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发病原因。方法对22例CVST患者的临床及头颅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CVST患者中男5例,女17例,发病年龄21~71岁,急性起病13例,亚急性起病9例,首发症状以头痛多见,其次为发热、意识障碍、肢体无力、抽搐及视力障碍,其中2例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2例中DSA检查1例、头颅MRV检查21例,累及2个以上静脉窦者12例,以上矢状窦受累最常见,发病原因以分娩最常见,其它原因有口服避孕药、炎症、外伤、贫血等,22例中基本痊愈21例。结论 CVST以女性多见,首发症状以头痛多见,发病原因以分娩常见,可伴发躯体静脉血栓形成,多累及2个以上静脉窦,MRV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CVST患者的起病形式、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脑脊液结果等。结果 ①中青年多见,多急性起病;②临床表现多样化,头痛最多见(86.1%);③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蛋白、细胞可轻度升高;④影像学表现为静脉血栓形成及脑梗死等;⑤低分子肝素治疗安全有效。结论 CVST病因复杂,起病形式多样,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因此对可疑患者尽早行CT,MRI及MRV检查以明确诊断,确诊后尽早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头痛特点及其与脑脊液压力及静脉窦血栓部位的关系.方法 收集以头痛为首发症状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头颅磁共振静脉成像(MRV)证实为CVST的11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7例CVST患者中全头痛和非全头痛者分别占65.8%(77例)和34.2%(40例);脑脊液压力增高、正常和减者低分别占79.5%(93例)、7.7%(9例)和12.8%(15例);多静脉窦、双静脉窦和单静脉窦血栓形成者分别占44.4%(52例)、36.7%(43例)和18.8%(22例).全头痛组脑脊液压力升高、正常、减低的构成比分别为75.3% (58/77)、9.1% (7/77)、15.6% (12/77),非全头痛组分别为87.5% (35/40)、5.0% (2/40)、7.5% (3/40),2组脑脊液压力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头痛组与非全头痛组CVST部分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痛为首发症状的CVST以全头痛为主,以多静脉窦血栓形成多见,多伴有颅内压增高,但对于颅内压正常尤其颅内压明显减低的头痛患者,也应注意CVST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CVST患者的发病年龄、发病形式、临床表现、影像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①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以青年女性多见;②多为急性、亚急性起病;③诱发因素有分娩、妊娠、炎性反应、口服避孕药、外伤等;④早期表现为:头痛、视乳头水肿、癫痫发作,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⑤影像学表现为静脉窦闭塞及局限性梗死。结论熟悉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诱发因素、起病方式,临床特状,利于提供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付玛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167-168
目的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诊断特点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6例CVST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症状特征、影像学特征、脑脊液检查特征及治疗情况。结果 CVST患者多为中青年患者,多机型或亚急性起病,早期表现为头痛、呕吐伴或不伴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及癫痫发作。脑脊液检查可见压力明显增高,影像学检查可见静脉窦高密度改变及脑实质异常信号。临床治疗多以脱水、抗凝、溶栓为主要方法,本组中26例患者经治疗18例利用肝素治疗,14例好转;8例利用尿激酶溶栓治疗,7例好转。结论对于中青年急性头痛、呕吐患者,须注意行MRI+MRV检查排除是否患有CVST,必要时进行DSA检查,一旦确诊立即行抗凝、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6.
