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产所致脑性瘫痪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早产所致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资料和颅脑MRI图像,并以同期16例年龄匹配的正常小儿头颅MRI作对照。结果16例均诊断为脑性瘫痪痉挛型双瘫。16例早产所致脑性瘫痪患儿在MRI上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在T2WI上的异常高信号、脑室周围深部白质减少、侧脑室变大伴或不伴变形,胼胝体萎缩。上述特点符合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结论PVL是早产所致脑性瘫痪的MRI特征性表现,这有助于脑性瘫瘫病因和类型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小儿脑性瘫痪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相似文献   

3.
利用不同脑瘫高危因素制备的脑瘫动物模型的脑组织病理改变和行为学变化,与脑瘫儿童的临床表现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脑瘫动物模型是进一步研究人类脑瘫的极佳工具。笔者主要综述有关模型动物和模型制作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巨脑回畸形与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VL)导致的脑瘫临床表现、预后等方面的区别与联系。方法回顾性研究巨脑回所致脑瘫15 例和PVL所致脑瘫35 例,比较种不同原因所致脑瘫在确诊年龄、分型、并发症、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等方面的不同。结果巨脑回畸形组所致脑瘫患儿确诊年龄要显著早于PVL组(P<0.001),GMFCS分级低于PVL组(P<0.05),癫痫发生率高于PVL组(P<0.05),智力显著低于PVL组(P<0.001)。结论巨脑回畸形所致脑瘫整体发育比PVL发育要差,其预后也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5.
脑性瘫痪MRI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RI技术是目前明确脑部结构损伤的重要诊断技术,对确定脑瘫的病理类型、病因及损伤时间有重要意义,其改变与脑瘫类型、出生胎龄、病因及损伤时间密切相关。作者就不同类型脑瘫的MRI影像学改变及其与出生胎龄、损伤时间、病因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是早产儿脑损伤的主要形式,也是早产儿脑性瘫痪和智力障碍的首要原因。患有这些神经系统疾病的低出生体重儿数量不断增加。PVL的启动因素是局部缺血和炎症反应,缺氧缺血和炎症启动兴奋性神经递质和自由基的相互作用,损伤易感的少突神经胶质细胞前体,引起PVL改变,导致脑性瘫痪。因此,预防PVL的发生与发展是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病率的关键。而阻断这种机制能够阻止或改善PVL,从而减少或减轻早产儿脑性瘫痪。  相似文献   

7.
脑性瘫痪儿童的早期干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脑瘫是引起儿童运动残疾的主要疾病。随着近年来对脑瘫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不断深入 ,人们普遍认为早期干预对脑瘫的治疗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国内对脑瘫儿童实施早期干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本文就最近几年来早期干预的对象、诊断方法、诊断用语、干预方法及疗效评诂等方面的情况综述如下 :1干预的对象早期干预应该确立适当的范围 ,过度扩大早期干预的范围会增加医疗机构和家长的负担。目前早期干预的对象主要集中在脑瘫患儿和有高危因素的婴儿。一般脑瘫患儿在 6个月到 1岁都能做出诊断 ,所以多数学者把 1岁以内的脑瘫患儿列入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8.
脑性瘫痪是导致儿童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综合康复是脑性瘫痪的主要治疗措施,但其见效缓慢,停止康复训练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倒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基于动物和临床研究证实,干细胞移植作为治疗脑性瘫痪的有效策略,表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性瘫痪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脑性瘫痪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儿童脑性瘫痪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中国期刊网十年来的有关儿童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学术性研究文章进行搜索、归类、统计,分析、整理出近年来此研究的脉络、方向、领域以及被忽视而又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1994—01/2004—07与脑瘫儿童研究相关的文献,检索词“小儿脑瘫,小儿脑性瘫痪,脑性瘫痪儿童,脑性瘫痪患儿,脑瘫儿童,脑瘫患儿”,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手工查找近年出版的中文相关著作及英文期刊。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为:①脑瘫儿童的临床试验。②研究对象年龄18岁。排除标准:①重复性的文献。②一般性的经验总结。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34篇关于脑瘫儿童的研究,810篇被纳入。排除的24篇系重复的同一研究及一般性的经验总结。资料综合:810篇文献,从语言障碍、听觉障碍、视觉障碍、运动、姿势异常、心理障碍、智力低下、病因研究、检查诊断、其他研究等九个方面对脑瘫儿童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类。结论:近十年的研究重点集中于脑瘫儿童所伴有的运动、姿势异常领域及检查诊断方面;其次是病因探讨及伴随他们的智力障碍、语言障碍、听觉障碍、视觉障碍、心理障碍等。医学研究者多重医疗;教育界刊物对脑瘫儿童研究成果的公开出版交流较少。  相似文献   

