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例心跳呼吸骤停急诊救治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情况 ,迅速有效的急救治疗措施是提高复苏成功率的关键。回顾我院急诊科 2 0 0 0年救治的 7例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抢救治疗过程 ,体会到心跳呼吸骤停后应分秒必争地实施抢救 ,首先迅速畅通呼吸道 ,同时开通静脉通道 ,若确诊为室颤 ,电击除颤应先于其它复苏措施进行 ,当电击无效时 ,应先选择药物除颤后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必要时进行开胸心脏按压 ,以提高心肺复苏特别是脑复苏的成功率 ,现将救治护理配合过程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7例 ,男 5例 ,女 2例 ,年龄最大 6 5岁 ,最小 8岁。病因包括 :心脏刀刺伤…  相似文献   

2.
张志平 《中外医疗》2012,31(17):30-31
目的探讨电击除颤治疗冠心病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依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选取2007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跳骤停患者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行常规的冠心病心跳骤停抢救术,即人工呼吸、气管插管同时行有效心脏按压;实验组行高能量电击除颤,辅之于常规抢救。观察心电图变化,以除颤后复跳并转为窦性心律为抢救成功,记录除颤次数及两组患者复苏使用时间。结果实验组49例除颤样本中,1次除颤成功13例,2~3次除颤成功28例,8例无效;对照组1次除颤成功8例,2~3次除颤成功21例,20例无效。实验组抢救时间≤5rain成功率87.2%,6~10min除颤成功率65.3%,11-60min除颤成功率38.5%:对照组抢救时间≤5min成功率70.1%,6~10min抢救成功率53.9%,11-60min抢救成功率11.3%。结论电击除颤,配合常规的气管插管及胸外按压辅助呼吸,对恢复心脏骤停冠心病患者的自主心律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早期电击除颤效果相对更佳。  相似文献   

3.
廖伟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3):40-41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心肺复苏的106例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呼吸骤停病人。结果:7例病人经心肺复苏成功出院;22例有效,心跳呼吸恢复,而且持续12小时以上,随后死亡:无效77例。结论:心脏骤停到开始复苏的时间是建立自主循环的决定因素,尽早实施电击除颤是CPR成功的最关键措施,有效的胸外按压和呼吸支持是心肺复苏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成功率。方法:总结457例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法为:采用气管插管、清理呼吸道、控制呼吸;心脏复苏时用肾上腺素0.1mg.Kg^-1,每隔1分钟静注1次。胸外心脏按压持续至心脏复苏后心音有力、心率接近正常停止。不用电击除颤和抗心律紊乱药,积极处理窒息后并发症。结果:窒息复苏总成功率95.4%,病死率4.6%;结论:提示气管插管,持续有效的心脏按压,较大剂量的肾上腺素,积极处理窒息后并发症,可提高窒息复苏总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王宁 《中原医刊》2009,(18):27-28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CPR)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0例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实施开放气道、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电击除颤,气管插管或气囊面罩吸氧,心肺复苏药物应用等急救措施。比较不同疾病类型、不同复苏时间、是否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异同。结果不同心搏呼吸骤停患者的病因、不同复苏开始时间、电击除颤的早晚、有无气管插管,其抢救成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围心搏骤停期患者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心肺骤停的早期信号,这将有助于提高复苏成功率。患者的病因、复苏时机、复苏措施均与心肺复苏成功率有较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心肺复苏(CPR)的急救方法 物理救治:①电除颤:心跳骤停最常见的最初的心律失常是室颤,占90%,而室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电击除颤。心搏停止在1分钟内进行电击除颤患者,长期存活率90%,每延迟1分钟,除颤成功率下降7%~10%。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减小了胸外按压的间歇,按压通气比例为30:2;强调“用力按压,快速按压”(100次/分),保证胸廓充分回弹和胸外按压间歇的最小化。  相似文献   

