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Li GQ  Yin J  Wang XH  Sun BC  Yu Y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7):490-493
目的探讨CD80、CD86和CD137L基因联合表达对肿瘤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按接种变异瘤株不同,将BALB/C小鼠随机分成A组(H22.Wt细胞)、B组(H22-neo细胞)、C组(H22-CD80/CD86^+细胞)、D组(H22.CD137L^+细胞)、E组(H22-CD80/CD86/CD137L^+细胞)5组,建立H22.BALB/C小鼠荷肝癌模型,A、B组为对照组。观察小鼠成瘤率、成瘤潜伏期、荷瘤鼠存活率及肿瘤增殖情况。通过复种试验观察转基因对H22变异株免疫原性和机体免疫保护作用的影响。结果E组首次接种成瘤率仅有50.0%,显著低于其余4组(P〈0.01)。首次接种后,C组荷瘤鼠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有2只荷瘤鼠肿瘤完全消退。E组肿瘤生长所受抑制较C组更为明显,肿瘤峰值体积显著小于C组,且有3只荷瘤鼠肿瘤完全消退。其余3组荷瘤鼠未见肿瘤完全消退。与A、B、D组相比,C、E组荷瘤鼠生存率显著改善(P〈0.01),而C、E两组荷瘤鼠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种试验表明,C、E组荷瘤鼠再次成瘤率低于对照组,E组与C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3次接种后,E组成瘤率显著低于C组(P〈0.01)。E组中5只首次接种未成瘤的小鼠,于第21天重复接种H22-Wt细胞,小鼠100%排斥肿瘤,于第56天第3次接种H22/Wt细胞,小鼠仍然100%排斥肿瘤。结论CD80+CD86和CD137L单独或者联合表达均可显著降低野生型H22细胞株致瘤性,CD80、CD86和CD137L基因联合表达显著改善了野生型H22细胞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香加皮三萜类化合物(triterpenes compound of cortex periplocae,TCCP)对甲基苄基亚硝胺(N_nitrosomethylbenzylamine,NMBA)诱导的食管癌大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F344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0.5mg/kg NMBA皮下注射)、治疗组(0.5mg/kg NMBA皮下注射及10mg/kg TCCP肌肉注射)、大豆油对照组(肌肉注射大豆油1ml/kg)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各组每周给受试物3次,连续5周。分别在给受试物后第9周和第15周抽取4组大鼠外周血各1ml。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中CD4^+T细胞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细胞)的水平。另留取血清用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2、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TGF_β1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MBA给药后第9周和第15周,模型组外周血中CD4^+T细胞比例均显著降低(P均〈0.05),而CD4^+CD25^+Tr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P均〈0.05)。与同时期模型组比较,TCCP治疗组在给药后第9周和第15周外周血中CD4^+T细胞比例升高,CD4^+CD25^+Tr细胞比例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MBA给药后第9周和第15周,模型组大鼠外周血中IL-10、TGF-β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经TCCP治疗后显著下降(P均〈0.05);大鼠外周血中IL-2水平则呈现与之相反的趋势。结论:NMBA诱导大鼠食管癌后外周血中CD4^+CD25^+Tr细胞水平增加,TCCP可以通过抑制CD4^+CD25^+Tr细胞活化来纠正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致免疫细胞抑制状态,改善NMBA诱导的食管癌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膀胱癌小鼠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影响,为膀胱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建立膀胱癌动物模型,待肿瘤长至直径达5~8mm时,将动物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共24只。A组:肿瘤局部注射As2O32mg/kg;B组:腹腔注射As2O3,注射剂量和时间均与A组相同;C组:空白对照组,小鼠肿瘤局部注射生理盐水0.1mL。处死小鼠,取脾,脾T细胞亚群的检测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进行NK细胞活性测定。结果A组瘤重(2.12±0.49)g与B组(7.81±4.81)g和C组(5.27±1.01)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小鼠CD4+T细胞百分比(18.91±6.27)与B组(6.53±3.50)和C组(8.99±3.74)比较,可见明显改变(P〈0.05);同样,A组小鼠CD8+T细胞百分比(16.57±2.83)与B组(5.20±1.37)和C组(8.97±1.9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CD4+T细胞百分比和CD8+T细胞百分比无明显差异(P〉0.05);3组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无明显差异。A组平均NK细胞杀伤率(19.07±5.8)%较B组(11.16±5.01)%和C组(12.06±6.02)%有显著增高(P〈0.05),而B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2O3能够明显提高膀胱癌小鼠脾中CD4+T细胞亚群和CD8+T细胞亚群的百分比,表明As2O3能够明显提高膀胱癌小鼠脾中NK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4.
