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骆峰  刘国华  祁学平 《心脏杂志》2007,19(5):582-584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上QT间期离散度(QTd)与肥厚性心肌病(HCM)左心室形态学改变的关系。方法43例HCM患者,均经二维超声心动图确诊。根据心室肥厚的部位不同,将患者分为4组:A组(室间隔肥厚)16例、B组(室间隔肥厚及左室前壁肥厚)10例、C组(室间隔肥厚、左室前壁肥厚及左室侧壁肥厚)10例、D组(室间隔肥厚及广泛左室壁肥厚)7例。在安静状态下记录同步12导联心电图(ECG),人工测量各导联的QT间期、QRS波时间,并计算QT及QRS离散度(QTd及QRSd)。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D组的左室后壁厚度(PWT)明显大于A、B、C组,D组的室间隔厚度(IVST)/PWT明显小于A、B、C组。A、B组的QTd明显大于C、D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QTd不仅反应了左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也反应了左心室肥厚的形态学改变的不均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心向量图T环形态改变,探讨T环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心电图ST-T正常的45例冠心病(A组)与45例健康(B组)做VCG检查,分析额面(F面)、右侧面(SR面)、横面(H面)T环形态改变。将T环形态改变分为8种类型,仅1种改变为单纯型,2种或2种以上改变为复合型。结果 A组9例呈单纯型,36例呈复合型。其中T环运转相反(46.7%)、T环长/宽值缩小(33.3%)、QRS/T值增大(33.3%)、T环振幅过大(17.8%)、QRS-T夹角增大、畸形T环(11.1%)呈单纯型与复合型2种形式;T环双支对称(17.8%)、线型T(15.6%)仅呈复合型。B组有8例呈单纯型T环改变,余37例T环形态正常。其中QRS/T值增大(2.2%)、T环振幅过大(6.7%)、QRS-T夹角增大(8.9%)与A组差异分别为P<0.01、P>0.05、P>0.05。后2种虽然与冠心病组差异不显,但属正常变异。B组其它类型改变均无。P<0.01。结论 心向量图T环形态改变对冠心病正常心电图患心肌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向量图的T环形态与体表心电图出现QT离散度 (QTd)的关系。方法 使用中卫瑞德SCA Ⅱ型立体心电图仪 ,对确诊的陈旧心肌梗死患者和正常对照健康人各 10 0例进行 2 4条通道同步、实时、连续采样描记 12导联心电图、普通心向量图、9导联时间心向量图及连续心向量图检测 ,分析病例和对照组最大QT间期、最小QT间期在体表心电图各导联的分布特点以及在心向量图上T环的形态差异同QTd的关系。结果  (1)病例和对照组从体表心电图测得的最大QT间期、最小QT间期几乎均集中在相同的导联 ;(2 )从心电向量额面 (F)、横面 (H)的T环形态来看 :病例组T环以圆小型比例大 (43% ) ,狭长型比例小 (16 % ) ,而对照组以狭长型为主 (6 8% ) ,圆小型最少 (4% )。综合分析发现狭长型T环所对应的体表QTd、校正QT离散度 (QTcd)最小 [(0 0 2 5± 0 0 0 9)s ,(0 0 2 5±0 0 0 9)s],圆小型T环所对应的体表QTd、QTcd最大 [(0 0 4 1± 0 0 17)s,(0 0 4 2± 0 0 18)s,P <0 0 1]。结论 QTd值的大小与额面和横面向量上T环的形态有关。最大QT间期、最小QT间期所集中的导联不会因梗死部位的出现而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体表心电图(ECG)特征。 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4月期间住院治疗的HCM患者60例,同时选取本院同期查体的正常人60例,作为对照组,要求两组人员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匹配。分析ECG各导联QRS波时限和R波、S波振幅,异常q波情况,QTC时限,R/S比值, ST段下移与抬高,T波低平、倒置,P波时限等指标。 结果 ①HCM组的V2、V3导联QRS波时限;Ⅱ、V4导联异常Q波比例;QTC时限;P波时限;左心室肥厚ECG诊断公式SV1+RV5/V6及(SV3+RaVL)×QRS波时限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②HCM组的I、aVR、aVL、aVF导联QRS波时限;aVR导联Q波所占比例; I、Ⅱ、Ⅲ、aVL、aVF、V3、V4、V5、V6导联QRS波主波与T波方向一致性; V4、V5、V6导联R/S比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结论 ECG诊断HCM首先要满足左心室肥厚的诊断标准,再结合上述ECG导联的特异性参数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5.
