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恩替卡韦治疗核苷类似物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魏来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2):160-161
我国属HBV感染高流行区,自1992年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以来,一般人群的HBsAg阳性率已经有所下降,但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人群的HBsAg阳性率仍然高达9.51%。因为HBV是慢性HBV感染者发生肝硬化、肝癌的主要因素,所以,近年美国、欧洲、亚太地区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指南或共识均提出了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肝脏》2015,(11)
<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我国200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1]。本文在阿德福韦酯(ADV)抗病毒治  相似文献   

3.
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ASLD)关于<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再度更新发表[1].其涉及内容主要包括高危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筛选,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健康教育和预防,慢性HBV感染的自然史及专业术语,慢性HBV感染者及患者的评估与处理,CHB的抗病毒治疗等5个部分及推荐处理意见共41条.<指南>遵照循证医学原则,广泛引用全球最新文献,在相关证据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并根据证据等级来反映推荐意见的推荐强度(见表1).  相似文献   

4.
随着肥胖在全球的流行,HBV感染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慢性HBV感染者中的一类特殊人群,对其疾病特征、诊治策略的研究也是近年肝病领域的热点之一。MS不仅增加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风险,还可降低抗病毒治疗的应答。因此对于HBV感染者,尤其是抗病毒治疗应答不佳的CHB患者,应考虑是否合并有MS及其组分;对HBV感染合并MS患者应积极进行肝硬化相关的筛查和监测,指导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2005年12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传染病学分会制定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简称“指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防治做了原则上的指导。2006年美国肝病专家研讨组复习了2004年来,特别是核苷(酸)类似物恩替卡韦和长效重组干扰素PEGIFN-2α上市以来对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现状研究,结合了美国2004、2005年消化疾病周,美国肝病学会,欧洲2004和2005年肝病学会等大宗资料文献,并征求了大量有关肝病专家后,制定了一个美国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流程(简称“美国流程”)。“指南”和“美国流程”之间对CHB抗病毒治疗指征有一定差异,现将部分临床处理方面的差异予以比较。1.“指南”将CHB的携带者分为“慢性HBV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另外,尚有一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仅HBV DNA阳性,HBsAg阴性,而不论抗-HBs、抗-HBe和抗-HBc阳性与否)。而在“美国流程”中仅有“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另分出了一个“乙型肝炎康复”(曾有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史,抗-HBc或抗-HBs阳性,HBsAg阴性,HBV DNA阴性,ALT正常)。由于我国HBV母婴传播发生率和婴幼儿期较高...  相似文献   

6.
<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我国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最主要致病因素,我国现有慢性HBV感染者约7 800万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约2 400万人~([1])。随着疾病进展,约20%~40%CHB患者将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失代偿等终末期肝病及肝癌~([2])。我国的肝癌患者占全世界新发肝癌病例的50%以上,且80%以上的病例与慢性HBV感染有关。因此对CHB患者开展及时、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以阻断疾病进展,减少终末期肝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的常见病,属高流行区.我国一般人群感染HBsAg阳性率达9.09%,约1.3亿人是慢性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因HBV感染导致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因此,抗病毒治疗尤为关键.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已得到广泛共识,但治疗重型肝炎目前很少报道.我们对92例重型肝炎经过拉米夫定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丁剑波  李秀惠 《肝脏》2012,17(8):596-598
一、慢性肝炎病毒 (一)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呈全球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1].我国1~59岁普通人群的HBsAg携带率为7.18%[2].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 300万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 000万例[3].我国每年死于与乙肝相关肝病的约30万例.HBV慢性感染不仅难以治愈,造成患者病情的反复发作,且与HCC的发生密切相关[4].  相似文献   

9.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1]推荐:HBV DNA阳性、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患者, 须兼备年龄>30岁且有乙型肝炎肝硬化或肝细胞癌(HCC)家族史才推荐抗病毒治疗。而最近庄辉院士发表的文章[2]就ALT正常HBeAg阳性或阴性慢性HBV感染患者治疗是否必须同时兼备年龄和家族史首次进行了探讨, 明确提出毋须年龄和家族史同时兼备方可治疗。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指南或共识声明中的慢性乙型肝炎初始治疗标准(表1), 该问题的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10.
薛宏丽 《肝脏》2020,(3):308-3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定量在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50例CHB患者根据肝脏病变严重程度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A组)、肝硬化代偿期组(B组)、肝硬化失代偿期组(C组),对三组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HBsAg定量和HBV DNA定量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抗病毒治疗前HBsAg定量和HBV DNA定量水平在三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HBsAg定量和HBV DNA定量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716,P<0.001),HBsAg定量和HBV DNA定量水平与肝病等级呈负相关(r=-0.713,P<0.001;r=-0.615,P<0.001);各阶段肝病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前后HBsAg定量水平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持续应答的患者中HBsAg定量水平随着抗病毒治疗时间延长而进行性下降。结论HBsAg定量与HBV DNA及肝病等级相关,与抗病毒治疗效果相关,随着抗病毒治疗时间延长而下降,可以更好地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对耐药发生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