结肠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和CD28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CD28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对51例结肠癌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及CD28进行了检测。[结果]结肠癌组CD8^+ CD28^-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CD8^+ CD28^+细胞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肠癌患者手术后CD8^+ CD28^-细胞与手术前比较明显减低(P〈0.01),手术后CD8^+ CD28^+细胞与手术前比较明显增高(P〈0.05)。结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组CD8^+ D28^+细胞明显低于未转移组(P〈0.01)。Dukes’C期结肠癌患者CD8^+ CD28^-细胞与Dukes’A期和Dukes’B期相比明显增高(分别P〈0.01,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进程,CD8^+ CD28^+细胞、CD8^- CD28^+细胞逐渐减低(分别P〈0.01.P〈0.05)。[结论]检测结肠癌患者的外周血中的CD8 和CD28的表达,对了,解患者的免症状况,疾病进展和指导临床对患者进行免疫调节治疗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沙利度胺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TLD)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对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被确诊为HCC,随机分为治疗组(A)、治疗组(B),A组(n=15)行TLD+TACE治疗;B组(n=15)单用TACE治疗。TLD用法:200mg口服,每晚1次,连续用药2个月。TACE所用药物:奥沙利铂(L-OHP)200mg、氟脲脱氧核苷(FUDR)1.0g、碘化油5-40mL。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CD3^+、C1M^+、CD8^+、CD4^+/CD8^+、CD3^-CD56^+NK并与正常人对照组30例作比较。结果治疗前A、B两组与正常人比较CD3^+、CD4^+均正常(P〉0.05),但CD4^+/CD8^+、CD3-CD56^+NK均明显偏低(P〈0.01)。治疗后A组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均恢复正常(P〉0.05);B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3^+、CD4^+仍正常(P〉0.05)、但CD4^+/CD8^+、CD3^-CD56^+仍显著偏低(P〈0.01)。结论TLD可改善HCC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建立肾癌ACHN细胞系裸鼠皮下移植瘤及转移瘤模型的适宜条件。[方法]MTT法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将裸鼠分组,分别用2、0×10^6/100μl(A组)、3.0×10^6/100μl(B组)和4.0×10^6/100μl(C组)的细胞接种浓度.注入裸鼠后项中间皮下:用4.0×10^6/100μl的细胞接种浓度,分别接种于裸鼠后项中间(C组)、背部(D组)和前肢腋窝皮下(E组);分别用第20代(F组),第30代(G组)和第10代(C组)的肿瘤细胞4.0×10^6/100μl,注入裸鼠后项中间,观察各组成瘤情况。尾静脉注射瘤细胞1.0×10^6/ml建立转移模型。[结果]第4天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A组成瘤率为33.3%、B组和C组的成瘤率均为100%,但C组的成瘤速度明显高于B组:C组、D组和E组的成瘤率均为100%,注射肿瘤细胞后第10天,C组、D组和E组的肿瘤生长平均相对体积,各组间尚无明显差异;注射后第30天,C组的肿瘤生长平均相对体积显著高于D组和E组(P〈0.05);G组的成瘤率为83.3%,F组的成瘤率为100%,与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尾静脉注射组全部出现转移灶。[结论]使用ACHN细胞株,控制好浓度、接种部位以及传代次数后能获得较理想的裸鼠肾癌皮下移植瘤模型:使用传统尾静脉注射法可以建立裸鼠转移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健康人和肿瘤患者外周血来源的CIK细胞的体外扩增速度、细胞表型和杀伤活性;观察健康人CIK细胞对裸鼠体内移植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常规无菌采集健康人和肿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各10份,定向诱导成CIK细胞,然后直接活细胞计数法比较两者的扩增速度;流式细胞仪检测比较两者细胞表型;MTT法比较两者对K562和LOVO细胞株的杀伤活性。取30只裸鼠分为3个组,预防组:裸鼠先尾静脉注射CIK细胞,连续5天,第6天背部皮下接种A549细胞。治疗组:裸鼠于第一天接种A549细胞,次日,分为3组,第一组局部(接种A549部位)注射CIK细胞;第二组尾静脉注射CIK细胞;第三组局部(接种A549部位)及尾静脉均注射CIK细胞,均连续治疗5天。对照组:裸鼠,第一天背部皮下接种A549细胞,第二天开始在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连续5天。四周后处死全部裸鼠,测量肿瘤大小,称重,计算肿瘤体积,抑瘤率,并做病理检查。结果健康人CIK细胞的扩增速度显著高于肿瘤患者CIK细胞(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健康人CIK细胞CD3^+CD8^+、CD3^+CD56^+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患者CIK细胞(P〈0.05);健康人CIK细胞对K562,LOVO的杀伤活性强于患者CIK细胞(P〈0.05)。对照组各裸鼠背部皮下移植瘤出现较早,并且以相近速率快速生长,体积较大;CIK细胞预防组及治疗组中局部注射组和尾静脉注射组的移植瘤出现较晚,生长较慢,体积较小,联合治疗组治疗效果更佳(P〈0.05)。结论体外实验中,健康人CIK细胞体外扩增快,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强于肿瘤患者CIK细胞。动物实验中,健康人CIK细胞对裸鼠移植瘤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唐鹏 《实用癌症杂志》2016,(7):1084-1087
