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子午流注理论对正常成年人经穴导电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午流注是我国古代针灸理论中的一种学说。它源于何时 ,由何人所创 ,现已无从考证[1 ] 。子午流注理论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点出发 ,认为“人身气血是按一定的循环次序、有规律地出现周期性盛衰变化”。子午流注针法即是按子午流注的开穴时间 ,结合患者来诊的日、时干支 ,人体经络气血的循环和井、荥、俞、经、合的五行相生规律 ,开穴施治。近年来 ,对穴位电阻的研究表明 :健康人的穴位电阻最低 ,穴旁次之 ,非穴位点较高[3 ] 。那么 ,子午流注理论中的周期性变化 ,是否表现在正常人的穴位导电量上呢 ?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  相似文献   

2.
浅论子午流注环周图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子午流注是我国古代医学理论中的一种学说。它基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认为人身气血是按一定的循行次序、有规律的如潮涨落,而出现周期性的盛衰变化。依据子午流注理论,遵循经络气血盛衰与穴位开合的规律,配合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来按时开穴的治疗方法,称为子午流注针法。先父管正斋老医师早年曾绘制子午流注环周图,以助临床操作。本文结合子午流注环周图的临床运用,浅谈个人学习体会,不当之处,企望同道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3.
正子午流注针法是根据《内经》天人相应、营卫流注及针刺候气逢时等理论建立起来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治疗方法。子午流注针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纳甲法是子午流注针法之一,是将十二经脉的五腧穴及原穴配在年、月、日、时干支上而计时取穴的方法,故又称纳干法。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子午流注纳甲法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对近年子午流注纳甲法  相似文献   

4.
子午流注是我国古代医学理论中的一种学说。它基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认为人身气血是按一定的循行次序 ,有规律地如潮涨潮落 ,出现周期性的盛衰变化。依据子午流注理论 ,遵循经络气血盛衰与穴位开阖的规律 ,配合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按时开穴的治疗方法 ,称为子午流注针法。子午流注的开穴法 ,现在临床运用的已有 10余种 ,但大都需要依赖计算或借助取穴工具 ,临证运用时尚感不便。我们设计的子午流注表解法 ,免除了子午流注针法的计算推演过程 ,提供了一种简捷方便的子午流注开穴运用方法。本文作一简单介绍 ,供初学同道们参考。1 …  相似文献   

5.
子午流注针法是我国古代医学宝贵遗产之一,它总结了在昼夜的循环中人体十二经脉的阴阳表里、营卫气血按时间推移的变化规律(与现代的生物种概念相合)。它以十二经脉肘膝以下的六十六个经穴为基础,根据出井、流荥、注俞、行经、入合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道理,配合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演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子午流注,是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制订出来的。古人认识到自然界的潮水有涨退的时间性和周期性,外界环境能影响人体脏腑经脉气血的周流,因此联系到人体十二经脉气血流行赤有盛衰。据此,创制出子午流注定时取穴法,也即是针灸的一种按时配穴法。  相似文献   

7.
子午流注针法,也叫最佳时间针灸法,它产生于金元,流传至今。子午流注针法是古人根据潮汐涨退、天人相应的生物规律,结合人体气血运行,以及肘膝的奇经八脉交会穴和五腧穴,融合年月日天干、地支,运用在针灸临床上,以达到最佳疗效的一种独  相似文献   

8.
子午流注学说基于"天人相应"整体观,认为人体气血随不同时辰阴阳消长而循序流注于十二经脉,与睡眠节律密切相关.胶质淋巴系统是能清除脑内代谢产物的交换流动系统,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有一定影响.通过分析子午流注学说与胶质淋巴系统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成果,发现睡眠节律是二者影响认知功能的共同作用途径,故提出"运用子午流注学说...  相似文献   

9.
“子午流注”是以时间为取穴依据的一种针刺方法,近年来中医药杂志发表的这方面文章很多。随着时间医学的兴起,此种针法尤引人注目,有感于此,笔者据手头有限资料,就解放以来子年流注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一、子午流注针法的起源关于脏腑气血流注的最早记载,首见于《内经》,但较完整的子午流注针刺法,起于何时何人之手,却有各种不同意见。子午流注针刺法的最早文献是“徐氏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因此,确定徐氏为何时人氏,就成了追溯子午流注针法起源的关键。对此  相似文献   