10.
董小丽  李承蓉 《华西医学》2002,17(3):353-353
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高危因素以及合并症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病历资料完整的262例CP的临床资料。结果:CP的主要原因分别为: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颅内出血,高胆红素血症,双胎,合并症, 智力低下191例,占73.0%,语言障碍113例,占43.1,斜视68例,占25.9%,癫痫46例,17.6%,结论:CP的高危因素主要是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等。主要原因合并症有智力低下,语言障碍,斜视、癫痫等,是具有多种临床表现的综合症。  相似文献   

11.
视觉障碍是脑性瘫痪患儿常见的并发症,临床可见视敏度降低、屈光参差、斜视、视野缺陷、立体视觉障碍、眼底结构异常、眼球震颤等。其中约3/4的脑瘫患者视敏度降低,斜视的发生率为39%~50%,眼球震颤为9.5%。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脑室内出血、低出生体重等为脑瘫患者视觉障碍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是小儿脑瘫较为常见的类型之一。本文讨论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发病机制、功能障碍、康复评定及康复方法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针刺对中枢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针刺治疗脑瘫能有效改善其运动功能和学习记忆能力,作用机制非常复杂,涉及脑血流量、病理形态学、能量代谢、自由基代谢、细胞凋亡、突触联系、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脑瘫治疗的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脑性瘫痪是造成儿童期身体残疾最主要的原因,且终生存在,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精神、经济负担。随着围产科医学的发展,新生儿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脑瘫的发病率却呈现上升趋势,因此,脑瘫的治疗已成为世界各国科研机构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目前,国内外治疗脑瘫的方法有药物、手术、康复及其他治疗;脑瘫总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而且及时、长期、正规的康复训练是治疗脑瘫的最主要方法,手术、药物及其他治疗只是为康复训练创造条件或作为补充手段,不能替代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5.
脑瘫作为脑损伤导致的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性疾病,符合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影响神经肌肉功能导致步态异常的普遍特点,又有它作为发育障碍性疾病的自身属性.本文概述目前对痉挛型脑瘫患者神经肌肉组织结构和功能表现的研究结果,结合步态周期说明他们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和异常步态间的特定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阐述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旨在改善脑瘫的异...  相似文献   

16.
肌肉协同理论从运动控制模式切入,关注神经控制功能的异常变化。本文介绍肌肉协同理论,脑瘫患者肌肉协同与病情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脑瘫评估和康复中的应用,评价该方法在脑瘫中的优势、效果和意义。今后需继续探究神经控制肌肉模式的更多细节。  相似文献   

17.
脑瘫登记管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欧洲等地开展广泛的脑瘫登记管理通过统一的数据管理,系统收集与脑瘫相关的一系列信息,对脑瘫进行系统康复管理.我国应该尽快地建立适合国情的脑瘫登记管理制度,为脑瘫科学研究提供更多的研究样本,通过多方参与进一步提升整个社会对脑瘫疾病的认知程度以及对脑瘫儿童的关注度,也有利于决策者更好地制定援助脑瘫儿童及其家庭的各项政策.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统一脑瘫的诊断标准、分类分型和分级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小儿脑性瘫痪并发智力障碍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系统综述小儿脑性瘫痪并发智力障碍的发病率、智力水平与智力结构、原因与发病机制、智力评定和康复治疗方法,讨论适合国内小儿脑性瘫痪并发智力障碍康复治疗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