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般认为药疹的发生机制是由免疫机构的变化所致。亦有认为感染起着诱因作用。在向精神药物方面,由氯丙嗪、卡巴咪嗪、苯巴比妥引起的药疹已有很多详细报道。然而,异环类抗抑郁剂(以下略称抗抑郁剂)所致药疹的报道却很少。 312例住院病人中,其中119例236次接受9种抗抑郁药治疗。由抗抑郁药引起的药疹共7例9人次。为了确诊药疹的诱发试验、试管内试验没有施行。除去1例因改换抗抑郁药而并用2种抗抑郁药外,在抗抑郁药物的应用中皆单一用药,用量都在常用量范围内。 7例被诊断为抗抑郁药引起的药疹中,  相似文献   

2.
抗抑郁药的起效时间一直是临床医生及患者非常关注的问题.通常认为,抗抑郁药起效至少需要2周的时间滞后;有人甚至认为,抗抑郁药通常不会在2周内起效,如果在2周内起效反而提示远期疗效不佳.但近年的临床试验证据显示,事实并非如此.我们针对研究抗抑郁药早期起效有何重要意义、如何评估抗抑郁药的早期起效等问题进行讨论于下.  相似文献   

3.
抑郁症中有对碳酸锂有反应的一组。三环抗抑郁药对双相型难以奏效,有作者认为此时碳酸锂有防止其转变为躁狂相的作用。在反复发作的单相抑郁症中也有对碳酸锂反应良好的一组,其特点为有情绪易变性,抑郁状态时食欲亢进及显示贪睡的倾向。对三环抗抑郁药无反应的迁延性抑郁症有过并用  相似文献   

4.
抗抑郁药物是抑郁症的一线治疗选择.然而,大多数抗抑郁药都有许多不良反应,包括影响心脏代谢和增加体重.抗抑郁药存在不同的体重增加风险,同一类别的抗抑郁药物也存在差异.目前的研究表明,组胺和5-羟色胺在体重增加不良反应中起到关键作用,超出了以往认为的促进食欲途径.关注体重增加这一不良反应是选择抗抑郁药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就目...  相似文献   

5.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其确切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尚不清楚,抗抑郁药治疗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当前使用的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大多是建立在单胺假说的基础上,以非单胺受体为靶标的抗抑郁药已成为新型抗抑郁药研究的热门靶标。  相似文献   

