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无偿献血者单采血小板前后血清钙浓度的变化,对采集前补钙效果进行评价,探索预防献血者枸橼酸中毒反应较为有效及简便易行的方法。方法153名无偿成分献血者使用MCS+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在献血者单采前30分钟口服钙剂(相当于钙270毫克),分别检测口服钙剂前、单采开始时、单采后30分钟、单采结束时的血清钙浓度。结果口服钙剂后30分钟,献血者血清钙浓度达到最高峰。单采血小板开始后血钙浓度降低。结论单采开始后30分钟内血清钙浓度降低最快.应积极关注、必要时补充口服钙剂以有效预防枸橼酸中毒反应。  相似文献   

2.
机器单采血小板献血反应及其护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机器单采血小板献血反应及其护理215500江苏省常熟市血站邹建芬1995年6月~1996年7月,本站使用CS-3000PLUS和MCS血液成分分离机采集血小板达3000人次(CS-3000PLUS机采550人次,MCS机采2450人次),期间发生献血...  相似文献   

3.
谭畅  崔欣  周远 《中国输血杂志》2022,(11):1151-1154
目的 分析高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自首次献血以来血常规及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变化,以保障高龄献血者健康和血小板质量。方法 本中心2019~2021年间,年龄达到55~60周岁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共计69人,其自首次献血以来共计3 400人次,回顾分析其在55周岁前后血常规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变化趋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并进行血小板参数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同年龄段血常规以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值男性均高于女性(P<0.05),女性组55岁后血常规中RBC、WBC、Hb、Hct相比55周岁前有下降(P<0.05);55岁后血小板参数中PDW、MPV、PLCR相比55周岁前有升高(P<0.05);而女性55周岁前后Plt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组55岁后血常规中WBC相较55周岁前有所下降(P<0.05),55岁后RBC、Hb、Hct相较55周岁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55岁后血小板相关参数Plt、PDW、MPV、PLCR相比55周岁前有升高(P<0.05)。PDW、MPV和P-LCR变化一致,呈线性正相关。结论 高龄单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少白细胞单采血小板储存期间细胞因子分泌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少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保存期内CCL5、IL-1β、IL-8、PDGF-AB和TNF-α水平变化。结果白细胞源性细胞因子IL-1β、IL-8和TNF-α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源性细胞因子CCL5和PDGF-AB随保存期延长显著升高。结论少白细胞单采血小板在保存期内CCL5和PDGF-AB显著增高,可能在血小板输注反应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服钙剂、口服葡萄糖酸钙、口服乳酸钙颗粒三种情况对于固定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清钙(Ca2+)、血清甲状旁腺素(PTH)和献血不良反应的影响,比较哪种钙剂的效果更好。方法2020年7月—9月从本中心固定献血者人群中招募35名志愿者(男性21名,女性14名)共同参与三组实验:第一组实验为对照组,即在单采血小板前不予补充钙剂;第二组在采前20 min(采样后)补充10%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第三组在采前20 min(采样后)补充乳酸钙颗粒。三组实验中,每一组都分别在采样时(采前20 min)、穿刺时(采集0 min)、采集初中期(采集20 min)、采集中后期(采集40 min)留取全血标本5 m L用于血清Ca2+和血清PTH的检测。比较三组血清Ca2+和血清PTH数值的变化趋势,探讨钙剂的作用效果。结果献血者血清Ca2+随时间的改变在显著变化(F=101.979,P<0.001),组间效应不显著(F=0.059,P=0.943>0.05);血清PTH随时间的改变在显著变化(F=495.8...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定期捐献双份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随机抽取本站男性单采血小板捐献者42例,其中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捐献者为对照组,共22例;双份血小板捐献者为实验组,共20例。分别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比浊法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的水平。结果实验组外周血中CD3+CD4+、CD3+CD8+、CD4+/CD8+分别为(57.23±10.7)%、(40.65±6.89)%、(1.77±0.41)%,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55.18±9.84)%、(37.32±8.30)%、(1.61±0.64)%,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外周血中IgG、IgM、IgA分别为(12.25±2.13)g/L、(1.39±0.48)g/L、(2.68±0.62)g/L,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1.55±1.95)g/L、(1.08±0.40)g/L、(2.20±0.91)g/L,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捐献双份单采血小板不会影响捐献者外血T淋巴亚群和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单采血小板前后献血者血清甲状旁腺素及电解质浓度的变化。方法选择单采血小板献血者45名,分为补钙组(n=11)和未补钙组(n=34),分别检测血小板采集前后血清甲状旁腺素(PTH)和钙、磷、钾、钠、镁离子浓度;献全血组(n=24)。