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串联颈内动脉颅内段和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8年8-11月共5例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串联颈内动脉颅内段和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均行颈内动脉起始部支架植入术,再行颅内动脉支架取栓术。术后即刻采用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TICI)评价血管再通程度,术后3 d、90 d和1年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预后。结果 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颈内动脉起始部支架植入术以及颈内动脉颅内段和大脑中动脉支架取栓术,手术成功率为5/5。术后即刻TICI分级3级2例、2b级2例、2a级1例,血管再通率为4/5,未发生颅内出血或动脉再闭塞,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术后90 d mRS评分0分2例,2分2例,3分1例。术后1年均预后良好(mRS评分0~1分)。结论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串联颈内动脉颅内段和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急诊行颈内动脉起始部支架植入术并顺行颅内动脉支架取栓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使用动脉内溶栓方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回顾13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距接受治疗的时间为3~24h,采取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结果:颈内动脉闭塞22例,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38例,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33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闭塞12支。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32例。闭塞血管再通者,颈内动脉12例;大脑中动脉24例;大脑中动脉分支21例;椎基底动脉8例。8例患者因明显血管狭窄,治疗后予以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83例,溶栓后脑出血患者5例。结论: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颈内动脉合并同侧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支架取栓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经颈内动脉合并同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支架取栓病例资料。结果 术后TICl分级2b~3级28例(75.7%),0~2a级9例(24.3%),症状性脑出血4例(10.8%),死亡5例(13.5%),术后7 d NIHSS 7~19分,平均(8.6±3.3)分,预后良好(m RS≤2分) 18例(48.6%)。结论 支架取栓治疗颈内动脉合并同侧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神经纤维瘤病伴发脑血管闭塞者甚少,作者报导2例如下:例1,男,38岁,家族中有神经纤维瘤病患者多人。患者因突然头昏、呕吐,继之左侧偏瘫和意识障碍入院,当时昏迷,两眼向右侧凝视,左侧肢体为弛缓性瘫痪,全身有米粒到指头大小之牛奶咖啡色斑。CT 见右颞叶皮层下出血,血肿从脑室体部穿入脑室系统。脑血管造影示脑动脉多发性闭塞,见於右颈内动脉末端,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前动脉之近端,左颈内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狭窄,脑底两侧均见异常之血管网。行血肿清除手术,术后恢复良好.5年半后脑血管造影复查未见有变化。例2:女,29岁,无神经纤维瘤病家族史,但患者全身皮肤有牛奶咖啡色斑,12岁曾发现高血压,未治疗。患者在一过性左手无力和感觉异常6小时后出现左侧偏瘫和左侧感觉障碍。CT 见右大脑中动脉区有小梗塞灶;脑血管造影见有多发性脑动脉闭塞,包括两侧预内动脉、左侧大脑中动脉、两侧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动脉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2006年8月急诊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患者中颈内及大脑中动脉完全闭塞的病例38例,男性28例,女性10例,年龄47~76岁,平均61.5岁。起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为6h以内,尿激酶以1万~1.2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50万~150万U,平均87.5万U。结果 单纯颈内动脉主干闭塞型6例,颈内动脉包括分叉部闭塞的T型12例,大脑中动脉近端闭塞的M1型13例和大脑中动脉远端闭塞的M2型7例。38例中再通25例,再通率为65.8%。术后3个月随访:mRS评分≤3分者24例,其中T型6例,单纯颈内动脉主干闭塞型5例,M1型7例,M2型6例,良好恢复率为63.2%。5例死亡,其中T型3例,M1型2例,病死率为13.2%。术后并发脑出血4例,其中T型和M1型各2例,占10.5%。结论 超选择动脉内溶栓能够尽快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改善预后,是一种治疗急性颈内-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尿激酶动脉内溶栓联合血管内干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科住院治疗13例患者进行尿激酶动脉内溶栓及血管内干预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中,颈动脉系统病变11例,其中颈内动脉闭塞2例,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分支闭塞8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包含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者3例),椎基底动脉闭塞2例。溶栓开始时间3~12h,平均7.5h,其中10例在6h内开始。使用尿激酶30万~100万U,平均70万U。溶栓后2例给予血管内支架治疗,4例给予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治疗。基本痊愈5例,显著进步5例,无效3例。闭塞血管成功再通7例,未成功再通3例。并发脑出血1例,死亡1例,无并发消化道出血等其他情况。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尿激酶动脉内溶栓联合血管内干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作者等前瞻性的研究了12例大面积梗塞后脑水肿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为19—81岁,平均年龄53岁。其中6例为由颈内动脉狭窄或堵塞所致的大脑中动脉栓塞,4例为无颈动脉堵塞的大脑中动脉栓塞,1例栓子达颈内动脉末端堵塞了大脑前及大脑中动脉的开口处,1例子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严重的颈内动脉末端大脑中及前动脉痉挛。卒中发生在右侧者10例,左侧者2例。有6例于用甘露醇后仍持续有昏睡(drowsiness)者,于梗塞对侧插入一细小的监测器于蛛网膜下腔,以持续观察其颅内压.脑水肿的程度则用 CT 来测量。发现病人于发病后2—5日(平均3±1天)出  相似文献   

8.
