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扩大翼点入路大骨瓣减压带蒂颞深筋膜瓣修补硬脑膜缺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科于 1996年开始采用带蒂颞深筋膜瓣修补硬脑膜缺损 ,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扩大翼点入路大骨瓣减压术中 5 18例 ,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男 396例 ,女 12 2例 ,年龄 1~ 82岁。伤因 :车祸伤 347例 ,坠落伤 12 3例 ,砸伤 8例 ,击伤 34例 ,原因不明 6例 ;GCS评分 :3~ 5分 14 4例 ,6~ 8分 374例 ;瞳孔变化 :单瞳孔散大 2 2 6例 ,双瞳孔散大 2 2 9例 ;CT或MRI诊断 :硬脑膜下血肿 36 2例 (6 9 9% ) ,脑内血肿 96例 (18 5 % ) ,硬脑膜外血肿 2 2例 (4 3% ) ,弥漫性轴索损伤 38例 (7 3% )。2 .方法 :全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颅底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在颅脑损伤合并广泛性颅底缺损时,如何重建颅底,防止术后CSF漏和颅内感染,国内外许多学者都作了有益的探索。作者在5例人体头颅标本的解剖学研究基础上,根据额、颞部肌筋膜、骨膜的血供特点,设计带蒂薄层肌—筋膜—骨膜瓣,用于治疗7例外伤性颅底缺损病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仅就有关应用解剖学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带蒂颞肌筋膜瓣修补硬脑膜缺损的应用经验。方法对实施该项手术的56例患者进行网顾性总结。结果术后恢复良好40例,中残8例,重残4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3例。没有出现脑嵌顿.皮下积液、脑脊液切口漏、感染和颞肌下坠等并发症。结论带蒂颞肌筋膜瓣是一种理想的硬脑膜修补材料,具有裁剪方便,手术操作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脑脊液鼻漏常见于颅脑外伤或颅底肿瘤切除术后,大多采用保守治疗,但病程超过1个月以上应考虑手术治疗.作者近年来共收治各种部位的脑脊液漏26例,其中脑脊液鼻漏20例,全部行手术治疗,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颅脑手术中常发生额窦开放,尽管术中常规应用骨蜡封闭,但术后仍有部分病例发生脑脊液鼻漏,甚至出现颅内感染等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因此,对于额窦开放的颅脑手术病例,研究如何降低术后脑脊液鼻漏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文献[1-2]报道,利用带蒂骨膜瓣反转覆盖治疗外伤性前颅窝底脑脊液鼻漏效果显著。亦有部分研究显示,带蒂骨膜瓣反转覆盖能够降低额窦炎和颅内感染的发生率[3]。本文探讨与单纯骨蜡封闭相比,术中加用带蒂骨膜瓣  相似文献   

6.
带蒂延长颞、枕肌筋膜瓣颅内植入治疗蛛网膜囊肿3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带蒂延长颞、枕肌筋膜瓣颅内植入治疗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34例蛛网膜囊肿病人,行带蒂延长颞、枕肌筋膜瓣颅内植入治疗。结果34例中痊愈12例,显效16例,有效4例,无效2例。结论带蒂延长颞、枕肌筋膜瓣颅内植入治疗蛛网膜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颅内蛛网膜囊肿临床少见,Marall报告约占颅内占位病变1%。本文2例均行带蒂颞肌瓣贴覆——硬脑膜联合术,疗效甚佳,报告并讨论如下: 例1:男,5岁。因头痛伴左颞隆起2年入院,查体:左颞隆起5.0×4.0×4.0cm;X线平片示左颞骨变薄膨隆。CT示左中颅凹巨大低密度区,CT值与脑脊液相同,颞叶受压后移。全麻下行左颞开颅。术中见巨大白色囊肿位于中颅凹,内壁与侧裂池及鞍上池粘连紧密。抽吸出200ml囊液,完整切除囊壁,打通外侧裂池及鞍上池。将带蒂颞肌瓣内层1/3剥离后止血,并贴覆于脑皮层表面,距骨窗0.5cm处剪除硬膜,其游离端与  相似文献   

