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干细胞经冠脉移植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24例冠心病伴心肌梗死患者,男20例,女4例,平均60岁(27~79岁),体外分离培养自体骨髓干细胞2~3周,开通梗死相关罪犯血管,通过冠脉转运将骨髓干细胞植入患者的心肌梗死区,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为(0.9~3.5)×106,骨髓单个核细胞数为(1.6~8.3)×106。术前和术后6个月分别行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2例患者因罪犯血管狭窄小于50%未行PCI,仅移植干细胞,1例患者因严重的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未能行PCI而仅行干细胞移植,另l例患者行PCI术后,心功能仍无明显改善,半年后移植干细胞。其余20例患者在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后注入细胞。24例患者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示LVEF较术前明显增加[51.13±9.68)vs.(42.58±12.49),P<0.05],LVDd较术前稍减少[(58.21±7.75)vs。(58.25±8.31),P>0.05],但未达统计学意义;16例99mTcMIBI检查显示梗死部位心肌灌流明显改善。术中及术后随访6~23个月无心律失常和其他合并症发生。结论进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经冠脉移植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具有抑制左室重构,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随访6~23个月未见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动员联合神经营养因子及综合康复治疗持续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PVS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营养因子及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BMSCs动员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PVS评分。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PVS评分分别为(0.92±0.67)和(0.91±0.7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1a观察组PVS评分分别为(12.92±3.55),(13.58±3.53),(14.42±3.68)分,对照组分别为(10.45±4.58),(11.82±5.06),(12.27±5.06)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a,观察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80.0%,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BMSCs动员联合神经营养因子及综合康复治疗PVS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背景:近来骨髓基质细胞多向分化潜能的发现,特别是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干细胞方向分化的成功,为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损伤提供了可能。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基质源干细胞对脑损伤的治疗作用。设计:以BrdU标记的自体骨髓基质源干细胞在模型动物损伤脑区和其他脑区的分布为观察对象的前瞻性研究。单位:北京军区总医院。材料:实验于1999-10/2002—02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完成。取1.5~3.0岁成年家犬22只,雌雄不限,体质量(13&;#177;2)k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常规治疗组8只,骨髓基质源神经干细胞组8只。方法:对犬骨髓基质细胞进行采集、分离、体外扩增、标记和移植用细胞培养。假手术组仅做皮肤切口及颅骨锥孔,不致中脑损伤,于麻醉清醒后行正常进食。常规治疗组行中脑被盖区毁损后行三磷酸腺苷20mg,辅酶A50U,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次/d,共3d。骨髓基质源神经干细胞组行中脑被盖区毁损,然后给予骨髓基质细胞源神经干细胞1mL和脑脊液1mL的混合液,注入脑室,1次/d,共3d。术后第1,7,14,28天4个时间点观察骨髓基质源干细胞在损伤脑区及其他脑区的分布情况。主要观察指标:观察骨髓基质源干细胞在损伤脑区及其它脑区的分布情况。结果:22只动物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在术后第28天:骨髓基质源神经干细胞组BrdU阳性细胞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常规治疗组[(15.4&;#177;2.4,0.5&;#177;0.5,0.5&;#177;0.5)个1。②骨髓基质源神经干细胞组术后第14天脑片BrdU阳性细胞数:中脑的伤侧明显高于对侧[(15.5&;#177;3.3,5.0&;#177;1.5)个];额叶的伤侧高于对侧[(1.6&;#177;0.6,1.5&;#177;0.7)个]。结论:由于骨髓基质源神经干细胞移植组BrdU阳性细胞数在脑损伤区的分布明显多于对侧非伤区和两个对照组的同部位。提示骨髓基质源干细胞可向损伤脑区迁移,能对脑干损伤的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中的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的干细胞,可以在体内和体外特定条件下转化为神经细胞,把骨髓基质干细胞植入损伤的脊髓组织中,能减轻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故有望成为临床上脊髓损伤治疗的一种新方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76-01/2004-03期间的关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文章,检索词包括“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pinalcordinjury;transplant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1994-01/2004-03期间的关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文章,检索词“骨髓基质干细胞;脊髓损伤;移植”,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与骨髓基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神经分化潜能、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实验研究相关的文章,然后筛除与以上要求无明显联系及重复性研究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5篇关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文献,涉及骨髓基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37篇,神经分化潜能的18篇,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实验研究的10篇,排除47篇,纳入与本文密切相关的18篇。