Q-T间期离散度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同一心电图各导联最长与最短Q—T间期的差值,它反映了心室复极的非同步性和心电学不稳定的程度。1990年Day等首次证实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通过对冠心病、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长QT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AMI)等QTd的测定及其与心脏性猝死关系的分析,旨在探讨QTd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束支传导阻滞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复极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束支传导阻滞患者Q-T离散度测定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6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束支付导阻滞(Ⅰ组)、94例不合并束支传导阻滞(Ⅱ组)及40例正常组(Ⅲ组)Q-T离散度,Q-T离散度以12导联体表心电图上最长与最短Q-T间期之差(绝对离散度)及其变异系数(相对离散度)计算。结果:Ⅰ组Q-T、Q-Tc间期及其绝对离散度比Ⅱ组显著延长,但相对离散度相近;J-T、J-Tc绝对和相对离散度均显著长于Ⅱ组和Ⅲ组。结论:束支传导阻滞可影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复极离散度的测定,但其离散程度主要与潜在的基础心脏疾病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和评估我国成人健康人群心电图的正常范围.方法 采集5360例(男性3614例,女性1746例,年龄范围18~84岁)健康人12导联同步心电图并按性别分为5个年龄组,计算和分析男、女各年龄组心电图参数的中位数及96%范围的正常上、下限,并比较其年龄和性别差异.结果 PR间期、QTc间期、额面QRS电轴呈现明确的年龄趋势(P<0.001).PR间期、QRS波时限、QTc间期及不同导联QRS波和T波振幅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P<0.001).男性PR间期上限值约为200 ms,女性PR问期上限值从180ms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到200 ms.男性QRS波时限上限值为120 ms,女性为109 ms.各年龄组男、女性QTc间期上限值均>440 ms,女性QTc间期>440 ms的发生率(12.8%)明显高于男性(6.2%).男性QRs电轴的正常范围为-37°~+94°,女性为-27°~+91°.Q波时限正常范围有明确的导联依赖性.在胸前导联,男性T波幅度的正常值不超过1.44 mV,女性不超过0.9 mV;在肢体导联,男性不超过0.54 mV,女性不超过0.45 mV.值得注意的是,肢体导联QRS振幅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与额面QRS电轴随年龄增长逐渐向左(上)偏移相一致;女性V5导联的R波振幅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结论 我国成人健康人群心电图参数存在明显的年龄及性别差异,适当调整传统的正常标准,可望进一步提高心电图诊断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吴杰  徐春芳  王晨 《心电学杂志》2001,20(2):76-77,89
目的 了解常规心电图(ECG)与心向量图(VCG)诊断指标的吻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139例健康者用美国Macvu-002 UE型机描记的ECG及VCG从表现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ECG与 VCG在左室高电压、T波的诊断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低电压的诊断上相关性不大,VCG横面QRS环出现1例呈顺钟向运行。结论 VCG将各面QRS环最大向量的检测结果列为诊断指标欠妥,ECG与VCG联合使用可以起到很好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高血压所致左心室肥厚与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体表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参数之间的差异,探讨体表心电图对二者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高血压致左心肥厚(H-LVH)患者,HCM患者及正常对照各49例。常规测量心电图中的P波时限、QTC时限,QRS波时限、异常q波数量、R波及S波振幅和ST-T与QRS波方向一致率,超声心动图中测量E/A、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厚度、左房内径(LA)、左心室收缩末期左右径(LVs左右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左右径(LVd左右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前后径(LVs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d前后径)、左心室收缩末期长轴(LVs长轴)、左心室舒张末期长轴(LVd长轴)等参数,比较3组之间的差异。 结果 HCM组患者与H-LVH组患者比较,最大左心室室壁厚度显著增厚,LVEF显著升高(均P<0.05),而HCM每博排出量(SV)、LVs左右径、LVd左右径、LVs前后径、LVd前后径、LVd长径显著小于H-LVH(均P<0.05);心电图提示,HCM组患者II,III,Avf V1 V2导联R波与S波电压之和,QTC时限显著高于H-LVH组患者(P<0.01);HCM患者异常Q波数量以及III、aVR导联ST-T与QRS波方向一致率显著高于H-LVH组(P<0.01)。 