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β射线能够有效减少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后血管内膜的增殖 ,这一理论已经动物实验证实。然而 ,防止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发生再狭窄的最低有效剂量仍未确定。方法 :181例未经治疗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 ,随机分成 4组 ,在成功地施行球囊扩张成形术后 ,接受吸收剂量分别为9、12、15和 18Gy的 90 Y中心性源腔内照射治疗 ;2 8%的患者辅助以支架置入治疗。术后 6个月辐射生物效应最明显 ,此时测量最小管腔直径。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随访发现 ,不同剂量组所测得的最小管腔直径平均值分别为 :9Gy剂量组为 1.6 7mm ,12 Gy剂量组为 1.76 mm ,而 15 Gy和…  相似文献   

2.
3.
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是一个临床常见问题,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甚至达到20%或更高,特别是弥漫性血管再狭窄病变的治疗有一定的困难。为了防治再狭窄人们进行了许多研究,本文综述冠状动脉内放射治疗防治再狭窄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内放射治疗再狭窄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是一个临床常见问题,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甚至达到20%或更高,特别是弥漫性血管再狭窄病变的治疗有一定的困难。为了防治再狭窄人们进行了许多研究,本综述冠状动脉内放射治疗防治再狭窄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冠状动脉造影(ICA)和血管内超声作参照,评价新的较高空间分辨力的CT(CT设备A)和标准分辨力的CT(CT设备B)在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准确度和辐射剂量。材料与方法研究获得病人的知情同意和本单位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共有180例因怀疑支架术后狭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参加了本研究。其中90例病人采用CT设备A进行检查[1组:男72例,年龄52~79岁,平均(65±11)岁;女18例,年龄55~83岁,平均(65±12)岁],另90例采用CT设备B进行检查[2组:男74例,年龄51~77岁,平均(64±10)岁;女16例,年龄55~82岁,平均(68±11)岁]。两种CT设备的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进行比较。评估所受到的辐射剂量。对于两组间支架情况的评价,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结果 1组支架评价的准确度要优于2组(分别为99%和92%,P=0.0021)。而1组中出现的线束硬化性伪影(2例)要明显低于2组(12例,P<0.05)。对于全部支架情况的分析,多层CT识别支架术后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在1组分别为96%、95%和96%,而2组分别为90%、91%和91%,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对于评价支架内狭窄的百分率,多层CT与血管内超声的相关性,在1组中明显高于2组(r=0.89与r=0.58,P=0.019)。对于支架内最狭窄的内腔直径和范围,多层CT和血管内超声的相关性,在1组中明显高于2组。两组的辐射剂量均较低[(1.9±0.2)mSv]。结论 CT设备A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力,能够更可靠地检测、评价支架内再狭窄的情况,而保持较低的辐射剂量。原文载于Radiology,2012,265(2):410-417.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28例组织学证实的进展期宫颈癌做了初次放疗前后MRI检查及随访。TR2500ms,TE 30~100ms,场强1.5T。10例肿瘤体积大于50cm~3。18个肿瘤(64%)放疗后1~3个月体积减少,信号强度减低,1~6个月完全消退(立即反应型)。放疗后6个月仍可见肿瘤者10例,其中5例放疗前肿瘤大于50cm~3。10例中7例信号强度减低,9个月时肿瘤消失(延迟反应型)。其余3例肿瘤进展,无明显信号改变(无反应型)。放疗后9~16个月肿瘤复发4例,其中2例立即反应型,2例延迟反应型。4例中3例原肿瘤体积大于50cm~3。复发肿瘤MR信号强度与放疗前肿瘤相同。MRI诊断  相似文献   

7.
关键 《放射学实践》2007,22(2):113-113
目的:药物涂布支架已被证实能降低冠状动脉的再狭窄率。但尚未证实股浅动脉药物涂布支架并优于裸支架。方法:在一项前瞻性盲法多中心的试验中,154例患随机接受以下两种治疗之一,即在球囊成形术中经球囊导管局部给予紫杉醇(paclitaxel)或同时给予对比剂。将一组仅行球囊成形术作为对照组。结果:局部给予紫杉醇未见相关不良反应。为进行初步分析,我们将25例采用普通球囊与20例采用药物涂布球囊相比较。6个月后采用药物涂布球囊治疗的患最小内腔直径(MLD)明显大于采用普通球囊(P=0.029)。  相似文献   