资料综合: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能力,不具有特异性标志物,无法用某种特异性标志对其进行鉴定和分离。但骨髓基质干细胞可以在体内转化为神经元样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主要有取材方便,培养简单,并可自体移植,无免疫排斥反应等优点。但移植后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和临床应用验证。结论:从骨髓中分离骨髓基质干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后移植到脊髓损伤部位,强化神经组织的修复过程,是可行的治疗手段,这为脊髓损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中的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的干细胞,可以在体内和体外特定条件下转化为神经细胞,把骨髓基质干细胞植入损伤的脊髓组织中,能减轻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故有望成为临床上脊髓损伤治疗的一种新方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76—01/2004—03期间的关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文章,检索词包括“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pinal cord injury;transplant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1994—01/2004—03期间的关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文章,检索词“骨髓基质干细胞;脊髓损伤;移植”,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与骨髓基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神经分化潜能、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实验研究相关的文章,然后筛除与以上要求无明显联系及重复性研究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5篇关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文献,涉及骨髓基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37篇,神经分化潜能的18篇,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实验研究的10篇,排除47篇,纳入与本文密切相关的18篇。资料综合: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能力,不具有特异性标志物,无法用某种特异性标志对其进行鉴定和分离。但骨髓基质干细胞可以在体内转化为神经元样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主要有取材方便,培养简单,并可自体移植,无免疫排斥反应等优点。但移植后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和临床应用验证。结论:从骨髓中分离骨髓基质干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后移植到脊髓损伤部位,强化神经组织的修复过程,是可行的治疗手段,这为脊髓损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一步探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损伤的机理。方法:采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在单纯化疗或放化疗结合预处理前后骨髓基质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①光镜和扫描电镜:与预处理前骨髓基质细胞相比,单化组和放化组出现不同特征的形态学变化;②透射电镜观察:放化组骨髓基质细胞的内质网扩张,线粒体基质变淡,嵴消失;单化组基质细胞的线粒体重度退行性变,结构紊乱。结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经单化或放化预处理后骨髓基质细胞形态的改变可能是导致造血微环境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对16例持续植物状态患者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护理。术前做好家属思想工作,讲解移植的相关知识;术前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穿刺后患者绝对去枕平卧2h,如高颅压者4h;因患者肢体活动功能障碍,血液循环存在一定缺陷,每次冷敷降温时间不超过15min,以免引起局部坏死;做好肢体功能训练;针对患者意识恢复的不同阶段,做好促醒康复护理;高压氧治疗中加强进舱前的健康宣教及出舱后生命体征观察。本组患者基本痊愈5例,明显好转9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100%。  相似文献   

8.
对国内外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骨折不愈合、骨缺损临床和试验研究进行综述。说明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骨折不愈合、骨缺损的优势,指出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在治疗骨折不愈合,骨缺损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北京康复中心神经外科2005/2006年对5例持续性植物生存状态患者行人胚胎嗅鞘细胞移植。人胚胎嗅鞘细胞为流产胚胎培养,获赠者知情同意。5例患者病程8~60个月,2例曾接受分流手术,5例接受系统康复治疗,均无效。在局麻下于患者双侧额叶放射冠位置分别注射人胚胎嗅鞘细胞约100万个,术后无任何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移植后3周,采用持续植物状态评估量表评价神经功能,与术前比较4例分数升高,神经功能有所改善,1例无变化;4例予以残疾等级量表评估,3例分数下降残疾程度育所减轻,1例无变化;3例进行ISONOVS植物状态量表评估,2例分数升高植物状态有所好转,1例无变化。  相似文献   

10.
