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TAAA)修复手术是血管外科最具挑战性的手术,其死亡率和并发症率都高.胸腹主动脉瘤指的是主动脉瘤累及到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的动脉瘤.胸腹主动脉瘤的分型与Safi修订的Crawford分类一致.Crawford Ⅰ型胸腹主动脉瘤指动脉瘤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扩展至肾动脉以上,Ⅱ型指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扩展至肾动脉以下,Ⅲ型指从第6肋间隙至肾动脉平面以下,Ⅳ型指从第12肋间隙至肾动脉以下,Ⅴ型指从第6肋间隙至肾动脉以上.  相似文献   

2.
正胸腹主动脉瘤指的是主动脉瘤累及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肾动脉的动脉瘤。胸腹主动脉瘤的分型采用Safi[1]修订的Crawford分型:CrawfordⅠ型胸腹主动脉瘤指动脉瘤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扩展至肾动脉以上;Ⅱ型指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扩展至肾动脉以下;Ⅲ型指从第6肋间隙至肾动脉平面以下;Ⅳ型指从第12肋间隙至肾动脉以下;V型指从第6肋间隙至肾动脉以上。胸腹主动脉瘤修复术  相似文献   

3.
胸腹主动脉瘤指的是主动脉瘤累及到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肾动脉的动脉瘤.胸腹主动脉瘤的分型采用Safi修订的Crawford分型:Crawford Ⅰ型胸腹主动脉瘤指动脉瘤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扩展至肾动脉以上;Ⅱ型指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扩展至肾动脉以下;Ⅲ型指从第六肋间隙至肾动脉平面以下;Ⅳ型指从第12肋间隙至肾动脉以下;V型指从第六肋间隙至肾动脉以上.胸腹主动脉瘤的修复手术是血管外科最具挑战性的手术,其死亡率、截瘫率和其他并发症率均高.尽管外科技术不断发展,采用了多种保护措施,如左心转流、脊髓保护、低温心肺功能停止、选择性内脏灌注,但外科经胸腹联合切口治疗胸腹主动脉瘤死亡率、截瘫率高等风险仍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4.
<正>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TAAA)是一种累及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的动脉瘤样变,因其死亡率高及手术难度大而成为血管外科治疗难点之一,其与降主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主要区别为TAAA累及内脏动脉,手术治疗需要胸腹联合切口,介入手术也不能简单使用直型覆膜支架治疗,因而,治疗的手术方式及技巧与降主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截然不同。TAAA自然病程死亡率高,传统的治疗方式为开放手术。而杂交手术,开窗支架、分支型支架及多层裸支架等介入治疗方法的应用使更微创的方式治疗TAAA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单中心手术结合微创的杂交技术,同期治疗弓部、胸腹段主动脉病变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在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应用杂交技术,同期治疗主动脉病变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胸降主动脉瘤累及半弓合并夹层1例,弓降主动脉瘤1例,DebarkeyⅢ型急性主动脉夹层1例,累及双侧髂总、髂内动脉的肾下腹主动脉瘤2例.弓部近端锚定区分类,ZAP 0区2例,ZAP 2区1例.弓降主动脉瘤正中开胸行升主动脉至双侧颈总人工血管搭桥+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搭桥术,同期导管室血管造影(digital seduction angiogram,DSA)下经股动脉释放Zenith覆膜支架.Debakey Ⅲ型夹层行左颈总至左锁骨下动脉搭桥后释放覆膜支架封闭破口.对于累及双侧髂内动脉的腹主动脉瘤,预先髂内、外动脉搭桥后释放腹主动脉分叉支架.结果 手术5例均获成功,术后即刻造影和随访CTA无内漏发生,随访期2~10个月.出血量约200~600 ml之间,均未输血.1例弓部杂交术后相继发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ARDS),及急性左心衰,经积极治疗后痊愈.1例术后因心肌梗塞死亡.2例弓部杂交治疗病例各颈动脉阻断时间均小于10 min,均无神经并发症或者轻微神经症状.另1例腹主动脉瘤患者杂交术后恢复正常,无并发症.结论 应用手术结合微创这一新型杂交技术治疗胸腹各段主动脉病变,有利于减少外科创伤和体外循环等所带来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6.
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常见并发症的处理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忠 《临床外科杂志》2009,17(5):297-299
一、概述 腹主动脉瘤因是否累及内脏动脉的不同,可分为肾动脉水平以下的腹主动脉瘤(即通常意义上说的腹主动脉瘤)和累及肾动脉及其水平以上的腹主动脉瘤(即胸腹主动脉瘤),前者占90%~95%以上,并常向远心端延伸累及一侧或双侧髂动脉.本文仅对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瘤的开放手术常见并发症处理与预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2014年9月2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主任谷天祥教授在心脏外科副主任修宗谊教授、麻醉科主任马虹教授以及手术室的全力配合下,成功施行一期全主动脉置换手术一例。患者,男,22岁,为慢性胸腹主动脉瘤合并A型主动脉夹层,病变起于升主动脉,累及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和胸腹主动脉全程,假腔巨大,真腔显著受压,升主动脉直径5.6 cm,降主动脉直径达到5.4 cm,夹层累及右冠状动脉、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肋间动脉、双肾动脉、腹腔干以及肠系膜上动脉等。患者随时可能因动脉瘤破裂出现猝死。  相似文献   

8.
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TAAA)是指动脉瘤同时累及胸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段,发生率为(5.9~10.4)/10万人[1]。通常情况下,TAAA的预后很差,未经治疗时有80%会发生破裂[2]。由于其病变范围广、内脏区多根分支动脉受累、术后高死亡率及高并发症发生率等问题,一直是治疗的难点。传统的开放手术采用多分支人工血管重建主动脉及内脏动脉血供,但是术后并发症如呼吸衰竭、脊髓缺血、肾功能衰竭等仍然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9.
胸腹主动脉瘤范围大,常累及胸腹腔重要内脏分支动脉,手术难度高,因主动脉和其他重要脏器分支动脉钳夹阻断而导致的内脏缺血和功能衰竭发生率高,尤其肾功能损伤是导致术后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笔采用附加肾动脉旁路的改良Crowford法进行Ⅲ型胸腹主动脉瘤人造血管置换手术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近8年我院使用杂交技术(腹腔内脏动脉去分支加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病例,总结随访结果并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方法:对2007年8月至2015年3月我院以杂交手术治疗的13例胸腹主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手术方法为一期先行腹腔内脏动脉去分支手术,二期行腔内修复术。结果:13例胸腹主动脉瘤病人Ⅱ型3例,Ⅲ型3例,Ⅳ型5例,马凡综合征A型夹层全弓置换术后2例。一期行内脏动脉去分支手术,其中以升主动脉为流入道行腹腔内脏动脉顺行去分支5例,以髂动脉或腹主动脉下段为流入道行腹腔内脏动脉逆行去分支8例。二期行胸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病例无截瘫发生。围手术期1例死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因肾动脉人工血管闭塞,术后肾功能不全需长期血透1例。结论:杂交技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创造了良好的支架移植物锚定区,并完整保留了内脏动脉的血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去分支手术创伤较大,仍有术后发生凝血功能障碍、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风险。尤其在瘤体巨大时肾动脉的显露及重建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