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湿热环境下猫颅脑火器伤早期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研究湿热下环境脑火器伤(craniocerbral missile wound,CMW)早期血液流变的变化。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改良Carey法制作低速猫CMW模型。随机分为单纯枪伤组,高温度湿组和湿热枪伤组。分别采静脉血测得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全部动物生命体征稳定。无死亡,湿热环境和枪伤均引起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二复合因素影响显。结论 湿热环境下颅脑火器伤早期血液流变学变化显。应进行相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犬颅脑爆震伤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不同伤情颅脑爆震伤动物模型,探讨颅脑爆震伤后实验犬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杂种雄性犬30只,随机分为:Ⅰ组(13mm,n=10),Ⅱ组(9mm,n=10)及Ⅲ组(5mm,n=10),用1gTNT当量的球型爆炸源置于距右颞顶部不同距离(13mm、9mm、5mm)对犬的颅脑部引爆致伤,制作轻、中、重型颅脑爆震伤动物模型,伤后0h、1h、6h、12h、24h抽血行全血粘度(ηb)、血浆粘度(ηp)、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血沉(ESR)指标监测。结果犬爆震伤后,各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指标均出现升高,而血小板计数(PLT)下降,各组指标与伤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重伤组与轻、中度伤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不同伤情的颅脑爆震伤模型均出现血液流变改变,且与伤情轻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40例颅脑损伤并发的急性肾功能损害,就其病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男26例,女14例,年龄35~72岁,平均60岁。GCS分级3~5分20例,6~8分14例,9~11分6例。脑挫伤、颅内血肿30例,弥漫性轴素损伤10例,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注射液对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液流变学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60例颅脑损伤随机平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加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治疗组,观察各组伤后24h,3、7d内血液流变学变化,并加以比较。结果常规治疗对血液流变学主要参数无明显影响;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注射液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对颅脑损伤后血液流变学主要参数有明显改善(P<0.01)作用。结论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注射液能明显改善颅脑损伤后异常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外伤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对3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伤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伤后24小时内血液流变学诸参数既显著异常;红细胞变形性哥拉斯格昏迷评分(GCS)呈正相关。经常规治疗脑外伤后,仍存在着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和红细胞变形的降低。结合文献复习,对颅脑外伤后血液流变学异常的原因、机制及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经验(附17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双侧瞳孔散大是一种极其严重的临床危症,往往预后差,死亡率极高。本文总结自1994年3月至1999年12月收治的17例GCS评分在5分以下,于入院前或入院后发生双侧瞳孔散大的病例,分析其成功治疗的经验,以期进一步提高颅脑损伤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急性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临床分析(附2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合并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急性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急性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患者25例,其中入院时GCS评分≥13分5例,9~12分5例,≤8分15例;按GOS评分,疗效良好4例,中残5例,重残2例,死亡14例;死亡率56.0%。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多发生于重型颅脑损伤后,入院时伤情越重,发生一个或数个脑叶梗死的可能性越大,且病情凶险,预后差;及时诊断与治疗将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颅脑损伤急性期特点及临床分析(附2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由于人口的老龄化以及交通事故的逐年增加,老年人颅脑损伤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总结268例老年人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体会,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90年1月至1998年12月收治颅脑损伤并休克病人43例,占同期颅脑损伤的1.9%,今将有关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0.
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的临床分析(附6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病人的诊断、治疗方法和结果,并结合文献对其发病机制及防治进行讨论。结果治疗2周后,32例病人症状消失,影像学检查正常;18例病人症状和影像学检查明显改善;14例无变化。随访54例,按GOS评分判断预后,其中恢复良好27例,中残8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6例。结论及时采取预防保护措施、早期诊断及治疗可降低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颅脑损伤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近5年收治的8例颅脑损伤后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病人的临床特点:8例病人血钠均<130 mmol/L,血浆渗透压<270mmol/L,尿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之比>1,尿钠>25 mmol/L.结果7例血钠>120 mmol/LL病人经限水及补钠治疗后血钠均恢复正常,1例血钠<120 mmol/L的患者,限水同时静脉补充3%的高渗盐水,静脉注射速尿40mg/d和静脉滴注ACTH50U/d后血钠恢复正常.结论颅脑损伤后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不同于低钠血症,早期对本病作出诊断和治疗可降低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5例急性脑梗死为观察组,其中轻度、中度、重度各25例,选择同期7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记录观察组不同程度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结果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比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中度和轻度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比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中度和轻度患者的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存在异常,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监测其动态变化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高温高湿环境下颅脑火器伤血液流变学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高温高湿环境下颅脑火器伤伤前和伤后2 h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选用杂种狗6只,采取高温高湿环境下手枪弹致颅脑火器伤模型。伤前和伤后2 h抽血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及相关血气分析。结果高温高湿环境下颅脑火器伤后血液流变学高切、中切、低切和血浆粘度无明显改变,血液PO2值和PaCO2值下降。结论高温高湿环境下颅脑火器伤后早期血液流变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治疗(附62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25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在治疗原发伤基础上,采用止血、抑酸、保护胃粘膜等对症处理,同时应用阿托品治疗22例,胃镜下治疗8例,胃次全切除术5例.结果 治愈572例,缓解36例,无效5例,死亡12例,其中阿托品治愈20例,胃镜下治愈6例,胃次全切除术治愈4例.结论 防治的重点是治疗颅脑损伤和保护胃粘膜,常规处理效果满意,但必要时应及时进行手术止血等治疗,以迅速控制出血.  相似文献   