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从左心室最大室壁厚度及肥厚特征鉴别HCM患者和H-LVH患者;体表心电图鉴别二者需结合QRS波振幅之和,QTC时限,II、V4导联异常Q波数量及导联ST-T与QRS波方向在V2、V3、V6导联的一致率4个参数。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对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QT离散度(QTCd)是心电图各导联间Q-T时限变异的程度,它的临床应用和研究已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重视[‘3。可根据不同导联Q-T间期的差异,评估、预测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心脏病、心律失常等病症的病变程度及预后,并指导其治疗。笔者将82例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校正后的QT离散度(QT。d)与对照组(同年龄组无冠心病者)心电图QTCd进行比较分析,以了解心肌缺血与QT。d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冠心病组82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人及疗养员。男78例,女4例,年龄45~75(平均60)岁。心电图均诊断慢性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1.
溶栓再灌注对AMI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体表心电图各导联间Q-T间期的差异称Q-T间或离散度(Q-Td),它反映心室肌复极的非同步性,而非同步复极是心肌缺血猝死的危险因子。通过心电图测算Q-T离散度,可评价心脏病发生猝死的危险性。有学者认为Q-Td与心肌再灌注状态有关。本文总结了5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电图额面QRS-T夹角、QRS波时限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61例CHF患者为CHF组,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其分为Ⅱ级组(57例)、Ⅲ级组(59例)、Ⅳ级组(45例);同期选择健康志愿者62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病历资料,包括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生化指标[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空腹血糖]、N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 BNP);各组均接受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记录额面QRS-T夹角、QRS波时限。出院后随访12个月,记录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MACE组35例、非MACE组126例。Pearson相关法分析额面QRS-T夹角、QRS波时限与NYHA分级、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F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额面QRS-T夹角、QRS波时限预测CHF患者发生MACE的价值。结果 CHF组额面Q...  相似文献   

13.
心向量图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心向量图(VCG)对下壁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及非心脏病患者进行检查并与心电图(ECG)对比分析,探讨VCG对下壁OM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经确诊的50例下壁OMI者(A组)及100例非心脏病者(B组)的VCG与ECG改变。结果A组的起始向上向量时间、电压分别为26.34±5.04s、0.14±0.06mV,明显大于B组的11.00±4.08s及0.05±0.03mV,额面QRS最大向量方住度数明显向左上偏移。这些观察参数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按照诊断标准判断,VCG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达到100%,而ECG分别是58%、100%及86%。结论VCG对下壁OMI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ECG。在ECG下壁导联有Q波而不能确诊时做VCG检查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心电向量图( VCG)采用Frank导联体系记录心脏电活动的瞬间综合向量,具有大小和方向,在临床上可用于诊断心肌梗死、心室预激、室内阻滞以及心室肥大等,尤其在心肌梗死的诊断方面优于心电图( ECG)。我们通过分析VCG的QRS环体初始向量、运行方向、角度及环体是否存在蚀缺等,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心肌梗死的部位。本文通过ECG与VCG的对照,举例说明VCG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及其亚组的Q-TC和J-TC离散度(Q-Tcd和J-Tcd)。方法:测量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和60例无冠心病老年人心电图的R-R、Q-T、QRS和J-T(J-T=Q-T-QRS)间期,根据测量结果计算Q-Tcd和J-Tcd。