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EC)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中枢神经系统EC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效果。囊肿位于颈段2例,左侧脑室1例,均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结果C1-C2段囊肿全切除,C6~C7段囊肿次全切除,左侧脑室囊肿大部分切除。随访5-24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病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中枢神经系统EC是少见的先天性疾病,多发生于颈胸段椎管硬膜下脊髓腹侧,颅内罕见。MRI对E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手术切除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例肠源性囊肿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结合相关文献对其病因学、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进行总结。颅内肠源性囊肿是一种良性病变,以中年女性多见,好发于中线部位,高发症状或体征多与占位效应相关,影像学检查无特征性改变,缺乏明确诊断标准,难以与其他颅内囊性病变相鉴别,术前诊断困难且误诊率高,明确诊断需依靠术中所见和病理检查。手术全切除是唯一治愈手段。  相似文献   

3.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总结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及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表现、MRI特点和手术结果.结果 1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部分伴有脊柱发育畸形,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神经根性痛和脊髓压迫症状.MRI可清晰显示囊肿及其周围结构.囊肿通常表现为稍长T1、长T2均匀信号.11例中4例全切,7例大部切除.所有病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肠源性囊肿是少见的先天性疾患,多发生于颈胸段椎管硬膜下脊髓腹侧,常伴有脊椎畸形.MRI是最方便有效的检查方法.手术切除囊肿,神经功能多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5.
小儿椎管内肠源性囊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小儿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过去6年来我科收治的21例小儿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1例,占同期小儿椎管内肿瘤总数的13.7%,发病平均年龄为7.7岁,男女之比为6:1。囊肿位于颈段者占62%,位于胸段者19%,颈胸交界和腰骶段者各占9.5%;部分患儿合并有其他发育畸形。囊肿全切除率和近全切除率达到80.9%。结论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为良性病变,早期诊断和显微是治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的动态及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的组织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使用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1例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肠源性囊肿进行研究。囊肿壁上皮可为单层或复层扁平,立方,柱状上皮;一些病例可见两种以上上皮组织成分,并相互移行;某些病例,在囊肿壁内可含有黑色素,软骨,平滑肌,粘液腺等多种组织成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MA均呈阳性;CEA染色仅一例阴性,而此例NSE阳性,故应诊断为神经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延髓肠源性囊肿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延髓肠源性囊肿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形态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行桥脑及延髓右前方占位切除术.镜下为纤维结缔组织囊壁,囊壁内衬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局部上皮鳞化.术后随访8个月,无复发.结论 肠源性囊肿好发于脊椎管内,发生于延髓罕见.需与胶样...  相似文献   