8.
摘要:硬脑膜替代材料修补缺损的硬膜对于维持解剖学的完整和保护脑组织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用于硬脑膜替代的材料主要有3种:异种材料(常见的为牛心包)、同种异体材料(尸体硬脑膜)、人造材料(主要是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各种材料有其不同的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的缺点。例如自体膜材取材有限﹑容易引起二次创伤﹑强度较硬脑膜差;同种异体膜易引起病毒感染;异种生物膜都经过戊二醛处理材料表面残留毒性;明胶海绵类降解速度快﹑强度差﹑不能缝合。利用三者的优势,克服缺点,以异体﹑异种材料为基础,辅以人工合成材料可能是将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带蒂筋膜瓣包裹法及单纯生物膜包裹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对骨缺损修复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24只5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制备双侧尺骨中段连同骨膜1cm骨缺损模型,自体红骨髓(au-tologous red bone marrow,ARBM)接种于含BMP的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ve absorbing material,OAM)制备组织工程骨。将制成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复合物植入骨缺损区,右侧设为A组,采用单纯可吸收生物膜包裹,左侧设为B组,采用带血运深筋膜瓣包裹。主要观测指标:各组在4、8、12、16周后进行X线检查、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查、修复区内骨形态计量分析,并在12周行生物力学检测,将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用以比较骨缺损修复情况 结果:X线片、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观察、骨小梁及软骨组织形成的数量和速度、成熟骨结构的形成、骨干结构的重塑、骨髓腔的再通、植入物的吸收降解,筋膜瓣组均明显优于生物膜组。光密度比值测量显示,术后8、12、16周两组间比较及同组内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12、16周新生骨小梁面积占修复总面积比值两组间比较,以及最终生物力学强度对比明显优于生物膜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带蒂筋膜瓣为膜材料应用膜引导性骨再生技术修复大段骨缺损,能有效限制纤维结缔组织长入但也具有有效快速血管化能力,极大地加快了移植骨转化为自体骨的速度及效果  相似文献   

10.
背景:国外学者将红骨髓和生成因子复合即时植入用于促进骨折愈合已经获得满意效果。由于不需体外培养过程,只要在抽取红骨髓后与支架生成因子复合并立即植入,被称为“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目的:课题创新性提出以带蒂筋膜瓣包裹复合自体红骨髓方法构造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修复骨缺损,并验证其优势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同体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12/2009-02在河北北方学院及附属医院实验中心完成。材料:四五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4只;取自体红骨髓与含骨形态发生蛋白的骨诱导活性材料混合成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方法:将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造骨缺损模型,左侧为对照组,仅植入骨诱导活性材料复合物, 右侧为带蒂筋膜瓣实验组,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在骨缺损邻近制备一个带有无名血管蒂所属毛细血管网的筋膜瓣,使其包裹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并充填骨缺损。主要观察指标:于术后4,8,12,16周各取6只兔,进行X射线检查和吸光度比测量、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查、修复区内骨形态计量分析和交界区血管图像分析。结果:①X射线检查:16周,对照组骨缺损周边植入物初步形成骨干结构,骨皮质不连续,髓腔不通;实验组正常骨干结构形成,骨髓腔完全再通。②组织学观察:16周,对照组植入物内血管长入较少和发育较成熟的骨小梁,骨髓腔未通;实验组植入物已吸收降解,完全由新骨替代,成熟骨结构形成,骨髓腔再通。③修复区内骨形态计量分析:术后4,8,12,16周实验组的骨小梁的体积明显多于对照组(P < 0.05)。④交界区血管图像分析:实验组各时间段单位面积内血管再生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带蒂筋膜瓣包裹复合自体红骨髓构建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具有膜诱导骨再生和血管化双重作用,对修复大段骨缺损是可行的,在缩短骨缺损修复时间,提高成骨的质和量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带蒂骨膜瓣在前颅底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带蒂骨膜瓣在前颅底重建中的应用。方法对14例前颅底肿瘤病人手术全切后,采用带蒂骨膜瓣行前颅底重建术,并观察其疗效。结果重建效果良好,无一例病人发生脑脊液漏、切口感染及脑膜脑膨出等并发症。结论带蒂骨膜瓣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修复前颅底缺损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带蒂帽状腱膜下层骨膜瓣在前颅底缺损修复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额发际内冠状切开头皮和帽状腱膜,紧贴帽状腱膜深面锐性分离,按缺损分型和范围设计瓣膜大小,将帽状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层和颅骨外膜合为一层从颅骨表面剥离,制成带蒂帽状腱膜下层骨膜瓣,用于修补15例外伤及26例肿瘤术后前颅底缺损患者.结果 本组患者缺损面积2.0 cm × 1.5 cm~6.5 cm ×4.0 cm,其中6例缺损>4.0 cm×3.0 cm患者使用钛网板修复颅底骨缺损.所有外伤患者术后与颅底缺损有关的症状消失,两组均无颅内感染、搏动性突眼、额纹消失、上睑肌无力及额部头皮麻木和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两组各有1例发生脑脊液鼻漏,均经腰椎穿刺置管引流7 d内消失.结论 带蒂帽状腱膜下层骨膜瓣制备简单,对外伤或肿瘤术后2.0 cm×1.5 cm~4.0 cm×3.0 cm的前颅底缺损修补效果良好,是一种修补可靠、取材方便的前颅底缺损修补材料.  相似文献   

