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药学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疾病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90例首发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并对患者入院前、出院后服药依从性以及精神疾病的复发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不同方法的患者入院前服药依从性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院前比较,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入院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患者出院后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服务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具有明显的提高作用,且还能明显的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药实践》2017,(7):504-506
目的:观察药物自我管理训练联合家庭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的影响,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治疗好转准备出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8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方法,实验组采取药物自我管理训练联合家庭干预的方法。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入组时和随访1年后的依从性、精神评估、社会功能缺陷评估以及复发率等,分析药物自我管理训练联合家庭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1年后复发13例,复发率28.9%;对照组患者1年后复发22例,复发率5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组时依从性评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组时BPRS和S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的BPRS和SD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和随访1年后,两组患者组内BPRS和SDS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自我管理训练联合家庭干预可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依从性和社会功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家庭药师对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全程化用药管理效果研究。方法:选取100例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常规随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家庭药师全程化用药管理干预。出院后6个月、12个月,评估两组服药依从率、复发率和再入院率。结果:出院6个月后,两组服药依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2个月后,观察组服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6个月后,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2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6个月、12个月后,两组再入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药师有利于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全程化用药管理,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话回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电话回访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未采用任何随访方式,随访6个月后,比较2组服药依从性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服药依从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7.5%(3/40)低于对照组的25.0%(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话回访可提高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实施药学服务对糖尿病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012年1-6月160例实施药学服务的糖尿病出院患者作为观察组,2011年6-12月160例未实施药学服务的糖尿病出院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口服降糖药治疗。结果出院时两组血糖相关指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的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依从性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主动的药学服务能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更好地控制患者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药学服务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发药方法,实验组给予临床药学服务干预。两组患者住院中、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的服药依从性实施调查。结果经过比较干预组的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有效。结论临床药物服务干预可以为患者提供更舒心、更科学、更人性的治疗,使患者尽快康复,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程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精神分裂症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同时进行全程综合心理行为干预,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生活质量量表(GQOLI)、患者的情况调查表(一般情况、服药依从性、复发、再就业)评价患者康复效果和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第1年PANSS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和GQOL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间在服药依从性、复发率、就业率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全程心理行为干预能促进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重新入院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随机抽查9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日常性健康教育及娱疗活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2、4、5周后服药依从性。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价患者干预前及干预6周后康复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重新入院率。结果干预前、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4、5周后观察组服用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前两组患者BP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重新入院率(17.02%)显著低于对照组(3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服用依从性,对改善患者病情及降低其重新入院率具有积极影响,因此该种干预模式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门诊就诊的咳喘慢性疾病患者建立药学服务模式,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上饶市立医院门诊就诊的60例咳喘慢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根据药物治疗管理(MTM)药学服务方法,融合咳喘慢性疾病患者的特定监护内容和流程,建立门诊药学服务模式。干预组实施咳喘慢性疾病患者门诊药学服务模式,对照组按门诊行常规治疗和复诊,均连续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用药依从性,两组用药偏差、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率、再入院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的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用药信念特异性问卷(BMQ-S)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MMAS、BMQ-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用药偏差、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一般医疗过程、用药指导过程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MTM方法构建咳喘慢性疾病患者的门诊药学服务模式,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认知领悟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恢复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药物加认知领悟治疗,对照组:药物加普通心理治疗,出院后随访2年,以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进行评定,观察两组患者自知力恢复情况及治疗依从性、复发率.结果 出院时,出院后1年、2年ITAQ评分,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或P<0.001);BPRS评分出院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出院后1年、2年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 认知领悟治疗可有效地恢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提高维持治疗中的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方案对其病情预后及照顾者情绪状态的影响,并为这类患者群体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于2010年5月~2011年12月"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60例,设为对照组,出院后给予抗精神病药物长期维持治疗且做好院前健康宣教。选取我院精神科于2012年1月~2013年8月"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80例,设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措施。