孙辉  钱伟东 《安徽医药》2017,21(5):859-862
目的 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7月收治的46例CVST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VST病人起病形式多样,临床表现多样,大多有头痛症状,其他症状有局灶性的神经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等.影像学方面,CT平扫12例(12/42)发现异常,MRI平扫(T1WI、T2WI、FLAIR)发现异常者32例,MRV检查显示异常者45例,46例病人通过MRI+MRV均能得到诊断,所有病例经过抗凝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均预后良好.结论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因较多,临床症状复杂且缺乏特异性,结合CT、MRI及MRV可对其进行诊断,必要时可行DSA检查,早期抗凝治疗能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尚文鹏 《首都医药》2008,15(10):24-25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9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围产期多见;颅高压为其主要症状[1];磁共振(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可同时显示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采用抗凝等治疗,多数痊愈.结论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围产期高发;影像学检查为确诊主要手段;抗凝等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程福璋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5):129-130
目的:分析以颅内出血表现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1例经MRI、MRV确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结果:该患者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主要有颅内压增高及皮质受损表现,无特异性。结论:CVS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颅脑MRI及MRV对CVST的诊断敏感,且作为一种无创检查,较有创的DSA更易被患者接受,极大提高了CVST早期的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36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的起病形式、可能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方法 对36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因多样,临床表现多为高颅压综合征,脑脊液压力多数升高,影像学表现静脉血流减慢、闭塞.脱水、抗凝等综合治疗疗效佳.结论 及早行血管检查(MRI或MRV)明确诊断并进行治疗,对于提高本病的生存率,降低致残率,减少严重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进行探讨。方法46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63.0%)患者为急性起病,12例(26.1%)患者为亚急性起病,5例(10.9%)患者为慢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24例(52.2%)为意识与认知功能障碍,9例(19.6%)患者表现为大脑皮质刺激症状,7例(15.2%)患者表现为眼部症状,4例(8.7%)患者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经头颅CT平扫示条带征17例,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平扫示实三角征18例,增强示空三角征8例, 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均见血栓部位血流消失。经治疗,41例患者均康复出院,5例患者有明显好转。结论脑静脉窦血栓以头痛等颅高压症状以及意识与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检查中CT的诊断率较低, MRI+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及DSA的确诊率高,能对闭塞的静脉窦及其血栓形成进行显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3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疗方案及预后情况.结果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发病,继发于感染7例,非感染性18例,其中产褥期发病12例;5例病因不明.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是最常见的.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癫痫及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方案中单纯肝素抗凝治疗23例,肝素联合静脉窦内溶栓治疗7例.本组22例患者痊愈,4例遗留残疾或后遗症,4例死亡.结论 CVST的临床表现变异很大且缺乏特异性,常见于育龄期妇女.因此关注患者是否存在CVST发生的高危因素,尽早行颅脑CT、MRI、MRV或DSA检查,明确诊断后应积极地抗凝治疗,必要时联合介入溶栓治疗,并纠正病因、对症治疗,大多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及磁共振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确诊的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呕吐,5例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4例癫痫发作,3例发热,1例视乳头水肿,1例意识障碍。6例脑脊液检查显示压力明显增高,但常规生化均正常。影像学检查:7例头颅MRI出现静脉窦正常流空效应消失,代之以异常等或高信号影,MRV示静脉窦不显影,未完全再通时显示轮廓欠清。结论 CVST常见颅内压增高等非特异性临床表现,脑脊液压力增高而无常规生化异常;MRI出现静脉窦正常流空效应消失,呈异常等或高信号影;MRV特征为受累静脉窦血流信号不规则或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32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CVST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中以中青年育龄妇女多发:病因以产后高凝状态最常见,其次为感染、口服避孕药、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增多症等,有6例患者病因不明:多为急性、亚急性发病;临床表现以头痛、呕吐、视物不清、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局灶性神经缺损等多见:84.4%的患者D-二聚体增高;87.5%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异常。影像学表现颅内静脉窦狭窄或闭塞、脑梗死、脑梗死伴出血等;治疗以脱水降颅压、抗凝治疗为主,根据病因、高危因素及并发症给予抗炎(感染性血栓)、扩容改善循环、抗癫痫对症治疗等;临床治愈18例,好转12例,无效1例,出现脑疝自动出院1例,总有效率为93.8%。结论CVST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对可疑患者及时做腰穿、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化验,可为诊断提供支持.监测治疗效果;影像学检查CTV或MRI+MRV、DSA具有确诊价值,是早期诊断CVST的关键;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和(或)干预高危因素、及早应用抗凝药物、脱水降颅压及对症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张龙  龚桂平 《安徽医药》2021,25(9):1783-1787