目的探讨芪珍胶囊对乳腺癌化疗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乳腺癌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医嘱接受化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服用芪珍胶囊。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WBC和PLT指标高于对照组,但均属正常范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CD3^+、CD4^+、CD4^+/CD8^+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CD3^+、CD4^+、CD4^+/CD8^+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珍胶囊具有活血解毒、提高免疫力的功效,能够改善乳腺癌化疗患者的T细胞亚群水平,提高患者免疫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鼻咽癌患者回输自体CIK细胞后免疫功能变化,探讨CIK细胞对鼻咽癌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鼻咽癌患者84例,分别抽取放化疗前后、CIK治疗后外周血作免疫指标检测。[结果]放化疗后,CD3^+、CD4^+细胞百分率下降,CD8^+细胞百分率上升; CD4^+/CD8^+比值下调,Th1/Th2倒置,与放化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IK治疗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但绝对值未恢复到健康者水平。与放化疗前相比,放化疗后及CIK治疗后B细胞值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NK细胞百分率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放化疗对鼻咽癌患者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CIK治疗安全可靠,可以改善患者近期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联合FOLFOX4方案化疗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晚期结肠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43例,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CIK细胞治疗;对照组42例,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生活质量、近期疗效、远期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CD3^+、CD4^+、CD4^+/CD8^+比值及CD16^+CD56^+显著上升,CD8^+细胞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3^+、CD4^+、CD8^+、CD4^+/CD8^+及CD16^+CD56^+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QOL评分改善8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P〈0.001)。治疗组客观有效率为67.4%,对照组为61.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3)。治疗组和对照组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3.0%vs 83.3%,81.4%vs 69.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6,P=0.187)。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IK细胞联合化疗可以提高晚期结肠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鼠来源白血病毒诱导的肿瘤细胞(Raw264.7)蛋白和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在C57BL/6小鼠黑色素瘤(B16)中的抑瘤效果。方法采用6~8周龄清洁级C57BL/6小鼠30只(雌雄各半),平均分为3组。各组小鼠分别于皮下接种B16细胞(2×105个/只),待小鼠肿瘤平均体积达到100 mm3时,给予治疗。group A:腹腔注射Raw264.7细胞蛋白(50μg/只),每周1次,共2次。group B:腹腔注射PD-L1抗体(600μg/只,本课题组生产纯化),每3天1次,共4次。group C:相同时间点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对照。各组小鼠给药后,测量肿瘤大小,末次测量后,各组小鼠无菌取脾脏,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3/4/8+T细胞群比例。结果各组荷瘤小鼠给予相应治疗后,组C小鼠肿瘤体积增长迅速,末次测量平均体积达到4004 mm3;组B小鼠增长次之,末次平均体积达到1637 mm3;组A小鼠体积增长最慢,末次平均体积仅为882 mm3(P<0.01)。对小鼠脾脏免疫细胞分析显示,组B小鼠中CD3+CD8+T cell比例明显上调,平均达到77.65%,而CD3+CD4+T比例明显下调,仅为11.86%(P<0.01);而组A和组C两组小鼠CD3+CD4+T和CD3+CD8+T没有明显区别(P>0.05)。结论制备的RAW264.7细胞灭活蛋白和PD-L1抗体对于B16荷瘤小鼠均有抑瘤作用,且前者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及癌组织中IL-17和Foxp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40例原发初诊经病理证实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为实验对象,术前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中IL-17与Foxp3所占比例及CD3、CD4、CD8、CD56的表达。