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气分证患者外周血中CD+3、CD+4和CD+8淋巴细胞亚群数目及比值变化。方法:对30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气分证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儿童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CD+3、CD+4和CD+8淋巴细胞亚群的数目及比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气分证组体温明显升高,CD+3、CD+4细胞数目及CD+4/CD+3和CD+4/CD+8比值均升高,CD+8/CD+3比值下降,差异显著(P〈0.01)。结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气分证可能与T淋巴细胞总数CD+3、亚群CD+4细胞数目及CD+4/CD+3和CD+4/CD+8比值均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4,(7):1407-1409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卫分证患者外周血中CD+3、CD+4和CD+8淋巴细胞亚群数目及比值变化。方法:对30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卫分证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儿童用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CD+3、CD+4和CD+8淋巴细胞亚群的数目及比值。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卫分证组CD+3、CD+4淋巴细胞亚群数目、CD+4/CD+3、CD+4/CD+8显著升高,CD+8/CD+3比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卫分证可能与T淋巴细胞总数(CD+3)与T淋巴细胞CD+4亚群的数目均有明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3.
胃癌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对评估胃癌患者机体免疫状态的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分析40例术前胃癌患者及30名健康人群(对照组)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cD3^+、cD4^+、cD8^+T细胞、CD4^+/CD8^+比值),组间比较采用τ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研究组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矿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健康人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两组间cD8^+T细胞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侵及浆膜组CD3^+、CD4^+T细胞、CD_4^+/CD8^+比值明显低于未侵及浆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肿瘤有淋巴结转移组CD3^+、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低于肿瘤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肿瘤临床分期TNMⅢ、Ⅳ期组CD3^+、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低于TNM I、II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肿瘤高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间CD3^+、CD4^+T细胞、CD4^+/CD8^+比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不同组间外周血CD8^+T细胞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T细胞亚群对评估胃癌患者机体免疫状态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也为肿瘤的免疫增强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芪注射液对刀豆蛋白诱导的小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免疫损伤模型组与实验组小鼠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小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组小鼠每天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400μl,正常组与模型组小鼠每天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第7天在给药1小时后,模型组与实验组小鼠分别经尾静脉注射刀豆蛋白,正常组小鼠则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8小时后检测各组动物外周血中CD4^+T、CD8^+T细胞以及CD4^+/CD25^+T细胞所占比例,检测血浆转氨酶水平,制备肝脏病理标本,进行HE染色。结果尾静脉注射8小时后,实验组小鼠外周血的CD4^+所占T细胞比例较模型组有所升高(P〈0.05),但仍低于正常组水平(P〉0.05):而CD8^+T细胞的比例则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ALT、AST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实验组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结论黄芪注射液对刀豆蛋白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有确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白癜风颗粒剂、白癜风搽荆联合UVA光疗治疗前后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Fas/FasL表达量的改变。探讨其与白癜风发生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正常对照组及58例白癜风患者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T细胞亚群分类检测及外周血淋巴细胞Fas及FasL的定量检测。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达97.55%,白癜风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细胞(CD3^+)、辅助性T细胞(CD4^+)、抑制性T细胞(CD8^+)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CD4^+/CD8^+比值升高(P〈0.01);治疗后CD3^+、CD4^+、CD8^+较治疗前升高(P〈0.01),CD4^+/CD8^+比值下降(P〈0.0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疗前外周血淋巴细胞Fas表达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明显上升(P〈0.01),但仍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前外周血淋巴细胞FasL表达有降低趋势;治疗后FasL表达略有回升,但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白癜风的发病与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有关,白癜风颗粒剂、白癜风搽刺联合UVA光疗可通过有效逆转外周血淋巴细胞的Fas/FasL表达异常,诱导淋巴细胞的正常凋亡,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发挥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及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等慢性HBV感染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1例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16+CD56+细胞(NK细胞)以及CD3-CD19+细胞(B细胞)进行检测,并与2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组)患者CD3+CD4+细胞fCD4+T细胞)及NK细胞百分比降低,B细胞百分比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硬化组)患者CD3+T细胞、CD3+D4+细胞(CD4+T细胞)、CD3+CD8+细胞(CD8+T细胞)及NK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下降(P〈0.05),B细胞百分比及CD4+/CD8+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体内存在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检测对于了解患者免疫状态,判定病情发展阶段以及估计预后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文彬  栗双禺  叶翠芬  魏超容  黄彪 《河南中医》2010,30(12):1183-1184
目的:观察生活方式干预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0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采用生活方式干预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中药保留灌肠治疗,14d为1个疗程。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变化,评价两组疗效。结果:①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3%和85.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4^+/CD8^+、CD16+56^+较治疗前上升(P〈0.01),CD8^+下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生活方式干预配合中药保留灌肠能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结肠癌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其与肿瘤进展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结肠癌患者67例,于术前3d,抽取外周血1mL,肝素抗凝,作T细胞及亚群测定。选择13例健康人作时照组,检测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与时照组相比,肿瘤位于肌层以下患者T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P〉0.05),侵犯浆膜层以外患者CD3^+、CD4^+细胞及CD4^+/CD8^+比值显著减少(P〈0.01),而CD8^+细胞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结肠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肿瘤侵犯程度明显相关,T淋巴细胞亚群高低可协助临床医师判断疾病的进展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发病期间T细胞亚群的改变及其在转归有无意义。方法:对27例SAP患者在发病期间第1、3、7、14天抽取外周血,同时抽取15例健康成人外周血作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观察CD3+、CD4+、CD8+百分比以及CD4+/CD8+值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P组在观察期内CD3+、CD4+百分比及CD4+/CD8+值明显下降(P〈0.05);随着治疗时间推进CD3+、CD4+百分比及CD4+/CD8+值升高明显(P〈0.05)。结论:SAP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损害,经过治疗后可恢复正常,提示免疫调节治疗可作为临床上一个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10.