8.
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的形态及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的组织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使用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1例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肠源性囊肿进行研究。结果:囊肿壁上皮可为单层或复层扁平、立方、柱状上皮;一些病例可见两种以上上皮组织成分,并相互移行;某些病例,在囊肿壁内可含有黑色素、软骨、平滑肌、粘液腺等多种组织成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MA均呈阳性;CEA染色仅一例阴性,而此例NSE阳性,故应诊断为神经上皮性囊肿;S-100和CK染色结果不固定;Vi-mentin和GFAP均呈阴性。结论:肠源性囊肿的组织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可作为鉴别其他类型囊肿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垂体腺瘤伴Rathke囊肿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伴有Rathke囊肿的垂体腺瘤病例资料。结合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手术治疗以及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2例病人均经翼点入路行开颅手术,术后病理结果为垂体腺瘤合并Rathke囊肿。1例术后随访13个月复查MRI示未见肿瘤及囊肿复发,1例术后视力较术前好转。结论伴有Rathke囊肿的垂体腺瘤临床罕见,鞍区MRI提示垂体腺瘤旁存在囊性信号应考虑合并Rathke囊肿。临床明确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对于压迫症状明显且伴有Rathke囊肿的垂体腺瘤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肠源性囊肿是比较罕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1999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定义为:囊肿内壁衬有类似于胃肠道上皮、能分泌黏液的上皮[1]。颅内肠源性囊肿十分少见[2~4]。此前国内文献报道的枕骨大孔区肠源性囊肿只有1例[5],国外报道只有9例[3,7],现将我院2005年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9岁,因颈背部麻木2个月入院。入院查体未见异常,头颅MRI检查提示左枕骨大孔区占位,表皮样囊肿可能。治疗:行手术切除,术中发现囊肿位于左延颈交界处,有一系带与蛛网膜黏连,锐性剪断后完整摘除囊肿。术后病理诊断:左枕骨大孔区肠源性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12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效果。本组男8例,女4例。囊肿位于颈段6例,胸段3例,腰段3例。结果全部病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术中全切8例,次全切2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除1例患者早期肌力下降外其余患者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随访6月~5年(平均18个月),8例全切者无复发,4例次全或部分切除者2例复发。结论椎管内肠源性囊肿为先天性良性疾病,早期显微手术切除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脊髓肠源性囊肿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脊髓肠源性囊肿的临床、组织病理及形态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83年至2003年11例脊髓肠源性囊肿病例.临床表现为病变相应部位的神经根性疼痛和脊髓压迫症状.11例患者的影像学分别为髓外型6例、髓内型3例和哑铃型2例.结果全部手术的11例患者中,7例全切(均为髓外型和哑铃型),4例次全和部分切除.5例神经根痛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下肢肌力减弱2例明显改善,2例无变化.1例术前截瘫患者,术后1周肌力恢复为Ⅲ~Ⅳ级.尿失禁1例术后无明显变化.结论肠源性囊肿早期采取手术切除,是治疗此病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 男,3岁,因腰背部疼痛一月,进行性加重伴双下肢乏力一周入院。体检:发育正常,脊柱未见畸形,胸4椎体有压痛,双下肢肌张力稍减弱,肌力均为Ⅱ级,膝反射、踝反射稍活跃,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MRI示胸3~4椎管内脊髓腹侧占位病变,约1.5cm×1.0cm。诊断为胸3~4椎管内神经纤维瘤。手术打开椎管,切开硬脊膜,小心牵开脊髓,发现胸4~5脊髓腹侧有一囊性肿物,灰褐色,穿刺抽出咖啡色囊液3ml后,在显微镜下将囊肿完全切除。病理报告为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术后第3天开始,患者腰背部疼痛消失,双下肢肌力逐渐恢复至Ⅳ级以上,能单独行走,半月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4.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较为罕见。我科收治1例,报告如下,并对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进行讨论。 1 病例报告 病人,女性,34岁。1997—10—02入院,20d前无诱因高热39℃,颈部疼痛,5d后四肢麻木、无力伴大小便失禁,当地医院以“脊髓空洞症”转我科,入院体温36.4℃,神志清楚,构音不良,软腭悬雍垂上抬无力,咽反射消失,双侧耸肩无力,颈部有抵抗感,C_4以下痛温觉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位于脑干及脊髓腹侧肠源性囊肿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位于脑干脊髓腹侧肠源性囊肿8例,其中4例颅颈交界部囊肿采用远外侧手术入路,3例颈段采用后正中入路,1例胸段采用胸椎侧前方入路进行手术切除.结果 MRI是早期诊断肠源性囊肿的有效手段.7例囊肿获得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所有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肠源性囊肿虽然是先天性良性肿瘤,但多位于脑干、脊髓腹侧,手术易造成脑干、脊髓损伤,全切除难度大;采用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或胸椎侧前方入路,通过显微外科操作可在对脑干、脊髓最小干扰下获得全切除.  相似文献   

16.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表现 ,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分析和总结我科 1994年至 2 0 0 1年收治的 11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及手术方法。结果  11例病人中 ,10例髓外硬膜下者 ,均一次性手术全切除 ;1例髓内患者 ,行大部分切除。结论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术前定性诊断困难 ,CT及MRI有助于定位诊断。手术全切除是唯一的根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鞍区肠源性囊肿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枢神经系统的肠源性囊肿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良性瘤样病变.本病多发生于儿童,男性略多于女性.肿瘤多位于椎管内,颅内肠源性囊肿十分少见.文献所报道的颅内肠源性囊肿绝大多数位于幕下,位于幕上者至今仅报道有11例.本例肠源性囊肿位于鞍区,甚为罕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脊髓肠源性囊肿3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肠源性囊肿(spinal enterogenous cysts,SEC)是一罕见的先天性、发育性畸形。以往命名较纷杂,WHO的命名是肠源性囊肿(enterogenous cysts),并将其定义为“囊肿内壁衬有类似于胃肠道上皮、能分泌粘液的上皮”。现将我院救治的3例脊髓肠源性囊肿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瘤样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TLP-PACNS)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21年2月手术治疗的6例TLP-PACNS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术前头颅MRI显示单发局限性病灶3例,考虑胶质瘤;多发病灶3例,考虑转移瘤。6例均行开颅病灶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PACNS。2例术后给予激素治疗后明显好转;1例多发病灶术后激素治疗后无变化,加用环磷酰胺后好转;3例单发病灶术后自然缓解;随访3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 TLP-PACNS是一种非常少见的疾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易误诊,病理检查是诊断金标准,激素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颅骨板障内皮样囊肿(dermoid cyst,DC)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颅骨板障内DC的病例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术中发现肿瘤包膜完整,蒂部嵌入颅骨内,切开包膜见其内乳白色干酪样物质,夹杂大量毛发.术后病理结果 证实为DC.术后1周头皮切口愈合良好出院.结论 颅骨板障内DC临床罕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