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过氧化氢治疗129例小儿头皮血肿的观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H2O2)对小儿头皮血肿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技术。方法先取家兔自身血注入头部骨膜下和/或帽状腱膜下层制作家兔头皮血肿模型,观察血肿穿刺抽吸后,血肿腔内注入3%H2O2的治疗效果。在此基础上,选取头皮血肿患儿129例,穿刺及抽吸血肿后,注入适量3%H2O2,观察治疗效果,并与111例常规治疗的小儿头皮血肿对照。结果家兔头皮血肿经3%H2O2治疗后,1~3d内消退,无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对照组家兔头皮血肿均在10d后逐渐吸收。H2O2治疗的129例患儿的头皮血肿均在1~4d治愈,无复发和其他并发症。对照组111例头皮血肿则在7~15d内治愈。结论3%H2O2头皮血肿腔内注射可明显缩短小儿头皮血肿的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及小婴儿头皮血肿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10例新生儿及小婴儿头皮血肿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血肿在2周内自行吸收,66例行血肿穿刺抽吸并加压包扎治疗,17例巨大帽状腱膜下血肿行置管引流并加压包扎,15例骨化血肿全麻下行骨化血肿清除术。结果全组患儿术后未出现血肿腔感染;8例血肿穿刺后血肿腔再出血,行二次抽吸血肿并加压包扎后痊愈。全组患儿头颅外型均恢复正常,疗效满意。术后随访6月后行头颅CT检查示手术区域的颅骨恢复正常厚度。结论新生儿及小婴儿头皮血肿应早期诊断,如血肿出现15d后仍未白行吸收者应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婴幼儿头皮血肿及合并症的处理.方法 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诊治99例婴幼儿头皮血肿及合并症,均经头颅CT扣描证实.头皮血肿白行吸收16例,穿刺44例,血肿机化硬块切除39例.结果 44例头皮血肿穿刺和39例机化硬块术后,无一例感染和再出血,并恢复正常头颅外形.颅内合并症经综合治疗后,恢复良好.结论 婴幼儿头皮血肿及合并症应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型颅内血肿穿刺引流系统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CSDH的治疗经验。血肿量75~200ml,根据CT确定穿刺点,局麻下采用自行研制的颅内血肿粉碎引流器经皮穿刺,缓慢引出部分血肿液后,生理盐水冲洗、置换,直至引流液清亮,接引流袋并持续引流。结果本组无不良事件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第1天复查CT显示:血肿清除率达90%~95%,3~5d拔针,7~10d病人出院。结论新型颅内血肿穿刺引流系统治疗CSDH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头皮血肿的转归和分期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各类头皮血肿的病程转归,探讨病程中各时期头皮血肿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7年2月头皮血肿病例的病程转归及治疗结果,提出最佳防治方案。结果所有3109例头皮血肿病例中,自然吸收2916例;穿刺治疗161例;血肿进行性扩大4例;颅骨破坏3例;骨性包壳形成19例;血肿继发感染6例。结论头皮血肿大部分能够自然吸收,以皮下血肿为典型病例;少数经穿刺处理后治愈;头皮血肿治疗不当,或者长期未吸收者,部分发生感染;而进行性扩大甚至发生休克者多见于新生儿;对就诊的各个时期头皮血肿病例给以相应治疗,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并阻止其恶性转归。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疝期颅内血肿术前快速微创穿刺抽吸减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脑疝期颅内血肿42例采用术前微创穿刺抽吸血肿减压,然后再进行常规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 术前微创法吸出血肿10-80mL,从确定手术至微创抽出积血减压所需时间约5~15min,平均为10min。结论 对脑疝期颅内血肿患者,术前微创穿刺减压能迅速缓解颅内高压,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7.