结果单采后补钙组PTH浓度有统计学意义(t=2.472,P<0.05),未补钙组单采后磷浓度升高(t=3.191,P<0.05);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采前血清磷、钙、钠的浓度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477,2.349和2.064,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单采血小板会引起献血者血钙浓度短暂降低,但机体可自身迅速调节,不必常规补钙;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采集前血清磷、钙、钠的浓度低于全血献血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液病患者单采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72例(341例次)输注单采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比较输注前、后24 h外周血小板结果,根据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血小板回收率(PPR)等指标来评价血小板输注疗效.结果 急性白血病(A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再生障碍性贫血(AA)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67.5%、60.3%、52.2%、46.9%,只有AL组与IT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输注次数的增加,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逐渐下降(P<0.05),频繁输注者输注疗效较差,甚至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结论 不同类型血液病患者其血小板输注疗效不同,输注血小板的次数影响输注疗效.  相似文献   

9.
献血者单采血小板前后血液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 ,单采血小板因含血小板数量高 ,红细胞、白细胞混入量少 ,输血不良反应和经输血传播的疾病发生率低、临床效果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为进一步了解单采血小板前后 ,献血者血液成分的变化 ,笔者对 5 0名机采血小板者单采前后血液中各种成分进行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对象  5 0名献血小板者 ,其中男 30名 ,女 2 0名 ,年龄 2 7~ 5 5岁 ,平均 40岁。单采血小板次数1~ 1 2次 ,平均 3次。 PLT >1 80× 1 0 9/ L,HCT >38% ,其它项目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献血前 3d不得进食高脂食品 ,献血前一周不得服用…  相似文献   

10.
单采血小板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有一定的疗效.我们对78例血液病患者在治疗中输注单采血小板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重庆市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年龄分布特征,为加强重点献血者招募和保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5年在重庆市参加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个人资料,对献血者的年龄区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5年,重庆血液中心参加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共33 323人次,其中18~25岁献血者共6 791人次,占20.4%;26~35岁献血者共13 112人次,占39.3%;36~45岁献血者共8 079人次,占24.2%;46~55岁献血者共4 819人次,占14.5%;56~60岁献血者共522人次,占1.6%。结论加强18~25岁高校学生的宣传和招募;同时,更应做好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保留工作,特别是36~45岁年龄段的献血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单采间隔期给予骨健康基本补充剂结合采血当 日常规补钙和单纯单采当 日常规补钙方式进行对比研究,探讨血小板捐献者给予2种不同口服补钙方式,改善因枸橼酸盐抗凝剂对机体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站长期固定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252人,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26人:除采血前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枸橼酸钠对机采血小板捐献者骨代谢和骨转换过程的影响。方法选择初次捐献(A组)和1年内捐献6次以上(B组)的健康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各39名,捐献前和捐献过程中均不服用钙剂。分别于采集前和采集后1 h内留取血液标本分离血清,采用ELISA方法测定捐献者血清骨钙蛋白(OC)、护骨素(OPG)、骨桥蛋白(OPN)和1型胶原C端肽(CTX-I)水平。结果 A、B 2组采集后血清OC、OPG、OPN和CTX-I水平均明显高于采集前水平(均为P<0.01);B组采集前4项观察指标水平明显高于A组采集前水平(均为P<0.01);B组采集前OPG水平明显低于A组采集后水平,而前者OC、OPN和CTX-I水平明显高于后者(均为P<0.01)。结论以ACD-A抗凝、不服用钙剂的机采血小板捐献者捐献后骨代谢、骨转换活动活跃,长期反复捐献者骨转换长期维持较活跃状态,溶骨过程占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苏州市2013年单采血小板献血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招募工作。方法对2013年在苏州市中心血站成功捐献机采血小板的5,513名献血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年龄以18~35岁的人群为主,占73.6%,性别以男性居多,占88.1%,捐献1~2次的人群占77.9%,血型分布特征为O>A>B>AB。结论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人群的年龄、性别有一定的分布特征,可有针对性地进行招募。该市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保留工作存在不足,需对现有的献血者进行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5.