目的 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2月至2020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CVST病人,共入组95例病人,分析所有病人的起病形式、临床表现、CVST相关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与男性相比,女性CVST病人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妊娠/产褥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肿瘤;与女性相比,男性CVST病人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各种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血栓形成倾向(凝血-纤溶系统异常、蛋白C/S异常).肾病综合征等各种免疫相关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也是CVST重要的危险因素.静脉梗死(19例,20.0%)及出血性梗死(13例,13.7%)是最多见的脑实质受损,另有58例病人无脑实质受损的影像学表现;87例(91.6%)病人多个静脉窦受累,累及最多的是横窦(82例,86.3%)和乙状窦(74例,77.9%).结论 CVST危险因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妊娠/产褥期、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血栓形成倾向、肾病综合征、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近期手术等,且存在性别差异.脑实质受损病人影像学表现以静脉梗死及出血性梗死最多见,绝大多数病人累及横窦和乙状窦等多个静脉窦.  相似文献   

15.
孕产妇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孕产妇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诊治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孕产妇合并CVST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于妊娠期7例,自然分娩后5例,剖宫产后12例.孕早期3例,2例有口服避孕药物史.13例同时行MRI、MRV、DSA检查,11例MRI及MRV检查阳性的患者中10例DSA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确诊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误诊(27.27%)。22~44岁、45~59岁及60岁以上病死率分别为7.14%、66.67%及80.00%,而显示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且误诊组病死率显著高于非误诊组(66.60%vs 18.75%,χ2=4.441,P=0.035<0.05)。头痛为首发及主要症状,非炎症病因为主,孕产妇多见。早期脑CT及脑MRI平扫可发现位于皮层脑叶的多发性病灶及静脉阻塞性脑肿胀。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且年龄较大病死率可能越高。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4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者中,围生期5例,2例为肾病综合征急性期,1例合并副鼻窦炎,1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2例有明确的乳突炎史,1例有中耳炎史,2例有颅外伤史;临床表现丰富多样,颅高压为其主要症状;CT表现普遍性脑水肿,脑室变小;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可显示颅内静脉窦病变的部位及范围。采用降颅压、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奥扎格雷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10例痊愈,4例好转,有一定的临床效果。结论围生期高发,血液成分改变、感染与本病发生有关;影像学检查为确诊该病主要手段;联合使用奥扎格雷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CVST值得进一步尝试。  相似文献   

18.
16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与影像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6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围产期4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例,肾病综合征2例,副鼻窦炎1例,另外7例原因不明;临床表现丰富多样,颅高压为其主要症状;CT表现普遍性脑水肿,脑室变小;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显示颅内静脉窦病变的部位及范围。采用降颅压、扩容、抗凝及溶栓等治疗,10例痊愈,4例好转,1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结论围产期高发,血液成分改变、感染与本病发生有关;影像学检查为确诊该病主要手段;溶栓、抗凝、扩容等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对垂体微腺瘤的MRI诊断。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64例垂体微腺瘤的病例,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采用Philips 1.5T核磁共振扫描机扫描,垂体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全部患者表现不一,基本病程1月至3年。月经紊乱者40例,其中28例合并头昏、头痛,5例有四肢乏力,50例有泌乳素增高。垂体微腺瘤的MRI表现为垂体大小正常或较饱满,微腺瘤病灶动态增强无明显强化,延时扫描有轻度强化,经药物治疗后病灶可缩小或消失。结论 MRI诊断垂体微腺瘤敏感性高、准确率高,影像表现有特征性,可以多方位成像,图像直观,直接显示病灶大小、形态,是垂体微腺瘤常用的影像诊断方法,为临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