6.
电针对抑郁症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Meta分析的方法对有关电针对抑郁症疗效作综合分析。方法:收集有关临床对照研究,按照Meta分析进行评估。结果:共29篇文献纳入分析。单纯电针治疗与抗抑郁药对照治疗二者疗效差异不显著,针药结合治疗与抗抑郁药对照二者疗效差异显著。结论:单纯西药抗抑郁药与电针单用效果相当,电针和抗抑郁药合用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抗抑郁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出院重性抑郁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唐山市第五医院住院符合DSM-Ⅳ重性抑郁障碍诊断的144例患者.在出院时对其进行一般情况、对自己服用抗抑郁药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对抗抑郁药物的态度、对医生交流风格的评价等,在患者出院后第4、8、16周使用Morisky问卷对患者的依从性进行评价.探讨上述各因素对服药依从性的预测作用.结果 144例患者16周后的完全依从率为36.1%.完全依从组与部分依从组在年龄、婚姻状况、家属对患者服药的态度、是否知道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否知道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抗抑郁药物态度、医生交流风格评价等因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是否为完全依从作为因变量,将以上项目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抗抑郁药态度及是否知道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2个变量进入方程,回归系数分别为2.323,1.205.结论 出院后重性抑郁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较低,对抗抑郁药的态度和抗抑郁药知识是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100例“抑郁发作“首次住院药物治疗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抑郁发作"患者首次住院应用抗抑郁药及合并用药情况,以便对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CCMD-3,对1997年1月~2002年6月份,在我院首次住院,诊断为"抑郁发作"的患者,男女各50例,对患者临床应用的抗抑郁药和合并用药的分布、频度及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首次住院的"抑郁发作"患者在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中,其药物的品种、使用频度均在逐年变化,第一代抗抑郁药物使用频度逐年下降,而第二代抗抑郁药物则逐年上升;第一代抗抑郁药副反应大于第二代抗抑郁药,两代抗抑郁药联合应用,疗效并不增加,而副反应明显大于单一用药;苯二氮(艹卓)类药物较普遍,占88.00%以上.结论"抑郁发作"首次住院患者的抗抑郁药临床应用基本合理,疗效确切.第二代抗郁药越来越多的被临床医生和患者接受,其用药比例逐年增加.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在抗抑郁治疗中有滥用之势,其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抗抑郁药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我院抗抑郁药的临床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及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限定日剂量(DDD)为指标,对我院1998~2000年抗抑郁药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进行分析。结果:3年抗抑郁药消耗金额逐年增长,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例增加;三环类抗抑郁药稳中有降;包括四环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PI)。结论:选择性作用于不同亚型活性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非典型抗抑郁药不论品种不是金额用药频度都在增加,使用基本趋向合理。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是精神科临床常见的、严重的、复发性疾病,尽管抗抑郁药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在最近几十年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有关抑郁症的临床痊愈率仍然难以令人满意.多数研究显示,目前抗抑郁药起效常常需要数周时间,而且,尽管经过长时间治疗,仍有相当大一部分患者还是得不到满意疗效.抗抑郁药的起效延迟是目前治疗抑郁症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编辑先生:按照精神药物的分类,抗抑郁药在临床上应该用于抑郁症的治疗;但近几年许多新型抗抑郁药的适应证中均有焦虑障碍。请问专家焦虑障碍的治疗为什么用抗抑郁药?谢谢!读者答读者来信读者你好: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根据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特点来分类已知的药物,并用于相对应的临床问题处理,如抗高血压药、解热止痛药、抗精神病药等。同样,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抗焦虑药(或镇静安眠药)治疗焦虑障碍。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焦虑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某医院抗抑郁药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抗抑郁药应用趋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运用Excel软件统计该院2013—2105年抗抑郁药的种类、销售数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对抗抑郁药应用患者的年龄、性别进行分析.结果 该院应用抗抑郁药的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中年患者居多,近3a来抗抑郁药销售总额呈上升趋势,其中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用药频度长期居于前列,并呈逐年上涨趋势;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销售金额占主导地位;三环类抗抑郁药:多塞平、阿米替林的销售金额趋于稳定且一直较低.结论 该院抗抑郁药的使用基本合理,新型抗抑郁药逐渐代替传统抗抑郁药,成为一线抗抑郁药,但由于经典抗抑郁药的疗效确切,临床仍占据一定市场.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抗抑郁药物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方法采用金额排序法和频度分析法对我院2004—2006年抗抑郁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抑郁药的用药金额及用药频度(DDDs)逐年提高。新型抗抑郁药成为我院临床首选药物。结论新型抗抑郁药发展前景广阔,我国制药企业应加快开发国产抗抑郁药,以满足患者需要并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4.
盐酸氟西汀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1957年起,丙咪嗪等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的广泛应用,给抑郁症患者带来了福音。但由于显著的抗胆碱能和心血管系统副反应,这类药物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三十年来,不断有新的抗抑郁药出现,然而与TCAs相比,并无显著突出优点。直至八十年代,作为最新一代有特色的抗抑郁药,选择性5-HT回收抑制剂(SSRIs)开始受到青睐。其中盐酸氟西汀是最早也是目前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米那普仑(Milnacipran,商品名:IXEL,由法国Pierre Fabre M(?)dicamen制药公司生产是)一种新型的抗抑郁药,从结构上属单环类抗抑郁药物,从作用机制上属去甲肾上腺素(NA)和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NRIs)。 近年来,抗抑郁药物研制有了很大发展,从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发展到今天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相似文献   

16.
<正>心境障碍转为轻躁狂、躁狂或混合发作状态与抗抑郁药物的关系一直是一个特别有争议的话题。为了明确"抗抑郁药物相关的心境障碍"的术语,国际双相障碍协会(ISBD)一直推荐使用"治疗性急性心境转换"来取代"抗抑郁药物导致的转相"。ISBD关于"治疗性急性心境转换"的定义提供了操作性诊断标准,在将转相抗抑郁药物的使用之前,需要充分考虑到时间、病程、严重性等因素[1],但是无论如何,这种病理现象的存在与抗抑郁药物不无关系,无  相似文献   

17.
多数抗抑郁药可导致性功能障碍,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尽管目前尚无确切资料,但据估计有相当部分患者服药后因严重性功能障碍而自行停药.1项对3516例的抗抑郁药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性功能障碍是导致停药的最主要不良反应(50.8%).目前,抗抑郁药导致性功能障碍的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重视.我们对抗抑郁药治疗导致的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类型及处理方法等研究进展综述于下.  相似文献   

18.
尽管目前各种抗抑郁药所致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尚不清楚,但精神科医师在临床中经常遇到使用抗抑郁药的病人出现性功能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使抑郁症状恶化,影响治疗依从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八十年代以来,国外不少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研究,本文试从抗抑郁药所致性能功能障碍、治疗措施及可能机制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综述。1抗抑郁药所致性功能障碍抑郁症病人往往伴有性功能方面的问题,如性欲低下,勃起困难,性高潮缺乏等。如果是疾病伴发的性功能障碍,随着病情的改善,应逐渐恢复病前性功能水平,但是,临床上经常有不少患者在抑…  相似文献   

19.
曲唑酮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13例临床诊断为抑郁症的病人用新一代抗抑郁药——曲唑酮进行治疗,经6周观察总有效率达83.33%.治疗1周后抑郁症状明显缓解,随治疗时间延长疗效更为显著。该药对心脏、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较小。但有部分患者出现口干、便秘。提示曲唑酮是值得推荐的抗抑郁药。  相似文献   

20.
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科疾病,但约有1/3的抑郁症患者对各类抗抑郁药物反应不佳。遗传因素可能影响抗抑郁药物的疗效,本文综述了抗抑郁药作用的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