一般资料:男70例,女25例。年龄25~64岁。TIA5例,余为缺血性脑卒中稳定期。病因: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78例,烟雾病7例,外伤性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闭塞分别为1例和2例,动脉炎1例,颅内动脉瘤颈动脉结扎术后1例。术前均经内科治疗1个月以上。病程1个月~10年。 症状和体征:偏瘫59例,轻偏瘫25例。偏感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轻型卒中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6月至2017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急诊采用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6分的急性大动脉闭塞性卒中患者,共16例。其中大脑中动脉闭塞5例(M1段闭塞2例,M2段闭塞3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颈内动脉闭塞2例,椎-基底动脉闭塞8例,对其中6例大动脉重度狭窄基础上的闭塞者,同期行急诊血管成形术。结果16例患者的闭塞血管均获得有效再通,术后脑梗死溶栓分级(TICI)3级12例,2b级4例;1例患者术后发生症状性脑出血而死亡,无血管内治疗操作相关的并发症;90 d改良Ranks量表评分0分8例,1分2例,2分3例,3分2例,6分(死亡)1例。结论初步临床经验显示,对于伴有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轻型卒中患者,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评价脑供血动脉闭塞与颅内动脉瘤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分析了8例脑供血动脉闭塞伴有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中单侧颈内动脉闭塞7例,双侧颈内动脉及一侧椎动脉同时闭塞1例。8例患者共检出动脉瘤11枚,多发动脉瘤患者3例,所有动脉瘤均位于Willis环,其中9枚动脉瘤采用了血管内栓塞治疗,致密栓塞5例,本组病例未发生技术相关并发症。I临床随访9个月~14年,提示所有患者出院后病情稳定,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结论脑供血动脉闭塞后代偿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颅内动脉瘤的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特征及可能的发病因素。方法回顾12例脑血管造影证实的双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病变病例的临床、影像学及脑血流评价资料。对比分析临床、影像学及脑血流资料间相互关系及可能的病因探讨。结果右侧肢体偏瘫8例,左侧肢体偏瘫4例;MR检出病灶左侧大脑半球6个,右侧半球3个;DSA检出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5支,中重度狭窄6支,轻度狭窄1支。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3支,中重度狭窄6支,轻度狭窄3支;脑血流评价:12例患者TTP检查均见基底节区血流达峰时间延迟,其中9例右侧比左侧更明显;12例患者脑局部血流检查均见基底节区血流量降低:6例右侧比左侧更明显;99Tm 代谢12例中11例双侧均增高:7例左侧比右侧明显,4例右侧比左侧更明显;18F代谢12例中8例增高:6例左侧比右侧明显,2例右侧比左侧更明显;4例双侧均降低。结论双侧闭塞性病变大脑中动脉血管数无差异,血管闭塞性病变程度右侧重于左侧,而临床症状、体征、MR以左侧半球明显;推测双侧大脑中动脉病变是一慢性进展过程;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其病因之一;免疫因素也可能参与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2.
大脑深层梗塞是多种原因所致的大脑动脉穿通支梗塞,基底节区是大脑深层梗塞的好发部位。近年来,研究表明大脑深层梗塞并不少见,约占尸解脑的11%。在CT扫描问世以前,大脑深层梗塞的生前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经验。现将我院经CT扫描或尸解证实的基底节区脑梗塞36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26例,女10例,年龄5~72岁,其中40岁以下者15例,41~72岁者21例。有高血压病者8例(22%),伴糖尿病者1例。有脑动脉硬化者5例(14%)。有心脏病者9例(25%),其中风心病6例,先心病室缺1例,冠心病2例。有颅内  相似文献   

13.
大脑前动脉闭塞的专题介绍少见。1979~1985年我科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的颈内动脉系统闭塞性脑血管病104例,其中大脑前动脉近端闭塞11例报告如下: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3例。年龄5~59例,平均40.5岁。其病因9例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症(血压28~22.7/17.1~14.7Kpa)。急性起病8例,缓慢进行性起病3例。病程2~61天,住院20~110天,  相似文献   

14.
