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静脉给双膦酸盐类药物出现严重低钙血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双膦酸盐类药物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治疗代谢性骨骼疾病和预防骨转移癌。唑来膦酸是新近被批准用于治疗恶性高钙血症的双膦酸盐类药物(静脉给药),但是却未被批准用于预防转移性癌症、骨痛和治疗骨质疏松、变型性骨炎(Paget氏病)。唑来膦酸的作用强度是下列药物的100~1000倍,包括帕米膦酸二钠、口服阿伦膦酸、利赛膦酸钠、氯屈膦酸钠和羟乙基双膦酸二钠。一项随机、对照的试验表明,唑来膦酸用于治疗恶性高钙血症时比帕米膦酸二钠更有效。唑来膦酸不会引起其他口服双膦酸盐类的胃肠道反应,但是出现低钙血症的几率增加了。下面是一些病人因使用了双膦酸盐类药物的静脉制剂而出现了低钙血症的案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临床分析伊班膦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疗效,并与帕米膦酸二钠比较。方法将84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伊班磷酸钠组44例和帕米膦酸二钠组40例。分别给予伊班膦酸钠6mg、帕米膦酸二钠30mg静脉滴注,每4周1次,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伊班膦酸钠组和帕米膦酸二钠组骨转移癌痛有效率为81.8%和67.5%,血钙水平为(2.10±0.15)mmol/L和(2.64±0.16)mmol/L,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伊班膦酸钠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镇痛及降低血钙水平上优于帕米膦酸二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双膦酸盐类药物用于预防与治疗骨吸收相关疾病,包括第1代的依替膦酸二钠、替鲁膦酸二钠、氯膦酸二钠,第2代的帕米膦酸二钠、阿仑膦酸钠,第3代的利塞膦酸钠、伊班膦酸钠、唑来膦酸等。该类药物口服达峰时间较短,吸收率偏低,生物利用度很低;骨结合部分的半衰期较长,药物留存时间也较长。与双膦酸盐联用产生相互作用的药物主要为:含有二价阳离子药物、其他双膦酸盐药物、华法林、苯妥英、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癌药、激素、H2受体拮抗剂以及肾毒性药物。从药动学角度解释双膦酸的药物相互作用,以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4.
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疼痛59例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转移癌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尤以肺癌、乳腺癌等多见.常表现骨痛、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唑来膦酸足第三代含氮的双膦酸盐类药物,由于它较第二代帕米膦酸二钠剂量小、疗效好、毒副作用小,而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我们应用唑来膦酸治疗59例骨转移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帕米膦酸二钠联合^153钐-乙二胺四甲撑膦酸(^153Sm—EDTMP)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瘤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53例多发性骨转移瘤患者前瞻性随机分为帕米膦酸二钠联合^153Sm—EDTMP治疗组(治疗组)和单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组(对照组),观察疗效及毒性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82.1%和76.0%(P〉0.05),骨转移影像缓解率分别为46.4%和20.0%(P〈0.05),毒副作用差异元显著性。结论:帕米膦酸二钠联合^153Sm—EDTMP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瘤近期疗效好、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因卡膦酸二钠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疼痛和改善活动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患乳腺癌骨转移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进行因卡膦酸二钠治疗,对照组进行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和活动能力的情况。结果止痛效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是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能力情况: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77.5%和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情况:治疗组和对照组发热率分别是0和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卡膦酸二钠在缓解骨疼痛和提高活动能力上与帕米膦酸二钠效果相似,但是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7.