13.
带蒂帽状腱膜、骨膜修补外伤性脑脊液鼻漏23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3月-2002年8月对我院23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患采用带蒂帽状腱膜、骨膜修补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硬脑膜替代材料的发展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概述硬脑膜是脑组织表面一层重要的组织结构,是保护脑组织的一道重要屏障。在神经外科中,硬脑膜的完整性对于颅脑手术患者十分重要,脑膜修补材料对于重建硬脑膜完整性、保护脑组织、防止脑脊液漏、颅内感染、脑膨出、癫痫等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作用。寻找理想的硬脑膜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5.
一种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和自体膜应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临床病人及犬的开颅手术,比较应用新型生物型人工硬脑膜与自体骨膜修补硬脑膜的预后。方法选择临床手术病人30例,24例行生物型人工硬脑膜修补硬脑膜,6例行自体膜修补;选择的实验犬分为:1、6、12、24个月及更长时间5组,每组犬各3只,每只犬分别应用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及自体膜修补硬脑膜。手术后观察不同修补材料的预后。结果所有临床病人术后观察均无颅内感染、脑脊液漏及癫发生。应用生物型人工硬脑膜修补材料的动物解剖显示,修补材料外表面与颅骨膜有少许粘连、易分离,与周边缝合的硬脑膜已完全愈合,不可分辨,不能分离。从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及自体膜两种修补材料内表面来看,前者生长更接近硬脑膜,与脑表面无粘连或偶有丝状粘连,而自体膜与脑表面有丝状粘连并有少许柱状粘连。组织学镜下显示,两种修补材料与硬脑膜之间无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反应,无囊壁形成。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内表面可见上皮细胞覆盖,上皮下可见纤维组织增生,纤维母细胞增生,该修补材料被降解,总量明显减少,内部可见毛细血管。结论用生物型人工硬脑膜作硬脑膜修补手术后,该型修补材料的特性使其能产生上皮,不易形成与脑组织的粘连,并逐渐被自体组织蚕食、降解和替代,达到具有实际意义的硬脑膜重建。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在修补硬脑膜缺损的实际应用中比自体膜有更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自体带蒂颅骨瓣帽状腱膜下保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自体带蒂颅骨瓣帽状腱膜下保存的优点。方法 将去骨瓣减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病人术后将带蒂骨瓣存放于帽状腱膜下保存;对照组术后将游离骨瓣放下帽状腱膜下或深低温下保存,两组病人取同一切口行手术二次回植。回植前行病理检查,回植后行头颅X线片检查。结果 带蒂颅骨瓣回植前病理检查骨细胞成活率高,术后头颅X线片随访颅骨成活,愈合良好。结论 帽状腱膜下带蒂自体颅骨瓣保存回植优于其它保存方法。  相似文献   

17.
带蒂标准外伤大骨瓣治疗重型颅脑外伤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本组128例病人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GCS:3~5分29例,6~8分99例。其中男76例,女52例,年龄17~76岁,平均年龄45.8岁。CT检查:脑挫裂伤合并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或脑肿胀89例、脑内血肿或颅内多发血肿31例、弥漫性轴索损伤8例。  相似文献   