组织标本为术中立即取材,SP法测定IL-17及Foxp3表达。选取20例良性肿瘤患者瘤旁正常口腔黏膜作组织对照。实验分为A(Ⅰ、Ⅱ期鳞癌患者)、B(Ⅲ、Ⅳ期鳞癌患者)、C(健康者)三组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 A、B组外周血CD4+IL-17+ 细胞、CD4+Foxp3+细胞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C组, IL-17+、Foxp3+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72,P<0.05),其中B组CD4+IL-17+、CD4+Foxp3+细胞所占比例高于A组(P<0.05)。与C组相比,A、B组外周血中CD3+和CD4+细胞的百分率、CD4+/CD8+的比值降低,CD8+细胞的百分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IL-17、Foxp3在A、B组中阳性率均明显高于C组,在A组中阳性表达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B组癌组织中IL-17与Foxp3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386,P<0.05)。结论 IL-17及Foxp3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虫草素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对肺癌大鼠放射性治疗免疫功能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 50只大鼠建立荷瘤模型,另设正常组(10只)。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放疗组、虫草素组、激动剂组和激动剂+虫草素组,每组10只。比较各组大鼠瘤重、肿瘤体积、抑瘤率、IL-6、TNF-α、脾指数、胸腺指数、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JAK2、p-JAK2、STAT3和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L-6、TNF-α、CD8+、p-JAK2、p-STAT3升高,脾指数、胸腺指数、CD4+、CD4+/CD8+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放疗组瘤重、肿瘤体积、脾指数、胸腺指数、CD4+、CD4+/CD8+降低,IL-6、TNF-α、CD8+、p-JAK2和p-STAT3升高(P<0.05);与放疗组比较,虫草素组瘤重、肿瘤体积、IL-6、TNF-α、CD8+、p-JAK2、p-STAT3降低,抑瘤率、脾指数、胸腺指数、CD4+、CD4+/CD8+升高,激动剂组瘤重、肿瘤体积、IL-6、TNF-α、CD8+、p-JAK2、p-STAT3升高,抑瘤率、脾指数、胸腺指数、CD4+、CD4+/CD8 +降低(P<0.05);与激动剂+虫草素组比较,虫草素组瘤重、肿瘤体积、IL-6、TNF-α、CD8+、p-JAK2、p-STAT3降低,抑瘤率、脾指数、胸腺指数、CD4+、CD4+/CD8+升高,激动剂组瘤重、肿瘤体积、IL-6、TNF-α、CD8+、p-JAK2、p-STAT3升高,抑瘤率、脾指数、胸腺指数、CD4+、CD4+/CD8+降低(P<0.05)。结论 虫草素可有效抑制肺癌大鼠放射性治疗免疫功能损伤,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法分别测定58例胰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 、CD8 和NK细胞的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胰腺癌组治疗前外周血CD4 、CD4 /CD8 和NK细胞均降低,而CD8 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临床TNM分期有显著相关性.行根治性手术组术后CD4 、CD4 /CD8 和NK细胞均有显著性增高(P<0.05),CD8 显著性降低(P<0.05);而姑息性手术组CD4 、CD4 /CD8 和NK细胞则无显著性增高(P>0.05),CD8 无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胰腺癌患者血清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和病程有关,检测胰腺癌患者血清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林梅  黄春燕 《现代肿瘤医学》2020,(11):1930-1935
目的:探讨羟考酮预处理对妇科肿瘤手术中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及罗库溴铵诱导体动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86例择期行妇科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羟考酮组,各93例。羟考酮组于麻醉前予以盐酸羟考酮5 mg静脉注射,对照组以生理盐水静脉注射,麻醉诱导后予以罗库溴铵0.6 mg/kg静脉注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情况及体动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术后4 h(T1)、术后8 h(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观察患者,比较两组各时间点炎症因子水平及镇痛、免疫功能情况。结果: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睫毛反射时间无明显差异(P均>0.05),羟考酮组患者罗库溴铵诱导体动反应发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T0、T2~4时RASS评分及VAS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均>0.05),羟考酮组患者T1时RASS评分、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两组T0时TNF-α、IL-6、IL-10、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和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无明显差异(P均>0.05)。与T0时相比,两组TNF-α、IL-6、IL-10水平在T1~4明显上升(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羟考酮组IL-10升高更显著,TNF-α、IL-6变化幅度较小。