临床资料l.一般资料:12例患儿中男9例,女3例,年龄I.5~7岁,平均八3岁。人院前患儿都有轻度外伤史,其中跌伤4例,打击伤2例,冲撞伤1例,坠落伤(lin以内高度)5例。2.临床表现:伤后2~4小时出现症状者1例,5~8小时出现症状者4例,9~几小时出现症状者4例,12~24小时出现症状者2例,24小时以后出现症状1例。入院时GCS积分9~10分3例,11~12分2例,13~15分7例。右恻肢体偏瘫5例,左侧肢体偏瘫7例,出现中枢性面瘫者7例。同时出现中枢性面瘫和一侧肢体偏瘫者7例。伤后有一过性昏迷者2例。3.头CT:伤后12小时内行头CT检查5例…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在于分析颈内动脉闭塞的好发部位 ,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时其它脑血管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1 研究对象自 1999 0 1~ 2 0 0 1 12入住我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12 41例 ,除入院时动脉溶栓已作脑血管造影者外 ,所有病人入院后常规作双功能多普勒超声检查颅外血管 ,TCD检测颅内血管 ,同时作头颅CT和 (或 )MRI检查 ,共发现颈内动脉闭塞 10 8例 ,其中男 81例 ,女性 2 7例 ,年龄 3 5~ 80岁 ,平均 5 4± 11岁 ,所有患者都询问卒中史 ,神经功能缺损评定。2 结果2 1 脑血管造影结果  10 8例颈内动脉闭塞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成人烟雾病的临床和影像学改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或MRI检查确诊的成人烟雾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17例患者中表现为缺血性脑卒中12例(70.6%),主要表现为偏瘫、失语、头痛及智能减退,还可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血性脑卒中5例(29.4%),主要表现为头痛、意识障碍、偏瘫及抽搐。MRI检查发现缺血性脑卒中累及额叶8例,底节区3例,深部脑白质3例,枕叶3例,颞叶1例;累及单侧半球4例,双侧半球8例;脑萎缩6例。环池内烟雾血管影1例,双侧大脑中动脉累及1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单纯脑室出血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室出血并脑干出血1例,脑室出血并丘脑出血1例。MRA均发现双侧颈内动脉或其分支狭窄或闭塞。全脑DSA检查7例,其中双侧颈内动脉狭窄、闭塞5例,双侧大脑前动脉狭窄或闭塞4例,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3例。结论成人烟雾病临床表现多样,临床特点与责任病灶及支配血管相关;MRI和/或MRA有助于烟雾病的早期诊断,确诊需行全脑DSA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颅外段伴同侧大脑中动脉急性串联闭塞的血管内治疗方法,评价其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5例行血管内治疗的颈内动脉颅外段伴同侧大脑中动脉急性串联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内动脉颅外段夹层闭塞伴同侧大脑中动脉串联闭塞患者共10例,均以导引导管越过闭塞的夹层先行大脑中动脉支架取栓术(逆行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粥样斑块性闭塞伴同侧大脑中动脉串联闭塞患者共15例,首先使用球囊扩张和支架置人治疗近端闭塞,再行大脑中动脉支架取栓术(顺行治疗)。术中即刻血管再通情况根据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判断。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血管有效再通(TICI分级2b-3级)24例(96%)。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以上,均无卒中复发。术后90d预后良好(mRS≤2分)15例(60%)。结论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伴同侧大脑中动脉急性串联闭塞安全、有效,对夹层所致的串联闭塞采取逆行治疗、对粥样斑块所致的串联闭塞采用顺行治疗为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18.
1对象与方法我院自2004年1月~2005年7月对15例颅内动瘤施行早期动脉瘤夹闭术,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9~60岁,平均34.5岁.均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首发症状.术前Hunt分级:Ⅰ级4例,Ⅱ级6例,Ⅲ级3例,Ⅳ级2例.其中合并癫癎5例,偏瘫4例,动眼神经麻痹3例.DSA检查示动脉瘤位于大脑中动脉瘤M1段5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4例,前交通动脉3例,颈内动脉3例.  相似文献   

19.
颅内动脉瘤61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自 1982年 3月至 1998年 7月共收治颅内动脉瘤 6 1例 ,总结临床和手术治疗结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性别 :男 31例 ,女 30例 ;年龄 :2~ 6 4岁 ,平均 39岁。动脉瘤类型 :小型(直径 <1 2cm) 35例 ,中等大小或大型 18例 (直径 1 2~ 2 5cm) ,巨大型 (直径 >2 5cm) 8例 ,包括 1例术后复发者大达 12cm× 10cm× 6cm。本组中尚有多发性动脉瘤 2例 ,动脉瘤合并脑血管畸形 5例。动脉瘤分布 :前交通 17例 ,颈内动脉 15例 ,后交通 15例 ,大脑中动脉 6例 ,大脑前动脉 3例 ,基底动脉 4例 ,颈内动脉 眼动脉 1例。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评估其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的病例资料。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3例,单纯支架植入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载瘤动脉闭塞2例。结果发生术中出血1例,术后再出血3例;出院时预后良好8例(66.7%),死亡4例(33-3%)。临床随访2~78个月,平均23个月;GOS5分7例,4分1例。结论血管内治疗是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方法。动脉瘤段载瘤动脉闭塞是治疗此类动脉瘤最确实的方法.但对于球囊闭塞试验阳性,或动脉瘤颈对侧壁有重要穿支的病人,可考虑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