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栓塞术是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瘤最新的一项微创技术,对患者损伤小,痛苦少,易被广大患者接受,不失为一种理想、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2003年7月-2005年10月,我院先后对11例脑动脉瘤患者使用GDC栓塞治疗,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前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22例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前实施健康教育。结果22例患者术前全无再出血的发生,大大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顺利度过术前期。结论在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前实施健康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配合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主要症状多由于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引起,部分是由于瘤体压迫脑血管痉挛及栓塞造成。如不及时治疗,SAH发病率为63%,病死率达50%,而直接行动脉瘤夹闭术者病死率为1%~5%,因此宜早期进行治疗。我院2001-2004年急诊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21例,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颅内动脉瘤是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 ,是一种神经外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在显微镜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动脉瘤破裂出血病死率很高 ,做好及时有效的护理对降低病死率极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 2 0 0 0年 8月— 2 0 0 1年 8月共收治颅内动脉瘤患者5 2例 ,男 2 2例 ,女 30例 ;年龄 8~ 76岁 ,平均 4 7岁。单发脑动脉瘤 5 1例 ,多发脑动脉瘤 1例。动脉瘤破裂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4 5例 ,视力障碍、眼睑下垂 7例。出血后行动脉瘤夹闭时间 :0~ 3d 11例 ,16~ 30d 4 2例。2 护  理2 1 护理评估 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中的护理效果观察。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治疗的92例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自护能力、并发症发生率、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健康知识、ESCA量表总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脑血管痉挛、穿刺部位血肿、血栓形成、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后ADL评分、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中的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护能力,加快术后症状的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脑动脉瘤是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一种致死率和致残率很高的脑血管疾病.好发于组成脑底动脉环的大动脉分支或分叉部.动脉瘤破裂出血可引起动脉痉挛、栓塞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为突然头疼、呕吐、意识障碍、癫痫样发作、脑膜刺激征等.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63例颅内动脉瘤,其中47例采用弹簧圈囊内栓塞治疗、13例开颅动脉瘤夹闭术、3例放弃治疗.现将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脑动脉瘤是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一种致死率和致残率很高的脑血管疾病.好发于组成脑底动脉环的大动脉分支或分叉部.动脉瘤破裂出血可引起动脉痉挛、栓塞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为突然头疼、呕吐、意识障碍、癫痫样发作、脑膜刺激征等.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63例颅内动脉瘤,其中47例采用弹簧圈囊内栓塞治疗、13例开颅动脉瘤夹闭术、3例放弃治疗.现将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并分析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护理体会。方法:选取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来贵州航天医院就诊的4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实施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在围术期对患者予以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脑血管造影复查,进而对患者的血栓情况进行评价。结果:4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予以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后,完全致密填塞的患者有32例,填塞大于90%的患者有6例,填塞在85%~90%之间的患者有2例,并对其进行2~12个月的随访,使用改良Rankin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价,有28例患者为0分,有8例患者为1分,有4例患者为2分。其中有2例患者发生由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的严重脑血管痉挛,弥漫性脑肿胀,最终抢救无效死亡。其他患者未发生出血、支架移位、动脉瘤破裂情况。4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对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效果均表示满意,对所有患者采取脑血管造影随访,动脉瘤无复发情况。结论:对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实施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患者的病情有所改善,但由于此方式在临床上的使用较少,具体治疗效果还需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症状转归。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组,每组40例。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组对于本研究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选择先实施保守治疗,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组对于脑动脉瘤破裂出血选择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分析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GCS)分值、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和生命质量及死亡率。结果: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组神经功能和生命质量、GCS分值、死亡率和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实施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可获得较好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动脉瘤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重要原因,动脉瘤术使得大多数患者可得到有效的治疗,迟发性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已被认为是动脉瘤术后致死或者致残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本文就动脉瘤术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脑动脉瘤是脑动脉的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状突起,主要症状多由出血引起,部分因瘤体压迫、动脉痉挛及栓塞造成,动脉瘤破裂出血常致患者残废或死亡,动脉瘤居于脑血管患者的第三位,仅次于脑血栓形成及高血压脑出血,主要见于成年人(30—60岁),因先天发育异常、动脉硬化、感染等使脑动脉管壁异常改变,继而由于各种诱因如剧烈活动及情绪激动引起血压波动诱发动脉瘤破裂[1]。方法: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及疾病知识指导,准确给予患者药物治疗,控制血压,解除脑动脉血管痉挛。结果: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结论:细心、严密的病情观察,准确的药物治疗护理,可有效地促进脑动脉瘤患者的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脑动脉瘤破裂患者应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并观察该治疗方式的安全性.方法 抽取2018年1月~2020年7月因脑动脉瘤破裂在山东省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行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行开颅夹闭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  相似文献   

13.