7.
心跳骤停(CA)后,如何提高心肺脑复苏(CPCR)的成功率,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其中心肺复苏(CPR)开始的时间是 CPCR 成功的关键。为此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人群中的 CPR 初级技术的普及和急救中心网络的建立。文献报道标准化 CPR 术总的成功率仅达10%左右,综合性医院抢救成功率约为14%~25%。又有报道,CA 后4min 内施行 CPR 术,8~10min 内得到全面抢救者,CPR 成功率可达40%以上,12min 尚未采取有效措施者 CPR 成功率几乎为零。本组8例,为院内目击心跳骤停者,CPR 成功率已高达75%,但CPCR 成功率仅为12.5%,痊愈出院者仅为1例。其中改进的措施是:①增加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以100次/min 为好,深度为3~5cm 为宜。早期可撞击式地按压;②早期电击除颤,即使在心脏按压无效的情况下也可电击起搏;③超标准肾上腺素1~2mg/次,3~5min 可重复给药,直至循环功能恢复。紧急时可气管内给药;④早期建立中心静脉通路,有助于提高 CPR 中的药物应用效应;⑤循环恢复后及时脑部降温、控制高血压、给予地塞米松、速尿等药物,保护脑肾功能;⑥根据血气分析,给予适量5%NaHCO_3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原则上“宁酸、勿碱”。根据我们的经验,在 CPCR 过程中,应废除心内“三联针”,放弃“正肾”,慎用“异丙肾”。呼吸兴奋剂应在自主呼吸恢复后1h 再用。  相似文献   

8.
人工心脏按压与电除颤复律为心脏骤停心肺复苏中恢复循环(circulation restored),维持重要脏器生命的重要措施。人工心脏按压是现场抢救心脏骤停必须立即进行的最基本的首选方法;在具有电除颤设备的医疗单位,若心电(图)监护证实心脏骤停由室颤所致,应首先立即行电除颤复律,若不能证实是否由室颤所致,可行盲目电除颤,因心脏骤停由室颤所致者占80%~90%。 一、人工心脏按压 人工胸外心脏按压应与人工呼吸同时配合进行,一般在人工呼吸2次,判断心跳停止后立即进行,将带有氧气的血液通过心脏和动脉运至全身主要脏器。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相当于正常心排量25%~50%,脑血流量约为正常的30%,在个别患者  相似文献   

9.
心肺脑复苏抢救26例分析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光锋  游敏仪 《当代医学》2010,16(36):92-93
目的在急救医学中应用心肺脑复苏术(CPCR),抢救26例患者,总结其经验。方法心跳呼吸骤停患者26例,对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立即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必要时电击除颤等,并用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指标。结果成功复苏8例,总成功率为30.8%。结论科学规范常用心肺脑复苏技术,加强院前急诊管理,可大大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本法值得普及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心搏骤停患者行心肺复苏抢救措施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尽早实施救治,建立有效的人工气道,正确施行胸外心脏按压术,合理使用抢救药物.结果 12例心搏骤停患者中有3例复苏成功,抢救成功率为25%.结论 完善抢救措施,及早实施心肺复苏可提高院内心搏骤停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开胸心脏按压用于急诊抢救的心肺脑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记录6例经过胸外心脏按压无效或者效果不佳的病例在进行开胸心脏按压后心肺脑复苏的情况。结果开胸心脏按压成功率(5/6)高于胸外心脏按压,转入监护室率(5/6)明显提高,1例至今存活。结论较于胸外心脏按压,开胸心脏按压能使心脏有效复跳。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及患者转监护室率。准确判断开胸指征,争取尽早进行开胸心脏按压是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及转监护室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心肺复苏的成功主要取决于病人的年龄、心脏停搏前的血液动力学状况、开始复苏抢救时的心脏节律以及开始进行基础复苏(包括为维持基本生命而进行的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等)和进一步复苏(包括电击除颤,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和药物治疗等)的迟早。原发性心室颤动(下称室颤)复苏的成功率远高于继发于心衰或心源性休克的室颤。危重病人在心脏停搏或电-机械分离后进行复苏,很少能长期存  相似文献   

