风热证、卫分(表)热证、肺热壅盛证等,占45.19%;三证素构成的证候主要为风热犯表证、风热犯肺证、肺胃郁热证等,占26.92%;四证素构成的证候以表寒里热证和肺卫风热证为主,占11.54%;其他组合较少。结论:流行性感冒的主要病理因素以热(火)、风、时邪疫毒、寒、湿(浊)、温等为主,常相合为病,或袭于卫表,或壅于肺胃,或入里酿生毒热,壅遏卫表、肺胃,引发疾病。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治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蕊  沈洪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2):244-245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直肠和结肠疾病.临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为特征.本病属中医久痢、泄泻、肠辟范畴.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目前中医在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指导下,采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模式,治疗手段因人而异,以中药内服与灌肠、栓剂、针灸等相结合,近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在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1病因病机(1)外感六淫.以湿邪为主.如《医学心悟》载湿多成五泻,泻之属湿明矣.然有湿热,有寒湿,有食积,有脾虚,有肾虚,皆能致泻,宜分而治之.(2)饮食不节(洁).平素嗜食肥甘、或误食不洁之物、或夏月饮冷,湿热寒湿内蕴,壅阻气机,气血搏结发为本病.(3)七情内伤.《证因脉治》日七情内伤痢之因,忧愁思虑则伤脾,脾阴既伤……气凝血泣,与稽留之水谷相胶固……而滞下之证作矣.(4)脏腑虚弱.首先责之脾肾.《景岳全书·泄泻》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现代医家将本病病因病机总结为(1)脾胃虚弱为发病之本.无论是外感寒热湿毒之邪,还是情志不遂肝郁所致,以及久病命门火衰引起的泄利,最终都表现为脾胃受损,脾虚失运,湿浊内生,清浊不分,混杂而下.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型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不同分期UC中医证型的分布。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0年4月广州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病房及门诊UC患者110例。统计患者症状,采用系统聚类法分析,将症状条目作为变量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结果确立证型名称,进行辨证分型,并对证型进行分析。结果 UC患者症状主要有64个,包括腹泻、糊状便、稀水便、腹痛、便血等。病情分期属于活动期70例,缓解期40例。UC证型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大肠湿热、脾胃气虚、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血瘀肠络、阴血亏虚,各证型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证型以大肠湿热证[28例(25.5%)]、肝郁脾虚证[14例(12.7%)]、血瘀肠络证[10例(9%)]为主,缓解期证型以脾胃气虚证[18例(16.4%)]、脾肾阳虚证[10例(9%)]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湿热证患者典型症状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苔黄[31例(28.1%)]、里急后重[26例(23.6%)]、黏液脓血便[25例(22.7%)]、腹泻[24例(21.8%)]、肛门灼热[24例(21.8%)]、稀水便[21例(19.0%)]、腹痛[19例(17.2%)]、舌红[19例(17.2%)]、苔腻[19例(17.2%)];脾胃气虚证患者典型症状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口淡[25例(22.7%)]、脉细[25例(22.7%)]、舌淡红[22例(20.0%)]、嗳气[21例(19.1%)]、乏力懒言[21例(19.1%)]、纳食减少[20例(18.2%)]、苔白[20例(18.2%)];脾肾阳虚证患者典型症状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腹痛[17例(15.5%)]、喜温[17例(15.5%)]、腹泻[16例(14.5%)]、遇寒加重[15例(13.6%)]、苔白[15例(13.6%)]、舌淡白[14例(12.7%)];肝郁脾虚证患者典型症状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情志诱发[18例(16.4%)]、嗳气[16例(14.5%)]、苔白[16例(14.5%)]、先硬后溏[15例(13.6%)]、矢气频作[15例(13.6%)]、善太息[15例(13.6%)];血瘀肠络证患者典型症状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腹痛[12例(10.9%)]、刺痛[12例(10.9%)]、腰酸[12例(10.9%)]、舌暗瘀点[12例(10.9%)]、苔厚[12例(10.9%)],除阴血亏虚证各证型症状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C活动期证型以大肠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血瘀肠络证为主,缓解期证型以脾胃气虚证、脾肾阳虚证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障碍中医证候的临床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取证候要素,总结其分布规律。方法:查阅近10年来辨证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中医文献资料,将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45篇)录入到Excel表格,转化为SPSS 16.0数据库后,统计证候及证候要素出现的频次、频率。结果:20个证候类型中出现频次排在前3位的证候是:肾精亏虚证、痰迷心窍证、痰浊血瘀证。得到证候要素15个,其中病位类证候要素(5个)出现频次排在前3位的是:肾、心、脾;病性证候要素(10个)出现的频次排在前3位的是:血瘀、痰浊、精亏。结论:轻度认知障碍以肾精亏虚证为主要病机,以血瘀、痰浊等病理因素为主,其间常相互联合,相互为因,使病机变的复杂,而证候要素则能简洁、灵活地反映疾病本质。  相似文献   

7.
