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 我市自1992年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免管理,逐步推广其接种。1996年针对乙肝疫苗接种进展缓慢、接种率低的状况,对乙肝疫苗接种实行专项推进,并在1996/1997和1997/1998年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期间开展了乙肝疫苗突击接种,使全市学龄前儿童总体接种率由33%提高到86.27%,现将乙肝疫苗免疫后人群HBsAg携带率及免疫状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银川市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情况及工作质量,对全市2000年各级地段医院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进行监测评价。结果全年常规免疫报告率为100%,报告及时率为95.83%。五种疫苗(卡介苗、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乙肝疫苗)报告接种率均在95%以上,其估计接种率为88.27%~96.36%。结论通过D值、R值进行综合评价,12个单位判为可信、4个单位判定为不可信,全市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综合评价为可信。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常德市2002年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监测工作质量,总结指导今后的计免工作。方法 运用Excel200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算5种疫苗基础免疫的报告接种率和估计接种率,并对全市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的及时性、完整性、差值(D)和比值(R)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县级单位报告及时率100%,报告单位完整率85.67%,全市5种疫苗估计接种率与报告接种率差距较大,报告接种率在96.27%~98.32%之间,估计接种率卡介苗(BCG)71.10%、脊灰疫苗(OPV)74.97%、百白破(DPT)74.90%、麻疹疫苗(MV)73.33%、乙肝疫苗HBV67.39%。D值评价:全市5种疫苗报告接种率均不可信,9个县级单位除武陵区MV可信外,其余均为可疑或不可信。R值评价:全市可信。9个县级单位有3个可信,4个可疑,2个不可信。结论 加强流动儿童管理和报告接种率监测,准确掌握应种对象的变化,增强报告员责任心和业务素质,是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4月20日从上海市卫生局获悉,2008年,上海市免疫规划疫苗接种荆次数达到447万;常住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达到99%以上,外来人口儿童“五苗调查接种率”(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已从2001年的50%左右上升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目标人群的脊灰免疫水平,巩固免疫屏障,维持无脊灰状态。方法对全市范围所有2月-4周岁儿童(2008年1月1日-2012年8月31日出生)开展2轮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强化免疫资料逐级汇总上报,并采用随机原则对每一轮进行现场快速评估。结果全市3个县(区)均完成了目标人群脊灰强化免疫工作。全市第1轮脊灰强化免疫报告接种率98.65%,第2轮上报接种率98.60%。现场快速评估,第1轮评估接种率98.92%,第2轮评估接种率98.68%。结论2轮强化免疫活动脊灰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强化免疫的目标,但流动儿童接种仍然是接种工作的重点。今后应继续加强儿童免疫接种工作,特别是流动儿童免疫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甘肃省2006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工作进展情况.方法 对甘肃省2006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及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免疫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6年共报告<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122例,报告发病率为2.28/10万,合格便标本采集率为86.89%,便标本及时送检率为99%,随访表及时收集率为89%.OPV3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为99.61%,加强免疫报告接种率为99.18%.2006/2007年度部分地区开展2轮OPV强化免疫活动,第一轮常住儿童OPV接种率为98.34%,流动儿童接种率为99.21%;第二轮常住儿童OPV接种率为98.41%,流动儿童接种率为99.23%.结论 甘肃省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各项监测指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要求,今后应继续加强重点地区AFP病例监测,提高合格便标本的采集率和OPV常规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全县适龄儿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及时掌握免疫规划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加强免疫接种和服务质量.方法:各乡镇随机抽取免疫规划工作较好、中等和较差的3个村,每村挨门逐户调查7名适龄儿童,共调查21名儿童.结果:调查的189名儿童中接种率卡介苗为100%,脊灰疫苗为99.47%,百白破三联疫苗为97.88%,麻疹疫苗为98.41%,乙肝疫苗第一针及时接种率94.71%,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97.88%,A群流脑疫苗全程接种率90.48%,甲肝疫苗接种率为88.31%,麻腮风疫苗(麻疹复种)接种率为94.81%.结论:四苗全程接种率达到了96.88%,新增疫苗接种率均在88.31%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银川市某社区2004~2005年脊髓灰质炎(OPV)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效果,为维持无脊灰状态和消灭脊灰工作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遵照《2003~2010年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于2004年12月5~6日和2005年1月5~6日对银川市某社区12个居委会0~3岁儿童开展两轮OPV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并采用随机原则进行现场快速评估。结果,第1轮应服1007人,报告率98.21%,第2轮应服1151人,报告率99.22%;其中零剂次免疫儿童27人,占两轮实服儿童数的1.25%。表明两轮脊灰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的强化免疫活动的目标,但流动儿童接种率偏低,免疫空白人群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9.
