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吕家高 《医药导报》1992,11(5):33-34
1989年美国一项多中心研究(cardiac arrhythmia suppression trial CAST)的中期结果表明氟卡胺、恩卡胺具有严重的致恶性心律失常作用并严格限制了二药的临床应用范围。目前Ⅰ_c类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十分引人注目,其致心律失常的机理尚不确切。国外已初步应用于临床的环苯唑啉(cibenzoline简称up)作为一种较新的Ⅰ类抗心律失常药,自然引人关注。本文就其电生理特性、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简要概述,旨  相似文献   

2.
西苯唑啉是一种新型的抗心律失常药,初步临床应用表明,本品能明显抑制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甚少有负性肌力作用和抗胆碱能作用。对部分患者可出现不良反应,多数患者均能耐受。本文对西苯唑啉的药理学及临床应用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老牌”抗心律失常药(包括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吡二丙胺、利多卡因、苯妥英钠、β阻滞剂、溴汴铵托西酸盐以及维拉帕米等),其抗心律失常疗效有限,不良反应较多,因而促进了抗心律失常新药的研究与发展。已发现的抗心律失常新药中,多数较之“老牌”药物效果更好,毒性更低。西苯唑啉(Cibenzoline,Ciprelan) 本品为咪唑衍生物,药效学特征类似奎尼丁,大致属于IA类抗心律失常药。可缩小动作电位振幅,降低动作电位上升速率,减慢传导速度和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对  相似文献   

4.
西苯唑啉琥珀酸盐是一个Ia类新型抗心律失常药,临床试验证明,本品抑制室性心律失常。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多次服药后,消除半衰期7.6~22.3(平均12.3)小时,使室性早搏次数减少90%的血浆浓度为215~495ng/ml,“抗心律失常作用与血浓度成正比”。研究对象为15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Ⅰ~Ⅱ级,室性早搏次数平均每小时199次。西苯唑啉起始量32.5mg每日4次,共7日;必要时65mg或81.25mg每日  相似文献   

5.
环苯唑啉琥珀酸酯[2-(2,2-二苯基环丙基)-2-咪唑啉琥珀酸脂]是一个新型的抗心律失常药,化学结构上与任何已知的抗心律失常药均不同。根据Vaughan-Williams 的分类,本品属第一类抗心律失常药,但也具有第三和第四类的一些性质。第一类抗心律失常药如吡二丙胺、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和溴苄胺托西酸盐是通过与M 胆碱受体作用而发挥药效的,它们是M 受体拮抗剂。这一性质是治疗中常见副作用的原因。本文通过体外和体内  相似文献   

6.
据文献报道,西苯唑啉(Cibenzoline)是目前国外临床上应用的第一类抗心律失常新药。其许多药理作用基本与奎尼丁相似,也可改变地高辛的药代动力学过程,使地高辛血药浓度增高,只是作用强度较弱。  相似文献   

7.
作者研究了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时的Ⅰ类抗心律失常药西本唑啉(Cibenzoline)的药动学及绝对生物利用度。研究对象包括6例慢性CHF(心功能Ⅱ~Ⅲ级),以及5例健康男性。均于1小时内静滴~(15)N_2-西本唑啉80mg,同时口服本品胶囊80mg。测算动力学数据以及绝对生物利用度。 CHF患者口服本品后1.5小时达血清峰浓度313±67 mg/ml,平均半衰期口服为10.0小时,静脉为10.4小时。静滴后绝对生物利用度为85%(74%~97%)。分布容积静脉为375 L、口服为426 L,即3.4~6.5 L/  相似文献   

8.
<正> 常咯啉系由中药常山(Dichroa febrifugaLour.)分离出的常山乙素进行结构改造而得。它的化学名为4-{3~′,5~′-双[(N-吡咯烷基)甲基]-4~′-羟苯胺基}喹唑啉。药理和临床研究证明常咯啉口服吸收良好,疗效迅速可靠和使用安全,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第十六制药厂共同研制成功的具有新型结构的抗心律失常药。  相似文献   