本项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单采血小板可允许保存的条件,包括容积、血小板成分的含量和特殊血小板成分保存袋内的血小板总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甘肃省14个市州血站单采血小板采集相关数据比对和分析,了解全省各地区单采血小板的现状.方法 统计分析2016~2020年各血站血小板的采集量与双份血小板的采集率及临床供需关系.结果 2016~2020年全省13家血站和1家血液中心血小板采集总量由11 255 U增长至15 270 U,5年增幅约35.7%,...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次单采血小板后献血者血小板生成素及血小板活化因子变化的情况。方法选择105名自愿捐献单采血小板达≥10次的献血者(每次捐献间隔期≥1个月),在首次单采血小板前、末次单采血小板前、末次单采血小板后即刻244、87、2、96 h分别留取血浆标本,进行人血小板生成素(TPO)及人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检测,并对不同献血间隔期、单采前后不同时间段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类统计分析。结果不同献血间隔期、单采前后不同时间段(首次单采血小板前、末次单采血小板前、末次单采血小板后即刻、24、48、72、96 h)各组的TPO及PAF均无统计学意义(F=0.2590,.251,0.857,1.780,P均>0.05)。结论适量的捐献血小板(每次捐献间隔期≥1个月),其血小板生成素及血小板活化因子单采前后均无显著性变化,不会引起献血者的身体伤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化Trima单采机采集双份血小板的采集参数,提高单采血小板采集过程的综合质量。方法先后用"初始参数"和"优化参数"采集双份血小板共37例,检测并比较使用2种参数采集的血小板质量和还输过程中的血液流失情况。结果应用"优化参数"采集的血小板含量达到(5.10±0.29)×1011个/袋,处理总血量为(3 360±398)ml,采集时间为(68±10)min,较"初始参数"的采集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参数设置对血小板收集率、白细胞残留量、血小板容量无显著影响,二者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品中白细胞的残留量低于1×106个/袋,LRS舱去除白细胞的效果显著。但若选择"正常"还输模式,则LRS舱内残存血液中损失的血小板达(2.15±0.16)×1010个,白细胞达(1.33±0.19)×109个;"优化参数"中选用"血浆"还输模式后LRS舱残存的血小板和白细胞含量分别为(0.18±0.09)×1010个和(0.07±0.02)×109个,损失可以忽略不计。结论 Trima单采机安全可靠,去除白细胞效果好,血小板收集率较高;采集参数经优化后虽然处理血量和采集时间有所增加,但采集的双份血小板质量达到国标要求,还输过程中的血液损失得到较好的控制,确保了产品质量和献血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王群 《全科护理》2010,8(28):2586-2586
随着成分输血的不断发展,血小板输注作为临床一种常用的针对性治疗措施,应用日趋普遍。血小板输注对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降低放疗或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的病死率。使用单采血小板减少了供者的数量,具有减少输血传播感染、减少血小板同种异体免疫反应发生率的优点。但部分病人在输注过程中后期会产生变态反应,以皮肤瘙痒、荨麻疹多见。现将血小板输注产生变态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我国地市级血站在新冠疫情下单采血小板的采供能力变化,为地市级血站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确保单采血小板供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我国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平台27家地市级血站2018—2021年单采血小板活跃献血者人数、单采血小板采集总量、初次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占所有献血者捐献血小板的百分比、单采血小板贮藏前去除白细胞率、单采血小板供应量、单采血小板供应量占全部血小板供应量的百分比、过期单采血小板总量数据;将统计年度分为疫情暴发前(2018—2019年)、疫情期(2020—2021年)2个统计时段,应用SPSS软件t检验方法分别比对疫情前后及各年度单采血小板相关数据统计差异。结果 27家地市级血站疫情暴发前后单采血小板活跃献血者人数合计分别为73866人、89021人,采集总量合计为438 573.4 U、527 174.2 U,发放总量合计分别为425 799 U、515 451.5 U,比较结果皆有显著性差异;疫情暴发前后初次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血液所占百分比均值分别为4.68%、5.37%,除1家血站外其余26家血站单采血小板储存前去除白细胞率范围在55.06%~100%,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