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鲜鱼腥草的黄酮类化合物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目的:研究三白草科Saururaceae蕺菜属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 HP-20,Sephadex LH-20,ODS和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D-半乳糖-7-O-β-D-葡萄糖苷(1),山柰酚-3-O-β-D-[α-L-吡喃鼠李糖(1→6)]吡喃葡萄糖苷(2),槲皮苷(3),金丝桃苷(4),槲皮素-3-O-α-D-鼠李糖-7-O-β-D-葡萄糖苷(5)。结论:化合物1,2,5为首次从该属及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霍长虹    梁鸿  赵玉英  林文翰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4):2052-2054
目的:研究红树林植物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分离,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甜菜碱(1),苯乙醇-8-O-β-D-吡喃葡萄糖-(1→2)-O-β-D-吡喃葡萄糖苷(2),苯乙醇-8-O-β-D-吡喃葡萄糖苷(3),类叶升麻苷(4),异类叶升麻苷(5),苯甲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6),香草酸(7)。结论:1,3,6和7为首次从老鼠簕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萱草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萱草根Hemerocallis fulva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自萱草根正丁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苷类化合物:獐牙菜苷(1),laganin(2),picraquassioside C(3),葛根素(4),3-甲氧基葛根素(5),7-hydroxylnaphthalide-O-β-D-glucopyranoside(6),3,5-二羟基甲苯-3-O-β-D-葡萄糖苷(7),HN saponin F(8),长春藤皂苷元-3-O-β-D-葡萄糖吡喃-(1-3)-α-L-阿拉伯糖吡喃基苷-28-O-β-D-葡萄糖吡喃基酯(9)。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安徽银莲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对安徽银莲花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 :大孔树脂柱、硅胶柱和ODS柱色谱分离 ,FAB MS和NMR技术确定结构。结果和结论 :分离鉴定了 3个化合物 ,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 ;3-O-α-L-吡喃鼠李糖 (1→ 2)-β-D-吡喃木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 (1→4)-β-D-吡喃葡萄糖 (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和-3-O-β-D-吡喃葡萄糖 (1→2)-β-D-吡喃木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 (1→4)-β-D-吡喃葡萄糖 (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 ;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哥兰叶(Celastrus gemmatus Loes.)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方法并结合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其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5,4′-二羟基-3′-甲氧基黄酮-7-O-β-D-半乳糖醛酸苷(1),槲皮素-3-O-新橙皮糖苷(2),木犀草素(3),芹菜素-8-C-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柰酚-3,7-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他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6.
地乌中的三萜皂苷类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地乌Anemone flaccida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反相HPLC制备色谱等多种方法分离化合物,采用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地乌根茎中分离得到12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1),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木糖苷(2),五加苷K(3),齐墩果酸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木糖苷(4),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5),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6),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7),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8),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9),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0),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木糖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1),齐墩果酸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2)。结论:化合物5~8,10,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11对Hela,BEL-7402和HL-60细胞具有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7.
过山蕨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宁  李铣  冯志国  杨世林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14):1049-1051
 目的研究过山蕨(Camptosorus sibiricus Rupr.)中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了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过山蕨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并鉴定其结构为:山柰酚(1);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2);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7-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5);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鼠李糖基-7-O-α-L-鼠李糖苷(6)。结论化合物2,3,4,5,6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仙鹤草降糖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离鉴定仙鹤草降糖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柱等常压柱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 结果 :从仙鹤草中分得8个化合物,并鉴定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2R,3R)-(+)-花旗松素(3)、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4)、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5)、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6)、阿魏酸(7)、没食子酸(8)。 结论 :化合物3,7,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掌叶覆盆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的果实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对掌叶覆盆子果实的甲醇提取物进行柱色谱,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Ⅰ)、槲皮素(Ⅱ)、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Ⅳ)、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Ⅴ)、对羟基苯甲酸(Ⅵ)、三十一烷(Ⅶ)。结论除了化合物Ⅵ,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核桃花的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核桃花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核桃花中分离鉴定了7个黄酮类化合物,它们分别为: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Ⅰ),槲皮素-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Ⅱ),槲皮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Ⅲ),槲皮素(Ⅳ),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Ⅴ),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Ⅵ),山柰酚-3-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Ⅶ)。结论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1.