9.
【化学名】 2-[(N-苄基苯胺基)甲基]-咪唑啉盐酸盐【结构式】【作用特点】本品原来用作抗组织胺药物。近年来发现本品能干扰心肌细胞膜对钾、钠离子的渗透,减慢心肌纤维间的传导速度,现已作为抗心律失常药应用于临床。动物实验表明,本品对兔心房有抗乙酰胆碱作用,并能减少心肌电兴奋率。延长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消旋β-邻苯二甲酰亚氨-α-正丁酮醛(Ⅵ),其双缩氨硫脲(Ⅶ)(Ⅴ 6133),双缩氨脲(Ⅷ),其与对氨基苯甲酸缩合物(Ⅸ)以及2-α-邻苯二甲酰亚氨乙基-1,4-喹(口恶)啉(Ⅹ)的合成,以寻找抗肿瘤及抗病毒药物。生理活性筛选及临床试验表明Ⅴ 6133是一种新型结构的抗砂眼病毒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西苯唑啉、吡美诺、英地卡胺、依沙西嗪、瑞卡南、艾司洛尔、氟司洛尔、纳多洛尔、索他洛尔、比索洛尔及苄普地尔等的临床研究及评价。旨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抗真菌药与心血管药物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抗真菌药在与心血管药物相互合用时,经常会引起药动学或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咪唑类抗真菌药中,酮康唑和伊曲康唑为细胞色素P450(CYP)3A4的抑制剂,同时也是P-糖蛋白(P-gp)的抑制剂,所以与CYP3A4底物如Ca^2 拮抗剂,许多抗心律失常药,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托他汀等互用后有可能抑制上述这些底物的代谢,导致血药浓度升高或消除降低,严重时引起不良反应,或者抑制由P-gp转运的药物(如地高辛)的消除;氟康唑为CYP2C9抑制剂,有可能影响由CYP2C9介导的药物如氟伐他汀,氯沙坦和irbesartan等的代谢,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特比萘芬可以影响由CYP2D6的活性,所以与普罗帕酮,恩卡因,美西律,西苯唑啉(cibenzoline)等抗心律失常药及许多β受体拮抗剂合用,也有可能产生药动学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吴元鎏  黄量 《药学学报》1980,15(10):598-602
本文报告消旋β-邻苯二甲酰亚氨-α-正丁酮醛(Ⅵ),其双缩氨硫脲(Ⅶ)(Ⅴ6133),双缩氨脲(Ⅷ),其与对氨基苯甲酸缩合物(Ⅸ)以及2-α-邻苯二甲酰亚氨乙基-1,4-喹(口恶)啉(Ⅹ)的合成,以寻找抗肿瘤及抗病毒药物。生理活性筛选及临床试验表明Ⅴ6133是一种新型结构的抗砂眼病毒药。  相似文献   

14.
(一) 常咯啉常咯啉 (4-[3’,5’-双[(N-吡咯啶基)次甲基)-4-羟苯基]-氨基喹唑啉,是一个新化学结构类型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系上海十六药厂、药物研究所将常山乙素的结构加以改造所得。合成工艺比较简单。经上海第一医院等研究证实,常咯啉能拮抗哇巴因、乌头碱所致的实验性心律失常,提高电刺激致室颤阈值。自1974年初,在上海、北京  相似文献   