8.
作者分析了9个研究单位1967~1985年259例女性导管内乳腺癌(TisN_0M_0)保守手术及放疗十年的结果。78%病例肿瘤≥2 cm。所有病例均经原发导管内癌完全切除及术后放疗。所有病例均应用乳腺切线放疗。放射源51%为~(60)钴,22%为6MV光子束,22%为4 MV光子束。乳腺切线放疗中位分次量200cGy(160cGy~240cGy),中位全乳剂量5000cGy(平均5132cGy,3120cGy~6400cGy)。63%原发瘤处尚予补充放疗。乳腺切线野剂量与补充野剂量总合之中位量为6000cGy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飞行学员肾下垂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为招飞体检时肾下垂医学鉴定标准掌握提供参考. 方法 对招飞体检时肋下可触及肾脏的86名飞行学员(观察组)和随机选择的肋下未触及肾脏的51名学员(对照组)进行跟踪随访,并将观察组按照立位深吸气时是否肋缘下可触及右肾一半以上进一步分为肾下移组(63名)和肾下垂组(23名),观察其在基础学习训练期间的健康状况,两年后复查肾脏触诊和超声检查肾脏位置变化情况,以及有无运动后血尿,对检查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经过两年学习训练,观察组飞行学员体重增加.超声测量右肾脏下极距右髂后上嵴距离显示:对照组学员肾脏位置无明显变化[(6.0±0.7)cm比(5.9±1.0)cm,t=0.668,P>0.05],肾下移组肾脏位置有所下降[(5.3±1.0)cm比(5.6±0.7)cm,t=2.961,P<0.01],肾下垂组肾脏位置下降更明显[(3.9±0.6)cm比(5.3±0.4)cm,t=10.451,P<0.01].肾下垂组有2名飞行学员出现劳累后腰酸、腰痛等临床症状. 结论 通过两年航空大学常规基础体能训练,肾下移和肾下垂飞行学员肾脏位置没有改善,反而进一步下移,建议招飞体检时应进一步重视肾下垂的检查和医学鉴定,必要时结合超声检查进行评定.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 of nephroptosis with time in flying cadets and provide references to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of diagnosing nephroptosis in selection of flying cadets.Methods Follow up was taken both for 86 flying cadets with different degree of nephroptosis (observation group) and 51 randomly selected cadets without nephroptosis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further divided into kidney descending group ((53 cadets) and nephroptosis group (23 cadets) according to if the half or more kidney could be touched by palpation when cadet was in standing position and holding deep breath. Two years later, kidney palpation and ultrasonic examination were performed again to check the position of kidney and their urine was tested after 3000 m running for inspecting occult blood. All data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Cadets in observation group showed increased body mass index in two years. The distance between anus perineum of right kidney and right pos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 depended by ultrasound examination w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both in kidney descending group [(5. 3 ± 1.0) cm compared to (5. 6 ±0.7) cm, t=2.961, P<0. 01] and nephroptosis group [(3.9±0.6) cm compared to (5.3±0.4) cm,t=10. 451, P<0.01] but in control group [(6.0±0.7) cm compared to (5.9±1.0) cm, t=0. 668,P>0.05]. Two cadets in kidney descending group had a complaint of waist soreness and lumbago after exertion. Conclusions Flying cadets' nephroptosis has not been ameliorated and even more serious in two years of routine exercise in aviation university. The nephroptosis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in selection of flying cadets and diagnosis may be conducted with ultrasonic examination if necessary.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相位对比MRI测量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技术,是否能无创地评估经皮冠脉血管成形术后的冠脉再狭窄的程度,作者以计算机辅助冠状动脉造影术为金标准,选取经皮血管成形术后胸痛复发超过3个月的病人17例(男15例,女2例,年龄36~77岁)为研究对象。 结果表明,管腔狭窄小于50%,大于50%但小于70%,以及大于70%的病人的相位对比MRI冠脉血  相似文献   

11.
PTCA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采用血管内支架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利用运动试验来追踪评价其1年疗效。材料与方法:观察32例PTCA成功病例,其中6例在术后1~8个月被诊断为再狭窄,选择Gianturco-Roubin型支架做再成形治疗,在术后第1、6、12个月测定其运动试验结果,将所测定指标与单纯PTCA组病例做同期对照。结果:6例血管造影均为原部位的单支血管再狭窄,经支架成形处理后,狭窄度由90.5%±3.4%(x±s)下降为10.2%±6.7%;术后1年追踪运动试验表明,支架成形组较单纯PTCA组在运动耐量和运动时间方面占优势。结论:再狭窄的发生除了与血管内膜增生反应相关外,还与血管壁的慢性回缩和结构重塑相联系;血管内支架可对抗这一过程的发生,从而提高中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血管损伤后再狭窄犬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状动脉血管损伤后再狭窄犬模型的建立杨水祥,李天德,张永斌,粟瑞福,王广义,郭宝龄,赵海璐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损伤,犬,模型,心血管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43.1缺乏满意的动物模型是探讨冠状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后再狭窄机制及...  相似文献   