18.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CT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自1986年至1988年对70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病人,均进行 CT 检查及手术治疗,本文着重探讨 CT 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价值。资料及结果本组计70例病人,其中男64例,女6例。年龄为28天至75岁,平均52.9岁.病程:以头外伤距入院时间计算病程,无头外伤史者以发病距入院时间计算病程。病程为15天至3年,平均病程115天。手术情况,手术采取颅钻孔术68例,颅钻孔术及瓣状开颅术2例,术中发现硬膜下血肿77个,双侧血肿7例,血肿部位均位于幕上。血肿均有不同程度的包膜形成。血肿性状为液体状65个(84.4%),液体状混有部分血凝块12个(15.6%)。CT 资料:本组70例病人均进行 CT 检查.CT 机型号 GE8800。CT 改变包括密度、占位效应、增强扫描等。一、密度及分型血肿密度被认为是该病最重要的 CT 表现,我们据本组资料提出血肿的 CT 密度分型如下:1.高密度型血肿密度高于正常脑组织.本组14个(18.2%),CT 值42~70Hu,平均54.1Hu.2.混合密度型与脑组织比较血肿含高密度、等密度及低密度改变,我们提出2种亚型:①混杂型:血肿由高密度、等密度及低密度不均匀、不规则地混合形成,本组12个(15.6%),CT 值22~67Hu,平均40.8Hμ.②液平型:血肿上层为低密度,下层为高密度,中间为液平面或等密度过渡区。本组9个(11.7%),CT 值18~50Hu,平均39.2Hu.3.等密度型因正常人脑灰白质 X 线吸收系数相差0.7%,CT 上灰白质有约7Hu的差异.我们因此提出等密度的2种亚型:①灰质等密度型:血肿密度与脑灰质密度相等,本组14个(18.2%),CT 值34~42Hu,平均37.4Hu。②白质等密度型:血肿密度与脑白质密度相等,本组10个(13%),CT 值  相似文献   

19.
新型人工硬脑膜和自体膜的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通过对新西兰大白兔和本地犬的开颅手术,对比观察应用新型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及自体骨膜来替代原生硬脑膜的转归。方法全部动物共分为6组,兔9只,分l、6、12个月三组fn=31;犬12只,分12、24个月及更长时间i个组(n=4)。每只动物分别应用新型硬脑膜及自体颅骨膜替代原生硬脑膜,手术后主要观察不同植入物在各组动物体内的转归。结果因两种替代材料替代动物原生硬脑膜6个月或以内实验动物的解剖未达到完全愈合,故呈不典型性,无代表意义。12个月或以后的实验动物解剖显示,两种替代材料外表面与颅骨膜有少许粘连、易分离,与周边缝合的原生硬脑膜已完全愈合,不可分辨,不能分离。从两种替代材料内表面来看,新型人工硬脑膜生长更接近原生硬脑膜.与脑表面无粘连或偶有丝状粘连;而自体骨膜与脑表面有丝状粘连并有少许柱状粘连。组织学镜下显示.植人物与宿主之间无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反应,无囊壁形成。新型人工硬脑膜内表面可见上皮细胞覆盖,上皮下可见纤维组织增生,纤维母细胞增生,植人物被降解,总量明显减少,内部可见毛细血管。结论新型人工硬脑膜的特性使其能产生上皮,不易形成与脑组织的粘连,并逐渐被自体组织蚕食、降解和替代,达到具有实际意义的硬脑膜重建。新型人工硬脑膜在修补硬脑膜缺损的实际应用中比自体膜有更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带蒂大网膜脊髓移植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护理方法.方法 我院2006-01~2007-06开展应用带蒂大网膜脊髓移植抢救治疗急性脊椎损伤性截瘫19例,我们根据大网膜的特殊生理功能,将大网膜移植于受伤脊髓表面,使其形成侧支循环,从而解决外伤后脊髓的缺血缺氧问题,有利神经功能恢复.结果 经6~8个月随访,除2例手术中发现脊髓部分横断病例,经长期恢复感觉平面下降,大小便自控,但肌力恢复较差.其他病例感觉运动、括约肌功能恢复方面均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 正确的护理工作在带蒂大网膜脊髓移植治疗急性脊髓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