张晓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9):1386-1386
双膦酸盐类药物可以明显减轻骨转移引起的骨痛,长期使用可以降低骨并发症的发生及新骨病变的发生率,有预防骨转移的发生作用。双膦酸盐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破骨细胞,稳定结合于骨小梁表面,使破骨细胞溶解难以实现,还具有抑制破骨细胞向骨表面移动和破骨前体向破骨细胞转化的效能,2001年12月~2008年1月,我们应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转移性骨肿瘤患者3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因卡膦酸二钠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因卡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痛及改善活动能力的效果。方法:60例骨转移癌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单次静脉滴注因卡膦酸二钠10 mg,对照组单次静脉滴注帕米膦酸二钠60~90 mg,观察2周内患者骨痛及活动能力改善效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83.3%,2组止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改善患者活动能力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7%和73.3%,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发热率为13.3%,治疗组无发热病例。结论:因卡膦酸二钠对于恶性肿瘤骨转移所引起的骨痛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因卡膦酸二钠与帕米膦酸二钠骨痛缓解率、活动能力的改善基本相似,而因卡膦酸二钠的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因卡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因卡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28例,并与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组30例进行对照研究,观察2组止痛疗效、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因卡膦酸二钠治疗组止痛有效率为75.0%,生活质量改善有效率为53.6%,均优于帕米膦酸二钠组,不良反应少于帕米膦酸二钠组。结论:因卡膦酸二钠高效缓解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的骨痛,并且应用安全,耐受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帕米膦酸二钠对骨转移癌疼痛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帕米膦酸二钠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方法:使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38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并采用WHO疼痛分级标准评判疗效。结果:(1)第一、二、三疗程后总有效率分别为76.4%、89.5%和94.7%,(2)3例血钙偏高病例恢复正常,血钙正常者无明显改变。结论:帕米膦酸二钠对骨转移癌疼痛有良好止痛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国产英卡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或/和高钙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将212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6例,分别给予国产英卡膦酸二钠10mg与帕米膦酸钠90mg,观察其疗效和毒副作用。高钙血症治疗采用非随机临床研究。结果:国产英卡膦酸二钠治疗骨转移疼痛的有效率为70.19%,生活质量改善有效率为50.96%。对照组骨转移疼痛治疗有效率为67.62%,生活质量改善有效率为51.43%。试验组在疼痛缓解率和生活质量改善上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6.42%vs46.23%),主要为Ⅰ、Ⅱ度发热,两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6例肿瘤骨转移伴高钙血症的病人使用英卡膦酸二钠后,有3例第3天血钙降至正常,2例第5天血钙降至正常,1例第14天血钙降至正常。结论:国产英卡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治疗高钙血症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唑来膦酸联合放射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延军 《中国医药》2008,3(7):443-443
骨转移癌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放射治疗和双膦酸盐类药物均是治疗骨转移的有效方法。我院于2005年8月至2007年7月应用唑来膦酸(因力达)联合放射治疗骨转移癌,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接受双膦酸盐治疗的急性期不良反应。方法 120例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双膦酸盐用药不同分为A组、B组与C组,各40例。A组使用唑来膦酸, B组使用阿伦膦酸钠, C组使用帕米膦酸二钠。对比三组治疗3、7 d内的急性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治疗3 d内的急性期不良反应发生率67.50%明显高于B组的2.50%和C组的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7 d内的急性期不良反应发生率65.00%明显高于B组的2.50%和C组的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治疗3、7 d内的急性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接受唑来膦酸治疗后的急性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以类流感症状、骨骼肌肉疼痛、消化道不适最为常见,临床应尽量使用阿伦膦酸钠或帕米膦酸二钠,严密监测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确保双膦酸盐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60~70岁中老年人中约1/3有骨质疏松症,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半数以上有骨质疏松症[1]。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是骨吸收和骨重建失衡的结果。帕米膦酸二钠属第2代二膦酸钠盐类药物,为破骨细胞活性抑制剂,现临床上多用于治疗乳癌、肺癌或肾癌等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的大量骨溶解。我所近4年来采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骨质疏松症12例疗效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氯膦酸二钠对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止痛效果。方法54名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为氯膦酸二钠联合化疗组,对照组为单纯化疗组。结果两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77.78%(21/27)(联合化疗组),51.85%(14/27)(单纯化疗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氯膦酸二钠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性疼痛安全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英卡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注射用英卡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入选3l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5例和对照组16例。试验组用英卡膦酸二钠10mg加入生理氯化钠溶液500mL,静滴3—4h;对照组用帕米膦酸二钠90mg加入生理氯化钠溶液500mL,静滴6h。2组均单次给药后观察21d。结果:骨转移疼痛有效率试验组为66.67%(显效2例,有效8例),对照组为75.00%(显效0例,有效12例),2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75%和56.25%,均为I—Ⅱ度发热,经对症处理后好转。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轮低,但2组无显著差异(P=0.0659)。结论:英卡膦酸二钠为新一代骨吸收抑制剂,对骨转移所致疼痛有较好的止痛效果且安全。  相似文献   

17.