中药地菍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目的 :研究中药地中的有效成分。方法 :溶剂萃取及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 ,经UV ,IR ,1H NMR ,13C NMR ,MS以及化学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 5种单体化合物 ,分别是正十六酸 (I)、槲皮素 (Ⅱ )、广寄生苷 (Ⅲ )、没食子酸 (Ⅳ )、山柰酚 (V)。结论 :这些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头花蓼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 Ham ex D.Don.)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和聚酰胺柱层析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4个化合物:槲皮素(quercetin,Ⅰ)、槲皮苷(quercitrin,Ⅱ、陆地棉苷(hirsutine,Ⅲ)、槲皮素-3-O-(2"-没食子酰基)-鼠李糖苷(quercetin 3-rhamnoside 2"-gallate,Ⅳ)。结论: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中药菟丝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目的 :研究中药菟丝子的化学成分。方法 :聚酰酰和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 ,理化性质及光谱特征确定结构。结果 :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 8个化合物 ,槲皮素-3-O-β-D-半乳糖-7-O-β-D-葡萄糖苷 (Ⅰ) ,槲皮素-3-O-β-D-半乳糖 (2→1)-β-D-芹糖苷 (Ⅱ ) ,金丝桃苷 (Ⅲ) ,异鼠李素 (Ⅳ) ,山柰酚 (Ⅴ) ,槲皮素 (Ⅵ) ,d-芝麻素(Ⅶ )和9(R) 羟基-d-芝麻素 (Ⅷ )。结论 :Ⅳ和Ⅶ为首次自菟丝子属植物中分得 ,Ⅰ ,Ⅱ和Ⅴ为菟丝子的特征性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4.
彭腾  涂永勤  邓赟  张旭 《中药材》2008,31(1):44-46
目的研究钟花报春花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层析分离手段,通过1H、13C-NMR等波谱技术及理化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Ⅰ)kaempferol,(Ⅱ)quercetin,(Ⅲ)Prunetin,(Ⅳ)hexacosanol,(Ⅴ)Apigenin,(Ⅵ)β-sitosterol,(Ⅶ)quercetin-3-O-β-D-glucoside.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金莲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毛茛科植物短瓣金莲花(Trollius Ledebourii)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金莲花的乙醇提取物经硅胶柱色谱用氯仿-乙醇不同比例进行梯度洗脱,通过波谱(^1H—NMR,^13C—NMR)分析和化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藜芦酸(veratric acid,1)、香草酸(vanillic acid,2)、胡萝卜苷(daucosterol,3)、槲皮素(quercetin,4)、荭草素(orietin,5),化合物(4)系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冷饭藤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法分离,通过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冷饭藤藤茎的70%丙酮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1),山柰酚-3--O-α-D-吡喃阿拉伯糖苷(2),槲皮素-3-O-α-D吡喃阿拉伯糖苷(3),槲皮素-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5),槲皮素(6),山柰酚(7).结论:化合物1~7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该科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细毡毛忍冬花蕾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36  
目的 :对细毡毛忍冬花蕾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色谱法和光谱技术分离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 :分离出 9个化合物 ,经鉴定为咖啡酸、3 ,5-二咖啡酰奎尼酸、绿原酸、棕榈酸、木犀草素、槲皮素、β-谷甾醇、二十九烷醇、二十九烷。结论 :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Chen CM  Zhu HC  Zhao D  Deng J 《中药材》2011,34(9):1368-1370
目的:研究彝药透骨草的化学成分,为探究其活性物质奠定基础。方法:反复运用正相硅胶柱色谱、重结晶、制备高效液相等手段,从透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单体化合物,并运用MS、1H-NMR、13C-NMR、2D-NMR等波谱方法鉴定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透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熊果酸(1)、槲皮素(2)、异香草酸(3)、对羟基苯甲酸(4)、阿糖腺苷(5)。结论:其中,化合物2~5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宽苞水柏枝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研究宽苞水柏枝的化学成分。方法: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3,5,3′,4′-四羟基-7-甲氧基黄酮(1),3,5,4′-三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2),3,5,4′-三羟基-7-甲氧基黄酮(3),槲皮苷(4),山柰酚(5),槲皮素(6),柯伊利素(7),没食子酸(8),没食子酸乙脂(9),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结论: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0.
普通鹿蹄草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普通鹿蹄草Pyrola decorat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分子排阻色谱、聚酰胺柱色谱、ODS柱色谱以及制备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金丝桃苷(2)、异槲皮苷(3)、槲皮素3-O-呋喃阿拉伯糖苷(4)、槲皮苷(5)、没食子酸(6)、2”-O-没食子酰基金丝桃苷(7).结论:化合物1,3,5,6为首次从普通鹿蹄草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