背景:近来骨髓基质细胞多向分化潜能的发现,特别是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干细胞方向分化的成功,为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损伤提供了可能。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基质源干细胞对脑损伤的治疗作用。设计:以BrdU标记的自体骨髓基质源干细胞在模型动物损伤脑区和其他脑区的分布为观察对象的前瞻性研究。单位:北京军区总医院。材料:实验于1999-10/2002-02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完成。取1.5~3.0岁成年家犬22只,雌雄不限,体质量(13±2)k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常规治疗组8只,骨髓基质源神经干细胞组8只。方法:对犬骨髓基质细胞进行采集、分离、体外扩增、标记和移植用细胞培养。假手术组仅做皮肤切口及颅骨锥孔,不致中脑损伤,于麻醉清醒后行正常进食。常规治疗组行中脑被盖区毁损后行三磷酸腺苷20mg,辅酶A50u,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次/d,共3d。骨髓基质源神经干细胞组行中脑被盖区毁损,然后给予骨髓基质细胞源神经干细胞1mL和脑脊液1mL的混合液,注入脑室,1次/d,共3d。术后第1,7,14,28天4个时间点观察骨髓基质源干细胞在损伤脑区及其他脑区的分布情况。主要观察指标:观察骨髓基质源干细胞在损伤脑区及其它脑区的分布情况。结果:22只动物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在术后第28天:骨髓基质源神经干细胞组BrdU阳性细胞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常规治疗组[(15.4±2.4,0.5±0.5,0.5±0.5)个]。②骨髓基质源神经干细胞组术后第14天脑片BrdU阳性细胞数:中脑的伤侧明显高于对侧[(15.5±3.3,5.0±1.5)个];额叶的伤侧高于对侧[(1.6±0.6,1.5±0.7)个]。结论:由于骨髓基质源神经干细胞移植组BrdU阳性细胞数在脑损伤区的分布明显多于对侧非伤区和两个对照组的同部位。提示骨髓基质源干细胞可向损伤脑区迁移,能对脑干损伤的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前期应用骨髓间充质源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模拟神经系统疾病动物实验模型取得较好效果。目的:观察应用自体骨髓间充质源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10/2009-04应用自体骨髓间充质源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7例。骨髓穿刺术抽取自体骨髓血50~60mL,在体外经过分离培养后,制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由患者自体脑脊液诱导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通过腰椎穿刺术经蛛网膜下腔鞘内注射输注方式移植。观察患者移植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移植后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经移植治疗后3例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出院后随访6个月,7例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移植前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提示自体骨髓间充质源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疾病是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背景:前期应用骨髓间充质源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模拟神经系统疾病动物实验模型取得较好效果.目的:观察应用自体骨髓间充质源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10/2009-04应用自体骨髓间充质源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7例.骨髓穿刺术抽取自体骨髓血50~60 mL,在体外经过分离培养后,制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由患者自体脑脊液诱导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通过腰椎穿刺术经蛛网膜下腔鞘内注射输注方式移植.观察患者移植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移植后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经移植治疗后3例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出院后随访6个月,7例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移植前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提示自体骨髓间充质源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疾病是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目前对应用神经干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效果进行对比的研究很少,实验观察比较同种异体来源的中脑神经干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对帕金森大鼠行为学及损伤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3/2007-09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脑老化与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完成.SD大鼠麻醉后建立右侧帕金森病模型,随机分为神经干细胞组14只、骨髓基质干细胞组10只、空白对照组10只.