脾动脉瘤(SAA)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外科疾病,门静脉高压症伴脾动脉瘤破裂更是罕有报道,我院于2009年4月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因脑动脉瘤接受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中控制性降压和临时阻断与脑动脉瘤破裂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对165例脑动脉瘤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患者有无高血压病史、术前血压、术中是否进行控制性降压、是否采取临时阻断等指标与脑动脉瘤是否破裂之间的关系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确定术中控制性降压和临时阻断对脑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影响。结果:在165例脑动脉瘤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病例中,临时阻断和控制性降压对脑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发生率无影响;在73例夹闭术病例中,临时阻断可显著减少术中脑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χ2=7.924,P=0.007),控制性降压对脑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发生率无影响。结论:术中控制性降压不能减少动脉瘤术中破裂的风险,而临时阻断可以显著降低夹闭手术中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人蛛网膜下腔,一般见于先天性颅内动脉瘤或血管畸形患者。我院2000年10月-2003年10月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8例,现将观察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脑动脉瘤破裂患者应用早期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确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入院3 d后治疗,观察组入院3 d内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完全栓塞率对比,观察组(90.57 %)高于对照组(49.0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及动脉瘤再次破裂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脑动脉瘤破裂患者尽早实施介入栓塞术治疗,完全栓塞率较高,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7.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脑外科常见且危害极大的疾病之一,多见于30~40岁,青少年较少见。一旦破裂出血其病死率、致残率极高。首次出血后的幸存者,若未得到及时而正确的处理,3周内将有40%的病例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的病死率高达80%。其主要症状多由出血引起,约90%的患者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部分因瘤体压迫、动脉痉挛及栓塞所致。其出血的诱因大致为:情绪激动、各种运动后、排便用力、分娩等。其预后与发病年龄、动脉瘤的大小、破裂、动脉瘤的部位、术中临时动脉阻断时间及并发症、Hont-Hess病情分级有关,主要以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颈与血管内弹簧栓塞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方法。本院2000年8月-2005年5月共收治颅内动脉瘤患者51例,疗效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治疗脑动脉瘤时采用开颅夹闭和血管栓塞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茂名市中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脑动脉瘤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血栓栓塞的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夹闭的方法治疗。根据两组患者不同Hunt-Hess分级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治疗后相关并发症、住院的时间、以及动脉瘤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中不同Hunt-Hess分级患者间G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动脉瘤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手术方式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血管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住院时间短,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前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2例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前实施舒适护理。结果 22例患者术前全无再出血的发生,大大减轻了患者的不适感,顺利度过术前期。结论舒适护理在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前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各种原因引起生理、心理、环境以及社会适应方面的不愉快,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顺利度过术前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手术麻醉的静脉麻醉剂异丙酚体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16例脑动脉瘤采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方法测定血浆OFR及用化学方法测定LPO含量。结果:16例患者均控制性降压过程平稳、效果满意,瘤体摘除后血压回升快,术后清醒迅速。所有患者均随访至出院未发现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OFR较正常值有显著性升高(P〈0.05)颅内操作120分钟0FR、LPO较术前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颅内操作240分钟,OFR、LPO较2小时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脑动脉瘤患者术前存在OFR代谢紊乱,开颅手术可加重脑的再灌注损伤。异丙酚是脑动脉瘤手术镇静的理想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