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基于文献报道探讨急性支气管炎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CBM、CNKI和TCM,制订<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证候文献整理规范>,建立急性支气管炎证候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AS 9.1.3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 11个证素中,病性证素频率依次为热(65.57%)、痰(40.98%)、风(27.87%)、寒(18.03%)、燥(9.84%)、湿(6.56%)等;作用靶点依次为肺(85.25%)、表(6.56%)、里(6.56%)、卫分(4.92%).单一病性证素与靶点的组合中,主要是燥和热,靶点在肺、肺卫,其累积频率为17.54%,表现为燥邪伤肺、邪热在肺和热在肺卫;两病性证素与单一靶点组合中,痰+热、风+热、风+寒和痰+湿频率较高,其累积频率为92.86%,靶点为肺;两病性证素与两靶点组合表现为表寒里热证(3条)和表寒里饮证(1条).结论 急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病理因素以热、痰、风、寒、燥等为主,其间常相互联合,或袭于卫,或壅于肺,或入里酿生痰热,壅阻气道,引发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近30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蛋白尿的相关报道进行分析,探讨CGN蛋白尿的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以期对中医药诊断治疗CGN蛋白尿规范化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CNKI中医药治疗CGN蛋白尿的相关文献,对其病性、病位证素的分布及组合规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CGN蛋白尿的病位证素依次为肾、脾、肺、肝;病性证素依次为气虚、阳虚、瘀血、阴虚、湿热、湿、精泄(亏)、热邪、风邪、水邪、气郁、风热、风寒、血虚、痰热;病性总属本虚标实;常见证素组合11个,其中气阴两虚、肾阴虚、脾肾气虚、肝肾阴虚频次占前四位。结论:CGN蛋白尿以肾、脾亏虚(气虚、阳虚)为本,以瘀血、湿热、湿浊、痰浊等为标。临床以气阴两虚、肾阴虚、脾肾气虚、肝肾阴虚等证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归纳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AUC)中医证型的季节分布规律。方法按发病季节统计、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441例14~87岁AUC住院患者的资料,归纳出各中医证型的季节分布规律。结果大肠湿热证、脾胃气虚证和肝郁脾虚证在不同季节出现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大肠湿热证以夏季所占比例最高(35.89%),脾胃气虚证以秋季所占比例最高(35.85%),肝郁脾虚证以夏季所占比例最高(58.82%);而脾肾阳虚证、阴血亏虚证、气滞血瘀证的出现与季节无明显相关性,但脾肾阳虚证以秋季所占比例最高(36.11%),阴血亏虚证以夏季所占比例为最高(39.13%),气滞血瘀证以冬、春季节所占比例最高(各占30.00%)。各季节AUC的发病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UC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有明显的季节相关性,大肠湿热证、肝郁脾虚证、阴血亏虚证主要分布于夏季,脾胃气虚证与脾肾阳虚证主要分布于秋季,气滞血瘀证主要分布于冬、春季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现代文献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检索各数据库相关文献,筛选、数据规范化、提取证素并录入,用SPSS 17.0软件进行证型、证素统计描述。结果:高血压病常见证型为阴虚阳亢(25.25%)、肝阳上亢(15.66%)、痰湿壅盛(8.59%)、肝火亢盛、肝肾阴虚、血瘀证;常见的病位证素为肝、肾,病性证素为阳亢、阴虚、血瘀、痰、热、气虚、湿、阳虚;证素组合以二、四证素组合为多。结论:阴虚阳亢为高血压病常见证型,肝、肾、阳亢、阴虚为常见证素,血瘀、痰是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文献报道探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证候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和TCM,制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证候文献整理规范》并据其建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证候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AS9.1.3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结果:13个证素中,风和热出现频率最高(23.07%),其次为湿、暑、寒、气虚等,频率分别为16.15%、10.77%、9.23%、4.62%等;靶点主要位于卫分(表),其频率为31.92%,其次为在脾(胃)和肺(21.28%和19.15%)。单证素与证候靶点的组合中,气虚所占比例较高(26.09%),靶点在肺、脾;两证素组合的最多(58.72%),风+热(35.94%)和风+寒(32.81%)出现的频率较高,靶点为卫(表);三证素组合以风+热+湿出现的频率较高(47.06%),其次为风+暑+湿(23.53%),作用靶点主要位于卫分(表)、脾(胃)和肺。结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理因素是风、热、湿、暑、寒,其次可见气虚、燥、阳虚等,其间常相互联合,或袭于肺,或束于表,或滞于脾(胃),引发疾病或变化为病。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888-1890