10.
子午流注针法,是根据人体经络循行,气血流注盛衰的理论,逐日按时开穴的一种独特针法,它是一种时间治疗学。该法的运用,是以十二经脉,肘膝以下六十六个井、荥、俞、经、合特定穴位为基础、配合阴阳、五行、天千、地支演算按时开穴治疗。临床针对病情,按时针刺,往往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在针灸学中,针向迎随补泻手法是根据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的顺逆而定。针尖与经脉循行方向相同则为补法;针尖与经脉循行方向相反则为泻法,并且与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次序有关。手三阳经补法的针尖指向心脏,泻法反之;足三阳经补法的针尖应指向四肢末端,泻法反之;手三阴经脉补法的针尖应指向四肢末端,泻法反之;足三阴经补法的针尖应指向心脏,泻法反之。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子午流注针刺法分为纳甲法、养子时刻取穴法和纳子法三种,前两种属于阳,是根据卫气的运行情况而产生的,在治疗时应取卫气来治疗,针刺宜浅不宜深,在针向迎随补泻时,补法的针尖是指向心脏,泻法的针尖则指向四肢末端,故与上述方法迥异。后一种属于阴,是根据营气的运行情况而产生的,即在治疗时应该取营气来治疗,除针刺时宜深不宜浅外,其余与传统方法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12.
张含  刘云霞 《中医学报》2021,(5):979-982
皮部位居人体最表,通过十二经脉与脏腑相沟通,具有"审内"与"御外"的作用。治皮之理、浅刺之法,其意皆在激发体表皮肤的卫阳之气,进而通过皮部—经络—脏腑这一信息传输通道,达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及平衡阴阳之目的。因此,无论是未病先防,还是既病防变,都可从"皮"论治,使病邪由"皮"而解。时至今日,从"皮"论治已衍生出多种针法,如梅花针、浮针、皮内针等。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三阴三阳经脉的命名规律,丰富中医学基础理论,从"开阖枢"理论出发,分析其与十二经脉的相关性。三阴经主转输受纳,手、足太阴经为"开",司运化,纳运清气与水谷精微,故肺与脾为太阴经;手、足厥阴经为"阖",司潜藏阴血,使阴血注脉藏肝,故心包与肝为厥阴经;手、足少阴经为"枢",司枢"血",水火二脏交通互济,共为化血之枢纽,故心与肾为少阴经。三阳经主布散排泄,手、足太阳经为"开",主布散,上布津液,下散废液与糟粕,故小肠与膀胱为太阳经;手、足阳明经为"阖",主受纳通降,受水谷而腐熟,降食糜而化糟粕,故大肠与胃为阳明经;手、足少阳经为"枢",主枢"气",通行诸气,通达阴阳而共为气化之枢纽,故三焦与胆为少阳经。因此,认为"开阖枢"理论与十二经脉联系紧密,深刻影响着十二经脉在人体的分布规律与功能协调等方面,该理论应是《黄帝内经》三阴三阳经脉命名规律的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内经》中"经脉"实际包含两套完全不同的脉道系统,即行气之脉——十二经脉和行血之脉——血脉。气血是分离的,气即卫气,血即营血,两者各自运行于这两套不同的脉道之中。古人误将"内视"所见的行气之脉与解剖所见的行血之脉及各自脉中的气血视为一体,导致了气脉与血脉、气与血相互混淆的错误。  相似文献   

15.
冲脉为“血海”“十二经脉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且“主胞胎”。从一定程度上讲,妇科疾病皆由冲任劳损所致,其治疗均不出调治冲任范围。子宫肌瘤是一种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目前多从瘀血阻滞来认识其病因病机。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发现冲任气血失调乃子宫肌瘤发生的病机本质,本着治病求本的原则,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应以调理冲任为大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肱骨外上髁炎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火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方法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7%(P<0.05),2组治后的VAS评分、肘部压痛积分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火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能温通经脉,使气血运行顺畅,通则不痛.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单纯性肥胖症痰湿膏脂瘀滞"经脉不通"的病机,发挥贺氏针灸三通法综合治疗之优势,初期用毫针微通法治本,注重调理脾(胃)肾、通利三焦、疏通任督带脉及辨证取穴,局部结合火针温通法与刺络拔罐强通法治标,标本同治,补虚泻实,以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后期体重减轻明显阶段,侧重用微通法求本施治,防止体重反弹。三法合用疏通经络,调理脏腑,以达平衡阴阳、扶正祛邪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五虎擒羊针法是一种五针并用、针对病痛点进行治疗的多针刺法;结合温针灸能够增强针感,激发经气,起到振奋阳气,宣通气血,散采止痛等作用,有效治疗多种软组织伤痛。  相似文献   

19.
十二经脉"阳经长,阴经短"是王富春教授提出的经络理论观点.从阴阳属性,经脉循行,所属腧穴和原穴以及古代文献四个方面来阐述其理论观点.以此推动经络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子午流注、辨证体针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18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灵龟八法组、子午流注组、辨证体针组,每组60例。灵龟八法组采用患者就诊时灵龟八法所开穴位针刺;子午流注组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择时选穴;辨证体针组选取天枢、足三里、公孙、肝俞、脾俞、太冲,治疗8 w后采用胃肠症状评估量表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简表-36评价生活质量。结果:子午流注组、灵龟八法组和辨证体针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83.33%、70.0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子午流注组、灵龟八法组与辨证体针组生活质量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子午流注组与灵龟八法组生活质量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子午流注刺法能够明显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安全性高,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针刺治疗的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