李萍  邵路平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5):106-107
目的:检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2、IL-12、TNF-γ)水平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分布,探讨生殖器疱疹(GH)患者反复发作的免疫学机制。方法:60例RGH患者和60例健康壹体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受试对象血清中IL-2、IL—12、TNF-γ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RGH组血清细胞因子(IL-2、IL-12、TNF-γ)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RGH组患者外周血CD3十、CD4+、CD4+/CD8+T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CD8+T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GH患者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分泌出现异常,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失调及免疫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通腑净化汤对创伤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开放性骨折并伴有发热患者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通腑净化汤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温水保留灌肠,观察2组退热疗效、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结果:退热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伤后第5、8天,治疗组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伤后第8天,2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均较伤后1天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腑净化汤对于创伤后发热患者退热效果明显,可促进患者调节性T细胞增殖,从而维持炎症平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异消癥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CD4^+、CD8^+T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7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内异消癥汤高、低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均采用大鼠子宫组织自体移植手术制作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灌胃给药4周后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移植物局部CD4^+、CD8^+T细胞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CD4^+表达显著降低(P〈0.05),高、低剂量组CD8^+的表达强度降低更显著(P〈0.01);高、低剂量组的CD4^+/CD8^+比值较模型组增高,低剂量组比值增高尤为明显;高、低剂量组之间CD4^+、CD8^+表达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内异消癥汤能改善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移植物局部组织免疫学变化,降低CD4^+及CD8^+表达,并有提高CD4^+/CD8^+比值的趋势,可能通过此途径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将86例临床血象和骨髓检查确诊ITP住院及门诊患者辨证分为阴虚火旺、气不摄血、瘀血内阻、血热妄行4个证型;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健康体检者中选择健康对照人30例。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含量。[结果]CD4+、CD4+/CD8+各证型总趋势阴虚火旺气不摄血瘀血内阻血热妄行正常人。CD4+计数以及CD4+/CD8+值各证型均低于健康对照(P0.05);各证型两两比较:阴虚火旺显著低于血热妄行(P0.01)、低于瘀血内阻型(P0.05)、低于气不摄血(P0.05);气不摄血低于血热妄行(P0.05)、低于瘀血内阻(P0.05)。[结论]ITP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与血热妄行、瘀血内阻、气不摄血、阴虚火旺4种证型及正常人具有相关性。T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检测可作ITP辨证分型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康艾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6例住院患者按住院病志号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常规放射治疗,射野包括原发灶、同侧肺门、纵膈隆突下淋巴结、引流区,若病灶单一,且位于边缘,则照射病灶区及病灶外扩1.0~1.5cm区域,有明显淋巴结肿大区域,也包括在射野内6mv-X射线2ay/f DT36gy后射野避开脊髓,总剂量DT60GY~70GY。治疗组42例康艾注射液10 mL/支,40~60 mL+0.9%生理盐水,静滴,1次/d;放疗同对照组。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CD+4/CD+8)、卡式评分、不良反应(白细胞降低,体重下降,乏力改善以及伴发症状疼痛、低热、胸闷、食欲不振等)。治疗1疗程,随访四周,判定疗效。[结果]瘤体消退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相关指标(体重、白细胞、乏力、生活质量,疼痛、低热、胸闷、食欲不振)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疼痛、低热、胸闷、食欲不振等改善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卡氏评分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降低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T细胞亚群(CD+3CD+4 CD+8 CD+4/CD+8)治疗组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优于治疗组(P0.01)。[结论]康艾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明确减轻毒副作用、缓解不适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HIV/AIDS脾肺气虚证患者T淋巴细胞活化及自然杀伤细胞数量变化。方法:对河南省某地区的HIV/AIDS患者进行调查,筛选出脾肺气虚证患者26例,并在该地区筛选出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采集患者和健康者的抗凝血液。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8+ T淋巴细胞绝对数量以及CD8+CD38+T和CDs6CD16CD3-细胞的绝对数量和百分率。结果:和健康组比较,脾肺气虚组CD8T和CD8+ CD38+ T细胞数量和百分率均显著升高(P〈0.05—0.01);CD56+CD16+CD3-细胞数量和百分率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脾肺气虚证患者CD8+ T淋巴细胞显著活化。NK细胞数量明显下降,提示:脾肺气虚证患者的天然免疫功能受到一定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朱萱萱  王海丹  王进  施艳秋  刘志辉 《中医药学刊》2011,(12):2605-2607,I0017,I0019