溃疡性结肠炎作为中医的优势病种之一,近年来研究显示,中医能通过辨证分型给予针对性方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再配合中药灌肠及针灸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小,能很大程度改善病情,中医注重辨证论治,所以对溃疡性结肠炎进行辨证分型是中医治疗的关键。文章就近年来有关溃疡性结肠炎常见证型的中医分布及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3,(10):1963-1966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常见证候要素、证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方法:对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1979年1月—2011年12月的全部期刊进行高级检索,从符合研究标准的35篇文献中提取证候要素,对证候要素进行归类合并,总结证候类型。结果:250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共有9个证候要素,主要是气虚749例(30.46%),阳虚1030例(41.17%),湿热725例(28.98%),气滞524例(20.95%)。全部病例中,虚证924例(36.93%),实证968例(57.04%),虚实夹杂证610例(24.38%)。湿热气滞是主要的实证要素,阳虚气虚是主要的虚证要素,痰湿湿热是主要的虚实夹杂证的证候要素。结论:气虚阳虚,湿热痰湿和气滞是溃疡性结肠炎中较为重要的证候要素,气阳两虚,生湿化痰积热和气滞血瘀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两大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开展溃疡性结肠炎的文献研究,了解全国和广东溃疡性结肠炎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纳入开展溃疡性结肠炎证候的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收集文献的第一作者,发表年份,病例的基本情况和辨证分型。结果:一共纳入34篇文献,包括4570例患者,男性稍微多于女性,以轻度、中度患者为主。全国文献以大肠湿热证(34.8%)、脾胃虚弱(19.8%)、肝郁脾虚(12.5%)和脾肾两虚(10.8%)为主;四篇文献来自广东,一共645例患者,以大肠湿热(36.0%)、脾虚湿阻(18.9%)和脾胃虚弱(12.6%)为主。广东文献报告更多的脾虚湿阻、大肠湿热、血瘀肠络证患者(P<0.05);全国文献报告更多的脾胃虚弱、肝郁脾虚、脾肾两虚、寒热错杂、阴血亏虚和脾虚湿热证患者(P>0.05)。结论:广东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生活饮食习惯和体质决定了该地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以大肠湿热和脾虚湿阻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喘嗽症状、证候、证素的分布规律,为小儿肺炎喘嗽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国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系统,关键词为"肺炎喘嗽""哮喘""中医证型",制定《小儿肺炎喘嗽中医证候文献整理规范》,建立小儿肺炎喘嗽证候文献研究数据库,分析证候、证素的分布规律。结果:22个证素中,频率依次为痰(93.07%)、热(火)(89.23)、阴虚(83.07%)、虚(74.61%)、风(68.46%)、湿(63.07%)、实(35.38%)、阳虚(11.53%)等;病位证素依次为肺(92.30%)、脾(83.07%)、胃(80.76%)、卫分(79.23%)、气分(70.76%)、心(66.92%)、肝(45.38%)、营分(39.23%)、肾(33.07%)、大肠(22.30%)、下焦(17.69%)等。单一证素主要包括阳虚、阴虚、实。单一病位包括大肠、胃、下焦和其他,累积频率为22.30%。两病性证素证候以痰热证、毒邪证、湿热证和阴虚证较为多见,其他尚有风痰证、风热证、风湿证等,累积频率为39.23%。两病位证素证候以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多见,尚有卫气同病、营卫失和证等。三病性证素构成证候主要为风痰热证和风湿热证,其累计频率为30.00%。四病性证素构成证候以邪犯营卫和肺卫痰热证较多为主,累积频率为6.15%;其他组合较少。结论:小儿肺炎喘嗽的主要病理因素为热、痰、风、阴虚等为主,其间相互兼夹,基本病机为外邪侵袭,痰热内阻,肺气郁闭。小儿肺炎喘嗽发病初期,中医证型易虚易实,中期虚实夹杂,后期以虚证和虚实夹杂证居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文献报道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证素分布与组合的规律,为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证素的分布规律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国中医文献检索系统数据库(TCM)。