13.
骨巨细胞瘤罕见,且症状与自然病程多变,因其局部的侵袭性或因治疗而致显著的功能后遗症。作者回顾分析1959~1991年21例局限性骨巨细胞瘤放疗的结果,重点评价兆伏放疗的效果、副反应及确定放疗的指证。女14例,男7例,平均32岁(13~71)。原发癌部位四肢9例,盆骨6例,脊椎4例,颅骨2例。18例有骨外侵犯,且14例扩展到邻近结构(包括脊髓压迫3例,马尾压迫1例,骶丛侵犯3例,颞叶侵犯1例)。颅骨侵犯的2例除颞骨1例侵犯脑实质外,另1例上颌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X刀立体定向在放射治疗肺癌中的价值。方法  5 2例肺癌患者行X刀治疗 ,治疗前后均行常规放疗 ,放疗结束后 2~ 3月行CT复查 ,比较治疗前后临床及肿瘤大小的变化情况 ,根据临床表现和CT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疗效。结果 完全缓解 6例 (11.5 % ) ;部分缓解 2 9例 (5 5 .8% ) ;无变化或肿块缩小 ,缩小不足 5 0 % 13例 (2 5 % ) ;进展 4例 (7.7% )。总有效率为 92 .3 %。结论 X刀治疗肺癌可以使肿瘤局部得到准确的高剂量照射 ,近期疗效显著 ,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正>摘要目的以有创的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为参考标准,探讨流经支架内的、与主动脉密度做标准化处理后的冠状动脉密度(CCO,校正后)能否判断支架内再狭窄(ISR)的严重程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金属裸支架狭窄的发生率较高,术后6个月平均再狭窄率46%,药物涂层支架再狭窄率5%[1].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诊断的方法是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SEA),但费用较高且有创,因此,寻找一种准确的无创检查方法,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疗效和随访观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64层螺旋CT评价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价值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64层螺旋CT对14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患者(共37个支架)进行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CTA上,通过肉眼观察和测量支架内CT值两种方法诊断ISR。以冠状动脉造影(ISR≥50%)为标准,计算并比较两种方法诊断ISR的准确性。结果 37个支架中,CCA检出ISR(≥50%)11个,正常(包括ISR〈50%)26个。与CCA对照,CTA肉眼观察法正确诊断ISR2个,正常18个,CT值测量法则分别正确诊断ISR3个,正常21个。两种方法诊断ISR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8%、69%、20%、67%和27%、81%、38%、72%。两种方法各项准确性指标之间差异均无缔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旆CT诊断ISR十分困难.但对排除ISR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与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经冠状动脉造影并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高原冠心病患者387例,随访6~12个月并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按有无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将患者分为再狭窄组和无狭窄组,总结分析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再狭窄组糖尿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无狭窄组(P〈0.01),术后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和他汀类药物的百分比显著低于无狭窄组(P〈0.01);再狭窄组和无狭窄组在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和高血脂的发病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移居平原居住组的再狭窄率显著低于未移居组(16.1%vs 35.4%,P〈0.01)。结论高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与糖尿病、术后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密切相关,术后移居平原可能降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切割球囊成形术 (CBA)治疗高龄患者弥漫性冠状动脉 (冠脉 )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复查冠脉造影示ISR >70 %的高龄弥漫性ISR患者117例 ,分为CBA组 (n =74 )和普通球囊成形术 (BA)组 (n =4 3)。于术后 6个月随访冠脉造影 (QCA)和血管腔内超声 (IVUS)。结果 手术成功率CBA组为 99% ,BA组为 10 0 % ;CBA组冠脉管腔的即刻获得大于BA组 ;两组术后即刻管腔直径狭窄百分比 (DS)在CBA组小于BA组 (11.81± 9.17对 2 6 .33±10 .0 4 ,P <0 .0 5 ) ;平均随访时间 (5 .8± 1.6 )个月时CBA组的DS小于BA组 (2 9.4 3%± 12 .16 %对4 6 .12 %± 13.0 1% ,P <0 .0 5 ) ;CBA组复发的ISR病变长度由术前的 (2 3.17± 12 .4 6 )mm缩短至 (11.2 3±5 .6 8)mm ,而BA组手术前后无改变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IVUS显示 ,两组术前及术后即刻的MLA、RVA及SA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CBA治疗高龄患者弥漫性ISR安全、有效 ,其即刻及随访期疗效令人满意 ,复发的ISR病变长度较BA组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20.
随着影像介入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导管手术作为先进诊疗手段,其医疗技术的发展已日趋成熟,技术交流已呈全球化趋势,但作为一名使用机器的技术人员,如何配合好手术却鲜有交流。殊不知机器的使用虽然不是手术的关键,但手术的最终目的是在图像的引导下做出明确的诊断或治疗,熟练掌握机器的常规操作对提高手术效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笔者在几年的工作过程中配合冠状动脉手术近1200例,现将一些体会总结如下,以供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