选取右侧纹状体2个坐标点(in mm:A 0.6:R 4.0;V-5.0)、(in mm:A-0.7;R 3.0:V-5.0),前两组每个坐标点分别注入经Brd-U标记的神经干细胞悬液、骨髓基质干细胞悬液5 μL,约1×106个细胞,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细胞移植后各组大鼠腹腔注射阿朴吗啡诱导旋转.结果:①行为学改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移植2~8周神经干细胞组和骨髓基质干细胞组大鼠的旋转次数均明显减少(P<0.01).②纹状体切片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鉴定:移植8周后,神经干细胞组和骨髓基质干细胞组均可见一定数量双标的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且后者的双标细胞相对多于前者.空白对照组未发现Brd-U阳性细胞、微管相关蛋白2阳性细胞及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的表达.各组损毁侧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残存率基本相似(P>0.05).结论:神经干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均可改善帕金森病大鼠的旋转行为,且至少在脑内存活8周,并可分化成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多巴胺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14.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绞痛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绞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40例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行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2组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行二维超声、单光子体层扫描和动态心电图检测;在术中、术后3,6个月观察2组是否有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运动时间及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灌注缺损明显减小(P<0.01).2组均无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选择3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年龄37~59岁,患者在无菌条件下,从髂后上棘抽取骨髓100~200mL,在体外分离纯化骨髓干细胞后,局部麻醉下经股动脉插管经肝动脉将分离的骨髓干细胞移植于肝脏。自移植后12周,25例(69.4%)患者谷丙转氨酶逐渐降低,由平均(2788.56±357.90)nkat/L降至(1077.05±440.25)nkat/L;22例(61.1%)患者总胆红素逐渐下降,由平均(151.47±25.77)μmol/L降至(69.93±18.86)μmol/L;27例(75%)患者白蛋白逐渐升高,由平均(25.17±11.79)g/L升至(30.87±12.17)g/L。在干细胞移植后凝血酶原活动度逐渐上升,由术前平均(25.89±12.67)%上升至术后12周的(50.39±19.38)%,患者凝血机制明显改善。移植后大多数患者身体状况有明显的改善;移植后12周腹水减轻的19例(52.7%),食欲改善的28例(77.7%),体力好转20例(58.3%),腹胀减轻17例(47.2%),36例干细胞移植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6例4年随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2003-11,2004-06在同仁医院住院的急性ST抬高性心肌梗死男性患者6例,平均年龄52.5岁,在经皮穿刺冠状动脉球囊成形处理和支架植入血运重建后,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进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前1周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行干细胞动员,外周血CD34+细胞达到1%~3%时,采集从骨髓动员出来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一步纯化后经球囊导管注入梗死相关血管.每半年随访1次,4年后心肌梗死面积在干细胞移植后3个月时平均下降42.7%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8.03%,总梗死面积平均下降50.73%,心脏射血分数增加至55.4%,冠状动脉造影无严重狭窄和需要行血运重建的病变出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皮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骨不连的疗效。方法:选择2000-01/2005-12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住院的肱骨干及胫骨干骨折患者140例,无高血压、糖尿病、营养不良等慢性病史。男100例,女40例,年龄6~67岁,平均36岁,匀为术后6~8个月并且X射线片显示骨折线清晰、骨折端硬化、骨髓腔闭塞后开始治疗。按骨不连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即自体髂骨移植组(70例)及经皮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70例),分别进行自体骨移植及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并行简单有效内外固定。