制定《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证候文献整理规范》,建立流行性乙型脑炎证候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27个证素中,频率依次为热火(26.55%)、暑(96.46%)、湿(86.73%)、毒(98.67%)、阴虚(37.61%)、阳虚(85.40%)、虚(10.18%)、实(83.63%)、津亏(8.41%)、亡阴(11.06%)、亡阳(12.83%)等;病位证素依次为脾(70.35%)、肺(34.96%)、心(48.67%)、肝(24.77%)、肾(11.50%)、胃(80.53%)、大肠(5.75%)、下焦(11.06%)、表(26.11%)、里(30.09%)、卫分(57.52%)、气分(64.16%)、营分(30.09%)、血分(17.26%)等。单一证素构成证候主要为阳虚、阴虚、津亏、亡阴、亡阳,累积频率为14.93%;两病性证素构成证候主要为暑热证、毒邪证、暑温证、湿毒证、热毒证、阴虚火旺证、正虚邪恋证等,累积频率为41.63%;三病性证素构成证候主要为暑热毒证、暑热湿证等,其累计频率为25.34%;四病性证素构成证候以热陷营血和肺卫热毒证为主,累积频率为11.31%;五病性证素构成证候以疫毒闭肺表里湿热,毒犯脑络表里热,毒犯心包营血为主,累积频率为2.26%;其他组合较少。结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病理因素是暑、毒、湿、热(火)、阴虚、阳虚等为主,其间相互兼夹,常相合为病,或袭于卫表、或壅于肺胃,引发疾病;或入里酿成毒邪,侵袭脑络或心包,变化为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痫病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医学和维普资讯等数据库,收集、整理2009-2019年间有关痫病辨证分型的文献,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库,对痫病中医证型、证素分布规律进行频次分析。结果:规范后提取痫病证名共29个,主要证型依次为风痰闭阻证(19.28%)、痰火扰神证(16.87%)、脾虚痰湿证(10.04%)、瘀阻脑络证(8.84%)等。提取证素20个,其中病性证素13个,病位证素7个。病性证素以痰(30.72%)、闭(12.78%)、动风(11.75%)、气虚(10.31%)和热(火)(9.90%)为主,病位证素中以肝(27.34%)、心神(脑)(20.97%)和脾(19.85%)为主。在证素组合中,以三证素组合最常见,累计频率为41.22%,其中两病性证素+单一病位证素组合最常见,频率为34.69%。两病性组合时,痰+热(火)、痰+气虚和气虚+血虚出现的频率较高,频率分别为30.43%、18.12%和13.77%。结论:痫病涉及病理因素复杂,主要为痰,常与热(火)、气虚、血瘀、动风和闭相互为病,病位在肝。  相似文献   

18.
李丹  邵祥芸  赵敏 《环球中医药》2020,13(3):384-388
目的基于文献研究,探讨失眠症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医药期刊文献所报道的治疗失眠症相关文献,收集统计失眠症中医证候并提取证素信息,利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结果(1)共检出文献653篇,符合要求317篇,整理后规范证名得到44种中医证候,其中以心脾两虚证、痰热内扰证、肝郁化火证、阴虚火旺证、心肾不交证等频次较高。(2)证素组合规律中以两证素、三证素、四证素组合为主。(3)在单一病性证素中以热(火)、气虚、血虚、阴虚等频次较高;病位证素以肝、心、脾、肾等频次较高。(4)在证素组合时以热(火)+肝、气虚+血虚+心+脾、热(火)+痰、热(火)+阴虚等频次较高。结论失眠症的主要病理因素以热(火)、气虚、血虚、阴虚为主,病位主要以肝、心、脾、肾为主。  相似文献   

19.
张文瑞  杨爽 《山西中医》2021,(10):48-50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现代文献的方法分析结缔组织相关间质性肺病(CTD-ILD)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中国中医文献检索系统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CTD-ILD中医证型类文献,并对其证型、证素及证素组合形式进行统计.结果:共纳入合格文献23篇,共有39种证型.痰瘀阻肺证;肺脾气虚...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近10年文献报道探讨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所选文献为临床试验及病例报告。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中医药数据库检索系统,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对文献进行二次核对录入,采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描述。结果:本病的病位证素,频次高低依次为:肺、脾、大肠、肝、心神(心包);病性证素,频次高低依次为:痰、外风、火(热)、寒、湿、瘀、气虚、阴虚、气滞、毒、阳虚。证素组合形式以两种和三种的组合频率最高,病性证素的组合形式中虚实夹杂所占构成比最高。结论: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中医证型复杂,通过证素辨证,可以揭示疾病的病理特点,为本病的中医药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