怀化市1995—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怀化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消灭脊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95~2005年报告的AFP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11年共报告AFP病例14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17/10万;4~8月报告病例较多,占全年的53.74%;0~4岁儿童占病例总数的65.31%;男女性别比2:1;未进行脊灰疫苗(OPV)全程免疫或免疫史不详的儿童占21.76%;免疫史为零剂次儿童占6.80%。结论 怀化市AFP病例夏秋季发病较多,且男性多于女性,与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病例所占比例较大有关。今后应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脊灰疫苗有效接种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在贫困地区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应用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实施项目的市县采取组群抽样(PPS)方法,抽查12—24月龄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同时采集未梢血用胶体金乙肝表面抗原试剂条检测HBsAg,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HBsAb。结果项目地区共抽查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89.0%,首针及时接种率为64.9%,抗-HBs阳转率为79.3%,保护率为100%,儿童HBsAg携带率为1.3%;住院分娩儿童全程接种率和第一针及时接种率明显高于在家分娩儿童,差异有显著性,两者HBsAb阳转率和HBsAg携带率无显著性差异;医院接种儿童HBsAb阳转率高于在家接种儿童,两者有显著性差异;全程接种儿童与未全程接种儿童间HBsAb阳转率差异无显著性。城镇与农村儿童、少数民族与汉族儿童间接种率、HBsAg携带率和HB&Ab阳转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贫困地区新生儿推广应用乙肝疫苗,有效地提高了接种率,降低了HBsAg携带率,乙肝疫苗对不同的人群有同等的免疫保护效果。如何提高在家分娩儿童首针及时接种率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青海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提出改进建议,推动我省免疫规划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方法在全省7个地区采取两阶段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PPS)方法,共调查2008—2009年出生儿童1261名,接种记录按照卫生部标准进行统计。结果调查接种率分别为卡介苗(BCG)93.10%、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91.67%、百白破联合疫苗(DPT)91.28%、麻疹减毒活疫苗(MV)91.12%、乙型肝炎疫苗(HepB)92.23%,五苗合格接种率为90.40%;流脑A群疫苗(MenA)84.14%、甲肝疫苗(HepA—1)82.71%,全省新增的甲肝、流脑疫苗接种率较低,大部分地区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在85%以下。结论我省部分地区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与国家规定目标以县为单位接种率〉85%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加强免疫未得到很好地开展。部分地区流脑、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实施进展缓慢。  相似文献   

12.
目的科学评价盈江县0~5岁儿童乙型肝炎疫苗(HepB)免疫效果,为预防控制乙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乳胶法检测完成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儿童的乙肝免疫抗体(抗-HBs),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HepB年均接种率99.21%;在完成HepB全程免疫儿童采集末稍血400份,查出抗-HBs245份,阳性率61.25%,不同年龄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25,P〈0.001);HepB纳入基础免疫后乙肝发病率下降了74.18%。结论HepB全程接种率较高,但抗一HBs阳性率不理想,需继续探讨影响儿童乙肝免疫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 B)首针及时接种对学龄前儿童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NIPV)接种的影响,为学龄前儿童完成NIPV接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3年10月采用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从福建省1 004个合并后的乡镇中抽取34个乡镇(街道),按批质量保证抽样方法抽取其中772名学龄前儿童进行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评估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及其对学龄前儿童完成NIPV的影响。结果调查的772名儿童中,738名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的学龄前儿童完成NIPV接种率为93.4%,34名乙肝疫苗首针未及时接种的学龄前儿童完成NIPV接种率为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乙肝疫苗首针接种时间超过24 h和少数民族学龄前儿童均不利于儿童完成NIPV接种。结论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对学龄前儿童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有积极影响,应继续保持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加强对该接种率的考核督导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乙肝疫苗在海南省推广应用10年的效果,为制定乙肝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随机原则根据海南省不同经济状况分层抽取5个市县,各市县根据不同经济水平抽取3个点,每个点按年龄组对1-10岁儿童各调查30-50名;按调查表内容调查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史和表面抗原携带率(HBsAg),并与1992年全国肝炎流调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调查了1-10岁儿童1552名,乙肝接种率为54.2%,HBsAg平均携带率为6.44%。在1992年全国肝炎流调的同一地区10岁以下儿童中,乙肝疫苗接种率由0提高到92.3%,HBsAg携带率由乙肝疫苗推广应用前的16,2%降到了2,11%;不同经济水平地区乙肝疫苗接种率和HBsAg携带率不同。结论推广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是降低人群乙肝感染率的极其有效的措施,经济条件是影响海南乙肝疫苗接种率和HBsAg携带率的主要因素。