15.
1病例资料例1女,10岁,车祸致头颅左额受伤0.5h,昏迷10min,频繁呕吐入院。查体不合作,T:38.40℃,R:26次/min,烦躁。GCS评分:12分。左眼睑青紫、肿胀,左眼角、眉弓、颧部擦挫裂伤2cm,左瞳直径2mm,光反射迟钝;右瞳散大,直径6mm,直接光反射消失,间接光反射存在,无光感。眼底改变:右眼视盘苍白,颞侧动静脉血管出血,视网膜贫血。鼻腔和右耳道血性分泌物溢出,口腔内胃内容物残留。颈硬三指,颈前捻发感。呼吸急促,双肺呼吸音增强。头部CT示鞍上池变窄且密度增高,骨窗示蝶窦腔内密度增高,蝶骨斜形骨折,自左前向右后方行走;颈部CT示下颌正前方骨折…  相似文献   

16.
脑损伤后血液流变学改变及丹参治疗作用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通过大鼠脑损伤模型,观察丹参对外伤性脑水肿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丹参治疗组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及Casson屈服值均明显低于脑损伤组,与正常对照组接近;同时丹参治疗组脑组织水,Ca^2^+,Na^+含量以及脑皮和海马CA-1区神经元坏死数也较脑损伤组显著降低。提示丹参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性,拮抗Ca^2^+,Na^+聚积而发挥其对脑水肿和继发性脑损害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138例偏头痛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对偏头痛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进行分析, 探讨偏头痛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方法 对138例偏头痛患者和120例健康者的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偏头痛患者呈高黏滞血症(P<0.01),红细胞聚集和刚性指数不同程度升高(P<0.05),而红细胞变形和电泳指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 血液黏度升高可能是偏头痛患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治疗偏头痛的同时,应注意改善血液黏稠度,从而阻断恶性循环以减轻症状.  相似文献   

18.
重型颅脑损伤的脑积水,在临床并非少见,作者回顾了近年来我科收治的重型颅损伤后脑积水的病例,对其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进行了简述,同时对治疗结果进行了分析,认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使更多的个伤性脑积水的病人得以挽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形成原因及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手术中出现脑膨出的89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形成原因及易发征象,比较各种防治措施的疗效;结果:术中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形成、急性弥漫性脑肿胀、脑组织缺氧和低血压、长时间脑疝、严重脑挫裂伤等是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彻底清除颅内血肿、缓慢降低颅内压、术中过度通气、使用脱水剂、适当控制血压等是防治术中脑膨出的有效措施。结论: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可防治颅脑损伤术中脑膨出,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体会(附46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3年2月至1997年7月,共收治小儿重型颅脑损伤4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