我科自 1996年以来对 1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采取钻孔吸除并注入尿激酶溶解引流的治疗方法 ,结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6例 ,男 11例 ,女 5例 ,平均 5 7(4 9~ 71)岁。手术时间 :发病后 6h~ 3d。出血量按《全国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协作组》所规定的方法计算 ,血肿量在 3 5~ 12 0ml。1 2 治疗方法 从头颅CT片上定出血肿距头皮最近的部位 ,以此点为中心作一直切口 ,长 4~ 5cm。切开头皮、肌肉、骨膜后用乳突牵开器撑开 ,颅骨钻孔后将骨孔扩大到直径 3cm ,剪开硬脑膜用脑穿针穿刺血肿。待抽出积血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婴儿骨膜下血肿骨化后颅骨畸形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本组为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3月~2016年11月收治的4例骨膜下血肿骨化后颅骨畸形的婴儿(年龄≤3个月23天)。对其中3例厚壁骨化的骨膜下血肿行颅骨成形术,1例薄壁血肿行穿刺抽吸术。结果 3例厚壁骨化的骨膜下血肿婴儿行颅骨成形术后,均得到满意的颅骨外形;3例婴儿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皮下积液产生,皮下积液均自行吸收。1例薄壁血肿婴儿行穿刺抽吸术后,患者的血肿绝大部分被抽出,头颅畸形得到纠正。4例婴儿均无术后感染和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结论婴儿厚壁骨膜下血肿骨化,可行颅骨成形术治疗,并有很好的效果;但应预防术后皮下积液的产生。婴儿薄壁血肿可行穿刺抽吸加压包扎,可达到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我院4年来锥顿治疗脑出血12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常规的治疗方法为选择血肿中心在项表的投影,推依,置引流管,注入尿激酶,血肿引流,复查CT,2~3d拔管,但也遇到一些例外情况,现将防治这些问题的方法简介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0例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4岁;出血量最多140ml;最少40ml,全部病例出血均在基底节区,血肿较大者可波及额、颞、顶、枕叶。1.2血肿穿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头皮血肿2例;锥破脑膜中动脉分支2例;穿刺部位欠准10例;血肿引流不彻底15例;血肿内感染2例;引流过程中再出血5例;术…  相似文献   

10.
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7年1月至1996年12月,我们采用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6例,取得良好效果。 1 对象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计算机体层摄影(CT)检查和穿刺引流确诊的高血压脑出血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42~76岁。临床表现:昏迷10例,头痛6例,呕吐13例,偏瘫12例,失语4例。出血部位:内囊、基底节区9例,其中破入脑室4例;额叶3例;顶叶2例,枕叶1例;多发脑内出血1例。血肿量30~90ml,行血肿穿刺抽吸者11例,其中穿刺抽吸1次者6例,2次3例,3次2例,每次抽出血量20~38ml。穿刺引流5例,引流时间3~5d,引流量20~40ml/d。  相似文献   

11.
钻孔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的方法,临床疗效和适应证。方法对54例采用钻孔引流进行治疗的硬膜外血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未超过4d即基本清除血肿,2例于切口处形成头皮血肿经穿刺抽吸痊愈,无感染发生。结论钻孔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创伤小,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作者介绍40例经硬膜下穿刺以氧气置换血肿液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经验与理论分析。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38~87岁,平均年龄68.5岁。血肿位于右侧者11例,左侧者24例,双侧者5例。手术在床旁进行,局麻后用自制的硬膜下穿刺针,根据CT 所示血肿最厚的部位,经皮垂直穿刺进入硬膜下,待血肿液排出自行停止时,向血肿腔内缓慢注入氧气10ml,然后吸出等量的血肿液,如此反复进行。操作时应注意控制氧气注入量和血肿液吸出量,保持血肿腔内压力与外界相等。若穿刺针堵塞时可用针芯排除堵塞物。最后接无菌密闭引流袋于床旁引流30分钟,拔除穿刺针后病人即可起床。作者用此法治疗CSDH 共40例均治愈,无与此法有关的并发症。置换血肿所用的氧气量为30~160ml,平均为(?)3ml。随访期间2例分别于术后23天和40天复发,其中1例用本法重复治疗治愈,另1例行钻孔盐水冲洗引流治愈。作者用本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全头CT三维重建透视图在桥脑出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术前行CT薄层扫描并构建全头CT三维重建透视图,精确测量血肿体积,获取血肿靶点三维坐标值和贯穿血肿最大长轴的立体定向弧角值。