双膦酸盐类药物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海英 《中国药房》2002,13(4):247-248
双膦酸盐又叫偕二膦酸盐 ,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双膦酸盐类 (bisphosphonate)药物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抗代谢性骨病的一类新药 ,主要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变形性骨炎和恶性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和骨痛症等。Compston[1] 和Eastell[2]指出 ,雌激素替代疗法可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的首选方案 ,而双膦酸盐类药物则可作为雌激素的替代药物。本文拟就双膦酸盐类药物近年来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加以综述。1开发上市情况第一个双膦酸盐类药物依替膦酸钠 (etidronatedisodium )早在20世纪70…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药房》2018,(8):1061-1065
目的:了解双膦酸盐类药物在浙江省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及趋势,为进一步促进该类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金额排序分析和用药频度分析方法,对抽取的浙江省11家医院2010-2015年接受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样本处方中所使用的该类药物相关品种的使用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计算、排序及分析。结果:6年间双膦酸盐类药物的使用金额总体稳中有升(其中2011年增幅较大),2015年比2010年增加了96.26%。使用金额排前3位的品种分别是注射用唑来膦酸(进口)、注射用唑来膦酸(国产)和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其中注射用唑来膦酸(进口)的使用金额总体基本呈上升趋势,而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的使用金额总体基本呈下降趋势。DDDs排前3位的品种分别是注射用唑来膦酸(国产)、注射用唑来膦酸(进口)和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其中注射用唑来膦酸(国产)和注射用唑来膦酸(进口)的DDDs总体基本呈上升趋势,而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的DDDs总体基本呈下降趋势。双膦酸盐类药物各品种的B/A值介于0.33~2.00之间,其中2012-2015年注射用唑来膦酸(国产)的B/A值均为2.00,注射用唑来膦酸(进口)的B/A值均为0.50。DDC排第1、2位的品种均为注射用氯屈膦酸二钠、注射用唑来膦酸(进口)。结论:浙江省11家医院2010-2015年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双膦酸盐类药物的使用金额总体稳中有升,其中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价格适中的第二和第三代双膦酸盐类药物的部分品种(如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注射用唑来膦酸等,尤其是后者)在临床使用中占优势。双膦酸盐类药物的选择与使用基本合理,但价格仍然是限制部分品种进一步广泛应用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骨纤维异样增殖症(FD)是一种先天性、非遗传性的类肿瘤疾病。在FD患者中骨痛非常普遍,但骨痛的发生机制仍然不明。目前没有理想的药物能够彻底根治骨痛。现阶段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非甾体药物、麻醉性止痛药和二膦酸盐类药物如帕米膦酸二钠、唑来膦酸盐、阿仑膦酸钠、托珠单抗和地诺塞麦,主要对上述FD骨痛的治疗药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帕米膦酸二钠相关下颌骨坏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例60岁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因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给予帕米膦酸二钠60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于4~5h静脉泵入,1~3个月给药1次,17个月内共给药10次,之后因头颅转移行头部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前2d开始服用泼尼松10mg,3次/d,连用37d。放射治疗结束后,患者再次接受帕米膦酸二钠治疗,剂量和给药途径同前,1年内共给药5次。在这1年间患者经常出现牙龈肿痛、溢脓,口腔科诊断为下颌骨坏死。考虑下颌骨坏死可能与帕米膦酸二钠有关,或与双膦酸盐和放射治疗两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