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目的评价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鼓膜穿刺灌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在电耳镜直视下穿刺,缓慢抽吸鼓室内积液再注入地塞米松2mg;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注入和氨溴索30mg的混合液冲洗,3d后复查,若鼓室内积液再现,可经原鼓膜穿刺点再次穿刺抽液注药,方法同前。结果2组患者随访8个月~2年,平均(1.22±0.62)个月;观察组优35例,良8例,差2例,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优27例,良10例,差8例,总有效率为82.22%;观察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耳内镜直视下行鼓室镜鼓膜穿刺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清洗治疗,效果满意,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张景琳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3):114-115
目的探讨采用单纯鼓膜穿刺和采用鼓膜穿刺加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4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按就诊号分为单、双号两组各70例,单号组单纯鼓膜穿刺抽吸鼓室积液;双号组鼓膜穿刺抽吸鼓室积液完毕后更换注射器,内含地塞米松5mg/mL冲洗鼓室2~3遍,保留0.3—0.5mL。结果随访3个月-1年,单号组有效率为82.86%,双号组有效率为94.28%。结论单纯鼓膜穿刺效果差,易复发。而鼓膜穿刺抽吸鼓室积液加地塞米松的治疗效果肯定,操作方法简单,门诊即可完成,不易复发,便十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氨溴索及鼓膜穿刺与逆行咽鼓管插管给药途径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79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观察1组使用逆行咽鼓管插管氨溴索给药冲洗,观察2组使用鼓膜穿刺氨溴索途径给药冲洗,对照组则采用鼓膜穿刺地塞米松鼓室冲洗.比较3组治疗前后语频听阈值变化,3组治疗后疗效评估及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治疗后患者语频听力提高(P<0.05),观察1组与观察2组疗效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1组与观察2组之间疗效无差别(P>0.05),但观察1组治疗后鼓膜穿孔、鼓膜瘢痕钙化及严重耳鸣并发症显著低于观察2组(P<0.05).结论氨溴索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效果良好,逆行咽鼓管插管鼓室给药方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评价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冲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2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鼓膜穿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地塞米松鼓室冲洗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26%,高于对照组的64.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鼓膜穿刺负压联合地塞米松冲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治疗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陈善佑 《吉林医学》2016,(4):884-885
目的:探讨应用鼓室内注射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分泌性中耳炎均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鼓膜穿刺抽液后注入盐酸氨溴索和地塞米松,对照组鼓膜穿刺抽液后注入地塞米松。治疗4周,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明显,值得借鉴和使用。  相似文献   

6.
陈丽娟 《吉林医学》2011,(9):1753-1753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鼓室内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80耳)分泌性中耳炎均分为观察组40耳和对照组40耳,观察组先行鼓室穿刺抽液,再注入盐酸氨溴索和布地奈德,对照组在鼓室穿刺抽液后注入地塞米松。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鼓室内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分泌性中耳炎多被认为系咽鼓管功能障碍所致。临床多采用鼓膜穿刺,鼓室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冲洗或置管治疗。1990年1月至1996年12月我们对门诊189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穿刺后进行药物冲洗和置管治疗造成鼓膜穿孔愈合情况进行观察,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鼓室冲洗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鼓室冲洗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应用前瞻性随机分组方法将20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为鼓室冲洗注药治疗组和常规鼓膜穿刺治疗对照组,进行临床治疗,观察效果.结果 鼓室冲洗注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63.6%)(P<0.01),且患者的治疗时间显著缩短.结论 鼓室冲洗注药治疗较常规鼓膜穿刺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探讨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过程中,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的临床应用情况和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76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抽分两组,对照组38例患者实施鼓膜穿刺治疗,观察组38例患者实施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分析对比他们的临床治疗情况和结果。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显示,在患者治愈率以及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的临床效果,两组之间的结果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中,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是效果理想的治疗方法,应当予以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分泌性中耳炎采取鼓室内注射曲安奈德及盐酸氨溴索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06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3例,2组均行鼓室穿刺抽出积液,治疗组鼓室内注射曲安奈德、盐酸氨澳索,对照组将盐酸氨溴索、地塞米松注入鼓室,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6%,高于对照组的64.2% (P <0.05);鼓膜改善总有效率为71.7%,高于对照组的47.2%(P<0.05);治疗第28天时2组导气听阈均明显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泌性中耳炎采取鼓室内注射曲安奈德及盐酸氨澳索疗法,简单快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盐酸氨溴索耳内镜下鼓膜穿刺给药及鼻内镜引导下咽鼓管给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在常规治疗的临床上,对照组予以盐酸氨溴索耳内镜下鼓膜穿刺给药,观察组予以盐酸氨溴索鼻内镜引导下咽鼓管给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鼓室压、语频气导听阈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4%,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鼓室压-109.85±32.18 daPa,语气导听阈37.18±15.90 dB,观察组鼓室压-87.18±25.09 daPa,语频气导听阈48.94±16.28 dB,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升高幅度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疑似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3例(6.25%),对照组出现2例(4.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鼻内镜引导下咽鼓管给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较耳内镜下鼓膜穿刺给药疗效更为显著,可明显提高鼓室压及语气导听阈,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治疗鼻咽癌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56例鼻咽癌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8例.A组鼓膜切开鼓室置管;B组行鼻腔鼻咽部清理加鼓膜穿刺抽液、鼓室给药盐酸氨溴索加微波照射.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随访半年,56例中存活47例,存活患者中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有效率A组53.8%,B组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A组30.8%,B组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鼻咽癌放疗后并发的分泌性中耳炎治疗,鼻腔鼻咽清理加鼓膜穿刺抽液、鼓室给药盐酸氨溴索加微波照射优于单纯鼓膜切开鼓室置管引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α-糜蛋白酶与地塞米松注射液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过程中消除或缓解耳闷症状的效果。方法:对3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别在鼓膜穿刺抽液后注入α-糜蛋白酶与地塞米松注射液和单纯注入地塞米松注射液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α-糜蛋白酶与地塞米松注射液组总有效率为67%,对照组为50%。结论:α-糜蛋白酶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是治疗分泌性巾耳炎较为合理、有效的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14.