术中在穿刺针到达血肿腔后缓慢抽吸血肿。术后定期随访,结合文献报道分析疗效。结果患者血肿体积为9.8 ml,术中抽出陈旧血6.8 ml。术后3周患者意识清醒,术后1个月血肿完全吸收。随访3年,患者恢复较好,GOS评分为3分。结论全头CT三维重建透视图具有可以精确计算血肿体积和根据血肿特征制定个体化穿刺路径的优势。这些数据对于桥脑出血患者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CT定位脑内血肿的锥孔抽血治疗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我科自1984年12月~1985月8月,利用CT脑扫描对脑内血肿定位,采用骨锥钻孔后穿刺血肿,对急性亚急性期血肿注入尿激酶使血块溶解抽出积血的方法,治疗了高血压性脑出血17例,外伤性脑内血肿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4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方法使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4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结果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经微创术穿刺血肿冲洗引流2~3d后,血肿完全或大部分清除,脑受压消失。结论微创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一种更简便、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微创穿刺超早期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微创超早期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超早期穿刺颅内血肿进行抽吸及注入血肿液化剂以清除血肿.结果 60例中4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生存54例,按ADL分级,Ⅰ~Ⅱ级32例,Ⅲ级20例,Ⅳ级2例,良好率86.7%.结论 微创穿刺抽吸液化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YL-1型一次性血肿粉粹穿刺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回顾2003~2008年行锥颅穿刺手术治疗的83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6.0%.5例患者平均年龄69.6岁。其中因自身有免疫系统疾病血肿复发1例,CT检查示等密度到混杂密度者血肿复发2例,术后大量颅内积气1例,术后急性硬膜外血肿1例。结论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凝血机制异常、血肿的密度、术后积气和穿刺技术熟练程度是影响CSDH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自发性脑出血不同时期同类病人的急性期 ,在头颅CT引导下进行血肿负压碎吸、血肿穿刺抽吸及微创血肿穿刺抽吸术治疗对比观察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血肿穿刺负压碎吸组  40例 ,男 2 6例 ,女 14例 ,年龄 3 2~78岁 ,平均 5 6 2岁 ,血压 14 0~ 2 40 /10 0~ 13 0mmHg ,其中嗜睡 16例 ,昏迷 2 0例 ,出血量 3 0~ 88ml ,平均 5 0 4ml ,抽血量 7~ 5 4ml,平均 2 5 4ml;手术时间 :发病后 16h至 6d。术后意识状态改善 :当天 6例 ,第 2d10例 ,第 3d13例 ,3d以上 11例。治愈 10例 ,好转 17例 ,无效 4例 ,死亡…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从1993~1995年对5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进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2组:注液组26例,采用单孔钻颅,术中腰穿注入林格溶液,血肿冲洗,不放引流的方法,对照组26例,采用双孔钻颅,血肿引流的方法。结果表明:注液组术后脑组织复位,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快,无血肿复发及并发症,且术终颅压监测在正常范围。将血肿液和最后一次冲洗液分别进行了渗透压和纤溶功能测定,同时与静脉血作对比,证明血肿局部纤溶功能亢进在CSDH病因中起重要作用,提出术中腰穿注液使脑组织早期复位和同时彻底的血肿腔冲洗使大量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维蛋白特异性降解产物(D-二聚体)得以清除是手术效果良好、无血肿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脑出血CT定位锥孔抽血治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我科自1984年12月~1988年11月,利用CT 脑扫描对血肿定位,采用骨锥锥孔穿刺抽出血肿,在急性和亚急性期病人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使血块溶解,抽出积血的方法,共治疗60例病人,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41例,女19例,年龄31~81岁,平均56.5岁。其中49岁以下16例;50~59岁26例;60岁以上18例。临床表现:有明确高血压病史者32例,最短2年,最长20年,平均为6~7年;否认有高血压病史者15例;有无高血压病史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