与T0时相比,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和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在T1~3明显下降(P均<0.05),在T4时回升,羟考酮组T1~3的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和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变化幅度较对照组小。结论:羟考酮预处理能减少妇科肿瘤手术患者罗库溴铵诱导体动反应,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患者全身炎症及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免疫化疗栓塞术(ICE)预防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机制,确定ICE的预防价值.方法 选择146例可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单纯手术,B组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C组术后ICE.A组常规方法行肝癌切除术,术后予对症支持治疗;B组术后1个月行TACE,方案为阿霉素+顺铂+5氟尿嘧啶+碘化油;C组方案改为阿霉素+顺铂+5氟尿嘧啶+碘化油+奥曲肽+干扰素,余同B组.分别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A组患者入院后第2天、术后1周、1个月;B组患者TACE术前、术后1周、1个月;C组患者免疫化疗栓塞术前、术后1周、1个月.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天、术后1个月,介入治疗术后第1、3、7、14天及1个月的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值.统计各组1、2、3年的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CD3+、CIM+、CD4+/CD8+均较低,而术后1个月各项指标升高.TACE术后1周CD3+、CD4+、CD4+/CD8+均降低,CD8+升高;而1个月后CD3+、CD4+、CD4+/CD8+均升高,CD8+降低(P<0.05).ICE组患者术后1周CD3+、CD4+、CIM+/CD8+略有增高,至1个月后显著高于术前(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VEGF较高,而术后1个月较前降低.TACE术后1周VEGF降低,而1个月后再次增高(P<0.05).ICE组患者术后1周VEGF降低,至1个月后显著低于TACE组(P<0.05).TACE组1年生存率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2年、3年生存率较单纯手术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ICE组1、2、3年生存率均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结论 ICE可有效预防肝癌术后复发,提高1、2、3年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免疫化疗栓塞术(ICE)预防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机制,确定ICE的预防价值.方法 选择146例可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单纯手术,B组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C组术后ICE.A组常规方法行肝癌切除术,术后予对症支持治疗;B组术后1个月行TACE,方案为阿霉素+顺铂+5氟尿嘧啶+碘化油;C组方案改为阿霉素+顺铂+5氟尿嘧啶+碘化油+奥曲肽+干扰素,余同B组.分别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A组患者入院后第2天、术后1周、1个月;B组患者TACE术前、术后1周、1个月;C组患者免疫化疗栓塞术前、术后1周、1个月.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天、术后1个月,介入治疗术后第1、3、7、14天及1个月的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值.统计各组1、2、3年的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CD3+、CIM+、CD4+/CD8+均较低,而术后1个月各项指标升高.TACE术后1周CD3+、CD4+、CD4+/CD8+均降低,CD8+升高;而1个月后CD3+、CD4+、CD4+/CD8+均升高,CD8+降低(P<0.05).ICE组患者术后1周CD3+、CD4+、CIM+/CD8+略有增高,至1个月后显著高于术前(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VEGF较高,而术后1个月较前降低.TACE术后1周VEGF降低,而1个月后再次增高(P<0.05).ICE组患者术后1周VEGF降低,至1个月后显著低于TACE组(P<0.05).TACE组1年生存率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2年、3年生存率较单纯手术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ICE组1、2、3年生存率均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结论 ICE可有效预防肝癌术后复发,提高1、2、3年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免疫化疗栓塞术(ICE)预防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机制,确定ICE的预防价值.方法 选择146例可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单纯手术,B组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C组术后ICE.A组常规方法行肝癌切除术,术后予对症支持治疗;B组术后1个月行TACE,方案为阿霉素+顺铂+5氟尿嘧啶+碘化油;C组方案改为阿霉素+顺铂+5氟尿嘧啶+碘化油+奥曲肽+干扰素,余同B组.分别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A组患者入院后第2天、术后1周、1个月;B组患者TACE术前、术后1周、1个月;C组患者免疫化疗栓塞术前、术后1周、1个月.