鼓室加压超剂量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8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鼓室加压超剂量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对83例分泌性中耳炎采用鼓室加压超剂量注药法,用5mL注射器取2.5mL(62.5mg)醋酸泼尼松龙混悬剂,加糜蛋白酶5mg和病毒唑注射液0.1g,用细长针头,行鼓膜穿刺,将药液缓慢加压注入鼓室,每周1~2次,观察其疗效,并随访3个月~1年以上。结果83例中,经2次治疗均有程度不等的听力改善;治疗3~6次,治愈68例,有效11例,其中复发13例,重复本法治疗仍有效;无效4例,总有效率95.18%。结论鼓室加压超剂量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满意,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鼓膜双孔穿刺注药后行鼓膜治疗仪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鼓膜双孔穿刺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和仅糜蛋白酶,同时行鼓膜治疗仪治疗分泌性巾耳炎97例,对照组44例单独采用鼓膜双孔穿刺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和仅糜蛋白酶。结果 随访3个月,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鼓膜双孔穿刺注药后鼓膜治疗仪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肯定,治疗简单,费用低,病人易于接受,确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鼓室注射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将105例(137耳)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68耳)与对照组(53例,69耳),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行纯音听阈及声导抗检测。二组患者均给予口服大环内酯类药物2周,曲安奈德喷鼻4周。观察组患者同期给予鼓膜穿刺抽出鼓室积液后鼓室内注射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曲安奈德。对照组患者给予鼓膜穿刺抽出鼓室积液后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71%高于对照组66.67%。观察组纯音听阈改善率为86.76%明显高于对照组改善率57.97%( P<0.05);声导抗检测改善率为92.65%,明显高于对照组改善率63.77%(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鼓室注射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廖祖松 《安徽医学》2013,34(6):771-773
目的比较逆行咽鼓管置管与细针穿刺后氨溴索局部使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6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使用逆行咽鼓管置管后氨溴索冲洗,对照组则使用细针穿刺后氨溴索冲洗,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者鼓室压和语频气导听阈值,声导抗图图形变化,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患者鼓室压低于治疗前(P0.05),语频气导听阈值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鼓室压低于对照组(P0.05),语频气导听阈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型图占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严重耳鸣、鼓膜穿孔及形成鼓膜瘢痕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逆行咽鼓管置管使用氨溴索冲洗,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咽鼓管扩张导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3例(15耳)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经鼻内镜下插入咽鼓管扩张导管至其峡部,加压并持续扩张其球囊2 min,然后经外耳道行鼓膜穿刺抽液,用地塞米松冲洗鼓室,再用含丝裂霉素C明胶海绵涂擦鼓膜穿刺部5 min。结果全部病例均一次插管成功,随访4~5个月,11例(11耳)疗效满意,耳闷胀感消失,声阻抗提示鼓室图由"B"型恢复为"A"型,纯音听阈测试提示听力提高10~20 dB,内镜检查鼓室无积液,无感染、出血、鼓膜穿孔等并发症。2例伴有过敏性鼻炎患者(4耳)于术后3个月又出现闷胀感,轻度听力下降,但无鼓室积液,经抗炎和抗过敏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鼻内镜下咽鼓管扩张导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操作简便、微创,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α-糜蛋白酶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α-糜蛋白酶与地塞米松注射液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过程中消除或缓解耳闷症状的效果。方法:对3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别在鼓膜穿刺抽液后注入α-糜蛋白酶与地塞米松注射液和单纯注入地塞米松注射液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α-糜蛋白酶与地塞米松注射液组总有效率为67%,对照组为50%。结论:α-糜蛋白酶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较为合理、有效的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耳内窥镜下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5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耳内窥镜下鼓膜穿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实施耳内窥镜下鼓膜穿刺治疗相比传统药物治疗疗效更加显著,患者听力改善明显,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