并对两组患者开展为期1年的追踪随访,并记录两组患者干预期间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社会功能恢复情况、用药依从性及疾病复发率,同时比较两组家庭照护者的心理状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出院当天BPRS及SDS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后第3、6、12个月末的BPRS及SD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家庭照护者在出院当天的SCL-9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个月末,研究组家庭照护者的各项SCL-9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第12个月末,研究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病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方案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并能缓解照护者负性情绪,取得较为可观的临床成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药物管理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为30例,对照组给予对症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同时给予药物管理训练,对比两组治疗依从性及训练前、训练结束、出院半年和1年的临床指标.结果:两组训练前服药态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训练结束后、出院半年、出院1年研究组的服务态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t=0.5749,P>0.05;t=3.6957,P<0.05;t=8.7517,P<0.05;t=8.6126,P<0.05).研究组出院半年后、1年后依从性分别为90%、86.67%,对照组分别为50%、33.33%,比较差异显著(X2=11.4286,P<0.05;X2=17.7778,P<0.05);研究组、对照组出院半年复发率分别为4.07%、13.33%,无显著差异(X2=0.1503,P>0.05);研究组、对照组出院1年复发率分别为13.33%、30%,有显著差异(X2=2.4550,P<0.05).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同时给予药物管理训练,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长期预后,减少疾病复发,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评价临床药师主导的药物重整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慢病管理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397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00例)和对照组(197例),入组患者均接受2型糖尿病常规检查和治疗,在此基础上干预组患者由临床药师为其提供规范的药物重整服务。两组患者均随访至出院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6个月的血糖达标率[糖化血红蛋白(HbA1c)<7%患者比例]、用药依从性评分及用药依从性差的患者比例、出院180 d内再入院率以及住院期间相关经济指标。结果:两组患者随访过程中分别脱落19例和21例,总脱落率10.08%。干预组患者中57例(28.5%)存在至少1个用药偏差;潜在药物不良事件(pADEs)评分≥0.01患者比例为86.0%。出院后3个月、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HbA1c水平均较入院时显著降低(P<0.05),且干预组HbA1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血糖达标率和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干预组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个月、6个月时干预组用药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入院时和同期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用药依从性差患者比例均逐渐减少,且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药品费用以及药占比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主导的药物重整服务可显著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率和服药依从性,减少低血糖发生率和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标准化管理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精神科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成立护理质量小组,制定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实施标准化管理。结果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后干预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后两组患者NBPRS量表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标准化管理可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增强治疗效果,减少疾病复发,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文照护服务联合微信小组互动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用人文照护服务的方法,观察组采用人文照护联合微信小组互动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服药依从性及风险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干预前的BPRS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幻觉感知、心境抑郁、罪恶观念、装相作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风险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文照护和微信小组的联合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MECT治疗有着积极影响,能提高服药依从性,改善精神症状,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院内院外持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院内院外持续性护理干预。所选患者在出院时让其了解回访的目的 ,使患者积极配合回访。对患者出院后的第2、4、12周进行电话回访,同时保证回访内容准确可靠。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服药的依从性。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后第12周依从性好所占比例均低于本组出院后第2周的依从性好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第2、4、12周的服药依从性好所占比例分别高于对照组同期依从性好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内院外持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药依从性,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院内院外持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院内院外持续性护理干预。所选患者在出院时让其了解回访的目的 ,使患者积极配合回访。对患者出院后的第2、4、12周进行电话回访,同时保证回访内容准确可靠。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服药的依从性。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后第12周依从性好所占比例均低于本组出院后第2周的依从性好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第2、4、12周的服药依从性好所占比例分别高于对照组同期依从性好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内院外持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药依从性,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系统的药物治疗,对健康教育组的患者及亲属于住院期间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健康教育。于入院时、出院时和2年末随访结束时比较两组的治疗依从性,并统计两组的住院天数和复发情况。结果教育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依从性入院时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院时、2年未随访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随访结束时健康教育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应将其延伸到医院外,贯穿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终身教育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药学服务在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在珠海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对照组和药学服务组,常规对照组采用传统医护模式,药学服务组除接受传统的住院医疗服务外,由临床药师进行药学监护及药物治疗管理,出院后每2个月进行一次药学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的用药种类、用药数量、用药依从性、药品不良反应例数和脑卒中复发例数的差异,以及对高血压患者实施药学服务干预前后的血压进行比较。结果 共纳入240例患者,剔除失访和自然死亡患者共10例,最终纳入230例,两组各115例。出院6个月后,药学服务组的用药依从性要显著高于常规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的用药种类、用药数量、药品不良反应和脑卒中复发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高血压患者实施药学服务干预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要显著低于干预前(P <0.05)。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对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开展院内和院外药学服务,能够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协助患者控制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门诊糖尿病患者临床药学服务的经济学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6~12月我院糖尿病门诊实施药学服务干预前的113例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1~2月我院糖尿病门诊实施药学服务干预后的113例为观察组,对比两组配合治疗依从性及成本效果比.结果:观察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成本效果比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学服务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经济学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