观察两组患者术后X射线观察骨痂形成及平均愈合时间。结果:14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术后X射线片观察结果:2个月骨折端周围有新生骨痂,5个月有连续骨痂形成,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自体骨移植组[(7.0±3.0),(9.0±3.0)个月,P<0.05)。②不良事件及副反应:两组各有2例5个月时无骨痂形成,分别进行骨髓干细胞经皮注射在14个月时愈合。自体骨移植组3例出现取髂骨部位血肿,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有5例出现抽取骨髓部位疼痛,所有病例无明显其他并发症,随访24个月无再次骨折发生。结论:经皮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较传统植骨治疗骨不连有明显优势,疗效满意,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肢体淋巴水肿2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骨髓干细胞具有高度增殖并分化为体内各种细胞的能力,移植后能够提供内皮细胞及细胞因子并促进毛细淋巴管生成.目的:评价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肢体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对照的前瞻性实验,于2004-10/2007-12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及科研中心完成.对象:淋巴水肿的患者27例,男7例,女20例,年龄21~53岁.方法:患者接受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前采用肢体淋巴水肿的常规康复治疗.抽取患者自体骨髓后,用干细胞分离液处理并离心骨髓干细胞,制备干细胞悬液,对患者进行自体骨髓十细胞移植,将骨髓十细直接注射至患肢淋巴水肿区域处.主要观察指标:以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健侧与患侧肢体特定截面周长的差值评价肢体淋巴水肿程度.结果:所有接受自体骨髓十细胞移植的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肢体肿胀明显消退,肢体沉重感减轻,瘢痕软化,上肢水肿患者术前健侧与患侧差值为(9.2±14)cm,治疗后3个月为(3.5±0.9)cm,下肢水肿患者术前健侧与患侧差值为(8.2±1.3)cm,治疗后3个月为(3.7±0.6)cm.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肢体慢性淋巴水肿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17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下肢局部肌肉注射移植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①选择2004-03/2005-10郑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内科住院确诊的糖尿病足患者17例(共17条患肢,左下肢10条,右下肢7条),男11例,女6例;年龄62~78岁,平均69岁;足部坏疽6例,静息痛或/和间歇性跛行11例。②纳入标准:不同程度的趾端坏疽、缺血性溃疡或静息痛;生活方式或职业必须解决的间歇性跛行;强烈要求缓解间歇性跛行者;血管造影证明存在周围动脉闭塞性病变,病变远端流出道差。排除标准:并发严重心、肺、肾、脑等脏器功能不全或不能耐受手术者。③分别采集患者自体骨髓,从双侧髂后上棘穿刺,每例约采集骨髓250~300mL,Ficoll液分离,配制成干细胞混悬液50mL,细胞计数为4×108~9×108。静脉麻醉下进行小腿肌肉及足部局部注射,每个位点注射0.3~0.5mL,两个位点间距约3cm,进针深度1.5~2.0cm/下肢,0.5~1.0cm/足部。④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2周对患者进行肢体疼痛、冷感、间歇跛行状况评估,并采用SDW数字点温仪检测患者足背第3趾根后2cm皮肤温度,以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及臂踝指数检查套件测量踝肱指数。观察溃疡的外观、范围、深度,有无异常症状或体症出现;血、尿、粪常规以及肝、肾功能和出、凝血时间的改变。结果:17例糖尿病足患者全部完成1年随访而进入结果分析。①基本体征指标的改变:骨髓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肢体疼痛、患肢冷感、间歇性跛行、皮肤温度及踝肱指数均得到明显缓解,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t=-9.644~7.750,P均<0.01)。②术后足部坏疽病例创面愈合情况:5例糖尿病足患者于术后14~55d足部坏疽创面感染被控制,局部有新鲜肉芽出现,创面明显缩小并基本愈合;1例患者在接受骨髓干细胞移植的同时对足部坏疽进行彻底清创,切除坏死的左足第2趾关节远端,术后14d伤口完全愈合。③不良事件和副反应:17例糖尿病足患者骨髓干细胞移植后均未出现异常症状或体症,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和出、凝血时间均正常。随访1年,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下肢局部肌肉注射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患者,能够明显改善肢体疼痛、冷感、间歇跛行、踝肱指数等指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可行性和意义.方法:以18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36条下肢动脉狭窄的动物模型,并记录DSA影像,左肢为对照组,右肢为治疗组.将取于自体的骨髓干细胞制成悬液经导管注射于患肢股动脉,2周后再行股动脉造影,测定小血管生成情况.结果:股动脉造影显示治疗组缺血肢体小动脉明显增多,毛细血管期造影剂染色加深.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增加小血管的生成,是治疗下肢缺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