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天、术后1个月,介入治疗术后第1、3、7、14天及1个月的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值.统计各组1、2、3年的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CD3+、CIM+、CD4+/CD8+均较低,而术后1个月各项指标升高.TACE术后1周CD3+、CD4+、CD4+/CD8+均降低,CD8+升高;而1个月后CD3+、CD4+、CD4+/CD8+均升高,CD8+降低(P<0.05).ICE组患者术后1周CD3+、CD4+、CIM+/CD8+略有增高,至1个月后显著高于术前(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VEGF较高,而术后1个月较前降低.TACE术后1周VEGF降低,而1个月后再次增高(P<0.05).ICE组患者术后1周VEGF降低,至1个月后显著低于TACE组(P<0.05).TACE组1年生存率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2年、3年生存率较单纯手术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ICE组1、2、3年生存率均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结论 ICE可有效预防肝癌术后复发,提高1、2、3年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免疫化疗栓塞术(ICE)预防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机制,确定ICE的预防价值.方法 选择146例可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单纯手术,B组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C组术后ICE.A组常规方法行肝癌切除术,术后予对症支持治疗;B组术后1个月行TACE,方案为阿霉素+顺铂+5氟尿嘧啶+碘化油;C组方案改为阿霉素+顺铂+5氟尿嘧啶+碘化油+奥曲肽+干扰素,余同B组.分别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A组患者入院后第2天、术后1周、1个月;B组患者TACE术前、术后1周、1个月;C组患者免疫化疗栓塞术前、术后1周、1个月.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天、术后1个月,介入治疗术后第1、3、7、14天及1个月的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值.统计各组1、2、3年的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CD3+、CIM+、CD4+/CD8+均较低,而术后1个月各项指标升高.TACE术后1周CD3+、CD4+、CD4+/CD8+均降低,CD8+升高;而1个月后CD3+、CD4+、CD4+/CD8+均升高,CD8+降低(P<0.05).ICE组患者术后1周CD3+、CD4+、CIM+/CD8+略有增高,至1个月后显著高于术前(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VEGF较高,而术后1个月较前降低.TACE术后1周VEGF降低,而1个月后再次增高(P<0.05).ICE组患者术后1周VEGF降低,至1个月后显著低于TACE组(P<0.05).TACE组1年生存率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2年、3年生存率较单纯手术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ICE组1、2、3年生存率均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结论 ICE可有效预防肝癌术后复发,提高1、2、3年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免疫化疗栓塞术(ICE)预防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机制,确定ICE的预防价值.方法 选择146例可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单纯手术,B组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C组术后ICE.A组常规方法行肝癌切除术,术后予对症支持治疗;B组术后1个月行TACE,方案为阿霉素+顺铂+5氟尿嘧啶+碘化油;C组方案改为阿霉素+顺铂+5氟尿嘧啶+碘化油+奥曲肽+干扰素,余同B组.分别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A组患者入院后第2天、术后1周、1个月;B组患者TACE术前、术后1周、1个月;C组患者免疫化疗栓塞术前、术后1周、1个月.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天、术后1个月,介入治疗术后第1、3、7、14天及1个月的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值.统计各组1、2、3年的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CD3+、CIM+、CD4+/CD8+均较低,而术后1个月各项指标升高.TACE术后1周CD3+、CD4+、CD4+/CD8+均降低,CD8+升高;而1个月后CD3+、CD4+、CD4+/CD8+均升高,CD8+降低(P<0.05).ICE组患者术后1周CD3+、CD4+、CIM+/CD8+略有增高,至1个月后显著高于术前(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VEGF较高,而术后1个月较前降低.TACE术后1周VEGF降低,而1个月后再次增高(P<0.05).ICE组患者术后1周VEGF降低,至1个月后显著低于TACE组(P<0.05).TACE组1年生存率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2年、3年生存率较单纯手术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ICE组1、2、3年生存率均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结论 ICE可有效预防肝癌术后复发,提高1、2、3年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