13.
刘继凤 《中外医疗》2010,29(35):146-146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急诊急救的护理对策。方法对心脏骤停患者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抢救法、加压给氧、根据医嘱给予升压药物以及对有室颤者立即进行电除颤等措施。结果本组心脏骤停患者36例,经过抢救与护理心肺复苏成功31例,成功率达86.11%。结论心脏骤停患者死亡率是很高的,提高抢救成功率,使死亡率降至最低,是急诊急救医护人员面临的艰巨任务,也是提高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外双相波自动电击除颤仪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方法:心脏骤停并进行心肺复苏患者29例,以是否应用体外双相波自动电击除颤仪进行除颤操作为分组标准,对除颤组及未经除颤组心脏复苏率和最终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除颤组共11例,心脏复苏成功9例,成功率81.81%,最终生存4例;未经除颤组18例,心脏复苏成功7例,成功率38.89%,无最终生存病例,两组心脏复苏成功率存在明显差异(x2=5.328,P=0.021).结论:体外双相波电击除颤在基层医院心脏复苏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心脏性猝死急诊抢救的方法和经验体会。方法:对36例心脏性猝死患者的急诊抢救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抢救方法、抢救结果等,并总结心脏性猝死的急诊抢救体会。结果:36例患者经施行急诊抢救后,成功抢救8例,抢救成功率为22.2%;8例抢救患者的平均抢救时间为(29.11±0.51)min、平均血压值为(138.24±2.02)/(85.12±2.11)mmHg(1mmHg=0.133kPa)、平均心跳值为(71.14±1.28)次/min。结论:对心脏性猝死患者进行电击除颤、心肺复苏、对症给药等早期抢救措施,有利于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心肺复苏机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机在心脏呼吸骤停进行心肺复苏(CPR)时应用效果。方法对82例患者行复苏前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分为两组,机控组运用心肺复苏机对急诊心脏呼吸骤停患者行机械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和呼吸支持均使用心肺复苏机;对照组简称人工组,采用标准心肺复苏术,人工胸外按压加呼吸机容量控制通气实施标准心肺复苏。且胸外按压实行两人交替进行。两组使用复苏药物及电击除颤等抢救措施应用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两组病例心肺复苏术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收缩压情况以及按压有效率等五项指标。结果机控组的收缩压及按压有效率两项指标明显优于人工组;两组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差异。结论采用心肺复苏机可有效提高循环支持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心跳呼吸骤停是急诊工作中最常遇见的危重症之一,病死率极高,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才能拯救患者的生命。心肺复苏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心电除颤,气管插管或气囊面罩机械通气,心脏复苏药物应用,心脏起搏等一系列抢救措施。我科于2001.01-2004.12共抢救182例,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其常见病因,复苏成功率及影响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传统处理措施基础上应用电除颤及胺碘酮的技巧和体会。方法:收治心脏性猝死患者37例,抢救中应用电除颤和胺碘酮,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37例抢救处理,复苏成功9例,成功率24.3%,与统计资料相比成功率相当,比历史抢救成功率提高14.2%。结论:对心脏性猝死患者,有条件应及时电除颤处理、应用胺碘酮静注、维持静滴,能稳定心脏电生理,有效预防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再次发生,减轻心电传导异常和保护心肌细胞,提高抢救成功率。此措施在今后抢救工作中值得常规化应用。  相似文献   

19.
手术麻醉期间循环骤停病人8例,6例施行持续胸外心脏按摩,复苏成功4例;2例于胸外心脏按摩3min无效后,即改胸内心脏按摩,均复苏成功。8例实施胸内与胸外心脏按摩病人均未发生因操作而引起的并发症。提示:胸外心脏按摩3min无效后即剖胸进行心脏按摩,以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尽早电除颤对院内心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3例院内心博骤停后及时给予电除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搏骤停发作时发生心室颤动7例,心脏停搏2例,4例未佩戴心电监护仪; 12例患者心搏骤停后2 min内实施电除颤,1例心搏骤停后6 min实施电除颤。12例患者给予1~3次电除颤,1例患者给予5次电除颤。复苏成功11例,死亡2例,复苏成功率为84. 6%(11/13)。结论心搏骤停后尽早电除颤能够有效提升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