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平均Q-Tcd和J-Tcd均显著大于年龄相仿的无冠心病老年人(P<0.001)。老年冠心病亚组中A组的平均Q-Tcd和J-Tcd显著小于B组(P<0.02)和C组(P<0.005、P<0.01)。结论:本组结果提示Q-Tcd、J-Tcd可预示冠心病严重程度,作为预测冠心病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向量图(VCG)T环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2例VCG前额面(XY)、横面(XZ)、右侧面(Z-Y),T环异常患者同时作12导联常规心电图(ECG)作对比分析。结果82例VCGT环异常患者中:①ECG在正常范围内39例(占47.5%),其VCG表现为:T/R比<1/5,21例(占53.8%);横面T环运动方向改变11例(占28.2%)。②ECGT波异常者43例(占52.5%),其VCG表现为:T/R比值异常41例(占95.5%);T角异常26例(占60.4%);QRS/T夹角异常16例(占37.2%);H面T环运行方向改变14例(占32.5%);T环形态改变14例(占32.5%)。结论在VCG中同时出现T/R比<1/5、T角异常、QRS/T夹角增大或出现以上二项异常时诊断T环的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碎裂QRS波(f QRS波)、QRS-T夹角及QT间期离散度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行冠脉造影检查确诊AMI的109例患者为AMI组,并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低度、中度及高度狭窄亚组,同期选择我院住院的非AMI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是否存在f QRS波将AMI患者分为两组,比较其QRS-T夹角值和QT间期离散度。应用Pearson模型分析心电图指标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的f QRS发生率、QRS-T夹角值及QT间期离散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冠脉病变程度与f QRS波发生率、QRS-T夹角值、QT间期离散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f QRS组的QRS-T夹角值及QT间期离散度均大于无f QRS波组(P<0.05);f QRS波、QRS-T夹角、QTd均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Gensini积分与心电图碎裂QRS波、Q...  相似文献   

18.
健康人Tp—e时间与Q—T间期比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桂芝 《心电学杂志》2010,29(5):401-403
目的观察健康人T波峰-末时间(Tp—e时间)与Q—T间期的比值(Tp—e/Q—T),为临床Tp—e/Q—T的研究提供正常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012例健康体检者,其12导联心电图T波在Ⅱ、V3、V4和V5直立,终末部清晰可辨,心率60~100次/min。分别测量Ⅱ、V3、V4和V5 Q—T间期、Q—TP间期,计算Tp—e时间、Tp—e/Q—T值。结果Tp—e/Q—T各导联总均值为022±0.03,95%可信区间0.16~0.28;V3、V。和V5Tp—e/Q—T总均值为022±0.03,95%可信区间0.16~0.28。当心率从60次/min至100次/min不等时,各导联间Tp—e/Q—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导联Tp—e/Q—T在不同性别和年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导联Tp—e/Q—T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得到了健康人Tp—e/Q—T的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研究5岁至19岁生长发育期的农村人群和城市人群有关心电向量图(VCG)均值参数,了解两组人群在VCG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利于准确诊断该组人群的心脏疾患。方法随机选择5岁至19岁无症状的农村人群和城市人群各400名,两组的年龄和性别分布完全一致.两组均进行VCG描记,并埘两组人群所测的VCG项目进行对比。结果P、QRS、T环的转向、P环最大电压及角度、T环的W/L、T/QRS的对比,两组人群无统计学上的差异性.QRS环及T环最大角度和QRS-T角的对比,两组人群虽有统计学上的差异显著性,但无明显的临床意义。P环、QRS环的总运行时间、QRS环及T环最大电压的对比,两组人群之间的差异不仅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而且也有其临床意义。结论两组人群在VCG上有些项目的不同,不能用以说明哪一组人群的心脏好与坏,只是提醒人们在应用VCG上的这些指标来诊断该组人群中的心脏疾患时,农村人群和城市人群所用的指标应是有区别和不尽相同的。  相似文献   

20.
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同一份心电图各导联最长与最短QT间期的差值,其大小反映各部分心室肌复极化不均的程度,QTd是1990年由Dag等首先提出,又称心肌复极离散度,对预测各种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有重要临床价值。QTd增加是冠心病心律失常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评估急性心肌梗塞(AMI)近期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