建议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和及时率,确保安全注射是实现乙肝控制目标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德庆县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情况,分析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及工作质量。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德庆县2009~2011年报告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1年德庆县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170例,AEFI报告发生率为20.99/10万剂次。反应分类构成为一般反应占72.94%(15.31/10万剂次)、异常反应占24.12%(5.06/10万剂次)、偶合反应占2.94%(0.62/10万剂次)。全县接种单位报告覆盖率为61.54%(8/13),病例报告男女比例为1.13:1,年龄分布以1岁以下年龄组较多(47.06%),主要报告月份为3~8月份,报告反应时间较多发生在1d内(67.06%);AEFI涉及25种疫苗,第一类疫苗AEFI报告发生率以全细胞百白破疫苗(212.12/10万剂次)、无细胞百白破疫苗(43.11/10万剂次)、麻风疫苗(29.07/10万剂次)居前3位;第二类疫苗AEFI报告发生率以甲乙肝联合疫苗(225.56/10万剂次)、23价肺炎疫苗(164.38/10万剂次)、甲肝灭活疫苗(115.42/10万剂次)居前3位。一类疫苗的报告发生率17.57/10万剂次,二类疫苗为37.58/10万剂次,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5,P=0.10)。一般反应中以发热(53.23%)、局部红肿硬结(30.65%)为主;异常反应中以过敏性皮疹(56.10%)为主;偶合反应以上呼吸道感染较多。结论德庆县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和工作质量较好,规范实施预防接种,减少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及其负面影响。促进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乙肝疫苗接种及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效果。方法采用纵向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免疫成功率、发病率等进行研究。结果1998~2009年乙肝疫苗报告接种率为93.83%,调查接种率为93.67%,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2.37%;HBsAb阳性率为86.98%,其中6岁以下为89.95%;母婴阻断保护率为98.0%;接种副反应率为3.14/10万;发病率下降98.80%;1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与1998年乙肝疫苗接种前比较下降88.48%,2000年后10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率为0~3/10万。结论兴山县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已实现或基本实现《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情况,提高儿童免疫接种水平,促进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方法统一制定调查问卷,在预防接种门诊、幼儿园及公共场所对6周岁以下儿童家长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对回收的480份调查表资料用Excel进行整理及统计分析。结果88.13%的家长全部或部分知晓本地区应接种的10种国家基础免疫疫苗和接种程序,家长知晓率较高的疫苗有乙肝疫苗、卡介苗、麻疹(麻风二联疫苗)、VI服脊灰糖丸(OPV)等;家长对基础疫苗可预防乙型肝炎、甲型肝炎、麻疹、脊髓灰质炎、结核病等相应传染病的知晓率较高:家长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90.83%是预防接种门诊医生告知,82.71%是预防接种门诊接种通知信息告知,75.83%是预防接种告知书获知;87.71%的家长会主动按照接种程序带孩子接种疫苗;影响家长预防接种知识和重视度的因素有家长文化程度、户籍等。结论应进一步加大预防接种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力度。疾控机构主动加强宣传和服务行为,提高家长的自觉性与参与性,促进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从化市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我市制订乙型肝炎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通过对从化市1995~2005年学龄前儿童进行乙型肝炎感染的血清学检测,分析从化市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结合对从化市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将当年该市农村学龄前幼儿HBsAg携带率进行比较,用以对从化市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进行回顾性评价。结果:随着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率的逐年上升,从化市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则逐年下降,学龄前儿童HBsAg携带率由1995年的15.8%下降到2005年的4.5%(P〈0.05)。乙型肝炎保护性抗体(抗-HBs)则逐年上升,由1995年的39.9%升高到2005年的71.3%(P〈0.05)。同一时期内,城区学龄前儿童HBsAg携带率较农村儿童HBsAg携带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能够有效地降低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城区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率及接种效果均高于农村儿童。加强对乙肝易感人群的有计划的免疫,是降低乙肝感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是我国重大传染病,乙肝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乙肝病毒感染的流行和传播最有效措施."九五"期间"乙肝疫苗预防效果研究"证实我国低剂量单纯乙肝血源疫苗的长期预防效果(新生儿免疫后15年内)持续为90%,新生儿完成全程免疫后无需加强免疫可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而终生受益;乙肝疫苗明显具有免疫选择表面抗原基因变异株的作用;表面抗原基因变异株在未免疫携带者中主要是弱势准种;中国乙肝病毒基因型和血清型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区性;我国乙肝基因工程疫苗(酵母、CHO)大面积推广使用安全、有效和可行;乙肝基因苗表面抗体阳转率和近期保护效果与相当剂量的血源疫苗效果相似;乙肝基因工程疫苗与50IU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可将母婴阻断效果提高到90%;我国目前推广乙肝疫苗的成本效益至少为135.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南新场部小学生在推广乙肝疫苗接种措施前的感染情况以及措施执行后对HBsAg的免疫效果。 方法 于乙肝疫苗接种措施前的 1995年和措施执行后的 1999及 2 0 0 2年 ,全体学生静脉采血 ,以ELISA方法检查乙肝两对半 ,并发放统一问卷调查表调查学生乙肝疫苗的接种史。 结果  1995、1999和 2 0 0 2年在校学生分别为 110 5人、113 5人和 10 69人 ,乙肝疫苗接种率为 0、68%和 89%。HBsAg携带率分别为 12 %、7 3 %和 3 6%。三次调查HBsAg的携带率差异均有显著性 (u =3 814 ,P <0 0 0 1)。 结论 将乙肝疫苗的接种纳入儿童计划免疫以及场医院采取可行的鼓励措施后 ,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