目的:观察乌鳖颗粒对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CD4^+/CD8^及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雌性BALB/c小鼠皮下多点注射小鼠透明带多肽,建立免疫性卵巢早衰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己烯雌酚组、六味地黄丸组、乌鳖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另设正常组和佐剂组,共灌胃给药4周。实验末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脾脏CD4^+、CD8^,计算CD4^+/CD8^的比值。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卵巢Fas、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脾脏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正常组和佐剂组(P〈0.05)。乌鳖颗粒各剂量组小鼠脾脏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模型组小鼠卵巢Fas蛋白表达低于正常组,Fas—L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卵巢Fas、Fas—L蛋白表达和Fas/Fas—L比值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乌鳖颗粒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小鼠Fas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P〈0.01)。乌鳖颗粒各剂量组Fas—L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乌鳖颗粒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鼠Fas/Fas—L比值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乌鳖颗粒对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具有调节CD4^+/CD8^比值和Fas/FasL系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急性胰腺炎中医辨证分型患者外周静脉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值的变化,探讨这些变化在急性胰腺炎中医辨证分型中的意义。方法:根据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证型标准随机抽取脾胃实热型、脾胃湿热型、肝郁气滞型、蛔虫上扰型4组,每组8人,共32人,检测4种证型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 4种证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①与对照组比较,脾胃湿热组CD3、CD8降低,CD4+/CD8+值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脾胃实热组外周血CD3、CD8降低,CD4+/CD8+值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CD4明显降低,变化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郁气滞组,蛔虫上扰组值的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②与脾胃实热组比较,脾胃湿热组CD3、CD4、CD8及CD4+/CD8+值的升高变化有显著(P<0.05);肝郁气滞组与蛔虫上扰组的CD4+、CD4+/CD8+较之差异显著(P<0.05),CD3、CD8值的变化极显著(P<0.01)。结论:急性胰腺炎中医证型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有关,CD3、CD8、CD4+/CD8+可作为AP中医临床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安子合剂对ACA阳性先兆流产患者CD4+CD25+FOXP3+Treg细胞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选取ACA阳性先兆流产患者为治疗组(27例),给服中药安子合剂,125ml,2次/日,连服4周;选取正常孕妇为对照组(15例)。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孕妇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比例,并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CA指标、B超检查胚胎发育情况等。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正常妊娠对照组(P<0.01);治疗后,其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27例患者中20例ACA阳性的转阴率达85.00%,7例ACA定量滴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保胎的成功率达92.59%。结论:ACA阳性先兆流产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比例低于正常妊娠妇女,存在免疫调节异常;安子合剂治疗ACA阳性先兆流产的作用机理之一与增加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比例、调节妊娠期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9.
补肾健脾消症方联合化疗治疗胃癌术后患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消症方对胃癌术后患者化疗过程中细胞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和联合化疗组各30例,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化疗前后NK细胞活性、CD3^+、CD4^+、CD8^+、CD4^+/CD8^+比值,以及生存质量评分(Karnofky评分)情况。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胃癌术后患者NK细胞活性、CD3^+和CD4^+显著降低(P〈0.05),而CD8^+明显升高(P〈0.05),致CD4^+/CD8^+比值降低(P〈0.01);2、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单纯化疗组治疗后NK细胞活性、CD3^+降低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联合化疗组NK细胞活性、CD8^+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在CD3^+、CD4^+、CD4^+/CD8^+比较上差异更为明显(P〈0.01);3、同组治疗前后比较,联合化疗组治疗后Karnofky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单纯化疗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后比较,联合化疗组Karnofky评分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P〈0.01)。结论:补肾健脾消症方可显著提高胃癌术后患者化疗过程中的细胞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腹安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安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大鼠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腹安汤高、中、低剂量组、得舒特组;用寒冷-束缚刺激法制备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给药7天后,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大鼠血中CD4+水平及CD4+/CD8+比值降低,CD8+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安汤高、中、低剂量组及得舒特组与模型组比较,血中CD4+水平及CD4+/CD8+比值升高,CD8+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CD3+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安汤可升高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外周血中CD4+水平及CD4+/CD8+比值,降低CD8+水平,从而提高和改善细胞免疫功能,达到治疗D-IBS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