15.
罗心平 《云南医药》1992,13(3):142-145
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从临床和心律失常的分类讲可分为抗快速心律失常药物和抗缓慢心律失常药物。抗快速心律失常药物近代又按细胞电生理作用分为Ⅰ至Ⅱ类(即Amsdorf的六类分类法),分为:第Ⅰ类,抑制钠离子通透性为主的膜抑制性药物,以奎尼丁和普鲁卡因酰胺为代表,也包括N—乙酰普鲁卡因酰胺、双异丙吡胺、安他唑啉、心律平、常咯啉、缓脉灵、茚丙胺、美卡胺、氟卡胺、氯卡胺等;第Ⅱ类,缩短动作电位和QT间期的膜抑制性药物,以利多卡因和苯妥英钠为代表,也包括慢心律、室安卡因、氨甲酰苯唑(卡马西平);第Ⅲ类,β阻滞剂。以心得安为代表的各种β阻滞剂;第Ⅳ类,延长动作电位间期和阻断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药物,以乙胺碘呋酮和溴苄胺为代表,也包括硫酸苄甲胍和β阻滞剂中的甲磺胺心啶;第Ⅴ类,钙通道阻滞剂。以异搏定为代表,也包括心可定、硫氮唑酮、利多氟嗪等;第Ⅶ类,洋地黄类药物。另Vaughan Williams又将抗快速心律失常药物分为四类(即VW改进分类法):Ⅰ类为抑制钠离子内流药物,又分为Ia类,以奎尼丁和普鲁卡因酰胺为代表,有延长动作电位和QT间期的作用;Ib类,以利多卡因和苯英妥钠为代表,有缩短动作电位和QT间期的作用;Ic类,以英卡胺和氟胺卡为代表,无影响动作电位和QT间期的作用。近年来对此类药物的应用积累了不少经验、临床研究较广泛。Ⅰ类为β阻滞剂。Ⅱ类为延长动作电位间期和阻断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制剂,以乙胺碘呋酮和溴苄胺为代表。Ⅶ类为钙通道阻滞剂。VW改进分类法不包括强心甙,与Amsdorf的分类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6.
Cibenzoline琥珀酸盐(商品名Cipralan)是一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结构为珀琥酸2-(2,2-二苯基环丙基)咪唑啉,化学上与其他已知抗心律失常药无关。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本品能延长有效不应期,降低动作电位的上升速率,使复极化延长,并阻滞慢钙通道。作者用程序电生理刺激技术检验了本品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并与传统抗心律失常药普鲁卡因酰胺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翁幼武  张琦 《中国药房》2009,(25):1993-1995
目的:建立测定琥珀酸西苯唑啉片溶出度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按峰面积外标法测定及计算药物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流动相为乙腈-磷酸(40∶60),检测波长为230nm;选用桨法测定溶出度。结果:琥珀酸西苯唑啉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1~40μg·mL-1(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70%(RSD=0.14%);3批样品15min时溶出度均在80%以上。结论:所建立的溶出度测定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用于琥珀酸西苯唑啉片溶出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Pentisomide是一种新的Ⅰ类抗心律失常药,其主要作用为抑制快钠通道,而对钙通道阻滞作用不大。本文旨在评价静脉和口服本品对药物治疗无效的1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病人的电生理和长期疗效。 1993年第14卷第3期研究对象为15例对多种抗心律失常药治疗无效的SVT病人,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6例,其余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T)。研究前停用一切抗心律失常药(包括强心甙)至少5个半减期。在清洗期后,所有病人均给予静脉用药:先在10分钟内静注本品4mg/kg,然后在60分钟内给予维持剂量(1mg/kg);12例给予口服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盐酸胺碘酮,商品名可达龙,其化学名为2-丁基-3-苯并呋喃基4-[2-(二乙氨基)乙氧基]-3,5-二碘苯基甲酮盐酸盐,是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以Ⅲ类药作用为主的心脏离子多通道阻滞剂,兼具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严重的心律失常。该药pH偏酸性,刺激性较强,易发生外周静脉炎,表现为穿刺点局部红肿、灼热、疼痛,或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有的有硬结,严重者发生穿刺点周围局部溃烂。对此,笔者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乙吗噻嗪是一种吩噻嗪类衍生物,有较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口服有效。其特点为治疗谱宽,作用快、疗效高、副作用小,长期应用也较安全。本文综述本品的心脏电生理、抗心律失常作用和药代动力学等;对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